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黄金储备前10名的国家、地区和组织(单位:吨) 序号 国家、地区和组织 黄金储备量 占外汇总储备的百分比
1 美国 8137 56.5 2 德国 3469 34.7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217 不确定 4 法国 3025 39.8 5 瑞士 2494 41.7 6 意大利 2452 46.4 7 荷兰 912 46.2 8 日本 764 1.9 9 欧洲银行 747 13.9 10 波兰 607 38.6
到目前为止,世界现查明的黄金资源量仅为8.9万吨,储量基础为7.7万吨,储量为4.8万吨。截止2005年,人类采掘出的黄金不过12.5万吨,约占总储量的六亿分之一,人均只有20克。 黄金的黄金时代(2009-06-09 19:55:41) 有收益的证券(尤其是国债)更受资金的青睐;当央行为所欲为、货币信用遭玷污时,黄金的价值才会凸显。黄金的价值,往往与世界上主导货币的兴衰成反比,英镑时期如此,美元朝代亦不例外。另外,黄金的价格往往与投资者的快乐指数成反比。当股市或债市回报高企时,零回报的黄金无法引起资金的兴趣;当股市和债市同时不景时,黄金往往大旺。二战后的60年中,当美国证券市场(包括股市、债市)的实际回报超过10%时,黄金的实质回报为-9%;当股、债市回报为-8%时,黄金的回报却高达22%。这解释了雷曼兄弟倒闭后黄金的表现为什么不理想。央行的超级灌水先制造出意料之外的国债大牛市,接着是股市大升,作为另类投资工具的黄金并没有得到表现的机会。换言之,除了一个短暂的震撼期外,世界金融资产价格在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中并未真正地“痛苦”起来。央行史无前例的货币扩张政策,伴之以不见身影的通货膨胀,打掉了黄金的“快乐”期。那么,黄金值不值得投资?笔者认为值得,因为它稀有。不过黄金的稀缺性与石油的稀缺性完全不同。石油的稀缺性建立在它的使用价值之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汽车、用空调,令石油需求增长快过供应,而且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于是油价上涨。黄金则不同,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生产出的17万吨黄金,几乎全部仍然在人间(沉船、窖藏和帝王陵墓不过是暂时失踪而已)。在所有金属中,黄金的工业用途是最少的,其变化不过是在官方的金砖或民间的首饰之间作形态上转换。黄金的价值在于人们对储蓄的需要,在于其保值的功能。其实,黄金价格也可以如石油一样暴涨,只是催化剂并非来自最终使用需求,而是人们对央行信用和能力的疑
虑。当主流储蓄货币变成强盗货币之时,当央行监守自盗之时,便是黄金放光之日。目前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非常时期,央行们不仅将利率降到史无前例的低位,而且通过数量扩张政策向金融体系注入巨额流动性。尽管政府信誓旦旦,一俟经济好转,便会回收流动性,但笔者相信,开了第一次头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过去20年富有纪律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过去,央行的独立性已经消失,通货膨胀重临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且物价上涨的剧烈程度和时间长度均会超出目前的预期。另外,欧美日纷纷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冲击也快浮现。没有一个国家为此作出适当的拨备,目前的财政收入根本无法应付庞大的医疗、退休开支。长远来看,政府过量发钞似乎无可避免,其代价是国家信用危机和一个高通胀时代的来临。黄金,是滞胀时代的首选储蓄手段。
最需要黄金来作保值的,是中国和日本的外汇储备,黄金仅占他们资产组合中——1.6%和2.5%。比起美国的70%和德国的66%,亚洲储备中黄金比重严重不足,但是各国央行一时又很难大幅增持黄金。中日四万亿外汇储备,如果将黄金储备增持至10%(世界平均水平),那就是2010年全球黄金产量的3.5倍,届时黄金价格起码每盎司3000美元。受制于黄金市场容量,外汇储备只能寻求低一级的避险天堂——美元。 基金总资产的0.7%,仅持有世界黄金总量的1.1%。ETF为个人持有黄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网上交易几分钟内便可完成。近来新兴国家掀起了一股个人购金热。在通胀预期下,民众自发地囤金。看中国消费者成公斤地买金回家,就知道为什么黄金会涨价。金价受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短期升跌难测。不过各国的财政状况还会恶化,量化宽松的退出也变得遥遥无期,笔者相信黄金的保值功能仍将受到投资者的青睐。金价没有见顶。 本文原载于今周刊,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