分享

如何用音乐培养高智商宝宝 [图]

 雨霖收藏屋 2014-02-27
 
 
 
 
如何用音乐培养高智商宝宝 
 
 
 
 
 
      导语从胎儿时期开始,宝宝就在妈妈肚子里默默感受着这世界,等他们出生后开始真正接触世界时,他们会用多重感官来学习、认识世界。对宝宝而言,音律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也最有帮助。 
 
 
 
 
 

  不同类型的音乐,宝宝听了会有不同的反应,比如说清脆或活泼的音乐风格能吸引他的注意,而轻柔的音乐可让宝宝安然入睡。么如何选择乐曲作为启发孩子的工具?怎样依照宝宝成长发育的阶段,选择不同的音乐类型来提升宝宝的音乐智能呢?爱早教现在就为您解惑答疑!

       一、0~1岁

       阶段特点

  1个月大有分辨不同频率的能力。

  3~4个月大开始会发出咕咕声与有目地的声音。

  5个月大对旋律、内容不同的节奏,能显示其敏锐度。

  6个月大能成功配对出特殊的音调。


 

如何用音乐培养高智商宝宝

 

      发展特点

  声音:“声音传感”时期。

  动作:重复性动作。

  表情: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反应,比模仿更容易出现。


        建议对策

  宝宝的感官尚未完全启发,因此音乐教育活动主要以“听”为主,这时选择什么样的音乐,或用哪种方式给孩子听音乐,家长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下面为选乐6原则:

   1.以婴儿的喜好程度为先

   家长并非一定要为了培养宝宝的气质而选择古典音乐或者高雅音乐,其实,具有文化性或乡土性的音乐,也是不错的选择。英文歌、儿歌,或是特殊乐器所弹奏的音乐(如陶笛、二胡),这些对培养宝宝的音乐智能也有相当大的帮助。你甚至可依照婴儿的喜好,选择一些流行歌曲播放。

     2. 音质清晰、纯净

       3. 音量适中、稍弱

       4. 时长不超过15分钟

     5. 音乐变换勿频繁

       乐曲变换太快配合孩子生活的音乐曲目,在1~2个月内最好相对稳定,让宝宝听同一组音乐,让孩子有一个感受、记忆音乐的过程。

       6. 不同场合放不同音乐

  配合孩子的生活放音乐可以分为起床、洗漱、吃饭、游戏、睡眠,依不同场合放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当宝宝情绪烦躁不安时,可以放一些亲切、活泼、有趣的音乐,帮助他稳定、调剂情绪;当宝宝玩得很兴奋,但已经到了睡觉时间时,可以让宝宝听安静、柔和的摇蓝曲。

 

      二、1~2岁

       发展特点

  声音:能听到不同的声音,并能利用拿到的东西制造声音。

  动作:对节奏性或旋律性强的音乐有明显的反应。

 

如何用音乐培养高智商宝宝


        建议对策

      此时幼儿开始学习说话、走路,因此参与音乐活动的方式可以拓宽一些。选择节奏鲜明、短小活泼的乐曲带着孩子随音乐节奏做拍手、招手、摆手、点头等动作,接着逐步增加踏脚、走路等动作。宝宝手部动作发展比脚部要早、快且灵活。因此,先让孩子随音乐节奏练习手的动作,然后再练习踏脚、走步等脚的动作。练习手、脚动作的合拍、协调,可以感知音乐节奏的快乐,发展孩子手脚动作的灵活、协调、优美。

  教孩子唱儿歌也可以拍着节奏念歌词,在宝宝已经会说歌词的基础上,让宝宝随家长学唱适合孩子能力的歌曲。 要注意的是,家长的歌声和伴随孩子歌唱的乐器一定要音调准确,否则不准确的歌声和乐声可能造成孩子将来“五音不全”。

 

      三、2~3

  2岁

      发展特点

  语言:只能用单个词表达意思。

  动作:经常通过动作表现对音乐的意识和听觉,且能用所触及到的物体制造各种声音。

  协调性:注意力简单、有限,通常不能与其他孩子一同玩耍。

  情感:在身体和感情上依赖成年人。

  歌唱:喜欢唱歌,常常对一些歌唱的片段有较强的“复制”能力。

  节奏:积极地去反应节奏明显的音乐。

  听觉:鲜明生动,有特点的音色容易被孩子理解和记忆。

  3岁

       发展特点

  语言:词语较之前有大幅且快速的发展。

  歌唱:能完整准确地唱一首歌。

  节奏:能理解音乐拍子和动作之间的关系。

  动作:越来越协调,也不断增加控制节奏的反应能力。

      
        建议对策

  此时幼儿有自己的理解能力,选择的歌曲应容易让孩子理解、感受,并易演唱。歌曲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歌唱能力和兴趣发展,对于好歌,孩子会曲不离口。

  1.可反映孩子生活的歌谣为佳

  2.歌词以孩子能理解的事物、能感受的情感为宜

  3.歌曲篇幅短、节奏简单、易唱、音域在6度以内最好

  4.歌词简练、上口、易懂、有趣味,旋律优美、动听、能表达孩子的情趣

  
        温馨提示

       对幼儿来说,音域广、定调过高或过低、节奏复杂、内容情绪难以理解的歌曲,对孩子的歌唱并没有帮助。难唱的歌曲会使孩子的嗓子疲劳,并会损伤孩子的嗓音。让孩子唱他们难以理解的歌曲,会破坏孩子的歌唱心理,误认为唱歌可以有声无情,可以不知道唱的是什么。 

 

音乐带给孩子快乐自信

 
 
 
 
 

音乐带给孩子快乐自信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从小给孩子很多学习负担,上了这个班,又报那个班,双休日都是紧紧张张的,但实际上往往事与愿违,致使一些孩子不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和自信的体验,收效甚微。反而使学习成了一种心理压力。
   就学习钢琴而言,本来音乐是培养情操给人美的享受的一种艺术,但某些家长对孩子异常严格,甚至强迫孩子练琴参加考级,功利性很强,以至于某些孩子失去了学琴的兴趣,为练琴而练琴。
   其实,如果让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练琴反而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音乐带给孩子更多的快乐和自信。有一位家长对此感受颇深,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学琴,特意请了专业老师,但孩子并不情愿,家长天天逼着孩子练琴,每次孩子练琴连个笑脸都没有,但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练,很无奈。像很多家长一样,最后不得不放弃。时隔两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孩子又参加了艺术专修学校的集体授课班,在这个班上,和同龄的孩子一起学琴,这种互动式的小组学习方式,逐渐使孩子对音乐有了兴趣,并通过学校组织的汇报演出,极大的增长了自信心。孩子从琴声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从心底深处发出对音乐的热爱。此时家长也并不勉强孩子去考级,而是引导孩子让练琴让音乐带来快乐和自信的体验,通过音乐中的自信与成功的感受,使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性格更加开朗,心灵更加健康

 



 
(2014/02/27雨霖转载/编辑/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