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的三焦辨治 黄金昶孙桂芝

 123xyz123 2014-04-05

 黄金昶肿瘤的三焦辨治点滴经验

    对三焦的论述首见于《内经》,从位置上说, “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下焦者,别迴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从功能上看, “上焦开发,宣五谷味,薰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即“上焦如雾”;“中焦亦并胃中……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即“中焦如沤”;“下焦者,别迴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即言“下焦如渎”排泄二便。现在中医学院教科书中认为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上焦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包括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三焦与心包络相表里。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三为运化水谷精微。上焦、中焦、下焦的部位划分有其各自的生理功能特点。上焦主气司呼吸,主血脉,其特点是主宣发,将饮食物所化生的水谷精气敷布周身,如雾露一样可以滋养全身脏腑组织,因而喻为“上焦如雾”。中焦主运,即腐熟水谷,运化精微,以化气血,故喻之为“中焦如沤”。“沤”即是饮食水谷腐熟时的泡沫浮游状态。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尿液与大便,其具有向下、向外排泄的特点,故称“下焦如渎”。“渎”指沟渠。

从临床角度看,六腑三焦的存在似无多大意义。因为对于水液代谢失常、运化水谷失常以及气机不畅等三焦功能失常所致的水肿、痰饮、腹泻等各种病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肺、脾、肾、肝、膀胱等脏腑来调理,而且在中医基础教材的脏腑辨证一章也没有提到三焦病的辨证。至于温病学中的三焦辨证之三焦,其与六腑之三焦不同,应另当别论。三焦辨证是温病的主要辩证方法,对内科杂病应用不广泛。

古人在三焦治疗上没留下丰富的例证供我们参考,就是简单的阐述都难得一见。那么古人的部位三焦有没有临床意义呢?我认为是有的,每个脏腑有自己的功能特点,那么每个部位的病变也应该有自己的病因病机特点。现在强调脏腑辩证,脏腑之间应该是有联系的,每一焦相邻脏腑多有相近的病机特点,用药应该有相近的方药,如生脉饮即应用在心血管病,又应用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就是例证,张仲景能通过六经辩证,把经络、脏腑及气血的病变联系起来辨证,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三焦的病变一起辩证呢?!三焦的每一焦脏腑是联系的,当应该有每一焦的病因病机特点,仔细看一下《金匮要略》中的胸部用药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甘草干姜汤等不难看出,不论治肺还是治心的方药都应用温阳化痰之品,为什么呢?古人认为心为大阳,温煦全身五脏六腑气血经络四肢百骸,上焦易阳虚,阳虚则痰浊上蒙,所以治疗上焦的疾病多采用了温阳化痰之法。中焦包括肝胆胰脾胃等脏器,治疗脾胃用脾胃之法,治疗肝胆胰的病变从古至今大多没离开脾胃,皆从脾胃下手,所以古人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下焦虽分消化道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也多从温阳化湿之法,为何,肾水需要心阳温煦,所以下焦多寒多水;湿易下注,故下焦多为湿困,所以桂枝茯苓丸剂可应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又可应用在消化道系统疾病。理解了这些,如在辩证的基础上再结合三焦辩证疗效会更好一些。

肿瘤科经常看到许多肿瘤没有在脏腑内,在脏腑之外,在脏腑之外的肿瘤如何辩证治疗?是每个中医大夫面临的难题,我想大家可以从三焦去辩证,从三焦去用药,同样有很好的疗效。治疗方法上焦用温阳化痰、补气养阴,中焦用健脾和胃化痰散结,下焦用温阳化湿通便。同样对位于三焦不同脏腑部位的肿瘤如配合三焦治法也会有较好的疗效。下面分别介绍上中下三焦不在脏腑的肿瘤有效病例供大家参考。

例1.曲某某,男,45岁,北京人。主因“纵隔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年2月”于2006年11月21日就诊,曾放疗1疗程,化疗6周期,疗效欠佳,时见一般情况可,右胁下不适,咽干,时心悸,查: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约2×1.8cm2,质硬,活动度差,双耳肝区硬结,舌略暗,苔薄白,脉细关尺略滑,心肺腹(-)。胸部CT显示,纵隔肿物约5X6 cm2,中医辩证为阳虚痰蒙,治疗宜化痰温阳祛风抗癌为法,药用浙贝母15g、清半夏10g、瓜蒌皮15g、僵蚕10g、海藻30g、、茯苓30g、蝉衣15g、干姜15g、生姜5片、桂枝15g、吴萸10g、黄连3g、生芪30g、小白花蛇1条、壁虎30g、莪术6g、白芍15g、菊花15g,14剂,水煎服,配合金龙胶囊、华蟾素片。2007年2月27日二诊,右锁骨上小淋巴结消失,纵隔占位明显变小,随证加减,至2008年1月8日,PET-CT检查肿物完全消失。位于纵隔肿瘤甚多,但由于肿物未在脏腑内,临床难以辩证,本例按化痰温阳祛风,稍加益气养阴之品,前后调理年余肿物完全消失。

例2.孙某某,女,42岁,江苏人。主因“腹膜后脂肪肉瘤术后15月,复发10天”于2006年3月24日就诊,手术病理为(后腹膜)去分化脂肪肉瘤,去分化或分为所谓的多形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S-100(-)、desmin(-)、NSE(-)、KP-1(-)、AE1/AE3(-)、CD34(-)、SMA(-)、CD117(-),时见一般情况可,无不适主诉,查全身淋巴结未见肿大,脉沉细略滑,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甲印10(+),腹部CT显示,肿物约2.2X3.0cm2,中医辨证为脾虚痰阻,治宜健脾化痰抗癌,药用生黄芪40g、山药20g、茯苓20g、白术10g、清半夏15g、鸡内金15g、竹茹15g、黄连2g、干姜6g、桂枝10g、吴茱萸3g、龙葵15g、山萸肉15g、五味子10g、广金钱草30g、丹皮10g、斑蝥3个,水煎服,每日一剂,配合金龙胶囊、华蟾素片。2006年7月10日腹部CT 报告,脂肪肉瘤术后,左肾前方软组织影较前缩小;重度脂肪肝。在此基础上加减,服药至2006年10月24日,腹部CT 报告:腹腔脂肪肉瘤切除术后改变,与老片对比大致相仿;重度脂肪肝。2007年再次复查腹部CT,报告为腹部脂肪肉瘤术后改变,局部未见明显复发征象,脂肪肝,与老片对比大致相仿。该患者病变位于后腹膜,肾上腺胰尾后,未在脏腑内,若按中医理论无从用药,本例从中焦论治,以四君子汤、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从健脾温阳和胃的角度用药取得很好的疗效。

