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义军老师QQ答疑选录(来源于网络)

 呈和居 2014-03-06

王义军老师QQ答疑选录

5月1日

 

周宇 :欢迎王老师

朱云林:王老师,您好!王老师对我的作业评语中关于用笔要润。这几天,我对作业和字帖进行了比较,我的理解是:
1
、起收笔要含蓄,尤其要注意到米芾的一些圆起和圆收的笔画,不可剑拔弩张,筋骨全露。
2
、笔画中段要有肉,要饱满,不可一掠而过。不知这样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王老师明示

王义军 :书郎这么正规的问题,还是在函授区回答比较好不然会占用很多时间

现在的聊天、问答最好是灵活激动,相互激发的简短,没有条理,都没有关系

周宇 :王老师,我现在临阴府经的同时可否也进行一些行书的临习。

王义军 :当然可以,长期只写一种东西很枯燥,也难深入

吉干勇:是的,也容易疲劳

金锋:王老师,你说圣教序可以和白蕉的字一起练习吗?

王义军 :两个最好暂时都不写白蕉容易上手,但难走远圣教是唐人路数,笔法又不清楚

周宇:您说过要临宋人墨迹,王字圣教可否也写一些

王义军 :最好有较好基础之后再学

吉干勇:王老师,我原来的计划是先米、再王、再孙书谱,但从多数人看,是先米、再孙、再王,是不是后者更合理?

王义军 :都可以,一个是行草兼修,一个是主攻行书

马维甫 :王老师,如何在加强线质方面进行训练?

朱云林:我只想好正规的问题,还没想好擦边的问题呢!

王义军 :聊着就会有新问题、新想法出来

李士兴:我的笔法老是很粗糙,有什么好方法提高吗?

王义军 :用心

吉干勇:可能不在量多,而在于不断重复,还要不断比较

李士兴:好的,一上午只写了两页,很慢很慢的

朱云林:王老师,小字放大写,要注意什么?

王义军 :小字放大可以说是一个课题,我们有兴趣的,都可以一起参与探讨

吉干勇:小字露锋多,直接放大势必偏薄,用笔是不是要参照碑的用笔?

朱云林:主要是笔画中段如何不空

王义军 :我的理解是小字偏于独立,故以内敛为主,字字闭合,空间独立大字需要开阖,需要一种开放状态,空间相互咬合

朱云林:大字的起收笔的动作是否要小字来的简化

王义军 :笔法方面其实没有太大不同,只是小动作不要太明显(其实小字中也一样),笔法的难点在于技术控制

吉干勇:甚至要把几个字作为一个组合来处理

王义军 :当然,小字中不也是这样吗?

马维甫 :写大字的行气从实践上感觉行气、空间感更难掌握一些

朱云林:大字的起收笔的动作是否要比小字来的简化

王义军 :图片质量问题,我一直不满意其实这也是我们教学的第一课,其实多数人一直没有过关我有时候还是太仁慈,没有批评

盛光辉:很多人不会处理

王义军 :

王义军 :这个总不要我来上课吧?

李士兴:用心临是不是要临得很慢,临得尽量象

王义军 :用心是思考、对比加用功

陈宜:王老师说得对,处理图片也要用心

王义军 :不是也要用心,是很要用心

徐明波:其实从王老师身上学到的最好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已,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周宇 :我们不能始终对老师有一种依赖性,许多问题需要自己发现解决

徐明波:对比太关键了,能让我们更快进步.

王义军 :我最大的优点就是用心和心态好这一点,我自己觉得给我帮助最大

李士兴:王老师,我是不是可以再临上点真书和行书啊

王义军 :可以

吉干勇:练书法有时候可能要有点的心态,不能当作语文、数

王义军 :说一点对比的方法把字帖到墙上,手拿字帖,胳膊伸直,对比这是我的对比方法,基本所有形上的问题我都靠这个方法解决跟很多人说过,就是没有人用 

陈宜:胳膊伸直是指距离?

王义军 :对,观察需要距离

吉干勇:临完后与原帖并排放在桌上,行不行?

王义军 :不行

李士兴:有时候我也对比,远看还行,近看就完了

王义军 :我说的方法,你们试试,只要坚持这个做法,1个月,你会知道好处

陈宜:王老师,上次你提到上下的联系和手段,我最近看您的作品,发现有些是上个字连下个字,而下个字的下半部分反而分离,这也是常用手段之一吗

王义军 :我没有想过

李士兴:王老师,我想问一下,临写速度快了好,还是慢了好,我觉得快了能得整体,慢了能得局部

马维甫 :王老师,对纸、笔的运用有何经验?

