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潜意识的来源、形成、变化 4-(2)- ②、③、④

 现代修炼网 2014-04-01

 

       ②、能量、信息的运行对人的身心的作用和影响

     上面所介绍的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其核心是是能量、信息在人体中的运化情况和规律,可以看出,能量、信息的运行是能影响人的身心的。下面看一些更具体的例子:

在闷热的夏季穿上蓝颜色的服装时会感到凉爽,而在冬季里红色的冬装则会给人一种温暖感。当看到黄颜色时,有的心脏病患者会立刻心率加快,而再看到紫颜色时,加快的心跳就会逐渐减缓,感到舒服多了。黄色是一种明亮耀眼的颜色,它会使人情绪高涨总之,像红、黄、橙这样的暖色不只是使人感到温暖,还能使人加快呼吸和心率,使血压升高,从而变得激动,无形中起到了提高勇气、鼓舞斗志的积极作用。

蓝色和绿色,就会使人感到轻松自在,令人气定神闲,它是清爽、清凉、清澈的象征。的确,颜色是能能影响我们的日常情绪的。

有一种十分前卫的作曲法,是将色彩的波长按照一定的规则改写成五线谱。这样谱成的旋律和色彩的变化有惊人的一致。用白色和黑色谱成的曲子,给人一种硬邦邦的感觉,而紫色谱成的曲子显得十分神秘,桃色则富有爱情色彩。现在流行的音乐疗法说明,声波这种能量也会参入并影响着人的身心的。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营养物质、激素等也会给人的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蛋白质是合成脑神经之间的冲动传递的主要物质。有放松和安神作用的血清素是由色氨酸存在于蛋白质中的,而一种氨基酸则能够合成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物质能刺激大脑,使人处于清醒状态。在受到外部刺激时能迅速做出反应。水谷和蔬菜中含有的硼能有助于大脑神经细胞的电作用,缺乏时会导致大脑无法产生a脑电波,这样人会感到倦怠和昏昏欲睡。硒和叶酸可以提高血清素的含量,帮助消除抑郁情绪。糖能使人倦怠,切断大脑活动,血中缺糖会使人兴奋,增强攻击性,削弱意志力和道德感。人缺钾会造成情绪不稳定,易暴躁。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疾病患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

 

中医认为:“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表现,所以说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内的精气能量信息对人的身心性情是有很大的影响的。比如说,阴盛的人往往抑郁生悲,阳盛的人则易乐观振作,火气有余的人会变得冲动激愤、烦躁易怒。

 

、从五脏机能及其所蕴含精气的运化看情绪的产生

 

中医认为,人体之气按阴阳特性可分为阴阳两类,把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气称之为阳气,把对人体具有营养滋润作用的气称为阴气。对人体具有营养滋润作用的气(阴性能量、信息)是物质之气,为体;对人体具有温煦推动作用的气(阳性能量、信息)是功能之气,为用。阴阳之气相生相克,对立统一,它们的矛盾运动形成了器官的生理机能和潜在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潜意识在生理机能的基础上对精气能量信息的运化处理就会产生情绪反应,即精气能量信息对人的情绪的产生具有直接关系。下面我们着重从五脏机能及其所蕴含的物质和功能之气的运化看一下情绪形成的过程。

结合现代心理学的观点,可以这样认为,情绪是人在一定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下,对来自身心内外的能量信息(尤其是新的、量大的、心思所关注的能量信息)的刺激以及对它们的处理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和附带的生理反应的综合表现。如:喜、怒、哀、乐等。情绪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态、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

中医认为,情志泛指人的情感、情绪,也是人的心理活动,亦属于神的范畴。对于情志的分类,中医学有五志说和七情说之分,五志说认为,人的情志有五,即怒、喜、思、忧、悲;七情说认为,人的情志有七: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故称之为七情。五脏与五志、七情的关系是: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悲,肾在志为恐、惊。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喜怒思忧恐是人的身心对能量、信息的感受和处理所引起的情志变化,是各脏腑系统在其机能基础上初步处理、整合外界能量、信息所引起的精气运转的反映,是整个精神活动的初级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情绪的产生,那说明人的身心中还未有精气信息在一定程度和状态上的运转和演化,人的精神活动还未开始或处于肤浅、涣散状态,如此人的精神面貌的改变和心灵的成长便会失去基础。情志活动要在五脏的生理功能的基础上产生和表现出来,下面分别探讨一下。

