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建议我们读书的顺序,读书也要有顺序啊,刚才说五经有读书的顺序,如果加上四书,我认为四书五经读书的顺序是,以四书作为开头,所以四书还在五经之前。 一方面可以这样说,四书好读,文章容易,因为四书是孔子以后,五经是孔子以前,孔子以前的文章,比较高古 难读,孔子以后的文章比较简明好读,所以从四书读起。 第二方面呢,从这里读起虽然文意浅显,但是它的义理不见得就浅显。我们初学者从 四书开始读是容易的,而“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我也建议从《论语》开始。先读《论语》,再读《孟子》,再读《大 学》,最后读《中庸》,这是一个读书的顺序。 当然,儿童读经就不一定照这个顺序了,不过我也建议儿童读经,先读论语,虽然不是为了了解 文义,不过为了怕一个孩子他只读几个月,只读半年一年,他读不到论语就很可惜,所以先让他读论语。 一个人只要把论语读了,其它的书现在有没有读,还没有关系,甚至一辈子有没有读,都没有关系,但是论语是非读不可,因为这是圣人之书。其它人都可以称为圣人,但孔子是圣人中的圣人,论语这部书呢,是经典中的经典。 所以我们要读书,先从论语读起,不管是小孩、大人,甚至老年人,开始想要读书了,开始 想要了解中国人的智慧了,开始想要体验圣人的境界了,开始想要对自己的修身养性,能够有一番的长进了,那你应该从经典开始,而经典就 应该从论语开始。 附《论语》释题 : 称为论语,说它是一种有条理有秩序的一种表达,其实只说到这里,还不能够尽论语这本书的内容特质。我们知道论语是在中国历史发展 中,所有读书人都很尊重的,古人对很尊重的书就会有一种称呼,叫做“经”。 我们常说“四书五经”,“四书”跟“五经”放在一起,“四 书”就有“经”的地位。其实到了宋代以后,号称“十三经”,“论语”也就在“十三经”里面,所以论语本来就要把它当做“经”来看。那 么四书五经——所谓的五经或者称为六经,因为乐这部经号称是失传了,或者说乐本来就没有文字记录,所以乐的经是虚的,因此称六经也可 以,称五经就少了乐——所谓易、诗、书、礼、春秋。 如果是六经呢就再加个“乐”,在“礼”后面加个“乐”,因为礼跟乐往往是相配合的 ,所以礼乐可以放在一起。五经的顺序可以这样说,易、书、诗、礼、春秋,还有另外一个顺序,就是诗、书、礼、易、春秋。其实你随便称 也无所谓,但是假如比较严格要求的话,它必须有个顺序,就有这两种顺序。 第一种顺序是什么顺序?——历史的顺序。 就是按照这些书成就的历史的早晚,所以《易经》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部书,号称是从伏 羲八卦开始的。那么《尚书》呢?尚书的第一篇叫做“尧典”,从尧舜开始。诗就是《诗经》,诗经最古老的是所谓的“商颂”,商就是商朝,那么又比尚书再晚了。 这个礼,礼乐,大体上可以上归到周公制礼作乐,所以说是周朝的作品。 至于《春秋》,是春秋时代孔子的作品, 孔子去读历史,他有做一些笔记,他的历史笔记,从鲁隐公元年,大体上是从周平王东迁,就是从东周初期开始写的,一直写到他这一代。那这一部书,这部书叫做“春秋”。其实“春秋”就是代表春夏秋冬的意思,以春秋代表四季,四季就是一年,那么年复一年,都是春夏 秋冬,这样就是形成历史,所以历史的书在鲁国叫做春秋,孔子的这个春秋笔记也叫春秋。那么孔子所记载的这段时间,从东周初年,一直到孔子这个时代,也因为这部书叫做春秋,所以这部书所记录的时代,我们也称之为春秋时代。所以孔子是了不起的,他着一部书叫春秋,就把 那个时代叫春秋。所以春秋是最晚出的。 这里边又有一个意思,这几部书都是古代流传的书,孔子对于这几部书,是经过整理的。比如《易经》他整理过,“书”“诗”也都经过 整理,各种书都经过整理,而整理的手法却不一样。古时候的书或许不只是这五部,但是孔子选一些书来做他的教材,教给他的弟子,而在选 书的同时也加以整理。司马迁做史记,称孔子整理这五部书,各用不同的手法,叫做“删诗书、订礼乐、系易、作春秋”,这四种手法来整理 这些古代的重要文献。 “诗书”是用删的,为什么?因为诗太多了,从朝廷、皇宫、贵族到民间的各种歌谣,古代所流传的诗非常多,号称有三千篇,但是孔子 删掉一些,或许是不优美的,没有什么意义的,没有教化作用的,于是删剩下目前我们看到的诗经就305篇,号称“诗三百”,所以诗是要删的 。