例3.刘某某,女,43岁,北京人。主因“盆腔脂肪肉瘤术后14月,复发3月”于2007年8月26日就诊,术后病理为脂肪肉瘤,盆腔CT片显示,病灶位于膀胱后,约3X4cm2大小,边界不清,与膀胱后壁粘连,因恐惧再次手术而求救于中医治疗。就诊时一般情况好,手足易寒,大小便通畅,查全身淋巴结未见肿大,心肺(-),腹部未触及肿物,舌红,脉沉细,辨证为阳虚湿阻,治宜温阳化湿散结抗癌,药用川乌10g(先下)、草乌10g(先下)、桂枝15g、茯苓20g、丹皮12g、吴茱萸5g、干姜15g、白芍20g、山萸肉20g、甘草5g、黄芪30g、党参15g、山药30g、壁虎30g、斑蝥3个、广金钱草30g、土茯苓40g、焦山楂30g,同时脐部外敷温阳抗癌散结中药,2月后,盆腔彩超检查肿物消失,盆腔CT也未见异常,目前该患者仍在治疗中。该患者肿物位于盆腔,按阳虚湿阻辩证用温阳祛湿利尿抗癌中药短短2月取得明显疗效

对肿瘤中医辨证论治的补充认识 黄金昶

中医药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但减轻放化疗副反应、改善生活质量,而且在抑瘤消瘤方面也有较好的作用。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套非脏腑肿瘤的辨证思路及方法,补充了非脏腑肿瘤中医辨证的不足,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后者兹录以下,和同道切磋共进。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黄金昶

1.三焦辨治对三焦的论述首见于《内经》,从位置上说,“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下焦者,别迴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从功能上看,“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古代对三焦的认识主要是部位和功能,而临床辨证者仅仅在温病有论述,温病的三焦辨证对内外科杂病临床辨证有许多难以辨识之处。在肿瘤临床中发现许多肿瘤并未生长在脏腑,在脏腑之外,这是无法用脏腑辨证(脏腑辨证对肿瘤的治疗非常重要),如何辨证这类肿瘤是肿瘤治疗的难点。

我们认为这些非脏腑肿瘤可以从肿瘤生长的三焦部位来论治,三焦的每一焦都有它的特定病理、治疗特点,上焦为心肺所居,心为太阳、主一身之阳气,肺为储痰之器,所以上焦多为阳虚、痰蒙,治疗纵隔、胸膜部位肿瘤宜温阳益气化痰,纵隔内的肿瘤如为神经肿瘤可加祛风之品,为气管肿瘤或淋巴瘤加清热散结之药,食道肿瘤加降逆和胃的方药;胸膜重用温阳利水药。中焦属脾胃,脾胃主斡旋中州,腐熟消化,吸收转输水谷精微,脾胃患病则多升降失常、痰湿困阻,故中焦肿瘤多有脾胃失和、痰湿困阻的特点,所以治疗腹腔非脏器肿瘤宜健脾和胃化痰消痞。下焦肾、膀胱的排尿作用和肠道排泄大便的作用,犹如沟渎一样,须疏通流畅;同时子宫及附件肿瘤也位于下焦,历代治疗主方为桂枝茯苓丸,不难看出其治疗大法为温阳化湿;此外湿浊下注,下焦多为湿困,祛湿温阳最为快捷,所以治疗下焦肿瘤宜温阳化湿通便。当然脏腑肿瘤如结合三焦辨证效果会更好一些。

2.部位辨证部位辨证的思想源于《素问·太阴阳明论》“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以及《灵枢·百病始生篇》“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清代高锦庭在《疡科心得集》例言中云“盖疡科之证,在上部者,俱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在下部者俱属火属湿,水性下趋故也;在中部者,多属气郁火郁,以气火俱发于中也。”可见不同部位容易感受不同邪气,治疗自然不同,部位辨证施治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的中医辨证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认识:

1)体表-内部中医学认为外为阳,内为阴,通过临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接近体表的或与外界相通的原发性肿瘤如乳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食管癌、肛管癌、皮肤癌、子宫颈癌、浅表淋巴瘤、中心型肺癌前列腺癌发病初期多为火证,此与阳气多布于表有关,所以治疗体表肿瘤少用温阳药或慎用温阳药,如大剂量应用温阳药物会促进肿瘤发展。而体内肿瘤尤其中下焦肿瘤可用附子、川乌、草乌、肉桂干姜之属温阳药,效果往往较好。

2)头颈部-下肢阳邪上行,头颈部肿瘤多挟风、热、痰,治疗上可重用祛风、清热解毒、化痰药物;阴邪下注,又脾主四肢,下肢受邪多夹湿夹寒,治疗上以温阳化湿为主。

3)腹部-背部背为阳,腹为阴,背部转移肿瘤多为阳虚,治疗上应温阳补肾,曾治疗一例肾癌背部胸椎转移肿瘤,曾伽玛刀治疗2次,肿物未消,用金匮肾气丸加鹿角胶、草乌、川乌,半月后肿物消失。

4)经络经络有“内属于脏府,外络于肢节”的生理功能,故脏腑的病变可以反应其所属经络循行线上,经络病变可从所属脏腑来治疗。临床上如肿瘤长在经络上,可从经络所属脏腑来辨证,从十四经的特点来推出疾病的性质,如督脉为一身之阳,在督脉循行线上的肿瘤必有阳虚之象;任脉为阴脉之海,任主胞胎,任脉为病有元气不足,元阴亏之象;六条阳经主腑病,多见热证,六条阴经主脏病,多见寒症,根据病变所属脏腑的特点辨证用药,如用小柴胡汤为主治疗耳道肿瘤、乌梅丸为主治疗太冲部位肿瘤、腹股沟肿瘤皆取得满意疗效。
5)同一脏器不同部位上面谈到脏腑肿瘤从脏腑辨证,即使是同一脏腑的肿瘤治疗也有不同,治疗还可细化,把脏腑肿瘤发生部位分阴阳,如肺癌靠近胸膜的肿瘤多见寒湿,治疗上重温阳化湿;靠近纵隔、肺门的肺癌多夹痰、夹热,治疗上重用清热化痰药;肺内出现多个病灶一般该患者多怒,情志不畅,加用理气清热药物。

3.根据转移部位体征辨证:肿瘤晚期多出现淋巴、骨、肝、肺、脑部位等转移,也多出现胸腹水。肿大的淋巴结为有形之物,按之软或韧或硬,此乃无形之痰,肿瘤出现淋巴结转移者应考虑痰的因素,在治疗上加适当的化痰散结药会有异想不到的效果。骨转移患者多为血瘀兼血热,再补肾壮骨的同时化瘀兼清血热。出现肝转移者多肝血不足,应加上滋养肝血的药,如白芍、生熟地。肺转移者注重补肺气养肺阴,同时结合转移位置,或加强温阳化湿或加强清热化痰。头为诸阳之会,脑转移多见于痰热挟风的病人,故治疗脑转移注意清热化痰祛风。临床上胸水、腹水很常见,并且容易反复,很难消除,《内经·病机十九条》明确告诉我们“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在胸腹水(乳糜胸腹水除外)的治疗上要注重温阳利水,重用附子、肉桂、干姜、川椒、半边莲、龙葵。

