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解笺中味

 苏迷 2014-03-24
谁解笺中味
  网上淘到的一家文房小店中兼售精美的复古粉彩宣纸信笺,据说是传统的木刻水印工艺。价格不低,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但一时心动之下,忍不住买下了。
  一套信笺中花色众多,梅兰竹菊,春芽夏荷,山水虫鱼,均是淡淡的底纹,简约素雅,就算是只拿在手中把玩也值。笺即是小尺幅的纸,我买的信笺就不足16K纸大。这些传统的信笺一直是古时文人雅士传抄诗作或书札往来的专用纸张。每一枚笺纸就是一帧微型的国画,使人在阅读诗书之际更觉得赏心悦目。
  提到笺纸,不得不提到薛涛笺。与薛涛诗文酬唱的文人雅士和名流才子甚多,如白居易、元稹、牛僧孺、令狐楚、张籍、杜牧、刘禹锡、张祜等,个个都是诗坛留名者。薛涛每天都要和纸墨打交道,因此对纸张质量十分挑剔,不但要求纸质细腻、融墨如意,还要有视觉美感。蜀中纸张大都比较粗糙且色泽单调,远远不能满足她求精求美的要求。于是,她就在成都浣花溪百花潭畔购了宅子,雇了工匠,办起了造纸作坊。在前人工艺基础上,以木芙蓉树皮为原料,再加入芙蓉花末,制出彩色小笺,此外还创新发明了涂刷工艺。“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浣花笺在当时可谓一笺难求。到了北宋时,谢景初在浣花溪制成了十色笺。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素笺、彩笺和砑光笺始终是民间最普及的主流产品。直到明万历中期,木刻水印笺纸开始流行。所谓木刻水印,是用溶于水的颜料在木版上印刷的技术。木刻水印的笺纸一般都印有花卉鸟兽、山水人物,甚至天文象纬和服饰彩章等,穷工极态,美妙绝伦。明崇祯年间,胡曰从刻成《十竹斋笺谱》,这部精工富丽的笺谱曾经代表了笺纸印刷技术的最高水平。李克恭在其序言中写道:“昭代自嘉、隆以前,笺制朴拙,至万历中年,稍尚鲜化,然未盛也;至中晚而愈盛矣,历天、崇而愈盛矣。”
  满清、民国两代,笺纸的印制也有不断发展。李渔的《闲情偶寄》中就专有“笺简”一节。他对自己的笺纸还很有版权保护意识,说:“是集中所载之诸新式,听人效而行之,惟笺帖之体裁,则令奚奴自制自售,以代笔耕,不许他人翻梓。”文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做诗笺十分流行,吴云、潘祖荫、吴大澂、叶昌炽、俞樾等苏州老前辈都是“金石书笺流派”的拥趸。民国初期,文人画笺是笺纸的最后一个高峰。诸多画家均涉足笺纸,设计,绘制,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这些精彩纷呈、意趣盎然、高雅清俊的艺术品,让今天的我们依旧叹为观止。
  只是随着毛笔渐渐退出书斋,西方文具大量传人,古老的笺纸也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从此衰落了。幸而还有鲁迅和郑振铎的不懈努力,抢救性地搜集、汇编,最终完成了《北平笺谱》这部著作,最大限度地给后人保存了这一传统的艺术资料,堪称“中国木刻史上断代之惟一丰碑”。
  我手中的新制笺纸,并没有什么收藏价值,但是我同样像古人那般爱不释手,又浮想联翩。白云苍狗,时光扯拽,一张花笺夹着几片花瓣、一缕青丝,经了谁的手又递到了谁的手?融了多少海誓山盟,又化了多少亲怜密爱?被赋予了多少才思,又寄托了多少向往?起笔落笔,刻画着心事,曲直纵横间弥漫着多少韵味华姿。浓淡虚实就是你木刻水印的痕迹。

  □阿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