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葱笼绿浪翻,钟灵毓秀蕴青峦。探花一举惊天下,惠畅和风韵万年。 3月29日,周六上午,当俺随着由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四大媒体海南日报、南国都市报、南海网、南岛晚报的记者团,以及南海网网络意见领袖、知名写手、知名摄影师、各界专家学者,定安县委相关领导、《今日定安》报记者等共四十多人组成的乡村考察采访团,来到海南清代惟一探花张岳崧的故里、定安县龙湖镇高林村,穿行在整齐划一、七纵三横的巷道的石板路上,拜谒着张岳崧故居、张氏宗祠里雕梁画栋、匾额书法等珍贵文物,聆听着乡亲父老畅叙醇朴家规民风、重教爱学美德,翻阅着历代英贤编著的诗文及研究文集,尤其是在岳崧公六代孙带领下攀上圆势岭,远山近景尽收眼底,水田碧绿开阔平远,蜿蜒起伏的山岭层次丰富。尤其是独特的错落有致,质朴沧桑的古村落,似一幅水墨画洇润在漫山遍野之中。田园风光动人心弦,诗情画意油然而生,不由得口占上述七绝一首,来表达内心的钦佩与敬仰之情。 实际上,沿东线高速公路出海口过定安县城前行不久,就到了原居丁路口,穿龙湖镇沿新修的乡村水泥道路再行十几公里,就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山峦,这就是高林村所在地。按风水学理这里应属金龟之宝地,而阴错阳差俺作为一个海南本土文化的研究者竟然从未涉足过这座琼州府最高功名者的故里,真是汗颜。俺一直想来拜望,还因探花张公与海南岛本土影响巨大的婆祖”“水尾娘娘”渊源深厚。 高林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是一座以张氏家族为主的血缘村落,是海南科举时代惟一探花郎张岳崧的故里,拥有“一方水土三代功名”的美誉。张岳崧次子张钟彦登进士、四子张钟秀中举人、其孙张熊祥亦中举人,孙媳许小韫又是海南五大才女之一,堪称“海南第一家”。高林村拥有百年民居古建筑群,完整地保存了清代传统建筑风格,是古代海南少有的有建设规划的村庄。现存有清朝年代建造的传统建筑群(故居、祠堂、民屋等),其主要特点均为四合院式建筑,坐北向南,故居、祠堂院内可散见废弃的古础、石柱等,院内铺有石砖,大多破裂不全,但整齐平坦。现有整条石柱、雕镂木门、横梁驼峰、匾额、太师椅等遗物。房屋为石墩10柱菠萝蜜木柱与桁桷砖瓦建成,板隔结构,屋较为宽敞;有后屋及横房,四周有围墙,院门、正屋门、小宅门等,建筑间以青石板顺着等高线方格网型铺设,为四横、五竖,道路结构为一“田”字,整个居民区并呈“井”状布局。高林村核心保护区面积1.5公顷;张岳崧故居(上衙)为832m2,(下衙)为1684m2;张氏宗祠为2750m2;周边清代正屋17间为1700m2,其他36间正屋56间小屋系民国后建造。村里还有“日月井”、“古官道”、“高林八景”、“状元湖”等山水风光,有驼峰木雕、匾额、张岳崧手书之阴刻葵木楹联等珍贵文物,汇聚了清代的建筑艺术精华,凸显中原文化对海南的影响,是海南农村文化得天独厚的天然博物馆。这里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独特,人文历史环境丰富。2010年12月进入全国175个历史文化名村行列;2012年底,高林村又与海南省其他6个传统村庄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的第一批646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高林村,素有琼州“儒学高地”之称谓,该村民风醇朴、人文蔚然、名贤辈出、村风独特,全村二百多人中便有大学生80多人,重文化重教育爱读书成为村里的优良传统,村里还自发成立了“高林村岳崧教育助学基金会”,所有基金均源于民村自愿捐赠,专门用于扶持村里的教育事业。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亲如手足,一人有难,全村帮忙,村风良好,村规严明。“高林村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践行的典范。 在随后于张氏宗祠里举行茶话座谈会,采风团员喝着乡亲们准备好的椰子汁,就新农村建设中的青年担当,以及“高林村风”和“高林自治经验”进行交流,并对高林村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许多同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黎家认为,各级政府和乡亲们已对高林村的发展保护作了大量工作,有了明确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及《〈高林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保护建设〉立项建议书》,目标明确,定位准确,措施给力,详略得当,俺们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很难说出什么真知灼见,只能谈一些粗浅的感性认识。 窃以为,不管用什么作为主打牌,突出高林村独一无二的特质就最关键。这个这质就是“学问”之风,因这片山水哺育了海南惟一的探花,张公成了科举时代琼崖获取功名最高者 。不仅限于此,探花之后也多才俊。“天台为仙境,为佛地,无怪钟灵毓秀,甲於他邑。”这里山川秀美,人才辈出。据张氏宗亲、海口研究培训院高级讲师张昌赋介绍,村民虽然不到300人,但都以历史文化名村为荣,以诗书传家为处世原则。民风淳朴,温良恭让。年轻人勤奋好学,文明礼貌;老年人久受熏陶、有儒者之风。多出人口多以教书、医生、艺术和从政为业,在不同的岗位为社会做着各自的贡献。 一个村庄的历史,如同一本吹拂着盈盈和风的书,一本浸润了儒之韵律的书,带来了名村名人成才之路的花信,也带来了中华文化的蕴涵。 看着张岳崧出生之古居院中探花郎亲手种植的含笑和百合花各一株,逾两百年岁月依然茂盛葱郁、幽香四溢,俺不由得想起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斯时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探花故里——惠畅,薰染,醉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