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中医用药精髓
1、党参黄芪:参芪健脾培中,益气升阳,凡妇科脾肾气虚所致的崩中漏下、子宫脱垂、白带绵绵、胎漏、滑胎等症皆为首选之药。对气血两虚之闭经,月经过少等,参芪入四物汤治崩中漏下,补气以生血。
2、党参沙参:二参相伍,益气养阴,宜于气阴两虚之不孕症、内异症、崩漏以及流产后、癌症术后放化疗等症。病后虚羸,神疲倦怠,食少纳呆,咽干疼痛,舌质暗红,苔干少津者。
3、党参丹参:党参益气,丹参活血,气行则血行,气充则血活,宜于气虚血瘀之痛经、经闭、月经过少等症,气血两虚兼有瘀滞者,再配当归、川芎。丹参且能凉血安神,两药合用,又适于血虚血热,心烦不寐等症。
4、当归熟地:当归乃补血调经要药;熟地乃治阴亏血虚之主药,两药相伍,通守兼备,是妇科阴血亏虚之血枯、血燥之侍品。
5、当归白芍:当归养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血中气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柔肝,静而敛阴,为血中阴药,两药合用,动静结合,养血理血,对血虚而瘀之证有效。
6、熟地 白芍:熟地基温入肾,白芍酸养入肝,肝肾并补,滋水涵木,宜于肝肾阴虚之诸症。
7、熟地砂仁:熟地腻膈,久服滞脾碍胃;砂仁行气调中,醒脾开胃,且引气归肾。砂仁(或用砂仁壳)配熟地,既可防熟地滋腻之弊,又可引熟地入肾。
8、当归丹参:养血活血,补中有通,通补结合,治血虚经闭、经少者必用,用量宜大,多至20~30g。也用于慢性盆腔炎症、输卵管通而欠畅之不孕症,有疏通血脉之功。
9、生地白芍:甘酸化阴,甘寒生津,养阴清热,柔肝敛阴,适用于阴血不足、虚火内盛之经行先期、月经过多、经行烦中、妊娠恶阻、排卵期出血等,常配淡芩加强清肝之功。
10、生地熟地:生地养阴凉血,熟地补血滋阴,凡肝肾不足、阴血亏虚而兼虚热之月经失调、不孕症、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运用。
11、生地玄参:生地甘苦而守,滋阴降火;玄参咸寒,养阴降火,解毒软坚,两药合用,适于阴虚炎旺,虚热上浮,或兼有(疒徵)结之症,如癌症放化疗后、更年期综合征、子宫肌瘤等。火旺津亏,大便干结,两药“增水行舟”,寓泻于补。常配麦冬、丹皮、以增养阴清热凉血之效。
12、生地 百合:尊仲景百合地黄汤,常配甘麦大枣汤疗妇人心阴不足所致的心悸烦渴,躁动少寐,甚则精神失常者。
13、菟丝子 枸杞子桑椹子:三子相配,补而不腻,不温不燥,不论肾阴虚、肾阳虚皆可应用,是平补肝肾之佳品。
14、菟丝子 山茱萸肉:甘温酸涩,两药相配,补肾涩精,益阴固阳,是肾虚胎漏崩漏、带下等症的首选药。
15、淮山药山茱萸肉:健脾益气,益肾涩精,甘温酸敛,固气涩精,止崩托胎,常于脾肾两虚之崩漏、胎漏、带下、产后汗症、经行泄泻等症。怀山药需炒。
16、肉苁蓉巴戟天:温而不燥,味厚纯补,入督脉,填肾精,壮肾阳,随滋肾药则滋肾,伍壮肾阳药则兴阳,并对阳虚精衰之虚人便秘有润肠通腑作用,是补肝肾之要药。
17、仙茅仙灵脾:二仙辛温大热,助命火,兴阳事,配石楠叶以促排卵,对肾阳衰衰、命火不足之无排卵、排卵欠佳、性感淡漠等不孕症为宜。多用在月中,肝肾阴虚火者慎用。
18、石楠叶蛇床子:温肾壮阳而促排卵,配覆盆子,能促进性欲,对脾肾阳虚型不孕伴性感淡漠者,食后性欲增强。因性味辛热,不且久服。
19、石菖蒲石楠叶:怡情提神,醒脑开窍,多配川芎,用于垂体功能低下、排卵功能障碍,或平素神疲乏力、精神萎靡、记忆力低下、经行头痛者颇效。
20、鹿角片紫河车:两药乃血肉之精,填精血,补督脉,养冲任,强筋骨,适用于肾阳虚衰、精血亏虚之经闭、不孕、先天性子宫发育不良、崩漏复旧阶段,性欲淡漠者可与蛇床子。冬令膏方中常用鹿角胶或鹿胎膏。
21、覆盆子 金樱子:温肾涩精,能补能敛,对久崩久漏、白带绵绵等属肾气亏损,精血滑脱,需培本复旧者尤佳。
22、覆盆子 紫石英:用于虚证不孕,温肾暖宫而不燥,益肾固精而不凝,子宫发育欠佳、排卵障碍、性感淡漠者为宜。
23、桑螵蛸海螵蛸:固肾收涩,合用能固冲止崩、涩精止泻、缩尿束带,多用于肾虚不固之崩中漏下、带下绵延、小便失禁、大便溏泻等症;于活血调经方中,起固摄冲任、防血妄行之效,组成通涩兼施方。
24、桑螵蛸金钱草:通涩并举、益肾缩尿,通利膀胱,宜于下焦湿热瘀结,日久损肾,症见腰酸、尿频急涩痛,常用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症,病久肾虚腰酸,伴泌尿系感染者。一利一敛,开阖并施,湿热可利,肾气得固。
25、川续断 桑寄生:补肝肾而强筋骨,固冲任且安胎元,多配杜仲,为妇科诸症所致的肾虚腰脊酸楚、胎漏、胎动不安之必选药。
26、桑枝桑寄生:补骨强筋、通络止痛,用于肾虚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常配路路通、丝瓜络,炎症性阻塞加红藤、公英等。亦治产后、失血后腰痛肢麻。
27、女贞子旱莲草:女贞子采在冬至,旱莲草收在夏至,两药配用,又名二至丸。女贞子甘苦入肾,补肾滋阴,养肝明目,性平清补;旱莲草甘本酸入肾,滋阴凉血。两药合用,实肾养肝,凉血止血,凡妇科之肝肾阴虚所致的经崩淋漓、月经先期过多,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选用。
28、首乌藤合欢皮:益肾养血,解郁安神,《本草求真》曰:“合欢皮味甘气,……令五脏安和,神气自畅,……重用久服,方有补益怡悦心志之效。”首乌藤益肾通络安神。两药合用,尤宜于妇人肝肾阴虚,肝郁火旺之心烦失眠,梦扰不宁者,常伍淮小麦、炙甘草,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29、芡实 莲须:固冲止崩,涩业束带,健脾止泻,故宜于脾肾气虚之经崩淋漓,带下绵泻便溏,胎动胎漏等症。
30、煨肉果 煨金樱: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肾不足所致的泄泻滑脱。常配芡莲须,使固涩之力增强。
31、附子肉桂:性味辛热,一守一走,两药配伍补命门而暖胞宫,散寒凝而止痛经。朱师用于女子宫寒不孕、痛经等,多配紫石英、艾叶、干姜等。
32、小茴香 艾叶:温经散寒,理气止痛。两药配用,适于痛以属寒凝气滞者。.