4.根据年龄和病理类型辨证在治疗上应考虑年龄的因素,少年患者注意先天不足的问题,从补肾论治;人到老年,正气渐衰,老年患者从后天不足来考虑,注重补脾肾。辨证的同时还应考虑病理类型,一般而言,鳞癌属火多见,治当清火;小细胞癌生长迅速,符合火热宜散宜窜的特点,自当按火治之。此外肉瘤来自间叶组织,在胚胎发育中就已存在,肉瘤以年轻人多见,故肉瘤的治疗重用补肾。

5.根据运气学辩证 大多数肿瘤患者发病与出生有关、发病与年运有关,所以在临床辩证不很明确时往往应用运气学帮助临床辩证。

                       中医药治疗肉瘤效果显著黄金昶
肉瘤与癌同属恶性肿瘤,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可发生于任何组织器官,多发生于年轻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治疗肉瘤的现代医学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射频、靶向治疗等,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仅横纹肌肉瘤、尤文氏瘤、部分骨肉瘤等极少数肉瘤有较好疗效外,其余肉瘤疗效均不理想。近年来报道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Alimta治疗胸膜间皮瘤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其价格过高、须长期用药经济方面鲜有能承受者。我采用中医药以辨证为主,配合斑蝥治疗在以下几方面均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一、预防肉瘤术后复发转移效果显著
肉瘤术后极易复发,晚期多出现肺、骨、肝转移,部分肉瘤可出现淋巴结转移,因放化疗效果欠佳目前在肉瘤术后较少应用。中医药在辨证的基础上加斑蝥,坚持服用2-3年可显著减少肉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中医药在预防肉瘤术后复发转移方面发挥极为重要作用。易肺转移者加益气养阴补肺之品;易肝转移者加养阴补血舒肝之药;易骨转移者加补肾强骨之类,易淋巴结转移者加壁虎、蟾皮等。如治北京市大兴县一15岁少女,患左侧肱骨平滑肌肉瘤,始在当地医院按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病理为平滑肌肉瘤,未予任何治疗,2月后复发,予电化疗治疗,之后服补肾强骨类中药加斑蟊,至今已5年,检查未见异常。又如江西省丰城一少妇,患左耻骨联合滑膜肉瘤,在当地医院手术后经手术医生介绍找我诊病,予补脾肾强骨类中药加斑蝥,至今3年未见复发。再如河北省赵县一13岁少女,患左侧肱骨成骨肉瘤,在河北省某医院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立即行化疗,术后7月在化疗过程中即出现骨转移,遂将左上肢切除术,经人介绍找余诊治,服用补肾强骨类中药加斑蝥,至今近2年复查未见复发转移。

二、控制消灭肉瘤疗效满意
由于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肉瘤出现复发转移。出现复发与转移,并不预示患者不能救治,若采取积极措施,部分肉瘤消失,多数肉瘤稳定。此时单纯补益化痰软坚难以奏效,应在辨证基础上重视“温阳”“活血”“以毒攻毒”“通利二便”等治法。治疗肉瘤的主药为斑蝥,斑蝥对肉瘤有较强的杀伤作用。辨证以脏腑辨证为主,位在胸膜者宜益气养阴化痰利水,位于肝者宜养阴血补肝气,位于子宫卵巢者宜养血调冲任温阳化湿,位于躯干四肢骨骼者宜补肾健脾强骨,位于胃肠者宜健脾和胃化痰。但有些肉瘤并不在脏腑,如位于腹膜后、纵隔、盆腔等,此时无脏腑可辩,宜采用三焦辨证,个人补充三焦治法为上焦宜益气温阳化痰降逆、中焦宜和胃补脾化痰、下焦宜温阳利湿。当然,辩证时宜脏腑辩证与三焦辩证并举,如子宫内膜肉瘤,即应养血调冲任又当温阳利湿,四物汤加桂枝茯苓丸加斑蝥等药才有疗效。有一点需补充说明,肉瘤来源于胚胎发育过程中间叶组织,且多发生在年轻人,肉瘤的发生应为先天不足,当补其肾;先天需要后天滋养,也需少佐补脾类药物。如海南文昌县一男孩,患右足跖骨成骨肉瘤,因惧怕手术、化疗而仅予局部放疗,就诊时右足肿胀明显,疼痛拒按,夜间尤甚,影响睡眠,予补肾强骨类中药加斑蝥,20天后疼痛明显减轻,60天后疼痛消失,肿胀明显消退,120天肿物消失,X线示软组织肿块消失,斑片状硬化部分消失,骨小梁渐规则,骨皮质渐修复。复发患者如江苏盐城一女性患者,患上腹部脂肪肉瘤,在上海某大医院手术后3月后复发,又在该医院手术切除肿物,2月后复查又见1.5cmX3cm大小肿物,拒绝再行手术,开始服用中药治疗,3月后复查肿物消失,患着异常高兴。转移患者如治山东省威海市一位左上腹神经纤维肉瘤术后复发女性老人,就诊时已腹腔、纵隔淋巴结广泛转移,予补脾和胃化痰温阳通腑中药加斑蝥,3月后肿物完全消失,至今已2年余未复发;又重庆以13岁男孩,患左肺骨头骨母细胞型骨肉瘤术后肺转移,服用中药6月后肺转移灶消失,至今已2年2月未见转移复发迹象;河南南阳一16岁患者,患右肱骨尤文氏瘤,置骨术后多次化疗,右锁骨上淋巴结未见缩小,服中药5月后淋巴结消失。

三、可改善部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肉瘤晚期,出现广泛转移,患者体质又差,此时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主。下面介绍几个肉瘤常见症状的治疗经验供大家参考,(1)肉瘤引起的出血,西药无效,将中华大蟾蜍去内脏,用炭火烤焦。每次取一只,水煎,浓缩,分数次口服,可治疗肿瘤患者便血、咳血、鼻衄等。(2)高热,不明原因高热,诸中西药无效,可试用生石膏30-60g,生山药15g,麦冬30g,花粉30g,生地20g,玄参15g,沙参15g,薄荷10g,佩兰15g,冬瓜仁15g,大青叶20-30g,板蓝根20-30g,每日一剂,水煎服;若高热仍不退,上方加羚羊角粉0.5g、水牛角粉10g,或加安脑丸、安宫牛黄丸。(3)顽固性呃逆,用旋复花20g(包煎),生赭石、生龙牡各30g(先煎),柿蒂25g,党参20g,姜半夏15g,大枣10g,生姜3片,白芍15g。上药浸泡1小时,然后煎煮20分钟,含漱服用,每日数次,每日1剂。针刺与口服汤剂,5天为一疗程。(4)患者不欲饮食,诸中西药无效,可试用熟地30g、山萸肉20g、茯苓12g、丹皮10g、山药15g、陈皮10g、苏梗10g、附子15g、肉桂10g、干姜10g、竹茹15g、生赭石20g、黄连2g、吴茱萸10g、生姜5片、大枣5个,水煎服。此方还治疗肿瘤进食水后皆吐,危在旦夕者。

