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佗论病理秘传:论脉要

 悟道修行慧能 2014-03-05

 


 

10论 脉 要

[原文]脉为气血之先,气血盛则脉盛,气血衰则脉衰,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气血微则脉弱,气血平则脉缓。又长人脉长,短人脉短,性急则脉急,性缓则脉缓,反此者逆,顺此者从。又诸数为热,诸迟为寒,诸紧为痛,诸浮为风,诸滑为虚,诸伏为聚,诸长为实,诸短为虚。又短涩沉迟伏,皆属阴。数滑长浮紧,皆属阳。阴得阴者从,阳得阳者顺,违之者逆。阴阳消息,以经而处之,假令数在左寸,得之浮者,热入小肠,得之沉者,热入心。余仿此。

 

[白话文]气血流注经脉,气血充盛则经脉充盛,气血虚衰则经脉也虚衰,气血炽热则脉来急快,气血阴寒则脉来迟缓,气血虚少则脉来微弱,气血充盈则脉来和缓。人身材高大则脉亦长,人身材矮小则脉亦短,性情急躁则脉来急迫,性情平和则脉来和缓,违背这些规律人就会得病,顺应这些规律人就健康无病。并且数脉主热证,迟脉主寒证,紧脉主痛证,浮脉主有风,滑脉主虚证,伏脉主体内有积块,长脉主实证,短脉主虚证。短涩沉迟伏等脉象,皆属于阴,且主阴证,数滑长浮紧等脉象,皆属于阳。阴病出现属阴的脉象为常理,阳病出现属阳的脉象也为常理,若与此相反,则违逆常规。这些征象,结合所在部位来判定,如左寸脉浮是小肠有热,左寸脉沉是心有热等。其余以此类推。

 

11论五色脉

[原文]面青无右关脉,脾绝木克土。面赤无右寸脉,肺绝火克金。面

白无左关脉,肝绝金克木。面黄无左尺脉,肾绝土克水。面黑无左寸脉,心绝

水克火。五绝者死,凡五绝当时即死,非其时则半岁死耳。五色虽见,而五脉

不见,即非死者矣。

[白话文]面色发青,右关脉不能触及,是肝木克脾土,脾气衰微的征象。面色红赤,右寸脉不能触及,是心火克肺金而肺气衰微的征象。面色发白,左关脉不能触及,是肺金克肝木,肝气衰绝的征象。面色发黄,左尺脉不能触及,是脾土克肾水,肾气衰微的征象。面色发黑,左寸脉不能触及,是肾水克心火,心气衰微的征象。五脏衰微则无法可治,一般很短时间就会病危而死亡,若能当时不死,就还有半年左右的生命。若仅见面色的改变,并不伴有脉象的改变,就没有生命危险。

 

12论脉病外内证诀

[原文]病疯人脉紧数浮沉,有汗出不止,呼吸有声者死,不然则生。病气人一身悉肿,四肢不收,喘无时,厥逆不温,脉候沉小者死,浮大者生。病劳人脱肛,骨肉相失,声散呕血,阳事不禁,梦寐交侵,呼吸不相从,昼凉夜热者死,吐脓血者亦死。其脉不数,有根蒂者,及颊不赤者生。病肠澼者,下脓血,病人脉急皮热,食不入腹,目瞪者死。或一身厥冷,脉沉细而不生者,亦死。食如故,脉沉浮有力而不绝者生。病热人四肢厥,脉弱不欲见人,食不入,利下不止者死。食入四肢温,脉大语狂无睡者生。病寒人狂言不寐,身冷脉数,喘息目直者死。脉有力而不喘者生,阳病人精神颠倒,寐而不惺,言语失次,脉候浮沉有力者生。及食不入胃,不定者死。久病人脉大身瘦,食不充肠,言如不病,坐卧困顿者死。若饮食进退,脉小而有力,言语轻嘶,额无黑气,大便结涩者生。凡阳病阴证,阴病阳证,身热大,肥人脉衰,上下交变,阴阳颠倒,冷暖相乘,皆属不吉。从者生,逆者死。治药之法,宜为详悉耳。

