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鹿城区郭公山陈府观

 道场所志 2014-03-01

       陈元光(657—711)生于唐高宗显庆二年,卒于睿宗景云二年,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时代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唐仪凤二年(677),陈元光奉诏以鹰扬将军袭父职,任“玉玲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率部在闽粤交界地区(即今漳州)平定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武装冲突,奏请朝廷设立漳州,陈为首人刺史。任职期间,改变其父陈政在世时,对待少数民族滥施杀戮,大事迁徙等高压政策,力行畲、汉和亲通婚的开明之举,民族团结、劝课农桑、兴办学校、提倡文明、结束了从西汉至唐初前后长达800余年不团结、不和谐的民族之间的历史。为漳州地区全面开发创造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同时对闽南、粤东、浙南、台湾等地区的社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会史影响。 
        陈光祖孙四代一直担任漳州地区行政长官,历时一个世纪之久,使荒寂偏僻的边徼之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陈元光以及部属的后裔也都在这里繁衍生息,成为福建著姓大族,而有“陈、林、蔡福建占一半”的谚语。随着历史上闽南漳州人口的发展,大量移民海内外,同时也把尊崇敬仰陈元光的历史功绩作为保护神移植到世界各地,特别在我国海峡两岸的台湾、福建、广东、浙南以及东南亚,陈元光的名字今天仍是增进两岸之间民众的交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引起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兴趣。1991年漳州人民政府召开约有200人参加的《陈元光国际学术讨论会》由厦门大学出版了论文集,对陈元光的功绩作了正确的评价和确定。
    温州各县和台湾普遍有陈府殿,共同奉祀尊称陈元光为“陈府爷”。温州陈府殿原在永清门外,1997年旧城改建拓宽江滨路,有关部门妥善安置在郭公山上,并得到广大信众和园林部门的大力支持,陈府殿重新建设,因地制宜,将有限的空间有效的利用和美化,殿宇重放光彩,成为优美的鹿城西隅的景观,美化了江滨路,美化了郭公山。陈府观被区宗教局授于“先进单位”、被区道协连续5年授于“平安先进场所”、被浙江省道协授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