王义军 :其实招式都是外在,说,我都肯说,保密在我看来不是江湖骗术,就是没有水平、没有自信,传统文艺,没有一个是需要保密的。但方法,我说得太多,基本没有人用

周宇 :王老师,我插一句。我现在考虑在苏和米之间选一个来临,自己更偏爱苏字,可否

王义军 :可以写苏,但难度会比较大.写苏之前,可以写点粗些的楷俞伟文:其实对比的问题主要还是时间的问题,很多人写字都是硬挤的时间,能坚持天天写已经不容易了,哪有时间对着墙壁去发愣,现在大家强调的还是写,仔细想想这种不动脑筋的死临的确有问题,我想能否一天写,一天用于对比找问题第三天再加以改正,如此循环

王义军 :对比就是磨刀,绝不可缺

陈宜:对于传统文艺,往往是说者有心,听者无意,可能是不在一个层次上 

王义军 :始终不要忘记临摹的目的是学习,是为了运用围绕这个,目的,对你有益的就是好方法,快慢无所谓但慢一点这个过程是一定要有的.我的习惯是一张一弛,一段时间慢,求深入,偶尔快,找手感

盛光辉:我觉得开始阶段,结构形状需要慢

吉干勇:好像牛子也提到过,对同一个帖的临摹要有快与慢的不同体验

俞伟文:我觉得精临需要慢,通临不妨快些

李士兴:王老师,我现在临点赵子昂的行书对我学书谱是不是有帮助?

王义军 :可以  
周宇 :现在的阴符经的风格是否与苏不太对路

王义军 :先写进去再说,

王义军 :不对比,眼力就没有办法提高,我给的意见,不通过对比,你们就没有办法真正理解,也就不可能学到什么 

朱云林:是的,我们都是写多比少

李士兴:我临的多对比的太少了.每天只是写,不少于一千字,哈哈,看来还是不得法啊

王义军 :所以我说你不用心,我没有批评你不用功现在多数同学还不理解我的用字用词

马维甫:以前听朋友说,国美学生临帖是相当慢的

王义军 :大多数学生一直很慢,不能运用现在扩招之后,有些也写的快,一直没有慢过,不能深入写的好的多半有快有慢,快,老师没有要求过

俞伟文:请教王老师,当代人的东西究竟可否用来取法,比如林散之的

王义军 :日后可以参考,现在学的话,短期效果大,日后你会恨他

王义军 :如果只是偶尔参考一两个字,一两个用笔技巧,当代笔法比较到位的,都可以看看

陈宜:快,老师没有要求过。  是不是说熟了以后自然能快?

王义军 :不是,是对快有主动要求的是学生自己,原因是什么?——用心,他们在想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完全依赖老师,象国美那么好的学校,为什么很多学生也没有写出来???
李士兴:王老师,临写是不是一定要能背临得象了才行,是不是也要加强背临功夫啊?

王义军 :背临就像小学生闭卷考试,把课本知识死记硬背了就是,是一个方法,但缺少运用环境,死我更倾向于仿作,象开卷考试,训练的是把书本知识或学活用的能力

吉干勇:如果把帖里一些精微的细节慢慢变成自己的习惯,应该会快些,所以我最近一个月就是抓住少数局部不断重复,但求有所得

朱云林:从运用的角度来看肯定要快一点,从学法的角度来看,要慢一点,从两头出发,进行对接。

盛光辉:问下悬腕悬肘的使用。我现在写5cm大小的字。

俞伟文:我觉得"背临"不如叫"默写"来得直接

俞伟文:再请教老师,有人说对性草有帮助的隶书只有石门颂,是这样吗

王义军 :有人说?如果又有人说石门没有用呢?

王义军 :实践才有体会

陈宜:对了,王老师,听说还有一种背临叫背行气,有没有这样的练习方法?