 

a)心在志为喜

 

是情志的意思,即指情绪。喜是心的精气(包括心所接收到的外界能量、信息)在心系统相关机能运转基础上的初步演化反映。所以,喜与心的生理功能有关。中医认为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心藏神,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心为身之主宰,万事之根本(《饮膳正要·序》)。心藏神的功能是在心脏的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心脏的支持搏动,主要依赖于心之阳气作用。心气与心血、心阴与心阳,构成了心脏自身的矛盾运动,维持着心脏的正常功能。

心是整体生命的能量、信息最终处理、运转中心,如果其所接收的能量、信息满足其需要,弥补其短缺,与其温煦、阳热、圆融、循环的特点和运转规律相一致,则会生喜。在正常情况下,心神直接感受到外界的喜乐气氛时,同样也会生喜。当心神成功加工、处理好部分或全部要处理的能量、信息时,新的能量、信息已融合到整体之中,局面一片大好,喜乐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所以,血气调和、营卫通利、心情舒畅时,就会伴有喜乐的情绪。

当心藏神功能过亢,或接收到的良好能量、信息过多导致过分刺激心神时,则会出现喜笑不休、喜乐太过的现象;当心藏神功能不及,或接收到的能量、信息在质与量上不合心神需要时,又易使人悲伤。

《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五精所并,是五脏之虚所致,脏气虚弱,功能不及,不能及时、有效处理流经的能量、信息,造成脏器内精气壅塞而发生并合现象,证候由虚转实。脏虚则其功能不及,脏实则其功能过亢,所主之情志彰显,分别出现喜、悲、忧、畏、恐等情志改变。故此,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情志随五脏虚实之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由于心能统领五志,故五志过极皆能伤心而影响其所主情志。

喜乐的情绪能对身心潜力起到温煦、融和作用,所以保持一种愉悦的情绪对身心成长很有意义。当然,由于“喜”这种情绪是心神对自身机能运转状况和所接受到的能量、信息情况的反应而不是其过程本身,而且“喜则气缓”、过喜伤心,我们也应把喜乐的情绪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所以说,情绪只是能量、信息运转过程的表现而不是其本质和结果,我们应调节和利用好自己的情绪而不能沉湎和执著。

 

(b) 肝在志为怒

 

怒是人们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是肝的精气、功能在运行、变动过程中的情绪反映。

肝主疏泄,有通达之力,当其功能活动受到来自内外的有利的能量、心血的帮助时,就能保持正常功能,精气运转顺畅,就会产生一种舒畅、愉快的情绪。相反,则会产生郁闷感。

肝性体阴而用阳,主升发,当受到外界展放的、高昂的、上升的力量的推动时,会有一种激情、畅快感产生。相反,则会产生压抑感。

肝潜力具有冲动、促进、催动之力,当接受到外界的鼓励、支持、发动和号召之力的影响时,会进入一种振作奋发、抖擞的精神状态。相反,受到外界的打击、阻碍、压抑,气机就会逆转、反冲而生怒。

肝潜力有加工、生发、化变之功,对新鲜的能量、信息敏感,受到外部新生事物和创新之举的感染,同样会产生舒畅、快意感。相反,则会变得死气沉沉、了无生趣。

当肝的阴血不足时,阳气偏亢,则稍有刺激,也易发怒,因为此时肝的疏泄功能过强,易与外界刺激产生过敏性冲撞。病理上的“五精所并”说认为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即肝气由虚转实后邪火旺则易怒。;