四、减轻放化疗副反应
由于大多数肉瘤放化疗效果差,但目前现代医学又无其它较好方法,部分患者接受了放化疗,其中某些放化疗副反应比较难以调理,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经验方,(1)血象较低,西药难以升高,予阿胶20g 、鹿角胶20g、大枣20g、菊花15g,将菊花煎水,泡其它药,蒸后服用,每日一次。(2)厌油腻,可干姜、生姜煎水服用。(3)腹泻,化疗引起腹泻,用甘草40g、黄芩10g、黄连1g、干姜6g、大枣10g、党参15g、茯苓20g、白芍15g、泽泻20g、赤石脂30g、禹余粮15g,水煎服,每日一剂;放疗引起的腹泻,用煨葛根20g(先煎)、黄芩9g、桃仁9g、丹皮12g、赤芍9g、陈皮6g、生薏米30g、马齿苋30g、败酱草30g、芒硝10g,水煎服,每日一剂。(4)肾功能异常,用熟地20 g、山萸肉15 g、山药15 g、泽泻15 g、茯苓15 g、丹皮12 g、生黄芪30 g、蝉衣10 g、荜解15 g、胆南星15 g、附子10 g、大黄6 g、僵蚕10 g、姜黄10 g,每日一剂,水煎服。(5)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用熟地20g、当归15g、清半夏12g、陈皮10g、茯苓10g、生黄芪30g、浙贝母15g、炙杷叶15g、百合20g、花粉15g、北沙参15g、桑白皮15g、瓜蒌皮18g、山萸肉15g等,每日一剂,水煎服。
中医药在肉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取得较好疗效须掌握以下几点内容:1.辨证要准:阴阳是辨证总纲,首先掌握肉瘤患者是阴证还是阳证,才能掌握治疗大法。2.治疗宜早:肉瘤手术后尽早服用中药,可明显减少复发、转移机率,治疗也较容易。3.合理应用斑蝥:斑蝥在肉瘤治疗中发挥较为重要作用,可斑蝥有剧毒,服用要慎重,要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服用,严格掌握其服法、用量,了解副反应及其防治。此处要强调的是单用斑蝥治疗肉瘤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要在辨证基础上加用斑蝥才有较好疗效。