33、小茴香沉香末:辛温香窜,擅长散寒理气,疏络止痛。凡输卵管阻塞之不孕症,炎症控制,属寒凝脉络者,作为疏络通管(温通法)之首选。沉香以研末冲服为宜;多用伤津伤阴,一般于经期用5天即停。
34、鸡血藤桂枝:鸡血藤补血行血通络,桂枝温经散寒通络,两药配伍,温补兼通,入养血、通经方中,治疗血虚、寒凝所致的闭经、月经涩少、产后肢节酸楚疼痛。
35、赤芍白芍:赤芍清热凉血,通脉消瘀;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赤芍散而不补,白芍补而不散,两药合用,一散一敛,一泻一补,尤宜于血虚挟瘀有热之症,常用于妇女痛经、盆腔炎、徵瘕等症。
36、柴胡延胡索:肝藏血而主疏泄,两药皆入肝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凡妇女少腹、小腹疼痛,如内异症、盆腔炎、盆腔瘀血综合征、各种痛经,以及乳癖等所必用,多配川楝子效佳。
37、蒲公英地丁草:多配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消肿化瘀。常用于急、慢性盆腔炎及内异症、输卵管炎症性阻塞,亦用于经期不慎房帏所致的经淋、腹痛。对消散乳癖也有效。
38、川楝子 路路通 :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常配留行子、丝瓜络,为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所必须。
39、广地龙路路通:地龙性寒下行,善走窜而通络利尿;路路通上通乳络,下疏胞脉。两药配合,尤宜于经前乳胀兼有输卵管积水阻塞之症。
40、马鞭草 留行子: 清热活血,通络利水,专用于输卵管积水症,若配石见穿可增强疗效。
41、马鞭草 益母草: 清热活血通经。宜于气滞瘀而兼有热象之经闭、涩少之症。血瘀甚者,多配泽兰、卷柏、川牛膝等药。
42、泽兰 益母草 :活血通络,有活血不伤正、养血不留瘀之特点,多配川牛膝、卷柏为一组药,用于气滞血瘀之闭经,或催经止孕。
43、川牛膝淮牛膝川:牛膝活血通经;怀牛膝补肝肾,强腰脊。两药合用,寓攻于补,攻不伤正,适于肝肾不足,腰膝酸楚之经闭,或攻恐伤正气方中配伍而用。补肝肾而活血通经,对经行量少不畅,或经闭不行,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又恐伤肾气,两药组合,攻补兼施。川断可炒用,有固冲止泻之效。
. 44、益母草仙鹤草:活血止血,通涩相伍,动静结合,对血瘀崩漏,或平素经行量多绵延不止,经前用药,单止恐瘀,单行惧崩淋不止,两药配伍,瘀去血归其经。两药比例视瘀血、出血主次而定。
. 45、仙鹤草仙桃草:仙鹤草乃益气养血,止血之佳品,寒热虚实之出血皆可用之;同桃草又名接骨仙桃草、芒种草,性温味甘淡,能补虚损劳怯,健脾胃,活血止血。两药配伍,属强壮性止血帖,凡崩漏下血致形体虚羸者,皆宜应用,颇具功效。仙桃草用量12g~15g为宜。
46、白术莪术:白术健脾强胃,莪术善消痞结。两药相伍,每用于脾虚痰凝血瘀之经闭、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攻坚不伤正,实有枳术丸之意,莪术也有开胃之功。
47、大黄炭炮姜炭:大黄炭清热凉血、祛瘀行滞,有推陈致新,引血归经之力,而无腹痛便泻之弊;炮姜炭温经止血,温中止泻,“守而不走”。两药合用一,一寒一热,一走一守,寒热相济,通涩并举,相行而不悖。此配伍是瘀血崩漏、赤带绵延、产后(包括人工流产)瘀阻恶露不绝之良药。重用炮姜炭,也治脾肾阳虚寒积之腹痛便溏。一般用量4~6g。
48、大黄黄芩:大黄气味重浊。苦寒下行,能入血分,逐瘀通经,走而不守,古之无积丸(《医林集要》)独用大黄,分成四分,分别以童便、醇酒、红花、当归制过为未,蜜丸服治瘀血凝滞经血不通者,甚效。黄芩苦寒,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两药合用,既可清血分之实热,又能活血通经,常配黄连,治心火偏旺型闭经。
49、大黄 月季花 :月季花甘温通利,活血通经,配大黄,清热泻火,活血调经,通便导滞,宜于心火偏旺之闭经。脾虚便溏者慎用。
柴胡延胡索肝藏血而主疏泄,两药皆入肝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凡妇女少腹、小腹疼痛,如内异症、盆腔炎、盆腔瘀血综合征、各种痛经,以及乳癖等所必用,多配川楝子效佳。
50、蒲公英地丁草多配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消肿化瘀。常用于急、慢性盆腔炎及内异症、输卵管炎症性阻塞,亦用于经期不慎房帏所致的经淋、腹痛。对消散乳癖也有效。
51、川楝子 路路通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常配留行子、丝瓜络,为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所必须。
52、广地龙路路通地龙性寒下行,善走窜而通络利尿;路路通上通乳络,下疏胞脉。两药配合,尤宜于经前乳胀兼有输卵管积水阻塞之症。
53、马鞭草 留行子 清热活血,通络利水,专用于输卵管积水症,若配石见穿可增强疗效。
54、马鞭草 益母草清热活血通经。宜于气滞瘀而兼有热象之经闭、涩少之症。血瘀甚者,多配泽兰、卷柏、川牛膝等药。
55、泽兰 益母草活血通络,有活血不伤正、养血不留瘀之特点,多配川牛膝、卷柏为一组药,用于气滞血瘀之闭经,或催经止孕。
56、川牛膝淮牛膝川牛膝活血通经;怀牛膝补肝肾,强腰脊。两药合用,寓攻于补,攻不伤正,适于肝肾不足,腰膝酸楚之经闭,或攻恐伤正气方中配伍而用。补肝肾而活血通经,对经行量少不畅,或经闭不行,活血通经,引血下行,又恐伤肾气,两药组合,攻补兼施。川断可炒用,有固冲止泻之效。
57、益母草仙鹤草活血止血,通涩相伍,动静结合,对血瘀崩漏,或平素经行量多绵延不止,经前用药,单止恐瘀,单行惧崩淋不止,两药配伍,瘀去血归其经。两药比例视瘀血、出血主次而定。
58、仙鹤草仙桃草仙鹤草乃益气养血,止血之佳品,寒热虚实之出血皆可用之;同桃草又名接骨仙桃草、芒种草,性温味甘淡,能补虚损劳怯,健脾胃,活血止血。两药配伍,属强壮性止血帖,凡崩漏下血致形体虚羸者,皆宜应用,颇具功效。仙桃草用量12g~15g为宜。
59、白术莪术白术健脾强胃,莪术善消痞结。两药相伍,每用于脾虚痰凝血瘀之经闭、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攻坚不伤正,实有枳术丸之意,莪术也有开胃之功。
