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发展既有优势有目共睹。“十连增”、“十连快”的历史性成绩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也为我们争创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创造出新的实践经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于新形势下三农改革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已成为我们争创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的思想武器和基本遵循。三农要获得更大发展必须要争创新的发展优势。当前,农业农村正在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工农城乡以及国内外之间的关联程度之高、相互影响之大前所未有,农业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机制制约。这是一个稳中有进、进中有忧的现实基本面,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令人既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期待,也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焦灼。要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稳中有为,惟有找准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方位,释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潜能,激发城乡资源互联互动的活力,发挥农业转型升级人才科技的支撑,凝聚美丽乡村生态文化的能量,才能开创出农业农村发展新的优势。
向深化农村改革要源动力,争创农业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农村是我国启动改革的源点,示范引领推动了整个改革向纵深发展。但是,农村改革发展到今天,依然存在很多跟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方面,如家庭经营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不高、合作社发展刚刚起步、社会化服务组织尚在襁褓、改革红利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等。正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束缚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在“统”和“分”两个层次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和方式创新,构建更丰富更有竞争力的农业经营方式,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向统筹城乡发展要激活力,争创农业农村发展资源要素新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产品交换不平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要素城镇化超前,农民城镇化滞后,农村土地、资金、高素质劳动力等优质资源过多流向了城市。破除二元结构,必须推动城乡改革联动,重点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切实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的作用,进一步使要素向三农流动。在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的基础上,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形成支持保护的长效机制。赋予农业农村发展更多的新鲜活力,必能释放出撬动中国经济发展更大的杠杆能量。
向农业转型升级要支撑力,争创农业农村发展人才科技新优势。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化解耕地资源不足、水资源约束、环境压力、气候变化影响,应对劳动力老龄化等突出矛盾,农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把各种先进生产要素引进和注入农业,从过度依靠资源向主要依靠科技、人才、劳动者素质转变。要舍得下力气,增投入,着重解决好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真正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同时要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与提高农民能力素质紧密结合起来,适应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需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其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主力军。
向美丽乡村建设要可持续发展力,争创农业农村发展文化生态新优势。农村作为农业的载体,长期粗放经营,资源环境代价较大,一些地方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因此,保护优秀的农耕文明,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让资源修养生息、永续利用,让乡土文化、农村风貌得以传承,才能以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支撑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不能盲目、简单地撤村并居,完全可以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村庄原始风貌和原有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通过释放“美丽乡村”的多功能性,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到农村寻找乡愁、投资兴农。
“农虽旧业,其命维新”。在“中国梦”的时代叙事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语境中,农业农村又一次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在倍加珍视农业农村发展既有优势的同时,更要重新谋划农业农村发展大局,按照新理念、新论断抓好工作落实,靠创新促变革,由变革出优势,以优势成领先,在实干中把蓝图变为现实,在实干中把优势化为胜势,加快追赶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前进的步点,努力形成“四驾马车”并辔而行、“四轮驱动”各尽其能的新局面,随着中国梦的时代潮流不断奔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