总的来说,肝之怒为肝潜力的功能和精气受到外界的一定强度和急促性的力量的干扰和阻碍时产生的一种情绪。

一般说来,当怒则怒,怒而有节,未必为害。在身心潜力的激发上,适当的怒会迅速、深入地激发、调动、强化潜能,并能提升能量、信息诸要素间的碰撞、沟通强度从而为精神和智慧的产生提供动力基础。但若怒而无节,则它对于机体的生理活动是属于一种不良的刺激,可使气血逆乱,阳气升发,造成“怒则气上”、忿怒伤肝的后果。

 

(c) 脾在志为思

 

思,即思考、思虑,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脾的生理功能与情志活动的有关。

脾潜力有化变、拓展之用,能展开、分析、丰富、细化心灵信号。面临纷繁复杂信息,急需梳理时,心意所至,则思而助之。

在意识过程中,部分信息缺失或意识信号不能互相联系有中断时,亦即产生问题时,亦会通过思而沟通之,从而打通思路。心意模糊或潜在灵感、直觉乍现,需要解读、明晰时,也会生思。

难得而思得为愁,在潜意识和气机上是脾思不利,不能打通思路,相关能量信息的加工处理受阻。

脾土功能弱、由虚转实时,精气郁结,亦会引起脾土潜力亢盛而出现病态的思绪绵绵、杂念纷纷。

脾气健运,化源充足,气血旺盛,则思虑、思考等心理活动正常,若脾虚则易不耐思虑。正常的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的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思虑活动能联系、纠结相关信息,牵动气血能量拥集,故长时之思可致气结,思虑太过又易伤脾,故说思伤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d) 肺在志为悲、忧

 

     悲、忧是肺的功能,是肺的精气在运转过程中的情绪反映。

肺功能主收集、转运、输布能量、信息,并能初步归拢、整合身心内外的信息,还因其涉外特性而起到抵御外侮、庇护身心的作用。当其功能减弱、收集不利时,就会生忧。当其收集或待要收集的能量、信息因自身或外力干扰原因而消散、失落时,就会产生悲伤的情绪。故可说是得而惧失生忧,得而复失生悲。

当其功能减弱,整合、输布不利,从而积存较多待处理的精气信息时,也会生忧。其功能正常,但面临困难和压力时,因其能力相对不足则亦生忧。这种压力和阻碍力应是和缓些的,如果是激烈的,则会先生怒后生忧。

中医认为,肺气虚弱时,机体对外来非良性刺激的耐受能力下降,人也较易产生忧愁的情志变化。

忧愁是属于非良性刺激的情志活动,尤其是在过度忧伤的情况下,往往会损伤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忧愁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损耗人体之气。因肺主气,所以忧愁过度易于伤肺,所谓悲则气消

 

(e) 肾在志为恐、惊

 

中医认为,肾主闭藏,有藏纳之能。肾藏精,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肾主纳气、主水液。《内经》说:“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潜力是维持各种生命运动的精确、到位、平衡和灵活性的主要力量,是对身心活动的强有力的定位和支撑。肾潜力在身心能量、信息演化方面的作用是筛选、凝聚、潜藏。

恐,即恐惧、胆怯,是人们对事物惧怕时的一种精神状态。恐是肾的精气在肾系统相关机能运转基础上的初步演化反映。在肾系统接受到外界的及自身脾、肺等系统传递过来的能量、信息后,会因受到刺激而产生相关反应。当肾系统所接收到的能量、信息超出其目前状态所具有的定位、平衡、支撑、筛选、凝聚等能力时,就会产生紧张和恐惧。肾潜力当然是受到整体身心潜力的影响的。所以,在人心中没底、思想意识不到位的情况下,遇事就特别容易产生紧张和惧怕情绪。

恐惧、胆怯情绪的产生是身心在遇到上述情况时的自然的直接的反应,更是身心潜力为应付局面而要求肾潜力在定位、平衡、支撑、筛选、凝聚等能力上作出提升时的一种正常的后续反应。所以,适度的紧张等情绪是能激发人的肾潜力从而增强整体身心潜力的,那种放纵和散漫的精神状态对强化身心潜力是有害无益的。当然,过度的紧张也会造成对肾潜力的调动失灵、对身心潜力的干扰和浪费。“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恐则气下”(《素问·举痛论》)。过度的恐惧,有时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导致二便失禁。

