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拟上海山歌二首(沪语)

 向春阁 2014-04-05

 

拟上海山歌二首(沪语)

 

 

油菜花

 

油菜花,金灿灿,

小小阳台不推扳;

葱蒜韭菜插个插,

香头末事随意摘。

 

 
 
 

 

注释:

1、“推扳”,本是讲推与扳二个动作,由于不正,所以要用推与扳来弄正,所以后来引伸为不好。在沪语中就把不好,讲推扳。不推扳,就是好的意思。

2、“插个插”,这里“插”是种的意思,如种稻,讲插秧。“个”在这里是对“插”这介运作的强调或重复的意思。这种说法,在沪语中特别多,如“弄个弄”、“做个做”、“讲个讲”、“走个走”、“甩个甩”等等。

3、“香头”,这里是指葱、蒜、韭、香菜等烧菜时调味用的、发香味的植物。

4、“末事”,在沪语中,讲东西,为“末事”。

5、“摘”,在沪语读“的”。随意摘,就是当烧菜时一时想用到这些“香头末事”,而事先又没有准备好,就可以马上到阳台上的花盆里去“摘”(的)。

 

寒豆花

 

寒豆花开黑油油,

乡下新风起蓬头;

家家户户住新楼,

日脚过得有苗头。

 
 
 
 
 
 

 

注释:

1、“寒豆花”,就是蚕豆花。在沪语中讲蚕豆为寒豆,因为它要在经过寒冷的冬季才能成熟的冷季豆类,所以称它为“寒豆”。

2、“黑油油”,由于蚕豆花在白色的中间有一个较大的黑点,所以在看成片的蚕豆花时,在绿叶和白色中,黑色就特别显眼,就会有一种黑油油的感觉,也有写成“黑釉釉”的。但从一朵花看,又可以讲是“蚕豆开花黑良心”了。

3、“乡下新风”,指上海郊区的农村,这里的“新风”有二层含义:一是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形成的新气象、新风尚;二是通过“反四风”后,郊区干群关系发生的新变化,所形成的新作风、新气象。

4、“起蓬头”,原意指商业销售中销量突然好起来,后来引伸为“掀高潮”。

5、“日脚”,在沪语中就是“日子或生活”的意思。这里“日”读“热”,如“太阳”,沪语叫“日头”,要读成“热头”一样。

6、“苗头”,指刚刚显露的事物发展的趋势或迹象。也指门路、办法。俗谓有门路、有办法曰:“有苗头”,会看门道,讲会“轧苗头”。这里指今后的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的意思。

 

说明:上海山歌中,第一句只是发挥“助兴,起韵”的作用,与后面的叙述,大多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连。

第一首“油菜花”,讲的是目前郊区不少人家,特别是城镇居民的小阳台上,在花盆里种了一些日常烹调时需要的葱、大蒜、韭菜等“香头”植物,或许也是一种生活习俗的改变。

第二首“寒豆花”,讲的目前市郊农村,经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反对“四风”教育后,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风气好了,生活条件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其他身边的春色

 
 
 
 
 
 
 
  
 

向春写于2014-4-5 135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