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 优化教研员素质

 小学英语教研员 2014-03-18
为促进区教育学院内涵建设、增强学院可持续发展力,为推动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长宁区教育局、长宁区教育学院把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实施教研员素质优化工程作为教育局及教育学院的重要工作。

  在梳理分析学院教研员队伍的概况、优势以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确立教研员队伍建设策略与建设目标

  紧扣教育学院功能定位、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以及建设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的工作目标,认真实施“四项工程”,坚持“两上两下”的行动策略。

  “四项工程”是:实施“教育学院科学管理工程”、“教研员素质提升工程”、“教育学院活力工程”、“教育学院和教研员发展保障工程”,为教研员专业成长和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提供支持、建立保障。

  “两上两下”的行动策略是:在教研员工作方式上,大力提倡和鼓励教研员“上天落地”:始终处于素质教育、二期课改等研究与实践的最前沿,始终坚持深入基层学校、深入课堂。在教研员培养途径上,实行“上靠下挂”:选派到高等院校、上级教科研机构(市教委教研室、市教科院等)、国外专业培训机构进行脱产进修;采取教研员竞聘、轮岗或兼课等形式,加强教研员在实践中的锻炼;选拔优秀教研员到基层中小学任职,促进和提高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水平。

  此外,区教育学院还将采取培养、引进、兼职等办法,吸引优秀人才在区教育学院的有效集聚。在3—5年内,争取区教育学院特级教师、区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研员以及中学高级教师比例能有新的提高。

  二、制定和落实教育学院和教研员管理规范

  以实施“教育学院科学管理工程”为核心,形成教育学院科学管理和教研员创新发展的科学机制。做到:实现教研员队伍建设与教育学院及区域教育发展目标之间的紧密联系,创新教研员工作思路和方式,完善教研员聘用机制;同时,制定落实教研员工作规范,出台并实施《教研员工作基本职责》、《教研员工作基本规范》、《教研员基本考核》;此外,还要加强教研员工作科学评价体系的研究,采取个人总结、学科组评议、教学奖评优、基层学校和教师评价等办法,促进教研员工作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行,使教研员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

  三、加强教育学院学习型组织建设

  以实施“教研员素质提升工程”为核心,促进教研员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适应、实施和指导课改。一方面:要积极优化教研员知识与能力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支持教研员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开设教研论坛。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和加强教研员对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倡专题讲座系统化、教研活动课程化,在研训一体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教研员开发院本培训课程的能力。此外:为鼓励教研员著书立说、建构课程,增强教育学院的学术气息,长宁区教育学院前一阶段还由教代会通过了《关于鼓励教育学院教师著书立说的若干意见》的提案。

  四、发挥区教研员的主动作用

  以实施“教育学院活力工程”为核心,在区教育局领导下,紧扣课程改革这一中心,强化“有为才能有位”意识,激励教研员积极投身区域教育改革,主动发挥在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实现重心下移,完善正常的调研制度,要定点联系学校并指导科学的校本研修。另一方面:还要激活基层需求,提高专业的引领实效。

  五、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以实施“教育学院和教研员发展保障工程”为核心,重视并支持教研员队伍建设,在政策上给予保障,让教研员队伍做到引得进,用得好,流得出,留得住,促进教育学院和教研员共同发展,取得成功。例如:为教研员专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以兼职教研员的聘任作为教研员队伍建设的重要补充;以现任教研员的轮岗交流作为教研员队伍建设机制的重要创新;加强院际协作,在交流、合作和共享中提高教育学院的办学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