60、大黄炭炮姜炭大黄炭清热凉血、祛瘀行滞,有推陈致新,引血归经之力,而无腹痛便泻之弊;炮姜炭温经止血,温中止泻,“守而不走”。两药合用一,一寒一热,一走一守,寒热相济,通涩并举,相行而不悖。此配伍是瘀血崩漏、赤带绵延、产后(包括人工流产)瘀阻恶露不绝之良药。重用炮姜炭,也治脾肾阳虚寒积之腹痛便溏。一般用量4~6g。
61、大黄黄芩大黄气味重浊。苦寒下行,能入血分,逐瘀通经,走而不守,古之无积丸(《医林集要》)独用大黄,分成四分,分别以童便、醇酒、红花、当归制过为未,蜜丸服治瘀血凝滞经血不通者,甚效。黄芩苦寒,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两药合用,既可清血分之实热,又能活血通经,常配黄连,治心火偏旺型闭经。
62、大黄 月季花月季花甘温通利,活血通经,配大黄,清热泻火,活血调经,通便导滞,宜于心火偏旺之闭经。脾虚便溏者慎用。
63、淮小麦炙甘草淮小麦味甘微寒,养心阴而安心神;炙甘草和中缓急。朱师善用两药再配首乌藤、合欢皮、茯苓神等治疗心阴不足、肝郁不畅所致神志不宁诸症,如更年期综合征、脏躁症、经期烦躁少寐以及闭经等。淮小麦用至30g。
64、刘寄奴石见穿活血通经,消症止痛。凡盆腔(疒徵)积瘀滞疼痛者为宜,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盆腔瘀血综合征等。
65、青皮陈皮青皮性烈,偏于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陈皮性缓,偏于健脾行气,燥湿化痰。两药同用,调和肝脾,消胀除积,理气止痛。妇人肝脾不和之痛经、经前乳胀、经行腹泻以及痰湿阻络之不孕、徵瘕等症皆可应用。
66、三棱莪术三棱苦平,莪术苦辛温,皆能破血和气,消积止痛,三棱破血力强,莪术破气力宏,两药配伍,尤宜于瘀阻(疒徵)瘕等有形之坚积,如血滞经闭、瘀阻痛经以及囊肿、肌瘤、癌症等。两药消积散瘀力强,是妇人徵瘕积聚之要药。但虚人慎用,或与参、术同用,以免损伤正气。
67、石菖蒲制南星化痰醒脑开窍。制南星通胞络之痰滞;石菖蒲芳香开窍,和中辟浊。合用为痰湿阻滞型不孕症之要药。能调节丘脑-垂体-卵巢功能,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症所致的闭经。每于经期中加石楠叶,既增生化痰通络之效,又能温肾兴阳,促卵助孕。
68、桃仁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两药合用,协力效增,专治妇女各种瘀血痛症,如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徵瘕属血瘀实证者。
69、瓜蒌仁桃仁瓜蒌体体润性滑,善涤痰垢而导积滞,有润燥滑肠通便之效;桃仁苦平,破血去瘀,润燥滑肠。合用宜于瘀阻(疒徵)瘕而兼大便秘结之证,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闭经、痛经、盆腔炎等症,瘀阻胞宫、胞络,日入阴亏液乏,大便干结不畅者,多配火麻仁(即麻子仁)。
70、蒲黄五灵脂两药配伍乃古之名方失笑散,能治一切血滞腹痛,尤宜于瘀血内阻致经行欠畅之痛经,如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经水不止之崩漏;产后瘀滞不下之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等,用之颇效。血瘀型崩漏再配以炮姜炭、大黄炭、山楂炭等效佳。蒲黄乃粉末,五灵脂气味腥恶,故均需布包入煎。
71、蒲黄赤芍活血凉血,散瘀止痛,常配丹参,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必用之品。若为热瘀互结,则加公英、地丁、败酱、红藤之类。亦用于消散肌瘤。
72、炙乳香炙没药乳香、没药皆能活血止痛,消肌生肌。乳香辛温香窜,偏于调气止痛;没药散瘀活血,偏于活血定痛,两药兼施,相须效增,对气滞血瘀之痛经最为适用。也用于血瘀型经闭、徵瘕,用药量一般为各3g。
73、橘叶橘核橘叶疏肝解郁,消肿散结;橘核苦温,理气散结,两药皆入肝经,为治疗乳房癖块之佳品,时配以广郁金、川楝子、青皮等。
74、海藻 昆布两药咸寒,清热软坚,善消瘰疬瘿瘤。上可解乳房郁热、结块,下可消卵巢囊肿、症积。
75、猫爪 昆布猫爪草解毒散结,昆布消瘿散瘤。用于乳癖结块之顽症,配用芋艿丸疗效更显。
76、蒲公英夏枯草蒲公英清热解毒,又善消肿散结,夏枯草平肝解郁,且长清热散结。两药配伍,清热平肝,解郁散结,常用于肝郁火旺之乳癖,经前乳痛症。
77、红藤 白头翁清热解毒,通络散结,为治疗两腹侧抽掣吊痛,或兼湿热带下、便溏之要药,配椿根皮效尤佳。
78、川楝子 红藤川楝子苦寒,清湿热,疏肝气;红藤苦平,通血脉,解热毒。两药配伍。一气一血,是妇女附件炎必用药。
79、广郁金合欢皮广郁金性凉,辛散甘降,乃血分之气药,平肝解郁,凉血散辨瘀.合欢皮甘平,活血止痛,怡悦心志。合用行气活血,疏肝悦情,是情志不遂,肝郁不达所致的经前乳胀、胁肋胀满、闷闷不乐之佳品。
. 80、延胡索川楝子延胡索辛散温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为止痛良药;川楝子入肝经。疏肝止痛,性寒,且能导热下行,故两药合用妇女实证痛经或徵瘕结聚所致腹痛之良药,常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盆腔炎等症。
81、知母黄柏同入肾经,清热利湿,滋肾泻火。多配滋养肝肾药治疗慢性盆炎之湿热壅盛,有肾阴虚之证,也用于治疗肝肾虚型不孕症,基础体温呈高温双相者。
82、制香附川楝子香附辛平微苦,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配川楝子,尤善治妇科肝郁气滞所致诸症,是常用的一对疏肝理气药。若体虚,则酌情与补气、养血、滋阴药配伍运用。
83、制香附广郁金香附宣畅十二经气分,兼入血分,擅长舒肝解郁,调经止痛;郁金属血分之气药,辛散苦降,兼能清热。两药合用,调气活血,清降止痛,凡情志抑郁,气血瘀滞之经前胸乳胀痛,心烦气逆,经行腹痛以及徵瘕结聚等症皆可运用。
84、穿山甲留行子穿山甲性专行散,能通经络;留行子功专通利,能走血分。两药配伍,通络下乳,善消乳癖。以两药研粉,每次吞服1.5g,治乳癖,效验。