孙桂芝从三焦论治恶性肿瘤经验浅析
孙桂芝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家、博士及博士后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潜心钻研和临床实践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40余年,学术底蕴丰厚,经验丰富,疗效卓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略有所得,现总结其从“三焦”论治恶性肿瘤经验点滴如下。
1理论基础
孙师认为,
脏腑辨证是恶性肿瘤辨证论治的基本方略之一而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可分为3个层次,包括表里、相互络属和生克制化等关系,错综复杂,较难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因此,孙师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提出以“水”、“火”两条主线来统领五脏六腑,并将之合理纳入三焦系统,形成“五脏相连”的整体观,从而有利于高屋建瓴、俯瞰全局,抓住疾病之本质。
孙师曾反复研究历代医家关于“
命门”的学说,非常赞同《景岳全书·传思录》所述“命门为元气之本,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的观点,并根据寸口脉“左侧心、肝、肾,右侧肺、脾、命门”的理论,引申为“肾阳真火,故可以扶脾土而生肺金;。肾阴真水,故可以化肝阴而生心阴”,并以此两条“水”、“火”相生之主线,将心肺、肝脾、肾(及命门)纳入三焦系统之中,这既符合“三焦根于。肾,斡旋于肝脾,出于心肺”的理论,又可囊括脏腑横向的表里关系及纵向的相互络属关系,并包涵了脏腑之间网状的生克制化关系,较之单纯的脏腑辨证更加内涵丰富,又易于临床掌握和运用。
孙师还曾总结过历史上成功应用“
三焦辨证”的先例,认为吴鞠通治疗温病的“三焦辨证”,其实质是侧重于“逆传心包”、“损伤肝肾”,以“伤阴动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心、肝、肾”三脏为主要证候代表的三焦“阴水相生”之线——即“水线”;而《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苔白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 得下,胃气因和,身溅然汗出而解”者,其实质则是侧重于以“肺、脾、命门”气化(输布水液及水谷精微等)功能为主要代表的三焦“阳气相生”之“火线”。由于内科病证并不局限于“温病’的伤阴证,而往往同时伴有阳气之亏损,故以“水”、“火”两条主线进行辨证,更具有优势和全面性。
2上焦病变
孙师认为,上焦病变,主要在肺。肺内癌毒
积聚,煎灼津液,化生痰热,蕴积在里,“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难经·五十六难》),且放射治疗易损伤肺阴,引起放射性肺炎,故孙师常用《千金》苇茎汤清燥救肺汤等化裁治之。但因癌毒积聚,煎灼津液,化生痰热,“痰耗气”而“热伤阴”,故患者常呈痰热内蕴、气阴两伤的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时往往不可仅用清热解毒之法,而须时时兼顾气阴之损伤。
气虚论,则肺病既久,痰浊伤气咳嗽耗气、壮火(癌毒)食气,三因迭合,易致肺气耗损严重,继而发生子盗母气”,肺病及脾而伤及脾气;脾气亦亏,则脾土不能生肺金,肺气无以生化,并因其位居上焦而失去中焦脾气之依托,易发生肺气下陷,以致气短、喘憋;又肺脾既伤,中气受损,气血生化乏源,则肾中之真火亦得不到后天之充养,肾中精气亏虚,则不能纳气,气机虚浮而上逆,更加重喘憋及肺气之散耗;又下焦肾气不能扶助中焦之脾气,以致中焦失去下焦之依托,则脾气虚陷,而胸中大气更加不能正常转圜。因此,孙师于补益肺气之时,常于生脉饮参苓白术散等基础上酌予脾肾双补之法,以此由肾而及脾、由脾而及肺,使三焦之气得以上下贯通,则肺气生化有根、无虚无碍,得以正常充养而发挥作用。又如肺癌患者常因癌毒化火伤阴,加之放疗更损伤肺阴,肺阴亏虚严重,则可“子病及母”而进一步引胃阴亏虚,胃纳受伤则脾胃运化失常,气血亦不能正常生化,久之病损及肾,肾精失于滋养,则全身阴液俱亏。此时补益肺阴,亦应注意胃阴与肾阴之滋养,孙师习用百合固金汤麦味地黄丸加味;否则,三焦之阴液不能一以贯通,濡润周身,反易窒碍气机之转圜,加重病情。
孙师曾治一男性患者,年七旬有八,
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示“左肺鳞癌”,伴有大量胸腔积液,因年龄、体质等原因,不能耐受和配合手术治疗,故只进行了适度的放化疗,但随即出现口干、咽痒而燥咳,痰少,咳痰带有少量血丝,伴有头晕、乏力、气短,动则汗出,食欲不佳,进食后腹胀小便频而不畅,日10余次,甚则点滴而出,舌淡红而干、舌体皱缩,少苔,脉沉细数。辨证为肺燥阴虚、气阴两亏、脾肾虚损。予百合固金汤为主方化裁:百合30 g。沙参15 g,生地黄熟地黄各10 g,麦冬10 g,五味子10 g,川贝母10 g,桑葚15 g,鳖甲15 g,黄芪20 g,山药20 g,山茱萸10 g,浮小麦20 g,鸡内金30 g,代赭石15 g,炙甘草10 g,吴茱萸5 g,桑螵蛸8 g,桃仁6 g,地龙6 g,三七5 g,鼠妇5 g,泽泻15 g,龙葵15 g,玄参3 g。并以此为主方,随证加减,每剂药水煎服2 d,至今患者已存活6年有余,精神健旺,胸水大部分吸收,瘤体稳定。方中百合、川贝母、五味子、沙参、麦冬、生地黄、熟地黄、桑葚、鳖甲等滋补肺、胃、肾三焦之阴:黄芪、山药、吴茱萸、浮小麦、鸡内金、代赭石、炙甘草、桑螵蛸、山茱萸等补益肺、脾、肾三焦之气,且起到消食化积、固表止汗之作用:桃仁、地龙、三七等活血止血、搜剔通络;鼠妇、泽泻、龙葵、玄参等清热利湿除饮、解毒抗癌。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三焦并调,补肾以扶脾、胃,补脾、胃以助益肺气、养肺阴,故肺之气阴生化不绝。
当然,由于心与肺并居上焦,有时肺内
浊邪留着不去,亦与心阳不振有关。对此,孙师喜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等宣阳通肺治之,乃“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理也。
3中焦病变
孙师结合自身I临床实践,认为
食道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结直肠癌消化系统肿瘤往往以脾虚主证,且常伴有肝郁、肾虚等兼证,应属病在中焦而涉及下焦者。如肝癌患者,常见脾虚胃热,痰热内扰而胃气不和,兼有运化不及、饮食积滞,以致水谷不化、气血两亏者,病变主要在于中焦脾胃不和,“脏虚腑实”。孙师临证喜用橘皮竹茹汤热化痰、理气和胃,加六君子汤及鸡内金、生麦芽、代赭石等以健脾益气、消食化积、提升胃气,再配以当归补血汤益气养血,后辅以藤梨根虎杖等清热解毒、拔毒抗癌。全方攻补兼施、脾胃并治,而又有寒热、消补等法之区别。若肝脾不和而气血虚弱,又兼有肝胃郁热而灼伤胃阴者,及至胃阴损伤严重,则阴液生化乏源,肝胃阴虚、肝肾阴虚并见,又夹有脉络不通、瘀血阻络者,则属中焦肝脾、肝胃不和,又涉及下焦之。肾脏,并有肝胃阴虚、肝肾阴虚,病情较为复杂。孙师常以沙参、黄芩、清半夏清肝和胃、养阴生津;加丹栀逍遥散疏肝健脾、益气养血;配以龟甲、鳖甲之属以滋肝养肾、平肝潜阳;再以桃仁、水红花子、地龙、三七等活血化瘀:辅以草河车、藤梨根等清热解毒、拔毒抗癌,则清肝和胃、疏肝健脾、养胃生津、滋肝养肾等法均已具备。如病邪由肝及胆,致胆汁排泄不畅而发黄者,则加茵陈蒿栀子柴胡白芍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退黄;如中焦湿热由肝脾向上宣蒸,布散于上焦,致肺气宣化不利,出现胸闷痞塞、恶心干呕等。孙师喜加三仁汤化裁以宣肺理气、除湿和胃。
如病变以肝阴亏虚为主,而久病之下“予病及母”,由肝及肾,肝肾阴液并亏者,则宜麦味
地黄丸为主方,加三甲汤以滋阴潜阳,伴有骨蒸潮热者,宜加青蒿鳖甲汤治之;如肝阴亏虚进一步导致“母病及子”,心阴亦亏,莫名烦躁出汗失眠、寐差者,此属心肝肾并损,宜换天王补心丹为主方滋补心、肝、肾,贯通三焦之阴液,宁心安神滋水涵木
据孙师观察,临床上胃癌亦多以脾虚胃热为主证。由于
脾脏素虚,运化失司,或因劳倦太过,情志失调,导致脾脏受损,又或因外感湿邪或嗜食肥甘生冷,以致脾脏功能失调,失于健运,湿浊内生或食积不化,壅阻于胃腑,气血不通,瘀郁相搏于血脉,血络受阻,瘀郁生热,蕴育癌毒,进而腐血败肉,演化成胃癌。对此,孙师常喜用黄芪建中汤为主方,以健脾益气、补气养血,并在此基础上加鸡内金、麦芽、代赭石等以消食化积、提升胃气,加蒲黄血余炭白芷蜂房等祛瘀生新、祛腐生肌、抗癌拔毒,再配合以藤梨根、虎杖等清热解毒、消壅散结。此仍是考虑脾胃同属中焦而又有脾胃表里关系之不同而予以不同处理。 但如果患者以肝气不疏为主,由于肝脾同属中焦,肝气横逆乘脾,以致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乏源,又因脾虚气滞,失于运化,水谷食物积滞于胃,氤氲生热,蕴育癌毒,进而演化成胃癌者,则宜换用小柴胡汤或丹栀逍遥散为主方,加鸡内金、麦芽、代赭石、蒲黄、血余炭、白芷、蜂房、藤梨根、虎杖等药随证治之。肝脾虽同处中焦,但“肝病及脾”与“肝病及胃”仍是有所不同的,故须在对待脾、胃的处理上有所区别。又有肝脾不和,气滞血瘀,生化乏源,而由中焦之肝脾病变涉及下焦之肾脏者,多有脾肾气虚、肝肾阴亏并存,气阴两虚者,则宜参芪地黄汤为主方,并参照前法随证加减。如此则能同时兼顾补益脾肾之气、滋养肝肾之阴,气阴同调,肝脾肾并举,且阴阳之补皆有其根而能得以收摄固藏,生生不息,同时还兼顾到癌毒在胃。因此,标本兼顾,气血并调,把复杂的病机囊括于三焦和脏腑之中,则整个体系简洁明了,杂而不乱。易于掌握和临床运用。
4下焦病变
下焦病变,主要在肾,且以肾与
膀胱相表里之故,常以肾虚为主证,膀胱标实并存。如膀胱癌、输尿管癌、前列腺癌等,即常以癌毒客居膀胱、输尿管、前列腺等处,而肾气虚馁为主要表现。孙师常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在此基础上寒热并用,既用知母黄柏等以泻膀胱之实,也用肉苁蓉杜仲枸杞子女贞子、桑螵蛸、鹿角霜等补肾气之虚。虚实并调,寒热并用,消补兼施,可以起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之作用。
此外,肾脏为“
水火之脏”,“阴阳之根本”,“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故上焦之肺病、中焦之肝脾病变,往往久病及于阴、阳,而延及下焦之肾;又“肾为胃之关”,说明肾居下焦,是人体精华守护之关隘,主司“二阴”之开阖,可保人体之精华勿使流失,故日“肾主封藏”。如五脏六腑之病变导致呕血、便血、尿血、尿蛋白等,以及久泻、久利、疮疡久不收口等,皆可致精华不能固藏,渐使流失,久必伤及于肾,故往往需“知病传肾,即先补之”。又肾主骨生髓,各种恶性肿瘤骨转移以及放化疗致骨髓抑制,均属下焦肾病之范畴,亦需以各种补肾之法随证治之。
5结语
综上所述,孙师将五脏六腑纳入三焦系统,并以“水”、“火”相生而概括为两条主线,既有利于加深医者对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以简驭繁,较易掌握,又使医者能有一个全局的观念,知其所犯,亦知其所将传变,于临床应用时则可胸有成竹、 临证不乱,这是孙师对恶性肿瘤辨治规律的重要贡献。
癌症论谈
刘振兴
1.   癌症的最大病因特点
根据临床诊断规律,癌症的最大病因和心脏病有很相似的地方,那就是真阴无阳的极度衰败。
古代哲学家认为,阴阳是贯串于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阳一般代表轻清的、功能的、亢进的、运动的、上升的或热性的一面;阴一般代表重浊的、形态的、衰退的、静止的、下降的或寒性的一面。

