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病了,不是先到社区诊所,而是直奔最高端的三甲医院,形成了“全国人民上协和”的怪现象。我国急需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让基层医生为大医院医生分流减压。政府必须提高基层医生待遇,让优秀人才愿意留在基层。 新医改自2009 年推进以来,成就不凡。基本医保全覆盖、重大疾病有保障、基本药物零差率、基层看病方便了、县级医院更强了……这些静悄悄的变化,都是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2 月8 日,国务院医改办下发通知,要求在今年6 月底前,各省要全面启动或扩大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防止因病致贫返贫。这无疑是城乡居民大病医保政策扩容的又一利好。 新医改有效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百姓尤其是基层百姓已经从中受益。但医改步入深水区后,遭遇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束缚了医疗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医改关乎民生,如何破除障碍、深化医改,让医患双方更多受益?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夕,带着探寻“深化医改新思考”的问题,本刊记者在北京多家医院实地采访了部分患者的看病就医过程,采集到了百姓真切鲜活的医改关切,希望百姓呼声能和即将召开的全国人代会会议同频共振,并在人大代表的建言履职中得到及时呼应。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县级医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直接服务9亿多群众。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被本届政府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医改任务的重中之重。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长期以来,我国中心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而县级医院门可罗雀,基层群众看病不惜千里奔波。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和技术水平,吸引广大群众就近就诊,有利于缓解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十二五’医改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一环。”国务院医改办专职副主任梁万年介绍,自2012 年6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以来,国家选取了18 个省份的311 个试点县进行试点。 十八届强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取消以药补医,理顺医疗服务价格。2013 年以来,各地抓住改革“以药补医”这个关键环节,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为切入点,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统筹推进,逐步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新机制。 记者了解到,破除以药补医、维护县级医院公益性的共识已经形成,各地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整体得到提升,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得到了进一步满足。 同时,改革使基层医疗服务利用率大大提高,“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正逐步实现。2013 年8 月6 日至9 月13 日,国务院医改办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进行综合评估。超过70% 的基层医务人员反映收入增加,近90% 的人员反映工作积极性提高。 2 月10 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组建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据悉,2014 年要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医改,这一年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仍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2014 年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推动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绩效评价等制度,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的过快增长。启动实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确保每个省份至少有一个综合改革试点的城市,并力争2015 年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 “现在正在推进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从改革‘以药养医’、切掉药品加成开始,改变了医院管理导向。通过招标采购,药品价格降低,挤出了流通环节中的药价水分。”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告诉本刊记者,要进一步实行医药分开,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一方面财政补助要提高,另一方面要提高服务性收入,如诊疗费用等。 给社会办医更大空间 2013 年12 月30 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将社会办医纳入区域卫生规划统筹考虑。优先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 鼓励社会办医,对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新格局、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意义重大。在医疗服务业越来越成为社会投资重点领域之一的形势下,将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多交给社会和市场,有利于政府集中力量履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责任。 谈到社会办医,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呼吁,医改应借助市场的力量,打破医疗人才的不流动性和机构化。吉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张义坦言,现在医师多点执业配套改革跟不上,如果不放开医师多点执业,社会办医想发展起来就有如无源之水,不能源远流长。 “多点执业放开也是在支持社会办医,要加快制定相关的措施来规范这一执业行为。”国务院医改办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跟不上,医师多点执业就很难发展起来。国务院医改办有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的医改工作要特别注意给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预留足够的规划,真正建立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资本办医体系,使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到2015 年达到总量的20% 左右。 专家指出,民营医院作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补充,能有效促进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也将有效倒逼公立医院改革,并推动进一步完善医疗体制。 今年2 月召开的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在谈到2014 年医改重点工作时,特别强调了要积极鼓励社会办医。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指出,2013年社会办医取得新进展,截至2013 年底民营医院达到1.13 万多家,比上一年增加1500 多家,同时服务量也同比增加13.6%。2014 年在社会办医方面,要继续加大工作支持力度,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出台规范医生多点执业的文件。姚宏文同时指出,我们国家是有13 亿多人的发展中国家,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满足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没有一定规模的公立医院是不行的。 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看病乱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医疗体制弊端。尤其是在大城市,一个人生病了,不是先到社区诊所,而是直奔最高端的三甲医院,形成了“全国人民上协和”的怪现象。我国用最优质、最稀缺的医疗资源,来对付大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高级专家干了社区医生的活,医疗资源配置极不合理。
国务院医改办日前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通知。强调,尚未开展试点的省份,要在2014 年6 月底前启动试点工作。摄影/ 张建刚 刘璠等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告诉记者,我国应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充分完善和发挥医保调节机制,进一步拉大不同级别医院之间的报销比例。比如,提高小医院的报销比例,降低大医院的报销比例,让大医院医生集中精力诊治疑难重症。同时调动基层医生的积极性,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让基层医生为大医院医生分流减压。 “通过分级诊疗制度,能够将患者根据病情轻重进行合理分流。”中国医师协会黑龙江省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成员、哈尔滨儿童医院听力障碍诊治科主任云中燕表示。 有专家建议,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急需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我国可建立基层首诊和分级医疗制度,如果患者不经过下级医生转诊,直接到大医院就诊,报销比例就会大幅降低;在大医院治疗达到一定标准后,必须转到下级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否则费用自付。在经济杠杆的调节下,患者的就医习惯会慢慢改变,看病乱就会得到改善。同时,让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各尽其能、优势互补,才能最大限度释放医疗生产力。 当然,要想让分级诊疗制度得到百姓的认可,政府必须提高基层医生待遇,让优秀人才愿意留在基层。同时,放开医生多点执业限制,鼓励医生自由开办个人诊所,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合格放心的医生。(本刊记者?王萍))(来源: 中国人大杂志 2014年第5期收藏:xy67896789 ) |
|
来自: 老樟xy67896789 > 《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