不一定所有的这些歌谣以及典礼时候所唱的歌词,不一定全部都要留下来,所以要删。 “书”是历史的记载,或许是记言或者是记事,记载 历史的事件,或者是记载历史中重要人物的言论。历史那么长久,孔子之前从尧舜算起,也两千多年了,那么从尧舜夏商周以来的文献,一定 是很多的。所以这些文献,有的或许没有什么大的意义,不足以流传,不足以警惕人心,所以孔子就把它删了,删剩下的,现在所流传的叫做尚书,孔子所删掉的都已经泯灭了,孔子所保留的都继续保留下来,所以我们可以从诗书来了解古代的历史文化。 再说订礼乐。周公曾制礼作乐,但是到了孔子这个时候,所谓礼坏乐崩,所以孔子必须重新修订。所以礼乐不是删,礼乐是订,修订。因 此论语上有记载,“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周游列国,最后一站是卫国,从卫国回到鲁国,“吾自卫反鲁,然 后乐正”,朝廷所演奏的音乐,才恢复正规。然后“雅、颂各得其所”,该奏雅乐的时候奏雅乐,该奏颂乐的时候奏颂乐,为什么?因为孔子 对礼乐有精深的研究,所以连鲁国的国家音乐团的团长,就是所谓的太师,还要接受孔子的教导。 所以《论语》上有一章叫做“子语鲁太师乐”,孔子告诉鲁国的国家首席音乐领导,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徼如也,绎如也。”可见孔子音乐素养是很高的,所以礼也要订,乐也要订,叫做“订礼乐”。 对于“易”,古代的易大体上用在卜筮上,孔子看到这个“易”,他有很深的感受,因为所谓的卜筮,是人来问神明,请神明来告诉人生 的命运,在这里就有一种很深的意义在里面。孔子发现这个深的意义——就是这个龟甲跟蓍草的卦,它是可以沟通人与神的。人与神就是人与天,人与神透过龟甲跟蓍草的沟通,这里是不是也可以说人心可以通于天心? 所以孔子读《易经》是读出这个意思——人德可以合乎天德。所 以《易经》是人德而合乎天德的一部书。《易经》最重要的意涵,或者说最重要的一种意义,就是“穷神知化”——让我们追究神明之德,而 体会天地造化之理。像这样子深化易经的内涵,是从孔子开始的,而孔子或是孔子之后的孔门,对于易经的道理记录下来,放在易经的后面, 就好像把两者绑在一起,这个绑在一起的绑就是“系”,所以“系易”就是对于古代所流传的易这部书,而有另外的义理的开发,附带在它的 后面就叫“系易”,于是就开了易经哲学的传统,这是孔子的贡献,这是用“系”的。 春秋呢?春秋是“作”。孔子不是说“述而不作”吗?但是春秋是以述为作。所以孟子曾引用孔子说:“知我者其为春秋乎?罪我者其为 春秋乎?”为什么呢?因为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以历史的记载方式,来表达他对于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评判,这种评判叫做“ 道德的判断”,孔子是以道德的眼光来看历史,这件事件不合道德,孔子是要贬他的,这个人不合道德,孔子是要贬他的。而孔子的文章做得 非常简练,所以叫做“一字褒贬”。好的赞赏他,用一个字来表示,孔子认为不合理的,贬低他,用一个字表示,叫“一字褒贬”。而被孔子 所褒的称之荣誉华贵,好像就是升官进爵一样的光荣,而凡是被孔子所贬过的,千秋万世你就抬不了头了,叫做言语斧钺,就好像斧头大刀架 在脖子上,这么样的严苛,这么样的严酷,令人恐惧。所以孟子才说,孔子作春秋,而那些乱臣贼子都害怕了,这叫历史的惩罚。所以春秋是 “作”。 这样子孔子对于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对这六经经过一番的处理,然后流传给我们后世。孔子把他以前两千多年中华民族智慧的成果, 浓缩为这五本书、六本书,流传下来给我们后代,请问我们要不要去好好珍惜,我们要不要去读经啊!没有这些经典,我们孔子两千多年的智慧就泯灭了,从孔子以后,为什么中国人都要去读经典呢?为什么都要去尊重孔子呢?这就是一个民族智慧之源!没有源头活水,这个民族怎么活下去啊!所以这个是天经地义的。 