在人体来说:阳代表能动力量。阳化气,通常人们把阳和气连起来叫阳气;阴代表精血、津液等物质,通常又把它叫做阴液。

阴液是有形物质,乳养了人的体形;而阳气是人体生存更重要的因素,由阳气生成的生命之火,是生命的动力,是生命的所在。在人体来说,阴所代表的精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有赖于阳气的摄纳、运化、输布和固守。所以,阳气旺盛,精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以及摄纳、运化、输布和固守就有了依赖。(维持了人体生命的正常功能)。这就是阳气在人体的能动作用。

阳气对人体五脏六腑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主宰了人的生命寿数,还确定了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程度。下面简单的从脏腑方面权衡一下阴阳的重要性以及亏损后表现出来的一些病症。

真阴真阳藏在肾中,作用于各个脏腑之中。阴阳俱盛的人是身轻(指精神,自觉身体分量轻)体健、百病不染。而阴阳衰败的人呢?脏腑功能相应衰退,食物精微的吸收和化生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气弱血亏也随之而致,慢慢变得脉搏细弱、精神萎靡、不思饮食、面色苍白、肌内消瘦、心悸气短等等。

比如肾:(先从阴亏后的病理变化谈起)肾阴虚,容易导致阴虚火旺,出现的症状一般有颧红、唇赤、口干 ,虚烦、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耳聋、腰脊酸软、津液枯竭、高热失眠、多梦等;那么表现在心脏的心阴虚呢?除大体一些阴虚症状外又可见到心悸心烦、心跳过速、心神不宁、面色苍白无华等;表现在肺脏的肺阴虚呢?又可见到咳嗽无痰、痰少粘稠难咯、痰带血丝等;表现在肝脏的肝阴虚呢?又可见到两目干涩、五心烦热等。各部脉象一般显数象。这些混杂在一般杂症病中的病症现象(也是癌症病的前期病因)。而癌症(白血病、脑瘤)症状的病人,一般除阴虚症状外,又表现出阳虚的症状。这个症状一般概括了90%以上的癌症病人。这个阳虚症状是更严重的(后面章节有叙述)。再从阳亏症状看,肾阳虚表现的一般有形寒怕冷、手足不温、腰脊酸楚、阳痿不举;肾阳虚,肾气不能固守,又可出现滑精早泄、小便频数、失禁、尿急、膀胱收缩变小,伸缩力减低;肾阳虚又极易出现肾不纳气,表现为短气喘逆,动则尤甚;肾阳虚也可出现肾虚水泛,表现为周身浮肿,下肢尤甚或腹水等;表现在心脏的心阳虚,症状有心悸怔忡、出冷汗、四肢厥冷、面色青紫或苍白、神志模糊,甚则昏迷;表现在肺脏可出现气喘息短、言语无力、动则气急、面色苍白、皮毛不固;表现在脾脏的脾阳虚,可出现脾虚失运、脾气下陷、脾不统血、脾虚水肿、胸水、腹水等。 脾虚失运可见食少便溏、腹胀、消化吸收障碍、肌肉消瘦、四肢乏力、胃收缩变小,伸缩力减弱;脾气下陷则水谷精微不能上输,可出现少气懒言、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等;脾不统血可出现便血、崩漏、皮下出血等;脾阳虚生化血液的功能降低而致贫血等等。这是阳气虚弱很容易表现的种种症状(未得癌症病的前期病因)。脉象一般显现为“细数”、“濡弱”、“沉缓”、“牢”、“芤”到病情发展到危急关头又有“紧”、“疾”或“浮紧”等的脉象出现。

总之,阴耗在先,阳衰在后,这是一个病变发展的规律。在这个病因发展的过程中,阴虚要生内热,阳虚内要生湿,这种病理反映到了一个极限的时候,热毒、湿毒就可以生成;随着湿、热的影响,血液也在起变化。湿毒、热毒生成了,血液中的血毒也就生成了(有关三毒下文有叙述)。三毒一旦生成,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检查癌细胞就可以显现出来。所以阴阳衰败是癌症病最大的一个特点。

(阳气盛衰与先天父母的赐给十分相关,有的人父母赐给的阳气盛,有的人父母赐给的阳气弱‘特别是白血病患者’,也是构成人与人之间的火力差异及身体素质、精神因素、病情轻重与人寿数长短的差异。)

癌症患者的火力低下,有一部分就是父母赐给的先天不足,另一部分老年患者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岁月的磨练,脏腑功能逐渐衰退,精血津液的暗耗与来源不足,致使火力逐渐耗伤造成。可以说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先天的或人为的都有这个生理上的不足(只有一些个别外伤造成或经络受阻, 阳气被遏局部性的癌患例外,跟整个人体的阳气衰败是有差别的)。

三毒症与癌症

阳气是人体机能活动的动力,而阴液是阳所代表的能动力量的产生必须依附的物质基础。阳化气,阴成形,阴阳二者是脏腑中的主要能动物质的组合。阴阳受损,脏腑受影响,功能必低下,而脾胃五脏六腑对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气血的生化、输布必然受到影响,造成气弱血亏,津液枯竭、运化、输布缓慢无力,气滞、血瘀、疮痈、肿毒、湿热结聚等现象随时可以出现。如:遇六淫、七情或五劳、七伤等刺激,发病更为突然,更为严重。有滞、瘀、痈、结等现象;邪热内生;阳气衰败,经络阻滞,寒湿之气不得蒸化。久而久之,热毒、湿毒便自然生成;血管内的血液在此影响下,生成了血液中的血毒。三毒(癌细胞)由此而生成。(阴阳极度的衰败,癌症病的第一个大特点——三毒的生成,癌症病的第二个大特点,为一个病理反映阶段)。症结成形的西医叫肿瘤。

