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养药还是药养医

 啸海楼 2014-03-06

医养药还是药养医

巡夜人

中国医疗体制最让人诟病的地方之一,就是以药养医。财政拨款不够,缺口医院自己想办法。医院成了赢利性行业,想方设法创收。与此同时,医护人员的收入偏低的问题也凸现出来了。一方面,群众觉得医疗成本太高,病不起死不起;另一方面,医护人员觉得自己收入太低,和付出不成比例。那昂贵的医疗费用都去了哪呢?当然是医院和医药流通环节了。医生,特别是普通医生,在其中拿到的不过是小头而已。

十八三的深化改革决议就提到了社会办医。昨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将了这个事情。然后就有报道,说一些医药公司正在积极向医院进军。《经济观察报》说:在过去的两年中,社会资本收到政策的鼓励,踊跃进入医疗市场。复星大幅收购医院,华润亦不甘落后。就在今年的两会上,多位医药界代表称,有望向医院进军,如神威药业。

从前开民营医院的,很多是过去在厕所里和电线杆子上贴小广告的。现在明显上档次了,医药企业要接手了。可是过去我们常说以药养医是一大顽症,现在恐怕要变成以医养药了。药业集团一旦接收医院,用药什么的恐怕就会偏向性,而且一些所谓的特效药和高价药渗透入医院恐怕会更方便。此外,竞争对手的药想入医院怕是难了。搞不好甚至用病人试验药物之类事情也难说不会发生。

医药企业向医院进军,当然只可能是因为医院有钱可赚,至少有潜在利润。医院的利润来自哪里?只能是来自病人。社会办医的结果只会是医疗成本越来越高,医疗效果却未必会好。病人看病会有区别对待,有钱人享受优质医疗,没钱人只能排队等候。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差异化对待病人的结果,必然是穷人能够享受的医疗资源更少,医疗环境和效果更差。以多数人的损失来换取少数人的受益,这也是“深化改革”的一贯做法。

3月5日钟南山在人大广东团举行媒体开放日上表示,医改成功与否的标准看看病难看病贵有没有改变,医患关系有没有改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没有提高,若从这三点来判断,这几年的医改并没有得到改善。钟南山很坦率。从这几点来看,确实没有改善;不但是没有改善,而且是更加恶化了。针对医护人员越来越多的暴力行为就是明证。只为少数人的利益在一条死路上走到底,这也确实是这个国家的作风。另外,不要忘记,从2009年起,我们的现任总理就担任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一职了。他到底做出了什么政绩?谁也不是瞎子,自己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