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征明墓是“野”,不是乱

 苏迷 2014-03-20
昨天有网友发帖反映,苏州历史名人文征明的墓区周围正在大兴土木,担心古墓受影响。记者探访发现,墓区看上去有点乱,但有关文保工作者认为公众认识有误区——
文征明墓是“野”,不是乱
 文征明墓看上去有点乱,但文保专业人士介绍,古墓修旧如旧,应该保持“野气”。□记者周倜摄
  □苏报首席记者 周 倜

  文征明是著名的明代中期“吴中四才子”之一,他与“四才子”中唐伯虎、祝枝山等人的传说故事脍炙人口,在苏州、全国乃至海外华人圈里都有很大影响力,近年来因一些影视剧的影响在年轻人中也有不小知名度。他是苏州人历史上的骄傲,但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墓距古城区中心不到半小时车程。
  昨天,有网友在苏州一著名论坛上发帖称,文征明墓的旁边规划了商圈,正在大兴土木,土地不知翻整了多少次,呼吁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应大力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符号。那么,工地施工有没有“惊扰”到文大才子呢?记者昨天冒雨进行探访。

  记者探访

  文征明墓看上去有点乱

  按照这篇网帖的“指点”,记者在相城区阳澄湖西路和文灵路交叉口的西南方,发现了一片四周几乎都是空地的野树林,周围看不到明显的关于墓区的指示牌,而文征明墓藏身树林间。据了解,这里过去是元和镇文陵村李家浜,现在周围路网密集,新建楼房和住宅小区林立。虽然树林距大路只有几百米远,但要走进去不容易。地上找不到路,一脚踩下去烂泥几乎没到脚背。记者好不容易走进树林后发现,墓区里原本有一条石板小路通到外面,但现在路已断了。
  文征明墓坐东朝西,墓道东端的坟冢呈圆形,墓道两旁有石兽和石马。虽然墓道有扫过的痕迹,但墓区看上去还是比较乱:墓区里杂草杂树丛生,几块旧石构件躺在草丛里,墓道旁两座石马嘴部缺损明显,坟冢旁有不少光秃秃的死树,坟冢上不知被谁丢了一根竹竿,坟冢背后还有一个看上去像挖过的坑,墓碑前有人献的花不但已枯萎,地上还有丢弃的烟头和烟盒。墓道西端有牌坊和照池,牌坊下方有一块相城区政府立的“文征明墓”石碑,显示这里1982年就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了。石碑背后的“文征明墓重修碑记”记载,1984年维修过一次,2007年省、区和街道共同出资49万元再次维修。

  专业人士纠正

  古墓保护要保持“野气”

  既是省级文保单位这样级别不低的“宝贝”,为何文征明墓看起来有点乱呢?相城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徐云才纠正记者的说法:“不是乱,而是‘野’。”他说,根据有关法规,文物保护修复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修旧如旧。许多非专业人士对名人古墓的保护有一种认识误区,以为一定要做得像杭州岳王坟一样,其实岳王坟不仅是古墓还是园林。文征明墓本来是野坟,所以修复时不能把坟冢上的杂草彻底清除干净,地上的旧石构件不能摆放整齐,石马的缺损也不能修复,都要保持原来的样子,“保持‘野气’”。他介绍,文征明墓2007年第二次维修后,曾受到省内专家好评,在省有关文物修复工程的评奖中获过三等奖。

  如何更好地保护?

  未来或将开发成公园

  许云才坦陈,虽然每月定期派人巡视清扫,但限于经费和人手的原因,无法保护得更好。早在十几年前,文征明墓被盗过,案子至今未破,好在墓里棺材未遭破坏,文大才子的遗体也应未受打扰。但是,周围一些人乱倒建筑垃圾,造成墓区照池淤塞严重,徐云才每年要找人清理,前年清理时拉走的垃圾多达十几车。“当地村里为防止乱倒垃圾,干脆把墓区小路挖断,让人不容易进去。这也是一种保护。”周围工地正在施工,把一些土方堆在墓区旁,造成墓区部分区域发生沉降现象。许云才说,距上次维修快十年了,他心里盘算着要进行第三次维修了,“每十年维修一次是正常的”。
  虽说名人古墓应修旧如旧保持“野气”,但文征明在苏州人心目中毕竟非同一般,他的墓至今有人祭拜就是证明。徐云才透露给记者一个好消息,相城区对文物保护工作非常重视,相关规划已经完成,文征明墓周围的空地一直保留着,今后可能会把文征明墓与附近其他历史文化遗迹围在一起建成公园,从而加以更好的保护和开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