阴阳愈衰败,身体御邪能力愈差,受外邪影响就越大;滞结现象愈严重,热毒、湿毒、血毒相对愈盛,癌细胞的生成和发展就越急烈,这就是恶性肿瘤的特点。

三毒的生成,为癌症的病理表现,阴阳衰败,癌细胞失去制约而延伸。这就是癌症病的演变(阳气衰败或外伤,经络受阻,阳气被遏不到之处,便是癌细胞产生失去制约之所)。

癌症应采取的治疗方法

我从报纸上看到“手术,放化疗是治疗肿瘤的唯一手段吗?”一文里写道:“在癌症治疗方面,西医曾走在世界医学的最前沿,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西医局部创伤性治疗已显现出局限性。手术对人体本身就是一种创伤,它只能切掉看得见的肿瘤,对扩散到血液和淋巴液中的癌细胞丝毫没有作用,而放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又会杀伤大量的正常细胞,而使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受损。为了彻底杀灭癌细胞而一味地进行放化疗,结果把人身体都打垮了,这无异于‘杀鸡取卵’。”

2000年去世的癌症患者陆幼青在其风行全国的《死亡日记》中曾写道:“我同室的8个病友全部在按质按量地完成了化疗的一年内死去……在我自己找到的医书里清楚地写着:化疗对我的病的有效率只有10%……”

国际医学界提出治疗肿瘤应采取整合医学的新观念:不要单纯依靠手术、放化疗,而要从整体上对人体进行调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有许多癌症患者在生命攸关的重要关头,不明确自己所得病的严重性,复杂性,应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法,而一味地进行手术、放化疗或单纯的服用一些偏方或成药,错过了对整个人体进行调节的最佳时期,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消除三毒(癌细胞)

癌细胞是随着三毒的生成而生成。那么消除三毒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一般在解决内在因素,就是调理脏腑的基础上配以一些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活血和杀灭癌细胞效果较显著的药物(临床验证有些凉血活血、清热、燥湿解毒药,杀灭癌细胞效果显著)。三毒就可以解除(癌症的治疗一般只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看下面几个例子。

有大同矿区一位男孩赵小生,16岁,白血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发炎,午后呼吸困难。检查出以后,听说治疗费用很高,有人说大医院治不了这种病,费用大也是白搭……后听人说有个中医能治这种病,才打问,拜访到门下。他的心情交急的母亲抱着一线希望找到我。孩子检查是白血病,主要症状是面色淡白,肌肉消瘦,皮肤擦破流血不止,午后夜间呼吸困难,短气现象非常严重,支气管发炎,心悸心烦,睡眠不安,自汗盗汗现象严重,舌红少苔,脉象左手三部脉细数显紧象,右手寸口脉数,关部脉缓,尺部脉细弱。根据病理全面分析下来:先天不足,后天无补,阴阳衰败。其一,心、肝、肺、肾阴虚生内热,故左手三部脉,右手寸口脉“细数”,病情危急,心失所养,故有“紧”象出现;其二,阴血贫乏,心、肺、脾、肾阳虚,阳不生气(阳气),阳不化气(湿气),湿热并存,故阴血亏损、心失所养、夜梦、失眠、盗汗;心气虚极,神不守舍,常受惊吓,睡眠不安;阴阳俱虚,肺脏湿热呈现,故支气管发炎;肾虚、脾阳不生,运化失职,故肌肉消瘦,面色淡白,精神不佳;阳虚寒湿不化,阴虚,营血不能内守,故伤破出血不止;阴阳亏虚,心气、心血失养,故心功能不全,加之湿热阻滞络脉,心、肺、肾功能失职。下午,夜间阳气下降,故呼吸困难;午后,夜间短气现象发生。若有外邪侵袭,气滞加重,便有断气的危险。阴阳俱虚,脾阳不生,湿热并存,久而久之,热毒、湿毒、血毒同生,故白血病治宜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清除三毒。滋阴培阳,健脾益气、镇惊安神、收敛阴液,服药三天后气短消失,七天后心脏、睡眠一切表现正常,十二天后体质大幅度好转痊愈回家。

有襄垣的一位赵氏老人,52岁。94年5月份在某大医院做了直肠癌手术后(住院三个月)到95年5月份转移成肺癌,又到某院检查,放化疗,结果在放化疗期间又转移到脑子上(可想这个放化疗的效果)。通过CT检查发现脑子里长起四个大瘤子,小瘤子很多,医院考虑没法做手术,烤电不济事,老人只有等待……,于是医院建议患者出院(又住院三个月)。

这个癌是由直肠一直向上转移,直到脑子上。是从下到上的癌症了,表现出来的症状还有,直肠手术后,大便失控、饮食减少、腰酸腿软、行走无力,舌红无苔,脉细数,乃阴阳俱虚,虚火上炎,三毒尤为严重,治宜滋阴清热,健脾益气,升阳举陷燥湿,消除三毒(杀灭癌细胞)。她这个病有两个特点:一是三毒太盛(特别是热毒),癌细胞发展急烈,转移的特别快;一是阴阳极度衰败,正气虚极。根据“标本俱急”,治予“扶正祛邪”,即“标本同治”之法,一直坚持15天的服药后,才使癌细胞、脑瘤得到控制、大便正常、饮食增加、体质恢复,终于好转过来。

阳泉一矿,退休工人李某人,61岁。晚期肺癌(恶性、肿瘤显现鳞状)。当从北京检查出肺癌已晚期,医院就不收(治)了,劝回家养着。主症是咳嗽吐痰,夜间更盛,常伴发呕、气喘、舌淡苔白,脉沉紧,乃阴虚日久不愈伤及阳气,寒热互结,生成三毒致成肺癌;又外邪侵袭,受风受寒,使肺气不宣而上逆,夜间阳气更虚,气门乃闭,故深夜咳嗽、气喘加重,影响胃气通降而发呕,治宜宣肺散风寒,补肾纳气,清解三毒,消除肿块。服药3天后症状减轻,12天后痊愈,到医院检查,癌细胞和瘤体已全部消除。

总之,详细诊断病情,细致斟酌患者三毒的偏轻偏重,恰当运用药物(对症下药),即使晚期、恶性、转移,随着整个身体的调节,病情的改变,三毒逐渐排除,癌细胞随之消失,化为乌有。

消除瘤体

中药能消除瘤体吗?根据前辈师傅的经验和自己多年的摸索、体验,中药消除瘤体效果还是很好的,靠近五脏部位的瘤体更快,一般鳞状性的瘤体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可以消除。

消除瘤体和消除癌细胞一样,应该在五脏协调,胃气平和的条件下施治最为适宜。同样是重用内因在疾病上的作用,结合药物扶助。一般配用适量软坚散结,破血祛瘀活血的药来治疗,癌细胞和瘤体很快消失。

癌细胞没有了,瘤体也消除了,这癌症是否好了吗?没有,完全没有。癌细胞没有了,免去 了传播和扩散的危害,患者脱离危险期,暂时处于安全状态;瘤体消除了,痈结现象消失,经络畅通了。从症状上看是好了,但是它的病因还没有彻底改变,还有再生的可能。它的生命也只能维持现状(阴阳显虚弱的基础上)生存着。在癌症病中,癌细胞和瘤体是一种症状,是标而不是本,真正的本是体内的阳气,标的治疗只能是一个必要的手段,而本的治疗才是真正延长生命的根本,可别掉以轻心啊!