85、穿山甲海藻化痰消结,疏通乳络。对经前乳胀伴明显肿块、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适宜,常配夏枯草、皂角刺等加强消瘤散结之力。
86、血竭末三七粉血竭行瘀止痛;三七止血要药,且能散瘀定痛。两药配伍,通涩并用,兼止血、行瘀、止痛三大功用,是子宫内膜异位症、膜样痛经经量多者必用之品。两药用量各2g,吞服即可。
87、生地钩藤生地滋阴凉血清热;钩藤平肝清热降逆。常用于妇女肝肾阴虚,心肝火旺引起的经期精神失常、经前乳房胀痛、孕后胎漏胎动不安、子肿、子悬等症。
88、生牡蛎 钩藤平肝清热。常用于肝旺肾虚之更年期综合征,症见心烦易怒,头痛头晕,烘热汗出等症。也用于经前头痛。
89、磁石龙骨磁石重镇安神,龙骨平有镇惊。常用于经期癫狂,症见烦躁失眠,甚者胡言乱语、狂笑喊叫,也用于阴虚肝之夜寐惊叫。两者配伍,有明显镇定中枢神经作用。
90、赤小豆绿豆赤小豆清热利水解毒,性善下行;绿豆清热解毒,皮胜于豆。常配料豆衣(又名鲁豆衣,补肾阴而养血平肝,清虚热而止盗汗)三豆合用名“扁鹊三豆饮”。广泛用于妇人面部色素沉着之雀斑、先兆子痫、妊娠恶阻等属肝血热、湿热内蕴、冲脉气逆者。
91、川黄连莲子心川连清心泻火;莲子心清心安神,止渴除烦,乃清养之品。凡心肝火旺、痰火扰心、心肾不交所致的妇女精神失常皆可应用。心肾不交之失眠、心怯,多配远志交通心肾。
92、黄连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凡妇人邪侵冲任、湿热蕴阻胞脉,症见少腹抽掣坠痛、带黄气秽、大便稀溏者,皆可选用。
93、黄柏 椿根皮清热燥湿,收敛固涩,是治疗湿热带下,阴痒之常用药,多配地榆、侧柏叶等。
94、青蒿地骨皮清热除蒸,善退虚热。常在滋养肝肾方中加入此药对,治疗肝肾不足、阴虚火旺之更年期合征、崩漏,以及不孕症基础体温高温双相或单相者。
95、生地地榆再配侧柏叶、椿根皮能上能下,四味一组,习用于肝旺血热、脾虚便溏之证,症见经行量多,烦热口渴,大便不实,或伴小腹胀痛。生地清热凉血,养阴增液,宜于肝旺血热之证,恐寒凉太过,用之脾虚者常致大便实,配椿根皮既可止血,又可涩肠止泻。盆腔炎、内异症、崩漏常遇此症,用之颇验。
96、大蓟 小蓟(大小蓟)清热凉血,祛瘀止血,适用于血热有瘀之崩漏、月经过多、经行吐衄等症。
97、姜川黄连淡吴茱萸吴茱萸辛苦大热,疏肝暖脾善解厥阴之滞,消阴寒之气,但配川连之苦寒,辛开苦降,一寒一热,相反相成,用于妊娠早期因肝旺冲脉气逆,胃失和降之恶阻。
98、苎麻根南瓜蒂苎麻根甘寒,清热止血安胎;南瓜蒂止呕安胎,合用宜于妊娠胎漏,下血腹痛,兼有恶心欲吐之症。腰酸痛者再配炒川断、杜仲、寄生之类。苎麻根且能通便,胎热便结者尤宜,用量在15g~30g,故素体脾虚便溏,孕后无胎漏下血者亦应慎用。
99、川黄连阿胶珠黄连苦寒,清心泻热,燥湿止泻;阿胶甘平,滋阴补血,止血安胎,《本草备要》谓“泻者忌用”,故用蛤粉炒成珠。两药配伍,清补并举,尤宜于妊娠后肝肾不足,阴虚火旺之胎漏、胎动不安者,多伴有心烦不安,腰酸腹坠等症。川连多用3g,阿胶珠用9~12g。
100、紫草白花蛇舌草(若无可用水线草)再配生牡蛎、夏枯草、旱莲草,此五味组合,平肝软坚,消瘤断经,是更年期肾虚肝旺型子宫肌瘤、经前乳胀、月经过多的常用药,前3味各用30g。也常配入治疗上证的膏方中,阴虚可加女贞子、桑椹子、枸杞子等,久服消瘤缩宫,断经防癌。
101、棉花根红枣棉花根健脾益气,利水消肿;红枣安中益脾,合用可治产后浮肿、经行浮肿。属强壮消肿帖。棉花根兼能通经,故产后恶露未净,或经行量多者不宜。
102、藿香 佩兰两药芳香化湿,醒脾启胃,是暑湿当令之药,也宜于湿浊内阻脾胃之妊娠恶阻,多配砂仁、苏梗,以助化湿宽中之效。
103、苏罗子路路通行气通络,上通乳络,下疏胞络则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盆腔积聚、乳癖,症见小腹、少腹、乳房胀满疼痛之常用药,服后腹中作响,上易嗳气,下则矢气,胀满乃消。
104、路路通 通草 两药配合,是性质缓和之通乳药。
105、骨碎补 刘寄奴骨碎补苦温,温肾坚骨,治疗折伤;刘寄奴活血止痛,善疗跌打损伤。两药用于产后息胞致耻骨疼痛效佳。
106、鹿角霜龟版鹿角霜“通督脉之气舍”,擅长温通督脉;龟版得阴气最足,峻补阴血,善通任脉。两药皆血肉有情之品,一阴一阳,性味纯厚。尤宜于产后(人流后)肾气虚弱,腰部酸楚,以骶骨疼痛为主者。
107、鹿角胶龟版胶鹿角胶甘平微温,温肾通督,生精止崩;龟版胶甘咸平而平,滚阴通任,益肾健骨。两药合用,阴阳俱补,大补精髓。《本经逢原》谓“非龟鹿二胶并用,不能达任脉,而治羸瘦腰痛”。朱师常予两药入妇人崩漏带下、阴阳俱虚、形体虚羸,性欲淡漠之膏方中。若脾虚纳呆,需加健脾助消化之品,以防上药粘腻之弊。
108、鹿角片附子附子主督脉脊强而厥,两药配伍,善疗产后受寒脊背寒冷而痛,俯仰不便之症,朱师还配以桂枝、络石藤、鸡血藤、海风藤等温经通络之品。
109、当归肉苁蓉当归质润多汁,养血润肠;肉苁蓉质润而降,滋肠通便。两药配伍,养血滋液通便。是阴血亏损、肠燥便结不畅之必用药,多用于产后、久病体虚、失血津亏之人。
110、茯苓茯神健脾渗湿,宁心安神。朱师用于妇科诸症属气血不足,心脾两虚,症见神疲、纳呆、心悸、少寐者。以朱砂拌用,可增宁心安神之效。
111、山楂鸡内金山楂甘酸微温,善消食积,且能化瘀。《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善入血分为化瘀之要药,能除痃癖(疒徵)瘕,女子月闭,产后瘀血作疼”。鸡内金甘平,为消食化积之良药。若脾虚便溏,则炒用。
112、贯众远志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远志不仅能交通心肾,宁心安神,也有止血之效。两药配伍,常用于血热妄行,心神不宁之崩漏、人流后恶露不绝等症。
113、玫瑰花代代花玫瑰花偏入肝经,解郁疏肝,行气和血,代代花甘苦气香,疏肝和胃,理气宽胸,开胃止呕。合用肝胃不和之恶阻,经行呕吐或妇人伴气郁。
114、玫瑰花 月季花月季花甘温通利,活血通经,两药配伍,常用于肝郁气滞,血瘀经闭、涩少之症。
115、糯稻根瘪桃干多配浮小麦,3味配伍,敛汗专药,妇人虚汗、盗汗均可应用,配益气固表之参术,或滋阴清热之知柏,用于产后体虚汗证或更年期综合征。
116、赤石脂 禹余粮两药质重固涩,攻专下焦,均能止血止泻,久崩久漏,或久泻久利,属脾肾虚弱之证所必用。
妇科病应多从湿治
