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春捂要下厚上薄 雨水节气是24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容易出现倒春寒的节气。因为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引起气温骤然下降,这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尤甚,如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小孩子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预防倒春寒,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春捂。但是春捂也要捂得恰到好处,否则反而不利于健康。春捂的意思是,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比如日最高气温超过22℃的时候,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以防捂过头使人上火、血压升高。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时就需要捂,若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需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 春捂的原则是要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发生的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此外,老百姓有句保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暖和起来。 湿气重,健脾祛湿食芡实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贵如油的春雨通常会逐渐增多,湿气过盛也随之而来。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最简单的健脾祛湿的办法便是食疗,比如食芡实莲子苡仁汤。 该汤的原料为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薏苡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把芡实、莲子、薏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然后把排骨剁成小块,水开之后焯一下,把排骨、芡实、莲子、薏苡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用武火煮开,再改用文火炖2小时,最后放点盐。芡实和莲子有健脾益肾的作用,薏苡仁健脾祛湿,陈皮可醒脾行气开胃。 要养阳,睡前摩腹加提肛 民间有句俗语: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人体会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向“春夏养阳”过渡。但很多人睡眠不好,这都是因为阳气没有养护好所致,表现为阳虚怕冷,睡不着还伴有多梦。 那么,如何在睡觉前养护我们体内的阳气呢?按摩腹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具体方法是:仰卧,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是有利于促进消化,排除脾胃湿毒;二是有助于腹部的保暖,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还有一个方法是提肛,可起到固精益肾、振奋阳气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平躺于床上,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的同时提起肛门(包括会阴部)。肛门紧闭,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时向上收缩,稍停2~5秒钟,放松,缓缓呼气。呼气时,腹部和肛门要慢慢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完成9次。一般若能坚持提肛1年以上,即可见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