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复习“声”——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意: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且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呼叫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1、关于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在敲响大古钟时,有的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答案:B 3、小华在钢水管的一头敲一下,小珍在另一头却听到三下声音,这三下声音依次是由下述哪种物质传播的( 答案:B,解析: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 4、我们在研究声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时,与水波的传播进行比较,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 答案:B,解析:类比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把两个相似的物理量进行类比,可使我们要学习的知识简单化,而比较法是把两个相近的物理量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便于我们熟练地掌握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