“女子阴类也”,其以血为本,最喜正气相通,最恶邪气相犯,纵观妇科病,经、带、胎、产诸疾最易感湿而发。湿为重浊阴邪,有形而沉重,其性黏腻,常可阻遏气机、滞碍阳气使人体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且湿久化热则为湿热,或炼液成痰则为痰湿,甚则成为湿毒,继而均可成为妇科疾病的病因。
月经病
久居湿地或冒雨涉水,常可感受外湿而致月经前后肢体疲倦,疼痛,头重纳呆或低热难退,经行不畅或经前腹泻,月经量少,痛经,经闭,甚则引发不孕症。此症临床常可选用《傅青主女科》温脐化湿汤治疗,药用:焦白术30克,巴戟天15克,炒扁豆12克,炒山药15克,茯苓12克,白果5克,莲子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服5~10剂即可收效。
带下病
“湿土之气同类相召”,内外湿相合,湿困脾土致使脾虚运化失职,水湿泛滥,下注胞宫致带脉失约则见带下量多,湿邪化热伤络或成湿热湿毒,则带有青、黄、赤、白、黑之分。《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者俱是湿症。”治带之法也以健脾祛湿为要,临床也常用止带汤治疗,药用:党参15克,焦白术30克,茯苓12克,陈皮6克,炒扁豆12克,炒山药24克,炒薏苡仁15克,车前子12克,泽泻9克,苍术9克,甘草3克,水煎服。
妊娠病
水湿内停,气化不利,在妊娠早期常可致妊娠恶阻加重,而见头闷呕恶,胸闷纳呆,呕吐不欲食,常以紫苏和气饮加减:当归12克,川芎3克,炒白芍12克,党参12克,紫苏6克,陈皮5克,大腹皮5克,砂仁6克,藿香6克,佩兰叶5克,甘草3克,水煎服。
妊娠湿盛常可引起胎水肿满,妊娠水肿,腹泻,常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
产后病
妇人产后“多虚多瘀”,气血双亏,脾胃不足,最易湿邪相犯而致产后吐泻,水肿,恶露不行,肢体酸疼,当以调和气血为先,以生化汤加减为主,后以健脾祛湿,方以六君子汤加减以使正气盛而湿气退。
中医妇科心诀
月经病月经病,多违期,量色质,变常序。致病因,主次理:寒热湿,外邪欺;忧思怒,内伤里,房室累,劳倦疲。经早至;多属热;渐迟至,多寒邪;错杂至,肝郁结。实量多,虚淡色,热紫红,寒纯黑;瘀为患,血块泻。
1.经期异常经先期,热与虚。补中汤,气虚与。阳盛热,清经散;肝郁热,黑逍遥;阴虚热,两地汤。经后期,寒虚滞。温经汤,实寒休;暖宫丸,虚寒求;补元煎,血虚救;乌药汤,气滞疏。经愆期,气血伤。逍遥散,肝郁畅,固阴煎,肾虚商。期延长,瘀虚热。桃四物,合失笑,祛血瘀,能活血;两地汤,二至丸,养阴液,退虚热。
2.经量异常经量多,虚与热。气虚者,淡清测;举元煎,升固摄。血热者,红紫色;保阴煎,清凉折。若血瘀,紫黑色;失笑散,化活血。经量少,虚与痰。滋血汤,血虚予。桃四物,血瘀逐。归肾丸,肾虚补;苍导痰,湿痰除。
3.经行异症经行衄,称逆经;气血逆,热为病。肝郁火,胁胀疼;引经汤,血下行。肺阴虚,潮热咳;滋肺肾,顺经汤。经行泻,脾肾虚,治求本,调经辅。谷不化,参苓术。五更作,宜温补;四神丸,合健固。间期血,精元充,阳内动,血妄动;肾阴虚,滋阴血,二至丸,两地合;湿热蕴,清湿热,清肝淋,加减成;瘀血留,化淤血,逐瘀汤,止血良。
4.痛经经行痛,称痛经;腹与身,两处分;经前发,为实证;经后作,虚证明。气血滞,胸胁胀;宜运行,膈逐汤。阴虚寒,热痛减,便清长,温经商。寒湿凝,冷痛凉;经色暗,腹逐汤。湿热注,腹灼痛,连腰骶,清调尝。气血虚,疠痛长;调补养,圣愈良。肝肾亏,腰狻胀,脉沉细,凋肝场。
5.经闭经闭症,分虚实;虚血枯,实邪隔;妊亦闭,细辩之。肝肾亏,腰腿酸;归肾丸,细调养。气血虚,面色苍;养荣汤,甚堪尝。虚血燥,五烦潮;一阴煎,养阴调。气血瘀,胁腹胀;府逐瘀,气滞商。痰湿阻,胁满闷;导痰丸,合佛手。
6.崩漏崩漏病,本一症;淋沥漏,注下崩;热虚瘀,冲任损;急治标,缓图本;漏养血,崩固升。血热者,分虚实;滋虚热,保阴煎;清实热,用固经。肾虚者,分阴阳;左右归,快煎尝。脾虚漏,益气摄;宜固本,止崩汤。血瘀者,小腹痛;四物予,失笑散。
7.绝经前后诸症经断期,诸症异;易烦怒,昏眩悸;手心热,腰痛戚。因肾虚,辨阴阳,左右归,亦煎尝。带下病带下病,任带损;湿为患,内外分;因外感,或内生;脾失运,肾失固。脾虚者,白带淋;完带汤,健且升。肾阳虚,带清冷;内补丸,下元温。肾阴虚,带赤白;柏地黄,虚火滋。湿热侵,带浊浑;止带方,湿热清。有热毒,带腐臭;味毒饮,毒热解。妊娠病 1. 恶阻恶阻发,孕之初;头眩晕,食即吐;胃气逆,冲脉究。若胃虚,脘闷胀,倦思睡,六君良。因肝热,酸水长,胸胁满,苏连汤;痰滞者,心悸漾,呕痰涎,夏苓汤。 2. 胎动不安、胎漏、滑胎胎不安,漏下频,小腹坠,腰俊甚;调气血,固冲任。若肾虚,尿频遗,寿胎丸,强腰膝;固冲丸,滑胎宜。若气虚,神委糜,血色淡,举元益。固益汤,漏下止;磐石散,坠胎安。因血热,色红鲜,烦且渴,保阴煎;止胞漏,阿胶加。若血虚,黄肿颐;苎麻汤,坠下已。因外伤,跌仆闪,胎气损,圣愈痊。素徽痼,瘀胞阻;摄养失,桂茯丸。 3. 子肿子肿病,气水辨,察肤色,视凹陷,温脾肾行气先。脾虚者,大便溏,白术散,健脾阳。肾虚者,腰酸恙,下肢冷,真武汤。气滞者,胸闷胀,天仙藤,为散尝。 4. 子淋于淋病,小便频,点滴下,疼痛甚;气不化,水不行,勿大利,宜清润。阴虚者,两颧红,烦不寐,知柏祟。实热者,尿热痛,口渴苦,导赤宗。湿热注,尿黄赤,渴不饮,加五淋。 5. 难产难产者,有多样;生理异,手术良;胎不正,早查防;气血乖,调和量。虚弱者,微痛胀,面苍白,难产方。若瘀滞,剧痛样,催生饮,行则昌。产后病 1. 产后血晕产后晕,眩晕昏,或呕吐,或口噤;虚与瘀,两病因;速急救,促清醒;可针灸,可醋熏。属血虚,恶寒多,面苍白,冷汗作;补血加,独参妥。属血瘀,恶露少,腹拒按,喘促貌;夺命散,补兼消。 2. 产后腹、身痛产后痛,称儿枕;运行滞,疼痛生。因血虚,朽痛吟,且喜按,耳中鸣;肠宁汤,建中增。因血瘀,小腹痛,多拒按,得热松;生化汤,祛瘀通。又身痛,寒与虚;风寒痛,独寄生;血虚痛,芪桂五;肾虚痛,壮肾汤。 3. 恶露不绝恶露淋,责冲任;热虚瘀,三病因。气虚者,色淡红,多而稀,益气宗。血热者,色红鲜,稠且臭,保阴煎。血瘀者,色紫黯,少腹痛,生化汤。 4. 产后发热产后热,阴血亏;阳浮散,腠理脆,邪易侵,虚瘀随;调气血,和营卫。因血虚,身热微,眩晕悸,八珍类。因血瘀,腹痛胀,下血块,生化汤。因外感,头痛强,用四物,加荆防。染邪毒,寒热战,施解毒,活血汤。妇科杂病 1.徽瘕徽瘕病,结块生;妇易患,瘀滞成;徽坚硬,瘕无形;辨气血,论久新。气滞者,时聚散,无定处,香棱丸。血瘀者,痛拒按;桂苓先,縻虫丸。