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學、交友、找夢想 ? 丙紳隨筆

 尔弼斋 2014-03-14

兩年前曾雪峰老師跟導生們一起看印度電影:3 Idiots,也邀請我跟導生一起參加。這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電影,在講三個工學院大學生求學、交友、戀愛的故事。當時看完後回家寫了一篇感想(曾老師出的作業),覺得也適合同學看看,就轉到這吧。

—–

昨天看完電影後,根據大家的反應,看到滿有意思的現象:

有大一生覺得都是老梗;

有大二生覺得雖然電影過於理想,但又如何? 能啟發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有剛畢業的同學生之前在家看過電影後哭的唏哩嘩啦;

有師母跟老師看完後覺得很感動,覺得很想讓學生在大學四年還沒虛度前看。

看起來是年紀越大,越覺得韶光易逝,越強烈的感受說如果能再回到從前的話重新抓到一些當初沒有好好把握的人、事、物,該有多好。對剛開始念大學的同學,大學還有四年,所以並沒有什麼危機感。所以或許對大一來說,電影裡面的梗不過就是梗,並沒有什麼啟發思考的地方。可是從大二生開始,甚或至大學剛畢業的同學來說,對於電影裡面的一些點就有比較強烈的感受了。

我覺得整個電影想強調的有幾個點:

1. 要為求知而不要為求高分而學習

2. 應該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卓越而不是去跟別人競爭

3. 交到知心好友的重要

4.「All is well」("一切都安啦")

以下就各點來說說我的想法:

1. 或許有人覺得要為求知而不要為求高分而學習是老梗,可是有多少人真正有做到呢?有多少人大二有聽老師的話寫作業靠自己解出問題不用習題解答呢?有多少人選課的時候真的都不會去注意什麼課甜或不甜?有多少人選課之前有花心思了解每個課的重要性和學了之後有什麼用呢?我希望真的覺得這是老梗的人都能真的做到為了求知而學習。否則一邊說是老梗,一邊卻又靠著習題解答還有選修甜課來追求好名次,這樣是會讓老師搖頭嘆息的。

2. 追求自己心目中的卓越而不是在意跟別人的競爭,這句話我的體會也滿深。系上有位資深老師曾經跟我們幾個年輕的教授說過,或許心裡沒有升等的人才會比較快升等。他希望我們年輕教授自己去思考自己想努力耕耘的方向,不要只想著怎樣做才能比較快升等。他以他自身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找到一個自己很有意義的事業,不要管別人,一直拼下去。這樣子才能夠真正成就有意義的事業,升等、榮譽也自然會接踵而至。越在意某樣東西,越去汲汲營營,反而越難做出一番大事業。

3. 我大學的時候也是有遺憾,沒有交到更多知心的好友。就像我說的,大學畢業後要能找到願意為你兩肋插刀的好友是非常非常難的。所以看到電影裡面同學們兩肋插刀的情節,著實令人感動。覺得這是老梗的同學,想想看你真的有交到願意為你兩肋插刀的好朋友了嗎?還是你的所謂好朋友也不過都是可以一起烤肉、一起出去玩、一起念書考試的朋友?

4. 「All is well」這點其實我覺得是很重要的一個點。雖然電影裡面只是用這句話唱唱歌還有應用在小嬰兒上面的一些笑點,可是這句話也給我感受很深。各位大部分跟我一樣,從小都是在順境中長大,沒碰過什麼失敗。大家已經習慣接受別人的掌聲,卻鮮少有面對失敗的經驗。結果導致的是,大家很怕失敗而不敢冒險,做事情都做最安全的決定。曾經有個教授跟我說,這個叫做「好學生症候群」。

舉個大家切身的例子來說,有多少同學大四的時候推甄了好幾個組只求有個組可以念?有多少同學有那個膽識說我就是想念xx組,如果推甄不上我也要去考把它考取?這麼多年來,我看到有這種膽識的同學不多,可是有這種膽識的人往往都是做研究做的最好的一群人。同學你有冒險的膽識嗎?人一直處於順境中,隨著肩上所負的責任越來越重,因為失敗的後果會越來越嚴重;因此每天的恐懼感也會越來越重,一些心理上的問題、症狀慢慢就有可能出現。「All is well」這句話不是只是一個搞笑的橋段,我覺得它是讓我們可以跳脫出那種困境的一個咒語。或許年紀越大的人聽到這句話越有體會吧?像現在同時間帶不少學生,擔負著幫助學生成長的重擔時,我也很希望有一個人可以跟我說「All is well」,那會是多大的慰藉;想想看像郭台銘董事長這樣身負上萬名員工的身家的人,我想當他每天在做一些會影響許多人的重大決策時,他應該也很希望有人(或是神)可以跟他說「All is well」。

問題是,當我們年紀小的時候,有爸媽或是老師可以跟我們說「All is well」讓我們得以釋放壓力;當我們年紀大的時候,誰能跟我們說這些呢?誰能讓郭台銘董事長覺得有資格對他「All is well」?事實上是進了大學畢業以後,沒有人真的有資格可以跟我們說這句話。我們只能靠自己跟自己說「All is well」。如果大家都能對自己說「All is well」而不去恐懼失敗,我想有憂鬱症的人會少很多。

最後我想關於冒險這個事情,我常常用一件事情做比喻。人年紀越大,長得越高,跌的就越重。當我們是大學生的時候,研究所考不上,也不過是多念一年書再重考一下就好了;當我們變成四五十歲當公司總經理時,如果失敗,那可能是一輩子還不清的一屁股債。如果要訓練自己面對失敗的抗壓性,就應該在年紀輕的時候冒險,以戰養戰。就算失敗,也都是很好的事情,可以訓練自己以後面對失敗。否則如果一輩子都只走順路,而有一天爬到很高的時候才摔下來時,沒有之前歷練過的人會很難面對挫折。有的人可能甚至就因此以結束生命來逃避。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探討了好幾個點,都是我覺得很重要的點。每個人體會的深淺不一。不過我相信隨著年紀的增長,大家對於這些點的重要性應該會有越來越深的感受。還沒畢業的同學,要記住大學四年真的很快的。要怎樣才能讓自己覺得大學四年沒有虛度,我想這是Snow讓大家看這電影所希望大家思考的。大學已經畢業的同學,你們也才22歲,離三十還久的咧。你們也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去找人生的方向。多去跟各式各樣的人聊聊,多了解一下各式各樣的工作是做什麼,需要什麼樣的背景、個性、特質、專長。了解的越多,越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如果只是每天苦惱自己的夢想到底是什麼而不去了外面的世界,那是沒有辦法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的。大家都加油吧!

Share

This entry was posted on 星期五, 七月 27th, 2012 at 02:47 and is filed under 學習經驗, 心情分享.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Both comments and pings are currently close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