恐与惊相似,但惊为不知受惊,恐为自知而怯。在人受到意外的能量、信息的刺激时,肾潜力的定位、平衡、支撑、筛选、凝聚等能力因没有心意的支持会受到干扰而发生精神力量的格外的移位、失衡和涣散,这在人情绪上的反应就是惊。“意之所存谓之志”,意外之力量的出现,可使神志来不及应对而生惊恐。它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能产生不良的刺激。惊则气散,恐则气下,惊恐伤肾,导致气机紊乱、精气散失。有个壮汉去提一个认为是盛满了水的桶,往上提时才感觉到是一个空桶,心里一惊而闪了腰。相反,把一个满桶当作空桶去提也可能闪腰,道理都是一样的。当然,在有些情况下,惊恐也可令人的身心潜能得到瞬间的激发而爆发出大异于常的惊人的力量。

 

、情绪是人的整体意识系统对精气能量信息的感应、处理的综合心理反应

 

上面介绍了各脏器功能系统分别所主的情绪产生过程。其实,情绪的产生是人的整体意识系统对来自身心内外环境的能量信息刺激的一个综合反应,不同的情绪是意识系统各组成部分分别有所侧重而又以心为中心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在顺境中,所思遂顺,心意通达,于是身心畅和,喜乐之情自生,心意之境愉悦、融通。在逆境中,所思不遂,欲得不得,又多失落,故生悲忧。遇到阻力和打击时,会先生怒,后生悲忧。压力增大,志不能舒,可生恐、畏,继生悲忧。

从五行相生的角度看情绪的产生:

肾水生肝木,惊恐之后可继生怒气,如此起到发泄、平衡情绪的作用;肝木生心火,无生机和振奋之力不足生喜;心火生脾土,无心神之动则无脾“思”生;脾土生肺金,无心意之取舍则无悲忧生,而思路打通亦可化解悲忧;肺金生肾水,悲忧之后能生恐(惊),忧后亦可生畏,但金之魄力可助化恐。惊(水)时不自觉倒吸一口凉气,是因为惊则气散,潜意识本能地吸收外界气息以维护身心气的平衡。

从五行相克又相生的角度看情绪的产生:

《内经》认为:“恐(肾水)胜喜(心火),喜(心火)胜悲(肺金),悲(肺金)胜怒(肝木),怒(肝木)胜思(脾土),思(脾土)胜恐(肾水)。”

水火相生克。水之清凉就下特性可平衡心火之过喜,恐胜喜,而喜亦可制约恐,惊恐后嘻笑不已,就是一种本能上的平衡。意外但却如愿的机遇或收获,会令人又惊又喜,这体现了他们的对立统一性。

土水相生克。土思能助肾承担压力,调动潜力支撑局面,化解外扰,但思多而浮的人也会顾及太多、恐而废志。智力不及易生恐,意外之事令人惊。水亦能反克土,惊慌则失措,导致思维停滞、大脑空白。

木土相生克。木之冲动可使人丧失理智,但木亦能疏土,适当的怒能助脾土思之力。当然,思多、理智好亦能制怒、化怒。

金木相生克。怒后易生悲忧,是因为怒时肝木之潜力亢盛反克肺金,使之力弱。悲时亦能生愤,产生悲愤、悲壮的情绪。了解他人苦衷亦能消除由他引起的怒气。

火金相生克。肺金清肃,需心火温煦,故心火之喜能化肺金之悲忧。如心火不足,不能温金,致使肺阳不足、肺功能减弱,则易生悲,心亦无喜而悲。故乐极生悲是因为过喜伤心,心气涣散,心火不能温金造成。心过喜,肺金之悲忧亦可平衡之,故居安思危方保无过。

 

总之,情绪是身心对能量、信息的感受和转化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如果没有一定的情绪的产生,那说明相应的能量、信息的接受和演化尚未开始或程度非常微弱。在人的身心潜力的修炼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情绪的产生,那说明还未入境;如果相应的情绪还未得到平衡和转化,人还未平静下来,那说明人还处在过程之中,还未提高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