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遵循自身规律 弘扬中医特色优势(一)[转]

 johnney908 2014-03-09

遵循自身规律  弘扬中医特色优势(一)

    中医药学是中国第一大发明,其意义远大于我国指南针、纸、印刷术和火药等四大发明。中医药学是中国的原创性医学,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悠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医药学是成熟的、系统的、完整的理论医学,可以应对各种疾病,包括现代医学认为是新出现的疾病,如SARS、艾滋病、“禽流感”等。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人类两大医疗保健体系。与发展仅二百年的现代医学及其所出现的诸多弊病相比,中医药学有极大的优势;中医药学是防病的健康医学,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我们不可能学习西方的医疗保健模式。美国总统医疗顾问方励培先生2005年在中国明确指出,医疗保健费用飞速上涨,会导致美国财政崩溃。作为华夏子孙,作为龙的传人,首先要尊重我们的历史,要对中华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中医药学拥有自信心,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自主发展中医药学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更是中医药主管部门的责任。

    我们要告诉世界: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健康医学,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活法。

    然而,中华先哲们所创立的本真中医药学,在今天的学术界几乎消亡殆尽;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也几乎荡然无存。

    要振兴中医,发挥中医优势,就要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保持中医特色。为此,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法规?正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一、 中西医药学及其方法论比较

    中、西医药学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现在包括卫生界大人物在内的不少人对中医药学习不够、误解颇多。所以,在着重阐述中医药学的特色和优势之前,我们先研究一下什么是中医以及中、西医药学的差异。

(一)什么是中医

    什么是中医?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迄今为止,似乎还没有科学完整的定义。下面只是想谈谈我们一点想法。

    今之“中医”称谓,始于清末民初。其时,将外来的教育称为西学,将自己的则称为国学;将外来的医学称为西医,将自己的医学称为国医,后来亦称中医。迄今,中医、国医二词通用;在教科书中多用中医一词,中医院校开设的门诊则多称“国医堂”。所以,“中医”可以说是“中国医学”、“中华医学”的简称,是与从国外引进的西医即“现代医学”相对的一种医学。故《现代汉语词典》对“中医”的解释是:“中国固有的医学”。

    中医药学是自从有了中国,也就是有了中华文明就存在的医学。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7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特点就是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7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生生不息、繁衍壮大,中医药学起了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还有另一层意思,即“中庸医学”、“调和医学”。这是就中医的本质而言。西方医学是对抗医学,借用药物消灭细菌、病毒,替代人体的某些功能,或借用手术等手段摘除或替换某些组织、器官。中医则不然,认为人体五脏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与社会都应该和谐,太过与不及皆为病;“不偏为中,不变为庸”,“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故中医通过医师的“辨证论治”,药物的“补偏救弊”,重新恢复到“无太过、无不及”的原本的平衡运行状态。

    《黄帝内经》是以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的法则揭示了人体气血运行规律;描述了在气的作用下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并以此指导中医的诊断、治疗、用药,包括养生,以扶正祛邪、调整气血、疏通经脉、不治已病治未病等,把健康和长寿带给亿万人民。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其含义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对运动形式、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描述,并以之指导医疗保健的实践。把五行理解成五种元素,实在是一种无知的表现。

    我们认为,所谓中医药学是:根据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按照阴阳五行所揭示的生命运动的规律,以经络学说、脏腑学说为基础,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借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和自然界万物的偏性来纠正人体偏性,使之恢复到和谐平衡状态,从而保障人们健康的医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