阳气的补充

前面谈到真阴元阳极度衰败是癌症最大的病因特点。特别是此中的阳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个人生自然性的规律,绝大多数癌症患者是出现在这个日已平西的岁月里(白血病除外,白血病多以先天不足为基因)。他们的阳气不只是虚,而是很虚,有的几乎处于日西将落的状态。如何补充他们的阳气呢?根据阴阳互相依存的道理,阳以阴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所谓“无阴则阳无以化”。在人体来说,阳所代表的能动力量的产生,必须依附于阴所代表的精血、津液等物质为基础。所以补充阳气必须在养血益精养液的基础上加以阳气的补充。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脏腑功能,人的生命就有了延长的希望。

如果人休的阳气衰竭了,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气消灭,阴气也随之消亡。……”根据阴阳互相依存的道理,阴以阳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所谓“无阳则阴无以生”。在人体来说,阴所代表的精血津液等物质的化生,有赖于阳气的摄纳、运化、输布和固守。阳气绝了,精血津液等物质的滋养、化生及摄纳失去依赖。所以,对于这种阳气将绝的肿瘤患者,在阳气尚存之机,及早补养,使主宰生命的火力——阳气得到补充,使之不失其所。生命就延长了。

癌症中的兼症

癌症中的兼症一般是复杂多样的,最有影响的有肝癌中的疼痛难忍的瘀血痛;肝癌、肺癌中常出现的胸水、腹水;肝癌兼臌胀;食道癌、胃癌、胰腺癌中的呕吐、食物不得下咽;癌症兼心脏病;手术后伤口不能愈合等。这些病比较严重,治起来也缠手,有些能直接引起病人丧失生命,是更为可怕的。

胸、腹水之由,如何消除

胸、腹水的原由,有 肺、脾、肾、三焦的功能低下,再加湿之为患,才形成了胸、腹中积水。而积水来源由:赃腑之水。经隧之水和胸胁三焦之水饮。

想驱之水有以下几点:

1、健脾。恢复脾的运化功能。因为脾不但有运化水谷的作用,还有运化水湿的作用,在肺、肾、三焦的配合下,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当脾虚失运时,可出现食少、腹胀、便溏(若中焦积热或补阳、回阳、救火、健脾的药用的不当,可出现中焦实热,便秘或大便不下)等;若水湿内停,可致胸水、腹水、水肿、痰饮等症。所以必须健脾。但健脾要适量。

2、补肺。恢复肺的肃降、宣散、通调水道的功能。因肺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肺气肃降,才能使水道通调,下达膀胱。宣散是使水液布散周身皮肤,由毛孔排泄而出。如肺气虚,此功能失常,可出现胸水、腹水、水肿、小便不利。或肺气不宣或上逆,可见胸膈胀闷、咳嗽、气喘等。所以必须要恢复此功能。不过补肺要适量,补多了,气余生热也是火,这时的功能也失职。很多人还就中这个人为的邪。

3、补肾。恢复肾的开阖作用。肾是调节水液的重要器官,功能失常,可出现水液滞留,如积水、水肿或小便不利、小便失禁等。但补肾要附合宇宙天体的物体阴阳并存的自然规律。超越自然的补肾法,最终是以治而不治而告终。

4、清理三焦。三焦特点,多气少血,邪气有余,就会引起各脏功能滞结,如胸闷、或水液滞留,如胸水。腹水,痰饮等。所以宣散。通畅。解热。清理三焦对治胸、腹水是很重要的。

1997年从大医院下来几例病人,有应县的李某人,42岁,从大医院返回住进县医院,此人肝癌兼腹水,每隔5-6天就得抽水,吃饭是嗓子眼咽不下去,先后找过几位名医,没能解决他这两点问题,后亲人又拜访到我门下。此人病程较长,在大医院放化疗3个多月,身体极度消瘦,内寒外热、大便失常、小便短少、腹腔积液,乃肾虚阳亏水泛;阳郁气闭、寒湿之气不得疏泄、肃降、宣散功能失常,腹腔水液积聚;又精神抑郁、食物难下、乃肝气犯胃、胃气上逆、气结于喉,舌淡苔白,脉迟细弱,治宜升阳宣泄、疏肝解郁、降气和胃、通畅喉络、养血健脾、清除三毒。服药三天后腹水全消,再不抽水;又服了三天后喉络通畅,饮食能下。

五台县,田女士,50岁。乳腺癌施行手术,兼偏瘫,左面胳膊、手拿不起来,手术后很长时间伤口不能愈合,病情日驱严重,主症是口干唇燥、耳鸣耳聋,半身偏瘫,术后伤口不愈,舌红无苔,脉象细数,乃阴阳俱虚、虚火上炎,这种症状三毒严重,很容易传播、转移,治宜清除三毒,杀灭癌细胞、滋阴清热补肾,服药3天后胳膊就能拿起来了,开始了洗衣服,服药7天后,伤口愈合拆线,口唇湿润,耳聋消失,10天后一切正常,至今已几年未见复发。

更为侥幸的是92年的一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大同矿区庞某人,58岁。从大医院返回,躺在矿区医院病床上输点儿液熬日子,他的家人抱着一线希望求助于我。患者已垮倒了,身体消瘦、饮食量少、食入便吐、少气懒言、腰酸腿软、卧床不起,舌淡苔白、脉迟缓,乃阴阳俱虚、寒湿内侵、脾虚失运、胃气上逆,治宜益阴扶阳、健脾化湿、降气和胃、清除三毒,服药第二天止住了呕吐,服药第7天后,饮食增加,15天后癌细胞杀死(经市医院检查鉴定),阴阳气血皆得到补充,体质复元,出了院。本人也善长胰腺癌、胃癌、白血病、脑瘤和手术后的善后调理、肃清癌细胞的治疗。这些病一般不被药物作用加病,它的治疗效果还是很好,而治过来以后寿数一般还是很长的。

以上例举患者都是大医院医治无效返回的。现在的医院虽然是现代化的、高科技的。但对于一些较严重的恶性肿瘤转移、扩散和整个人体功能的调节,远不及古老的、传统的中医、中药。所以,有些症状就无法治疗。

为了使一些特殊的兼症得到治疗,就必须对每个症状的病人的体征进行全面的、细致的分析,遵从“四诊”、“八纲”,详细诊断病情的所在和造成的原因,在药物的配伍、应用上尽量选择那些治病效力强,负作用小的,经现代医药研究有显著效果的药物,善于化裁古方,自制新方,在药物、药方的研制上下大功夫,这些病就会很快得到改变,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好效果。

总之,癌症的治疗不同于一般杂症病的治疗,杂症病多以阴阳的不平衡出现,表现的症状较单纯、病因病理不太复杂,可以用偏方、成药进行治疗;而癌症是多由阴损造成阳气将竭的病症,机械的或用一些偏方、成药去治疗它,那将治疗难度很大的病更为严重。所以,在消除三毒、癌细胞、瘤体和其它兼症的治疗时,必须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治疗方式和“扶正祛邪”的措施,在诊病和辨证上要全面谨慎,在癌细胞和瘤体消失后,再加以阳气的补充,绝大多数癌症还是可以治愈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