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汝窑的玛瑙入釉 -

 闯王兄弟 2014-02-27
  • 雨过天晴云破处,梨皮蟹爪芝麻花,这都是用来形容汝窑的句子。由于烧制的年数短,成品率低,存世极少,从南宋至今汝瓷一直是神秘又珍贵的。

    汝窑的釉层大致在0.03—0.07厘米左右,比龙泉瓷薄,但釉面质感致密、平静。其青瓷的釉层极为均匀,规整得几乎一丝不苟,甚至在唇口,在所有转弯拐角处釉层都能保持厚薄一致。这一现象除秘色瓷因追求釉薄可与胎体交融产生类冰类玉效果而不可同日而语外,与其它青釉系列比,汝釉可谓已达到尽善尽美境地。像哥窑的紫口铁足:端釉层历高温釉汁下行减薄,导致露出胎色;器体下部或圈足墙面常有下行渐囤厚釉一环:器身拐弯折角处或凸出部位时有囤釉或积釉挂淌,这些现象传世汝窑器物上几乎全无。

    而她最神秘之处该是“玛瑙入釉”了。
    虽然现代化学早已证明了玛瑙与石英砂的基本成分都是二氧化硅,做成釉料,自然都是硅酸盐溶液。高温下熔融了去,差不离是一个性质。在这个技术发达到石墨和金刚石可以互相转化的时代,玛瑙与石英砂自然也没啥大区别吧。常看到现在不少言辞激烈的帖子,认为玛瑙入釉与一般釉料本无区别,而是收藏界有些人的故弄玄虚云云。

    这种说辞,有些道理,毕竟化学成分的相同是事实。可是却忽略了很多细微的区别。

    看汝窑的釉料配方,主要是石英砂,玛瑙只是配料。这两种矿石,均含有杂质,铁是形成天青色的主要原因。很奇怪的是,作为官窑,专门烧制御用品的窑场,本不应该这么小气巴拉的,只参入一点点玛瑙料,全部用玛瑙,甚至用水晶都不为过吧。原因很简单——熔融的温度有限制。汝窑的成品烧制温度在1200度左右。这种温度,能让石英砂釉料熔融,玛瑙就有困难了。虽然她们主要成分一致,但晶格排列却完全不同,玛瑙熔融需要更高的温度。这种二元釉料配方虽然主要成分与一元配方一致,却直接导致釉料烧制时的粘性更大,流动性更差。

    下面三点进一步解释了玛瑙釉的影响:
     【 一、汝瓷釉面的光泽大多数不及官、哥晶莹更弱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级别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汝釉的光泽度只及后者大约三分之一略强这说明因玛瑙的加入汝釉的玻化程度(还包括釉质的耐腐蚀性)有所下降反过来则说明缺乏明显玻璃质感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于标本的截面肉眼可见到较多气泡嵌在釉汁与胎体间的釉层中、下方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这些气泡在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有的“大如星斗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汝瓷釉层紧贴胎骨处有一排肉眼可见的气泡这种与其它青釉气泡排列有异的景象当属玛瑙釉为釉的又一特征同时表明玛瑙釉的粘度很强以致釉内与坯胎中的空气在烧制过程中无法正常逸出较多的被封闭于釉汁下层;
      三、由于玛瑙的加入釉子的粘性聚然增强让在高温下本该受地心强力下注到底部的釉汁竟然上行了一些这是玛瑙为釉的奇特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