痰湿者,脘痞闷;二陈汤,开郁良。 2.不孕不孕症,责肝肾,气血乖,冲任寻。因肾阳,小便清,腰腿软,毓麟温。因肾阴,面萎黄,经量少,养精汤。因肝郁,乳房胀,经愆期,开郁汤。因痰湿,形肥胖,白带多,启宫方。因瘀血,经后期;小腹痛,腹逐汤。 3.阴痒阴痒者,甚或痛,出黄水,白带凶;湿热蕴,染病虫;渗湿汤,龙胆从;肝肾阴,虚为痒;柏地黄;滋止痊。外熏洗,效更宏;蛇床方,损痒宗。总结的笔记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 气虚证:补脾益气、固冲调经-补中益气汤2. 血热型 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2)肝郁化热证:清肝解郁调经-丹栀逍遥散 3)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二、月经后期 1)血寒型:温经散寒、活血调经-温经汤 2)虚寒型:温经扶阳、养血调经-艾附暖宫丸 3)血虚型:补血养营、益气调经-大补元煎 4)气滞型:理气行滞、活血调经-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1)肝郁型: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 2)肾虚型:补益肾气、养血调经-固阴煎四、月经过多 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止血-举元煎 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 地榆、槐花 3)血瘀型:活血化瘀、固冲止血-失笑散五、月经过少 1)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滋血汤 2)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归肾丸 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 1)血瘀型:活血祛瘀、固冲调经-桃红四物汤 失笑散 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凉血调经-两地汤 二至丸七、经间期出血 1)肾阴虚型:滋肾益阴、固冲止血-两地汤 二至丸 2)湿热型: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清肝止淋汤 3)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八、痛经 1)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膈下逐瘀汤 2)寒凝胞中阴虚内寒证: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温经汤寒湿凝滞证:温经除湿、化瘀止痛-少腹逐瘀汤 苍术茯苓 3)湿热下注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 4)气血虚弱型:补气养血、和中止痛-圣愈汤 5)肾气虚损型:补肾填精、养血止痛-调肝汤九、闭经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调经-归肾丸 鸡血藤、首乌 2)气血虚弱:补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 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一阴煎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调经-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阻滞:豁痰除湿、调气活血通经-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十、崩漏 1)虚热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保阴煎 2)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清热固经汤 沙参 3)肾阳虚证:温肾固冲、止血调经-右归丸 4)肾阴虚证:滋水益肾、止血调经-左归丸合二至丸 5)脾虚:补气摄血、养血调经-固本止崩汤 6)血瘀: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四物汤合失笑散十一、经行泄泻 1)脾虚:健脾益气、化湿调经-参苓白术散 2)肾虚:温肾扶阳、暖土固肠-健固汤合四神丸十二、经行吐衄 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 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十三、绝经前后诸症 1)肾阴虚:滋肾益阴、育阴潜阳-左归丸 2)肾阳虚:温肾壮阳、填精养血-右归丸 理中丸 带下病 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 2)肾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 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止带方 4)湿毒蕴结: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 5)阴虚夹湿: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知柏地黄丸产后病一、产后血晕 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独参汤 2)瘀阻气闭:行血逐瘀-夺命散二、产后腹痛 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 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三、恶露不绝 1)气虚:益气摄血-补中益气汤 