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抽动症心理调理 整理(天人气和)

 甜蜜生活图书馆 2014-03-21


问:放假期间心理上看着挺轻松,但身体上看着还是在动,手臂在动,还会眨一下眼睛,嘴巴歪一下,很怕看到有症状

你装作无所谓,但孩子并没有装作无所谓。你要解决的是孩子的问题,而不是你的问题。有所谓就是有所谓,虽然你装着无所谓,但你给孩子的感觉却是是有所谓,是不是?你看着你没有去处理实际上是一种默然状态,让他自己去处理,咱们要求的是家长来带孩子,而不是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要孩子自己去解决他的心理问题的话,那这个事情恐怕比我们解决起来还要轻松,但我们是看不了的,我们根本承受不了。

孩子今天自己打算出去玩,甚至玩到十一二点才回来,甚至不回来,你做家长的能接受吗?他真正要是选择自己的路子的话,可能很复杂,也可能今天去游泳,今天去爬山,也可能今天要逃学,这是他的自我调节,是他的非常自然的状态。他的这种自然状态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能。就是说在孩子 出现的时候我们帮他带一下,给他一定的力量引导。

 

怎么带? 

就像刚才你说的他很怕你看到他的症状的时候,这时候你先感觉下自己的心态如何?你自己感觉心态怎么样?(有点焦急)好,只要是有点焦急,剩下的无论你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你的信息当中已经掺杂了有点焦急。当你的心态非常平和,根本不在意,甚至是大气凛然的时候,当你看到他抽动的时候,你没感觉甚至笑一笑,这个时候你的没感觉已经在给他调病了,而你的笑一笑甚至跟他闹一闹,可能他会感觉更轻松。但是你自己的内心里还存在一些焦急放不开,不知道怎么做,甚至有些茫然,那么孩子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咱们要解决的不是孩子的认知问题,而是要解决他的下意识感受问题,

 

抽动症他是心因性的神经表现。也就是说,因为心因导致了神经系统的改变。所以呢,;我们要解决的是神经系统,首先我们就要从心上着手。心是什么?心是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感受简单地说,心就是真实感受。那么我们在解决他的真实感受的时候,我们首先看一下我们自己的感受是什么样子,比方说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一种现象就是,打呵欠会传染,我们仅仅是看到了一个表面打呵欠会传染,其实呢,催眠过程当中,尤其是集体催眠过程当中,或者是气功师带功报告,这种现象是非常明显的。这就是生命力的共振现象,我们把它叫做同气共振。那么这种同气共振现象,尤其表现在亲属之间,有血缘关系的非常明显。所以,母亲的内心感觉,已经通过这种呵欠一样的传染方式传染给孩子了。这点才是主要的。我为什么反复强调家长家庭,而对尤其是没有成人的孩子不理不提呢?要点就是 在这里,我们现在解决的不是孩子的认知问题,而是解决孩子的内心感受问题,你如果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认知去衡量孩子,而不是用自己的感受换位去感受去观察孩子的话,我们就不能了解孩子的感受,同时我们更不能发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调理的时候,我们容易总是在表面上下功夫,无论怎样下功夫。你是无法从表面上解决问题的。我们解决的是他的感觉问题,在解决他的感觉问题时,我们同步要考虑的是自己的感觉,只要你内心是平和的是大气的是明白的。尤其是对病的机理把我的非常清晰。

 

如果你是在把握不了,我可以很简单的告诉你,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是自然法则,自然规律,对应在我们解决孩子问题上呢,就是一次笑纳一次轻,一次反感一次 重。所以当你看到孩子的症状的时候,孩子的性格脾气的时候,我们的心态是笑纳还是在反感。笑纳和反感不是表面上装出来的,而是你内心真实感受的表达。因为这是气的传递,场的感应,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因此呢,孩子甩手甩了多长时间不重要,孩子眨眼努嘴了多长时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釜底有没有抽薪?我们有没有把孩子那种不良感觉取消了呢?实际上,当你提到你的孩子怕你看到或者当你看到感觉紧张的时候,就说明你对这件事情处理得不好。你应该开诚布公、大气凛然的把这个事情谈出来,尤其是开诚布公。你一旦发现,他抽也好动也好,扭也好。你完全可以很轻松的“儿子,不就是抽几下吗?抽几下还要紧啊?不就是抽几下嘛~那有啥了不起的”你自己的心是完全放开的,你懂理吗、。懂理后就完全放得开。3你的态度就化解了他内心呢种不舒服的感觉。只要你发现这样,你就要给他解掉,这就是治病。不要以为孩子抽动的时候“不要在意啊,咱们成长几年就好了”,这样的话是一点效果都没有的,但是咱换另一种方式呢?换成一个比方来说,一个男孩子一个女孩早恋,但是很怕别人知道,但自己呢又改不了这个毛病,所以他就很怕你知道,说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他都回避,尽量躲躲闪闪,当你看出来的时候你想化掉他内心的感觉这个时候你怎么化呢?很简单,你只是把这个 事情轻描淡写地说出来,而且给他一个很好的感觉化掉了。 