[白话文]精神病人若出现脉紧数浮或沉而紧数,汗出不止,呼吸声重,难治,与之相反则可治愈。气机郁滞的病人若出现全身浮肿,肢体松弛无力,时时喘促,肢体厥冷,此时若见沉小脉就很难治愈,若脉浮大则易于治愈。因虚劳导致脱肛的病人,肌肉消瘦,皮下见骨,声音涣散,吐血,不禁房事,寐差夜梦多,呼吸不畅,日间发热,晚上怕冷,难治。若呕吐脓血也是难治。如果脉象不快,且沉取尚有力,面颊没有异常红晕的话则容易治愈。胃肠疾病的患者,要是下痢脓血,脉疾,发热,饮食难下,眼睛发直,难治。要是全身厥冷,脉沉细无力也难治。饮食正常,脉沉取浮取均有力,易于治愈。发热的病人,若出现四肢厥冷,脉弱,不愿见人,饮食难下,泄利不止,难治。饮食正常,四肢温热,脉大,话多,不愿入睡,易治。怕冷的病人,若话多不易入睡,全身发冷,脉反快,呼吸喘促,两眼发直,难治。如果脉有力,呼吸顺畅,易治。阳性疾病的病人,精神错乱,沉睡不易被叫醒,语无伦次,脉浮取沉取皆有力则易治。若饮食难下,狂躁不安则难治。病久的人,脉洪大,身体消瘦,饮食物不容易被吸收,语言清晰,精神委靡则难治。如果饮食正常,脉小有力,说话声轻,前额没有发黑,大便不稀则易于治愈。一般来说,阳性疾病出现阴性证候,阴性疾病出现阳性证候,全身发热,热势较高,胖人脉反见细小而弱,并且病情反复多变,证候复杂多样,皆难治。调整及时尚可治愈,如果治疗失当,则无力回天。有关治疗和用药将在另文详尽叙述。

 

[白话文]大凡脾脏有病则“上下不宁”。因为按五行相生规律,脾土之上为心火是其母,下为肺金是其子。心生血,属阴。肺司气,属阳。脾病影响于心,则心血受损而阴不足,就会引起发热。同时影响肺金,可导致肺阳虚,就会导致怕冷。所以说,脾脏有病则气血俱损,就会引起寒热交错,反复发作,如同疟疾发作一般。火生土,土生金,心属火在上为母而生脾土,脾土居中生肺金,所以肺金在下为脾之子,当脾脏有病时,也按这个顺序发生病变。他脏得病,也按这个规律“上下”影响。


13 论生死大要

[原文]不病而五行绝者死,不病而性变者死,不病而暴语妄者死,不病而暴不语者死,不病而喘息者死,不病而强中者死,不病而暴目盲者死,不病而暴肿满者死,不病而大便结者死,不病而暴无脉者死,不病而暴昏冒如醉者死,此内外先尽故也。逆者即死,顺者二年,无有生者也。

[白话文]没有病,但五脏之气衰竭的人,很快会死亡,没有病,但突然性格大变的人,很快会死亡,没有病,但狂言不止、喋喋不休的人很快会死亡,没有病,但骤然不语、一言不发的人很快会死亡,没有病,但突然喘促大作的人很快会死亡,没有病,但突然脊柱强直、不能俯仰的人很快会死亡,没有病,但突然双目失明的人很快会死亡,没有病,但突然大便闭结不通、腹满痛的人很快会死亡,没有病,但突然浮取沉取三部脉皆无的人很快会死亡,没有病,但突然昏厥不醒的人很快会死亡,这都是因为或从内或在外突然地消耗殆尽所致。再违逆下去很快会立刻有性命之忧,若及时调治,尚可再维持两年的生命,但始终是无药可救的。

 

14论病有灾怪

[原文]病者应寒而反热,应热而反寒,应吐而不吐,应泻而不泻,应汗而不汗,应语而不语,应寐而不寐,应水而不水,皆属灾怪,此乃五脏之气,不相随从而致。以四逆者不治,四逆者谓主客运,俱不得时也。