王义军:背一行的办法,我曾经试过,

中专的时候,看一行写一行,对行气有没有帮助现在也不知道了

李士兴:我看过鱼非子临书谱很好,他是你的学生,可他的作品中书谱的东西也很少

王义军 :就是活用的问题呀

王义军 :他们班,我教过两三次课,让他们背临过,都做不到仿作,更是逃避

俞伟文:我的做发是在每次日课后,留一点时间自由挥洒,凭临的感觉随意抄一首诗,一个对联什么的,再看看临的与自己写的之间有多少差距,字帖里有的字找回来再看看写写,这几个字的影响就特别深刻

陈宜:俞兄这样的方法其是也是一种对比

俞伟文:这是我仿作的做法,请老师指正

王义军 :方法可行,但不能只用这一这一招

陈宜:背临也是很难的,要理解了才行

李士兴:书谱前后,甚至一页之中也是很不一样的,临写时是不是要有真对性地临?比如重点选一两页?

王义军 :要有所选择,很多部分只是参考

朱云林:如何集古字,是把要写的字都从字典里找出来,进行挑选,如何拼凑在一起?

王义军 :你们激发出我很多看法,而你们来不及看我说了什么多数同学的理解力需要加强,多读书,看不懂的就反复看

盛光辉:集古字不好,自己懒惰

陈宜:集古字好,问题是能集吗

王义军:看看圣教序,就是集古字的典范

陈宜:但圣教也很难理解,有行气吗

李士兴:有,是内气

俞伟文:行气出自熟练程度

陈宜:没看出来

王义军 :这是圣教最大的缺陷,但毕竟是完全忠实的集字,不是自己仿作,怀仁不能自己处理,所以这一点是应该理解的

朱云林:行气要在书写的时候贯

马维甫 :王老师临象大观帖这些刻本怎样加强行气?

陈宜:大观帖没有这样的问题

吉干勇:王老师,用画轴线检验行气的办法是否有效

王义军 :无益

听漏斋 :王老师好,你这次对我的《十七帖》作业批改有两条意见
1
、字形再方一点,开张一点 2、一笔中的粗细变化,往往太突然。用笔也要再肯定,挺拔一些。第二条我在逐步改进,第一条我有些无处着手,能否请老师再讲讲??

王义军 :和原帖对比,对比方法前面已经说了。开张问题不难看出

听漏斋 :我再仔细想想,开张问题我能理解,字形方一些的思路较多,因为十七帖版本较多,面目也有不同,是不是对学帖的取舍问题!

王义军 :改天把你学的版本扫描发几页我看看

陈宜:也有认为既然有大观帖,何必去学集字圣教,这个问题王老师您怎么看

王义军 :我不赞成学圣教,但圣教可以参考我上面说到看圣教,是就其作为一件集古字的作品,我们看看人家做到了怎样的高度

陈宜:但为什么我以前看到的初学宜学圣教。是不是大家都在跟风,还是在欺人?

王义军 :这个问题的问法,其实体现了你们思路上的一个问题

王义军 :在工作室我回答过类似问题,这里就不细说提示一点:古今资料占有上的改变

李士兴:我还想问一下,关于笔法,是不是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写出字临中的样子就可以,还有,有时笔上还有不少墨却写不到纸上,是不是用笔不对啊?

王义军 :笔法无非是中锋,你说笔上还有不少墨却写不到纸上,就是锋不对

李士兴:也就是说,用同样的工具,别人写的比我写的要厚实,而速度不比我慢。是不是笔法问题?

王义军 :多半是用锋问题

盛光辉:侧锋和中锋的质感不同

王义军:用锋问题只要考虑中锋和提按,都是为了点画质量

陈宜:我老是觉得自己写字用笔尖在写

盛光辉:那你磨磨笔尖

王义军 :用笔尖就对了,辅以提按,使之丰富

马维甫 :西泠印社出的十七帖行吗

王义军 :不清楚什么样

听漏斋 :该帖有两个版本,正面为清晰断笔十七帖!反面稍斑驳更圆转些!!
听漏斋:我这里有篇十七帖刻本考,不知道怎么能发给你们!
王义军 :资料共享,是传统精神

金锋 :王老师,是不是牵丝过多也影响"笔下干净"?
王义军:也有点,显得罗唆,也容易弱

王义军 :一个群体,如果整体水平上去了,即便你是最差的,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如果整体都糟糕,最好的,也不会有什么出息所以我一直看重大家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包括资料共享也是很重要的

听漏斋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老师让我重点临十七帖,是不是想让我通过重点临学一个帖,而在这个帖上有突破,而不单只是收获些技法,自己的一个幻想而已!!求证一下!