睡觉以前抽动,睡着了的就不抽

睡觉之前是处于一个临界状态,首先他心情放松的是要睡眠,他有没有睡觉,他处于一个完全休眠状态的前奏,这时候处于一个放松状态,这时候出现的抽动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他就相当于春天换季出现的抽动,因为喜悦兴奋出现的抽动一个道理,是一种好现象。但是呢往往这个时候家长在意,孩子反感,这就麻烦了。但是在这个地方你没有反感,但我不能保证的是你能不能从内心里很平和的不带一丝反感的去接受这种现象?(有点急)同样还是失败的。、睡觉前他的反感,要立刻帮他化掉反感,怎么弄呢?怎么又抽呢呢、累死我了,烦人! 你呢,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平静下来,尽情的抽一抽是好的。越尽情抽越好,这时候实际上是一种释放反映、宣泄状态。这个问题不大,没事的。所以你自己如果有些紧张,孩子呢有点反感,这样我们一点也没解决问题。你想啊,你已经有点紧张,孩子明显反感,我就讨厌这个,那么我就问你,为什么没有好转,甚至加重?如果把这个病症看做是一个篮球,我们身体上的另一股力量我们可以看做一个篮球,我们意识的力量就可以看作是一只手。这个篮球呢,你越用手去拍,这个篮球就越蹦。你如果拍的越厉害,这个篮球就蹦的越急,力量越大。你不拍了,这个篮球慢慢慢慢也就停下来了。所以,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过去跟他闹,抽?:没事,妈妈跟你一块抽,我敢肯定你一个动作绝对抽不到十分钟,抽一会就不想抽了,不信你试试。这是一些方法,他真的高高兴兴去抽的时候,那股力量就没有了,让他自己去找抽,找不出来,不舒服,他不自然,而那种呢,是神经的一种抽。自己去找的那个不好玩没感觉,他也就不抽了。正好借这个机会再把他带一带,这不就很好了吗

?这个挺简单的。我感觉你说的两个方面,你自己的心态没有把握好,同时再帮助孩子的时候,你自己的底气和心力都不够。当你认识到位的时候,你自己的心力就起来了,语气呢,自然而然的是轻松自然,铿锵有力。他是反感的时候,“反感这干啥?不让你里面压抑的东西出来怎么行” 因为你了解你知道你了解,你不知道不了解的时候就会存在一些害怕担心。你只要一紧张,刚才我们说了就和打呵欠一样,又在影响着孩子了。

 

 

那么我再打个比方,现在你在听我说话,心情有些急躁,那么我说“你别急躁行不行?!你急啥呢?不是跟你说别急躁吗?!你心里越急躁。我怎么说呢?我必须先把自己的心态稳下来。“哎,不要急,慢慢说哈,如果你说不清楚可以再说第二遍,没事” 那么当我的语气平下来,我的语气平下来的时候本来非常躁的状态也会慢慢自然而然降下来。所以呢,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孩子是家长的镜子。你不要以为孩子 这么长时间没有好转。说句难听的,这么长时间,家长的心态就没平住。心态平不住的时候,那么语气眼神动作行为状态,都会导致与孩子的互动。所以,当你看到镜子里的人愁眉苦脸的时候,你只要去舒展自己的眉头就可以了。当你看到镜子里面的人脸上有灰的时候,你不用去擦镜子,你只管去洗你自己的脸就可以了。所以当你看到孩子的抽动进展不快,当你看到他睡前紧张害怕,当你看到孩子怕你看到症状不好意思,你都回头去看看,你把你的心交给孩子了没有,能不能在我的面前轻松自由自在。跟我沟通,像跟他自己沟通一样呢?你想一想,是不是咱们家长还需要提高和改变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