2)血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保阴煎 3)血瘀:活血化瘀、理血归经-生化汤五、产后身痛 1)血虚:补血益气、宣络止痛-黄芪桂枝五物汤 2)风寒:养血祛风、散寒除湿-独活寄生汤 3)肾虚:补肾强腰壮筋骨-养荣壮骨汤四、产后发热 1)感染邪毒: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解毒活血汤 2)外感:养血祛风、散寒解表-荆防四物汤 3)血虚:养血益气、和营退热-八珍汤 4)血瘀:活血祛瘀、和营除热-生化汤 妊娠病一、妊娠恶阻 1)胃虚: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 2)肝胃不和:抑肝和胃、降逆止呕-苏叶胡黄连汤 3)痰湿:化痰除湿、降逆止呕-小半夏 茯苓汤二、胎漏 1)肾虚:补肾固冲、止血安胎-寿胎丸 2)气虚:益气养血、固冲止血-固下益气汤 3)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加味阿胶汤三、胎动不安 1)肾虚: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寿胎丸 2)气虚:益气、固冲、安胎-举元煎 3)血虚:补血、固冲、安胎-苎根汤 4)血热:清热凉血、固冲安胎-保阴煎 5)外伤:益气养血、固肾安胎-加味圣愈汤 6)徵瘕伤胎:祛瘀消徵、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四、滑胎 1)肾气亏损:补肾固冲安胎-补肾固冲丸 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安胎-泰山盘石散五、子肿 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 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 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 四物汤六、子淋 1)阴虚津亏:滋阴润燥通淋-知柏地黄汤 2)心火偏亢:清心泻火、润燥通淋-导赤散 3)下焦湿热:清热利湿、润燥通淋-加味五淋散七、难产 1)气血虚弱:大补气血-蔡松汀难产方 2)气滞血瘀:活血理气、化瘀催产-催生饮 妇科杂病一、徵瘕 1)气滞: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香棱丸 2)血瘀:活血破瘀、散结消徵-桂枝茯苓丸、大黄庶虫丸 3)痰湿:除湿化痰、散结消徵-开郁二陈汤三、阴痒 1)肝肾阴虚:调补肝肾、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 2)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除湿止痒-龙胆泻肝汤 3)湿虫滋生:清热利湿、解毒杀虫-萆藓渗湿汤二、不孕症 1)肾虚:肾阳虚证:温肾助阳、调补冲任-毓麟归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 2)肝郁:疏肝解郁、理血调经-开郁种玉汤 3)痰湿:燥湿化痰、理气调经-启宫丸 4)血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少腹逐瘀汤
蔡氏妇科良方四宝
张世化
女子不孕方
不孕分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产生不孕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与肾气虚衰、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痰湿阻滞,影响冲任失调,不能受精成孕有关。本病可分以下四型:
1、命门火衰
古人云:“命门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命门与人体生殖功能有密切关系。《圣济总录》说:妇人所以无子,由于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所谓寒冰之地,不生草木;重阴之渊,不长鱼龙。患者往往婚后多年不孕,月经初潮推迟,经行后,又常周期延长,经来量少、色淡,面色灰黯,型体消瘦,腰膝酸软,带下绵绵如水,常感小腹冰冷,伴有隐痛,尤其冬季更为明显。妇科检杳可有子宫偏小,卵巢发育不良,也有无异常发现者。治方如下:熟附子18克、仙茅12克、淫羊藿12克、菟丝子18克、肉苁蓉30克、当归18克、熟地18克、艾叶18克、香附18克,水煎服。
2、营血亏虚
妇女有经、带、胎、产等生理特点,最赖营血为之充养,同时也最易耗损营血,故有“妇女以血为本”之说。朱丹溪说:妇人无子,是由血少不足以摄精所致。古人云:不怕天干,只要地润。所谓地润就是女子营血充足。临床往往表现月经量少而色淡,周期退后,甚则经闭,形体衰弱,面色萎黄不华,常有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治方如下:当归30克、熟地30克、黄精18克、党参18克、白术18克、菟丝子15克、破故纸12克、金樱子15克、淫羊藿18克,水煎服。
3、肝郁气结
傅青主说:妇人有怀抱素恶不能生子者,是肝气郁结,治法必解四经之郁,以开胞结之门。肝郁不孕,多因阴血本亏于先,肝脉失养,复由性情不畅,善感多郁,肝气郁结而致。此类病者多表现为月经不调,经行乳胀,月经愆期量少,行而不畅,并常伴有心烦易怒,纳呆,寐少梦多,有时少腹疼痛,舌质偏红、苔薄白,脉弦细。妇科检查可有子宫偏小、后位,或有附件、盆腔炎症。治方如下:当归18克、白芍15克、女贞子18克、熟枣仁15克、丹参15克、珍珠母30克、合欢皮12克、香附15克、郁金15克,水煎服。
4、痰湿阻塞
朱丹溪说:妇人肥盛者,多不能孕育,以身中有脂膜闭塞子宫,月经不行。患者多表现为婚后多年不孕,形体肥胖,神疲乏力,面色灰白,头晕心悸及月经延期、量少,白带增多。舌淡胖、苔白腻或厚腻,脉弦滑。治方如下:白术18克、云苓18克、胆南星15克、白芥子12克、法夏12克、陈皮12克、僵蚕18克、蜈蚣3条、肉桂3克(冲服),水煎服。
止漏保胎方
桑寄生散:桑寄生、当归、阿胶、党参、川芎、续断、香附、茯神、白术、生姜、甘草。
安胎饮:党参、黄芪、白术、白茯苓、熟地、炙草、阿胶、白芍、麦冬、牡蛎、枣仁。