[白话文]疾病本该表现寒的症状却表现出热的症状,本该表现热的症状却表现出寒的症状,本该呕吐却不吐,本该泄泻却不泄泻,本该出汗却无汗出,本该话多却少言寡语,本该嗜睡却难于入睡,本该饮水多却不口渴,这些都是怪病。这些病都是因为五脏的气机运行不畅所致。其中有四种情况是难于治愈的,即从五运六气来说,主气、客气、运气、自身之气均异常且与时令气候不相适应。

 

15论 水 法

[原文]病起于六腑者,阳之系也。其发也或上或下,或内或外,或反在其中,行之极也。有能歌笑者,有能悲泣者,有能奔走者,有能呻吟者,有自委曲者,有自高贤者,有寐而不寤者,有不能言而声味者,各各不同,皆生于六腑也。喜其通者,因以通之;喜其塞者,因以塞之;喜其水者,以水济水;喜其冰者,以冰助之。病者之嗜好勿强予违背,亦不可强抑之。如此从随,则十生其十,百生其百,疾无不愈耳。

[白话文]六腑的疾病,阳证居多。发病部位可以在上、在下、从内、从外或从中,这与气机的运行有关。有的常常嬉笑不止,有的总是抑郁不舒,有的表现为躁动不安,有的痛苦呻吟,有的妄自菲薄,有的妄自尊大,有的嗜睡不醒,病情各不相同,这些都是六腑病的表现。喜欢通畅舒服的当用疏通的方法;不喜欢通畅的当用收敛的方法;感觉饮水舒畅的当用滋养的方法,感觉冰冷舒畅的当用寒凉的方法,这些都是治病的方法。病人的一些嗜好不要绝对违逆,也不要绝对抑制。依情况而定,则十人得病,十人痊愈,百人得病百人痊愈,没有不能治愈的疾病了。

 

16论 火 法

[原文]病起于五脏者,阴之属也。其发也或偏枯,或痿厥,或外寒而内热,或外热而内寒,或心腹胀满,或手足挛踡,或口眼不正,或皮肤不仁,或行步艰难,或身体强硬,或吐泻不息,或疼痛未宁,或暴无语,或久无音,绵绵默默,状如死人;如斯之候,备出于阴,阴之盛也,阳必不足。阳之盛也,阴必不盈。前论云:“阳不足则助之以火精,阴不足则济之以水母”,此之谓也。故喜其汗者汗之,喜其温者温之,喜其热者热之,喜其火者火之,喜其汤者汤之。汗、温、热、火、汤,胥视其宜而施之。治救之道,即在是也。

[白话文]脏属阴,所以五脏疾病多属阴证。五脏发病的表现:有的半身不遂,有的四肢痿弱不用,有的四肢厥逆,有的外觉寒内觉热,有的外觉热而内觉寒,有的胸腹胀满,有的手足挛缩,有的口眼异常,有的肌肤麻木不仁,有的行动艰难,有的身体强直僵硬,有的上

吐下泻不能停止,有的疼痛难忍,有的突然不愿言语、表情呆滞;这些证候都属于阴证,是阴盛阳虚的表现,若阳盛则阴必不足。前文说过“阳气不足则温养阳气,阴津不足则滋补阴液”,这里就用到这个道理。喜欢出汗舒畅的就给他们发汗,喜欢温热舒畅的就给他们温养,

感觉更热一些舒畅的就加重热性,感觉火热才舒畅的就用大热之剂,喜欢洗热水浴舒服的就让他们热浴。发汗、温热、热、大热、洗热水浴,依其病症而运用。治病就在于根据不同的病情辨证施治。

 

