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初帝王的"贴身保镖"

 海浪花花 2014-03-06
 
 

沈阳故宫博物院供图

 
在努尔哈赤建元登基大典上,八旗诸贝勒大臣率部众分列而跪。努尔哈赤居中而坐,侍卫们各持弓矢刀枪立于其侧。仪式开始后,侍卫走出大殿,接过八旗大臣跪呈的文书。留存至今的“太祖建元即帝位”图,生动地描绘了努尔哈赤在众侍卫和文武大臣等拥戴下即位的隆重场面。
 
    

    我们看武侠小说的时候,常常见到“大内高手”的称谓。历朝历代的王权稳固时期,皇宫大内固然是戒备森严、固若金汤的。而在清初政权初建的动荡时期,皇帝的“贴身保镖”是什么样子的呢?

 

清开国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侍卫

    努尔哈赤兴兵之初,局势十分严峻。对于一个刚刚崛起的部落首领来说,他不仅面临着相邻部落的仇杀攻掠,就是在家族内部,为争夺酋长统治权力,也时常发生骨肉相残的搏杀,甚至往往危及自身安全。在这异常艰难的动荡时期,努尔哈赤身边的侍卫多来源于努尔哈赤的家丁或奴仆,满语称为“虾”,他们立下了卓越的功绩。



    万历十二年四月的一个阴云密布的深夜,正在睡觉的努尔哈赤于朦胧中忽觉大门外有异常声响,他警觉地翻身爬起,先将几个孩子藏到大柜底下,然后让大福晋假装上厕所,自己持弓佩刀相随而出。待福晋返回屋时,他已隐伏在西山墙后的烟囱下。不久,借着天空中闪电的亮光,努尔哈赤看到一个人已接近正房,他一跃而起,用刀背将来者击翻在地。努尔哈赤令闻声赶来的侍卫洛汉将贼人捆缚,故意问来人:“你是不是来偷牛?”那人顺口回答说是来偷牛。洛汉急得嚷道:“这是假话,你是来谋害我主的。今天定要杀你,看以后谁敢再来。”努尔哈赤挥手拦住洛汉等人,将那人放走了。事后,他向侍卫和家人解释说:“我们杀那人倒容易,可那样做他的主人一定以此为由前来争斗。我们现在人少力单,武器也不足,若是敌不住他们又被抢去粮食,大家没了吃的还不离散吗?另外,别的部族若闻知此事,也会趁我们内乱而来抢掠。所以明智之举是放掉他,以图将来的大事。”洛汉等人纷纷点头称是。由此可见当时局面的混乱,以及努尔哈赤的精明睿智和宏图远略。



    此后不久的一个夜晚,一个叫龙敦的族人也率人前来袭击努尔哈赤。当龙敦等怀藏兵刃偷偷来到努尔哈赤住处时,被守卫在正房窗下的洛汉发觉。洛汉见抽刀已来不及,便一面高喊“有贼人”,一面抢步跃到屋门口,挥拳相格。龙敦等人见状舞刀猛砍,竟将洛汉左手四根手指齐刷刷地斩断。洛汉虽然疼痛难忍,但并未退让,他大吼一声一头撞向龙敦,两人随即滚倒在地。此时,努尔哈赤已由窗口跃出,迅速指挥侍卫擒获了龙敦等人。然后,努尔哈赤急步来到浑身血迹的洛汉身边,流泪抱起了他,哽噎着说:“真是我赤胆忠心的虾!”从此,努尔哈赤命洛汉常伴左右,时时予以嘉奖。洛汉伤好后,仍以残手持枪随侍,后战死于沙场。洛汉的卓越表现,使他成为清王朝开国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侍卫。
 
 
 
 
 
两侍卫拼死护主四人勇退八百敌军

    努尔哈赤起兵之初,在统一女真诸部的过程中,每临战斗,往往身先士卒上阵厮杀。每当这种时候,他身边的侍卫就会挺身而前,拼死护主。
 


    在一次攻打哲陈部的战争中,因遇界藩河(今辽宁抚顺大伙房水库北)涨水,努尔哈赤将大部分兵马遣回,只带百余人寻路进攻。不料此事为哲陈部人探知,努尔哈赤领兵抵达界凡城时,对方已有八百人的队伍严阵以待。见到敌人已有准备,努尔哈赤队伍中一些人惊恐万状,准备空手而逃。努尔哈赤怒斥这些人后,自举大旗催马而前,其弟舒尔哈齐及近侍颜布禄、兀凌噶二人也随之向敌阵冲进。四人弯弓劲射,连毙二十余人,随即各持兵器呐喊而进。敌人为他们的勇猛所惊呆,纷纷溃退逃走。后队人马赶至,斩获多人。收兵之际,努尔哈赤对此役险胜颇为感慨,说道:“今日之战,以四人败敌八百之众,此乃天助我以胜也”。
 