安胎饮二:当归、枳壳、厚朴、菟丝子、荆芥、黄芪、艾叶、白芍。
育嗣丸:附片、肉桂、菟丝子、阳起石、仙灵脾、紫石英、金樱子、熟地、覆盆子、山萸肉、女贞子、益智仁、肉苁蓉、五味子、茯苓、党参。
当归散:白术、黄芩、当归、川芎、白芍。
安胎冲剂:菟丝子、巴戟天、川断、黄芪、杜仲、苎麻根、麦冬。
安奠二天汤:党参、白术、熟地、山药、炒杜仲、续断、扁豆、菟丝子、旱莲草、炙甘草。腹痛较甚者加白芍;血热者加黄芩;出血较多者加地榆炭、阿胶;大便干结者加熟大黄;纳差腹胀者去熟地,加砂仁;恶心呕吐者加法夏、陈皮。
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川续断、阿胶。
五子衍宗丸:枸杞子、菟丝子、北五味子、覆盆子、车前子。若惯遗泄者,去车前子,加莲子。
女子怀孕忌争吵激动,如感觉腰痛下坠出血就要考虑是先兆流产。关于保胎的药方还有很多,这里仅举常用的供年轻夫妻参考。
止漏保胎方二
一、胶艾汤
川芎、阿胶、甘草各十二克,当归、艾叶各十八克,白芍、生地各二十五克,用水和酒同煎,分三次温服。
治疗妇人怀孕而月经又见。这是阳气不足,不能统摄血脉所致;或者妇人怀孕而腹痛漏血,胎动不安,以及半产后出血不止等证,都可服用。
二、当归散
当归、芍药、川芎、黄芩各一斤,白术半斤,研成细末,每次用酒调服一、二钱,一日服二次。
治疗妇人怀孕,血少有热,胎动不安,以及曾经数次半产的,常服本方可以养血安胎,使临盆易产。产后有病,本方亦可治疗。
三、羚羊角散
羚羊角屑八克,杏仁、薏苡仁、防风、独活、川芎、当归、茯神,炒酸枣仁各五克,木香、甘草各三克,加生姜五片同煎温服。
治妊娠中风,口噤搐搦,角弓反张,筋脉挛急,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的子痫证。
四、达生散
紫苏叶、人参、土炒白术、陈皮、当归、酒炒芍药各六克,大腹皮十八克,炙甘草十二克,加青葱叶五茎,黄杨树脑七个同煎。若妇人怀孕八、九月,服本方后可使生产顺利。
五、参术饮
治妊娠转胞,就是孕妇气血虚弱,痰饮壅滞,以至胎位压迫胞室(即膀胱),小便频数,或闭不通,脐下急痛,用本方治疗。
本方用人参、白术、川芎、白芍、当归、熟地、炙草、陈皮、半夏,加生姜同煎温服。实际上就是八珍汤去茯苓,使补益气血而不引气下行,再加陈皮、半夏消痰饮,于是气得升降,胎位正常,胞室不受压迫,小便自然如常。
六、天仙藤散
天仙藤(微炒)、香附(炒)、陈皮、炙草、乌药各等分为末,每服三钱,加木瓜三片,紫苏三叶,生姜三片煎服。治妇人妊娠足肿,喘闷妨食,甚则脚趾出黄水,病名子气。脚趾先肿,逐渐向上至腿膝,喘闷不安,是因为冲任二经有风气,水道不利所致,切不可误用逐水剂治疗。
七、白术散
白术十克,生姜皮、陈皮、茯苓皮、大腹皮各五克,研细末,用米汤送下。治妇人妊娠后期,面目四肢浮肿的子肿病。子肿是由脾虚不能制水,水湿泛滥所致。子气仅见足肿,这是二病的区别。本方即“五皮饮”去桑白皮,加白术。不用桑白皮泻肺行水,而用白术健脾制水,主要是为了照顾胎元。
八、竹叶汤
人参五克,麦冬十五克,茯苓、黄芩各十克,淡竹叶十片,水煎服。治妇人妊娠,心惊胆怯,终日烦闷的子烦病。若挟痰,可加竹沥少许。子烦一般见于受胎四、五个月时,由心胆火旺所致。也有因停痰积饮,阻滞胸膈而致烦躁的,本方就不相宜,可用二陈汤或温胆汤治疗。
九、紫菀汤
紫菀、天冬各十克,桔梗五克,炙草、杏仁、桑白皮各三克,淡竹茹二克,加蜂蜜煎服。治子嗽。子嗽就是妊娠咳嗽。原因很多,本方所治是因孕妇原来津血不足,怀孕后胎元又需津血滋养,更感不足,于是肺乏濡润,又兼郁火上炎而成的咳嗽。
十、保产无忧方
川芎、当归(酒炒)各十二克,白芍(酒炒)十八克,荆芥穗、生黄芪各八克,羌活、甘草各五克,菟丝子、川贝母各十克,厚朴、蕲艾(醋炒)各六克,炒枳壳五克,生姜三片,水煎服。治胎动不安,腰酸腹痛,势欲小产者。临产时可做催生用。
十一、泰山磐石饮
人参、黄芪、当归、川断、黄芩各十克,川芎、白芍、熟地各八克,白术十八克,炙草、砂仁各五克,糯米一撮,水煎服(有热者倍黄芩减砂仁;胃弱者加砂仁减黄芩)。治妇人气血两虚,或肥而不实,或瘦而血热,或肝脾素亏,倦怠少食,屡有流产之患者。若于怀孕后每隔三、五日服一剂,服至四、五个月后,能预防流产。
十二、安胎饮子
莲子肉(去心不去皮)、青苎麻根(包)、糯米各三十克,清水煎,去苎麻根,每早连汤服一次能预防小产。
流产方
1、 先兆流产。相当于中医学的“胎动不安”和“胎漏”。由于气血虚弱、精神剌激
或突受外伤,冲任受损,不能固胎所致。多发生在妊娠早期,阴道有少量出血,初是鲜红色,数天以后变成深褐色,下腹有轻度疼痛或腰酸,子宫颈口未打开。
治法:固冲任,安胎。
处方:党参三钱 桑寄生一两 川断五钱 阿胶四钱 菟丝子八钱 苎麻根六钱 杜仲四钱 水煎服。
2、 必然流产。孕妇阴道大量出血(已形成流产),有血块排出,小腹下坠感明显,
或胎膜已破,羊水流出或下腹阵发性疼痛,子宫颈口已打开。
治法:活血祛瘀,理气行滞。
处方:当归一两 丹参六钱 川芎三钱 红花三钱 牛膝四钱 益母草八钱 桃仁四钱
水煎服。
3、 不完全流产。有不同程度的不规则下腹疼痛,拒按,阴道流血不止,有胚胎或部分胎盘排出,这是瘀滞胞中,子宫收缩乏力。
治法:祛瘀生新,调理气血。
处方:当归八钱 川芎四钱 牛膝六钱 五灵脂三钱 枳壳三钱 益母草六钱 党参五钱 水煎服。
4、 完全流产。胚胎在短期内完全排出,腹痛停止,阴道流血逐渐停止,一般不需治疗,如还有少量瘀血流出时,可用下方:
处方:党参五钱 益母草五钱 当归五钱 川芎三钱 桃仁三钱 丹参五钱 甘草二钱
水煎服。
5、习惯性流产。也叫滑胎。一般属于肾气虚弱,冲任不固,胎失所系,或胞宫机能失调所致。
处方:党参四钱 杜仲四钱 川断四钱 狗脊四钱 补骨脂三钱 阿胶三钱 艾叶炭三钱 桑寄生六钱 菟丝子一两益智仁二钱 水煎服。在习惯性流产月份前一周或二周开始服用,每隔一天服一剂,连服至习惯性流产月份。
6、稽留流产。也叫“胎死不下”。可发生在妊娠期,也可出现在临产时。多因气血虚弱和气滞血瘀引起。
治法:行气活血。
处方:当归八钱 川芎四钱 牛膝六钱 桃仁三钱 红花三钱 丹参五钱 车前子五钱
厚朴四钱 益母草八钱 水煎服。
[单方、验方]
1、 杜仲二两 川断二两 桑寄生二两 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三钱,每日一次。怀孕后开始服,一直服至过流产期。
2、 炒杜仲三钱 炒白术三钱 炒当归三钱 炙黄芪三钱 水煎服。每周服二、三剂。服至过流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