17论风中有五生五死

 [原文]风中有五者,谓心肝脾肺肾。五脏之中,其言生死,各不同也。心风之状,汗自出而偃仰卧,不可转侧,语言狂妄者生,宜于心俞灸之。若唇面青白黄黑赤,其色不足,眼眶动不休,心绝者不可救。过五日即死。肝风之状,青色围目额,坐不得倨偻者可治。若喘目直,唇面俱青者死,宜于肝俞灸之。脾风之证,一身通黄,腹大而满,不嗜食,四肢不收者,或可治,宜于脾俞灸之。肾风者腰脚痛重,视胁下未生黄点者可治,不然则死,肾风宜肾俞灸之。肺风者,胸中气满,冒昧汗出,鼻不闻香臭,喘而不得卧者可治。若失血及妄言者不可治,七八日死,肺风宜于肺俞灸之。凡诊其风脉,滑而散者风也;缓而大,浮而紧,软而弱,皆属风也。又风之病,鼻下赤黑相兼,吐沫身直者七日死。又中风人口噤筋急,脉迟者生,脉急而数者死。又心脾俱中风,则舌强而不能言。肝肾中风,则手足不遂。其外有瘾疹者,有偏枯者,有失音者,有历节者,有癫厥者,有疼痛者,有聋瞽者,有疮癞者,有胀满者,有喘乏者,有赤白者,有青黑者,有瘙痒者,有狂妄者,皆起于风也;其脉虚浮者,自虚而得。实大者,自实而得之。强紧者,汗出而得之。喘乏者,饮酒而得之。癫厥者,自劳而得之。手足不遂者,语言蹇失者,房中而得之。瘾疹者,自痹湿而得之。历节疼痛者,因醉犯房而得之。聋盲疮癞者,自五味饮食冒犯禁忌而得之。千端万状,要不离于五脏六腑所生耳。

[白话文]中风有五种,即心风、肝风、脾风、肺风、肾风。五脏中风又分良恶,表现各不相同。心风表现为汗出,仰卧时感觉舒服,转侧时不适,说话妄自尊大,此病症易于治疗,治疗宜艾灸心俞。若口唇面颊五色同时出现,即青、白、黄、黑、赤,但赤色不足,眼动不止,这是心气绝的表现,是不可救的表现。肝风表现为眼眶和前额色青,坐但不能弯腰,此病证易于治疗。如果喘促两目发直,口唇面颊都发青色为难治。治疗时宜灸肝俞穴。脾风病证表现为全身发黄,腹部胀满,食欲减弱,肢体弛缓无力,还有治愈的希望,治疗时宜灸脾俞穴。肾风表现为腰腿沉重疼痛,诊察胁肋部未出黄点则本病可以治愈,出黄点则难治。治疗时宜灸肾俞穴。肺风表现为胸中胀满,头昏汗出,嗅觉减退,不辨香臭,喘促不能平卧,则易于治疗。如果呕血、胡言乱语则难治。治疗时宜灸肺俞穴。诊察时脉滑而散主风病,或脉缓而大,或脉浮而紧,或脉软而弱皆主风病。再有得风病的病人,如果鼻下颜色赤黑相间,口吐涎沫,身体僵直,难以治疗。如果中风牙关紧闭,筋脉挛急,脉迟,则易于治疗,脉急数则难治。如果心脾同病中风,则表现为舌强不语。肝肾同时病中风,则表现为手足不能随意运动,并且表现各异,有的外生瘾疹,有的半身不遂,有的不能言语,有的关节肿胀变形,有的癫痫发作,昏厥不省人事,有的疼痛,有的耳聋目盲,有的皮肤生疮长癞,有的胸腹胀满,有的喘逆气少,有的赤白痢下,有的皮色青黑,有的瘙痒难忍,有的狂妄自大,这都是由于中风引起的;如果脉浮而虚,则是因为虚证之人又中风邪。脉实大,则是因为实证之人又中风邪。肢体强直,大多是因汗出中风所致。喘促气少,大多是因饮酒后有中风所致。癫痫、厥逆,大多是因虚劳又中风邪所致。手足不能随意运动,语言不利,大多是行房事中风所得。身发瘾疹,大多是因湿痹又中风邪所致。历节病肢节疼痛,酒后行房加之中风所致。耳聋目盲生疮长癞是因饮食犯胃加之中风所得。变化万千,但均不离五脏六腑,为五脏六腑所生之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