王义军 :

陈宜:如果王老师明年再网授,还得参加

吉干勇:我们一同报名

陈宜:主要是书法学习不是短期行为

王义军 :如果每一天你都以为只有几天时间了,三年有用如果第一天你就知道有整整3年,可能只有最后一年收获最大

王义军 :如果还开,你们都不准参加。

陈宜:为什么?

盛光辉:老师教的是方法

光辉:否则你们还参加说明你们没学会方法自己处理

王义军 :授人以渔

王义军 :要有长期的打算,更要有短期的进展

金锋 :章祖安说,学书法还是旧时那种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最好.....

王义军 :章祖安先生

王义军 :直呼其名很无礼

金锋 :....下次注意 

陈宜:教是为了不教

王义军 :就是,你们要学会自学

李士兴:从去年我就开始学书谱,学了一年反而不会写作品了,原来学王铎时还能写个作品,为什么?

盛光辉:王的好学,容易用吧

俞伟文:观念上去了,自我要求高了

李士兴:原来在市里还算好的,学了一年多书谱反而不行了,反以常常迷惑?

王义军 :如果一直感觉好,就这么好下去就糟了 

朱云林:我还是想说集古字的问题,集圣教序的工作量太大了,我们现在的人怎么办?我现在真想谁能够发明一个软件,像《米芾书法大师》,让书者自由组合,进行改造,那多方便啊!

马维甫 :我们是要创造性的学习,依靠软件还学什么

王义军 :偷懒集字是手段,不是目的集字要筛选,不是随便什么都可以往上面拼凑,不是搭积木

陈宜:不要太指望软件,指望自己的脑子比较好

朱云林:至少比怀仁要方便,要让书者自由组合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王义军 :怀仁真不容易,那活儿,真叫枯燥

朱云林:是的

金锋 :怀仁是有皇帝圣旨的,给他很多好处的...
陈宜:如果我们自己着手搞这样一本帖子,如果真搞成了,自己的书法水平也不会差了

吉干勇:怀仁一干就是25年 

王义军 :功利主义,我们总是这样的思路去恶搞古人,该打

朱云林:最苦恼的是他不能改造,而且要尽量贯气

听漏斋 :呵呵,记得曹宝麟老师的书里说25年是错误的
李士兴:王老师,你写一个字之前脑子里是不是已经有这个字了,还是随手就写就那么好?或是一行字都在脑子里了?

朱云林:王老师有了字,那叫闭卷考试,没有字,那叫开卷考试。

王义军 :我年前给渊源与流变之二王展写了个创作自述,谈到过这个问题我觉得胸有成竹有三个层次
1
、以他人为竹,胸中之竹是古人或时人字形
2
、以我为竹,胸中之竹是自己消化过的自家字形
3
、以缥缈为竹,胸中之竹已然模糊,一任心手所之,听凭笔势纵横,心意驰骋。

王义军 :我在追求第三个层次

李士兴:王老师,我还想问一些更具体的问题,就是眼光问题,比如网上那个于右任展,很多作品我都看不出好来?

是不是我的眼光很差啊?

王义军 :这是一个如何看待传统的问题,我们要有更宽泛的审美
俞伟文:眼光会变的,我以前不喜欢董其昌,现在很喜欢

朱云林:王老师言简意赅,

王义军 :日后要谈当代人,最好只说异同、只论取舍,不要比较高下,没有意义

李士兴:另外,关于今天群聊一事,班主应提前通知每一位同学,可能有很多不知道的!!!!!!!!
王义军 :今天的聊天,时间确定比较仓促,日后最好还是周末,大家都方便的时候

陈宜:看到王老师把笔捆在一起,不知道这样写字会不会影响笔画的弹性

王义军 :笔捆在一起不是写传统作品

王义军 :“对王老师个人觉得还是以笔法胜的
我的看法是,笔法只是个及格线

李士兴:如何提高线条的质量,一般线条好了,作品就好得很多?

菜花横溢 :笔捆在一起影响用笔,或就根本没有用笔?

王义军 :也有,用笔是个认识问题,不只是外现的技巧
王义军 :真正论作品的境界,笔法不重要只是当代人多半不懂笔法,所以看重这个

王义军 :古人论用笔也多,但多为传承而已

王义军 :在你们现在这个阶段,点画质量要先及格,所以用笔就很重要

王义军 :提高的方法就是前面说的中锋和提按

李士兴:王铎写字是不是主要用笔肚?

王义军 :不是,他用锋,只是笔法简单
王义军 :败在提按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