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城花鼓戏

 民族地志 2014-03-03

       通城花鼓戏又名通城提琴戏,是源于湖南临湘花鼓戏今岳阳花鼓戏,以岳阳花鼓戏“琴腔”为主调,融合湖南长沙花鼓戏部分腔调和曲牌以及通城,本地山歌、夜歌、民间道教音乐等。曲调优美,旋律明快。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唱腔有正调、哀调、梦调、西湖调、阴调、一字调、反十字调等及各种花腔小调。因通城花鼓戏是以岳阳花鼓戏的“琴腔”为主调,也据说是为了和原来流传到通城的“天沔花鼓戏(今荆州花鼓戏)”所谓的“通城花鼓戏(打锣腔)”区别开来所以称其为“提琴戏”。后又因与长沙(益阳)花鼓戏其相互融合,故复名“花鼓戏”,民间剧团奇特地称其为“提琴花鼓戏”。 但并非是指所谓的流传到通城的“天沔花鼓戏”(通城打锣腔)。

      通城花鼓戏形成后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到通城周边县市。今天的“崇阳提琴戏”就是源于通城的花鼓戏(提琴戏)。但“崇阳提琴戏”是以岳阳花鼓戏的“琴腔”为主,也对唱腔上进行了整改,与“通城花鼓戏(提琴戏)”有所差异。通城县为了传承和保护“通城花鼓戏”这一优秀而独特的通城地方“文化遗产”,成立了“通城县花鼓戏剧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