 
清初许多名臣都出身侍卫

    经四年的征战后,万历十五年,努尔哈赤率众在苏子河畔建费阿拉城,“定国政”,初步建立了国家政权,具有君臣关系特性的侍卫,作为王权伴生物亦随之出现,许多清初著名大臣,如扈尔汉、伊尔登等都曾在清太祖初年担任侍卫。


    在清王朝创业开国之初,努尔哈赤身边的侍卫来源分为以下几种:一种是努尔哈赤为部落首领时的家人、侍从升为侍卫者,如洛汉之类即是。另一种是率众归附的各部落首领的兄弟子侄。在统一女真备部的战争中,部落首领的归附,不但增加了势力,还对其他处于观望的部落起了示范表率作用,十分有利于统一局面的形成,可以起到在军事上所起不到的心理影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努尔哈赤自然极为关注这个问题。因而对于那些归附的功臣及其子弟,均授予官职。将其中较具影响的部落首领之子恩授侍卫,命近御于左右。


    还有一种侍卫,是努尔哈赤从八旗军队中选拔的勇士。如开国名将武理堪的长子武拜和次子苏拜,都是因超人的勇武而被努尔哈赤选为侍卫的。


    在努尔哈赤的日常活动中,随侍于左右的侍卫们,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职责。除了在朝仪大典上传谕宣旨,还在征战中负责传递汗的命令,同时在努尔哈赤的日常生活中,还负责守卫宫门和日常随侍。


    随着国家各项制度的逐步确立,社会经济的发展,汗王宫殿规模日益扩大,侍卫责任也日益加重。
 
 


侍卫深夜未关宫门被凌迟

    天命六年,努尔哈赤刚刚将都城迁往辽阳,宫中即发生了两起事件。第一起事件发生在当年四月,宫中包衣(奴仆)福汉,在宫内偷窃绸衣,欲送给自己的外孙,在要出大门时,被在宫门守卫的侍卫查获。福汉被送往法司审讯,经证明属实后,即将福汉及其外孙一同处斩。


    第二起事件,发生在当年九月初七的晚上。满达尔汉牛录属下克里家的一个蒙古包衣擅自闯入宫中,他进院后绕过努尔哈赤寝宫的西山墙入北门时,被宫内宫女发现,后被抓住。事件发生后,努尔哈赤斥责守门的巴牙喇(亲兵)和在院内防守的侍卫雅荪、乌丹纳、阿萨里等人,将雅荪等三名侍卫和守门的巴牙喇等20人定罪。另外,对于当日领班侍卫巴达也治罪革职,并籍没辽东战役以来的所有赏赐。至于那个乘夜擅闯宫门的蒙古包衣,被用刑后斩首示众。


    天命七年九月,在努尔哈赤的住处,竟又发生了一次侍卫御门不严,事后又不向上呈报的错误。


    事情发生在九月初一夜,守卫努尔哈赤居院西小门的图尔格牛录的德库莫尔根、丹坦牛录的布勒痕在夜已深时,却未将门关闭。被宫中执酒妇人瞥见后,立即告知值守南大门的侍卫塔木拜和布岱,二人立即去将门关上。次日清晨,塔木拜、布岱将这件事报告当值的官员守备纳钦。但纳钦并未将此事予以重视,既未上告于努尔哈赤,也未告知同僚处理该事。其后,塔木拜二人虽多次催促纳钦,但纳钦均未告知努尔哈赤。直拖至次年二月,才被努尔哈赤闻知。盛怒之下,努尔哈赤下令将当事人分别处以凌迟、籍没家产和鞭责等严罚,并警告在职侍卫亲兵等不得再犯此等错误。


    由于此事的发生,努尔哈赤为了进一步加强宫禁守卫之制,于当年五月二十二日颁布了汗宫内外班侍卫御门、值班制度,这是清代侍卫制度形成的一个起点,也是皇权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产物。在清太祖时期初建的侍卫制度,虽然还很简要,但为后来皇太极进一步充实皇宫守卫制,以及清入关后详尽的侍卫制度的建立起了重要的 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