发展两千多年的一个民族,一个号称有文化的民族,有智慧的人物、有历史的文献,经过一个这么样的所谓的天纵资质,孔子的资质是不错的,至少不比我们差,但是孔子是努力的、用功的、诚恳的、一心一意地想要追求真理,想要维护这个社会的安定,想要协助这个国君来爱国爱民,到最后他没有政治的机会,不得位、不得势,所以最后来教化子弟,他要把人生的理想流传下来。 果然中国读书人不负孔子所望,代代相承,源远流长,一直到现在。纵使在历史上,有许多的时候是不信圣人的,不信经典、 毁坏传统,但是它被毁坏了,又很快的再兴起,被忘记了,又很快地再被迎接回来,因此这是人性所在,这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乃至于这是人类的希望所在! 我们讲到五经或者六经,顺便讲一下这五经六经的来源,讲了这个来源,我们就稍微了解它的意义。那么刚才我们还说有另外一个顺序, 这个顺序是我们去接近五经的顺序,就是我们去体会经典的顺序,就是说我们从哪里开始,进入经典世界比较容易呢,所谓难易的顺序。 “诗”是最先可以读的,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什么叫“兴”?兴是做诗的一个文体,就是“兴起”,看到一 个什么样的景色了,于是我就兴起跟这个景色或有关或无关,若有若无的一种心境。看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我们就兴起了一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心境或是一个向往之 情,这个叫做“兴”。 “兴”如果用在我们文学上,就是兴发你的志气,兴发你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至少是兴发你的情感,让你的情感能够 深刻,能够优雅,这个叫做“兴”,所以诗可以兴。每一个人去读诗,都有他自己的体会,这个体会往往都会倾向于,广大幽深而高远,不是 你读诗了以后会变成急躁肤浅,甚至是愤恨,应该不会产生这样的效应。 所以诗人的心是,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 人以无邪的心来写作,我们透过这些写作,也兴发我们无邪的心,这是一个人的入道之门,一个人要走人生的正路,必须先有开阔、优雅的心 情,所以诗是我们第一步要接近的经典,因此排在最前面。 “书”是历史,历史也可以兴发人,我们看到历史的各种朝代的兴衰,我们看到人物的忠奸,会兴发我们的志气,因为人都有内在的善的 心灵、善的期待,我们都希望世界往好的方面走,所以我们读到时代衰的时候,我们心中也会跟着忧伤,我们看到奸臣弄权,我们心中兴起的愤怒,看到又有忠臣孝子出现,我们满心的欢喜,看到这个历史的时代又兴盛了,百姓安和乐立,我们有一种向往之心,像这样的历史就可以 兴发人。所以诗书都是兴发的。 至于“礼乐”呢,礼乐是让你的人格能够很笃定,让你知道如何去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如何去尽自己的责任。而且尽自己责任的时候,还 要非常平和、非常宽大,以这种平和宽大的心来与人相处、与事物相处,所以礼中就有乐。有子说“礼之用,和为贵”,这个和就是乐,先王 之道是斯为美,小大都由之,所以在小处在大处,都有礼乐的精神含藏在其中。所以讲周公制礼的礼,最重要的不是一般生活的礼节,周公制礼最重要的是制作国家的制度,所以典章制度也算做礼。 现代化的国家,最高的礼就是宪法,宪法可以规定整个国家大的架构骨干,这样就把一个国家,它的为政之道做了一个规范,这个规范就是礼。而这个规范当中,又有许多的分工,分工就是“礼”,分工是为了合作,合作就是 “乐”,所以典章制度有礼乐。乃至于我们日常一般的生活,所谓冠婚丧祭,冠礼、婚礼、丧礼、祭礼,这些礼有很严密的仪节的规定,这个仪节的规定就是礼。而这仪节规定做什么呢,是要让人心能够好好地尽他的情,能够“尽其情”,尽其情而使人心感到安定和平,而人与人之间有礼,因为礼的来往也能够各自表达他的情感。而情感与情感能够互相的融汇,互相的沟通,起到一个和谐的相处的境况,这样礼中就含有乐。何况在行礼的时候,有时候还要奏乐,那更是礼乐很明显的互相的贴合,再来就是要礼乐相配。所以诗书是兴发你内在的志气,礼乐是落实在生活中,从上到下,从国家一直到民间,都能够有一定 的轨道可循,让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让每个人都安身立命,这叫礼乐的贡献。 再来是“易”。易就更深远了,刚才说过易是“穷神知化”之书,所以易不只是人间的安定和平,易还要让我们人心上通于天德,用现代 话来讲,首先诗书是自己与自己的和谐,礼乐呢是自己与社会的和谐,易经是自己与宇宙的和谐,所以由人道而上通天道,《易经》就是讲这 样的道理,所以易经是比较深远的学问,放在后面。 “春秋”最后面,春秋放在最后,为什么?因为春秋是要把道德的理想实现在人间,这是圣人最后的愿望,最大的愿望,所谓大同世界。 假如人人都有德,人人都是君子,那么这一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是个安定的世界,所以春秋是期待人人都成为君子,而且人人在社会上 做事的时候,都以君子之德来做事,这样子就再也没有所谓的犯上作乱,就再也不会有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所以春秋的精神是“兴灭国、继绝世”,是所谓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个是人类永恒的愿望,因此春秋是一部难读的书。而古人说“易”跟“春秋”,是两部大书, 也是两部艰难的书,假如你读书能够读到易,读到春秋了,那你的功力,你的境界,也就相当了不起了。我是说真的读懂了,不是随便读读就 对了,是你读懂易了,读懂春秋了,对易与春秋能够心领神会了,那学问就相当高了。 六经的顺序有这两种排法:我们是从论语把它当经典来看,就讲到四书五经,顺便讲讲五经的意义,现在如果我们回头再来看四书。四书 就是所谓《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实这不是四本书,只有《论语》《孟子》各是一本书,“大学”“中庸”其实不是一本书, 它是《礼记》的两个篇章,这两个篇章,文章的字数也相当多,大学就一千七百多字,中庸有三千五百多字,是两篇大文章。而这两篇文章, 确实与其它礼记的文章不大相同,这两篇文章是真的是很切实地,很庄重地讲一些大道理,其它的文章讲的道理没有那么大。所谓“大”的意 思是什么呢?就是全面性。像大学就是立下一个“内圣外王”的规模,中庸就是立下一个人道与天道相贯通的一个路径,所以大学跟中庸这两 篇文章确实不一样,被古人发现了特别提出来。尤其经过朱子的编订,朱子的注解,就号称为“四书”。《礼记》老早就是归在经里面了,而 《论语》跟《孟子》呢,到了宋朝“十三经”的名称成立之后,才正式归入经部。到了清朝编《四库全书》,所谓经史子集,当然论语孟子都 在经部,所以我们把论语当作经来读。 我常建议我们读书的顺序,读书也要有顺序啊,刚才说五经有读书的顺序,如果加上四书,我认为四书五经读书的顺序是,以四书作为开 头,所以四书还在五经之前。 一方面可以这样说,四书好读,文章容易,因为四书是孔子以后,五经是孔子以前,孔子以前的文章,比较高古 难读,孔子以后的文章比较简明好读,所以从四书读起。 第二方面呢,从这里读起虽然文意浅显,但是它的义理不见得就浅显。我们初学者从四书开始读是容易的,而“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我也建议从《论语》开始。先读《论语》,再读《孟子》,再读《大学》,最后读《中庸》,这是一个读书的顺序。 当然儿童读经就不一定照这个顺序了,不过我也建议儿童读经,先读论语,虽然不是为了了解文义,不过为了怕一个孩子他只读几个月,只读半年一年,他读不到论语就很可惜,所以先让他读论语。一个人只要把论语读了,其它的书现 在有没有读,还没有关系,甚至一辈子有没有读,都没有关系,但是论语是非读不可,因为这是圣人之书。其它人都可以称为圣人,但孔子是圣人中的圣人,论语这部书呢,是经典中的经典。所以我们要读书,先从论语读起,不管是小孩、大人,甚至老年人,开始想要读书了,开始 想要了解中国人的智慧了,开始想要体验圣人的境界了,开始想要对自己的修身养性,能够有一番的长进了,那你应该从经典开始,而经典就应该从《论语》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