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纸收藏簿 塔文化

 爱雅阁 2014-04-10
 图片
 

    碑文化是地道的中国国粹,而塔文化则源于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即东汉时期,距今也将近2000年。塔虽然比碑的出现晚六七百年,但因其有宗教建筑特色,形式比碑多姿多彩,而且高耸庄严,有的已成为地方性标志。这些优势是碑文化不能比拟的。

    据载,佛祖圆寂后,八国国王及他的弟子们,把他火化,烧出色泽晶莹,质坚如珠的骨牙,名为“舍利”,被分散保存在修建的“窣堵坡”(亦称舍利塔)里,就是坟。这种坟与传统中国坟的不同在于:先建一个不大的台基(座),基座上面修一个半圆形的坟冢,坟冢上面再加一个顶尖。这便是最初的中国塔、特别是中国白塔的雏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佛教徒修塔,以此来供奉佛祖或寺院里高僧大德们的“舍利”。此后,也用塔来供奉佛像或经卷,甚至金银珠宝。塔逐渐成了一种宣扬佛教的象征性建筑,有的被认为是佛的化身,受到教徒们的顶礼膜拜。最初,塔是居于寺院的中心位置上。如:云岗石窟的塔心柱;山西应县佛宫寺的木塔等。但是后来,佛像取代了佛骨。塔逐渐被移出寺院。如:少林寺的塔林。其实,但凡较大一些寺院附近,都有一个“塔院”,实为和尚们的集体墓地。这是我们游览名山大川时,经常看到的一种塔文化符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魏晋南北朝以来,皇家带头信佛,佛教在我国广泛流行,达到鼎盛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借佛安顿民心,维持国泰民安。他们不惜血本,广造塔寺,开凿石窟,雕凿佛像,形成礼佛高潮。到了隋唐时期,修建塔寺,开凿佛窟,更是登峰造极,云冈、龙门、敦煌三大石窟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我国古代多才多艺的建筑师们,汲取了古代印度原始塔寺建筑的长处,并融入了国粹古建筑的精髓,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独具中国特色的寺院和无与伦比的建筑文化符号——

图片

    我国古塔建筑形式别具一格,不落窠臼。按其构造上可分为:实心塔,楼阁式塔两种
    实心塔顾名思义,塔是实心的,用砖石等建筑材料修建,是不能登塔临风的。
它又分为:阿育王塔,密檐塔,喇嘛塔和金刚宝座塔四种。楼阁式塔建有塔室,人可进入攀塔凭眺。这类塔,高耸雄伟,我国古塔绝大多数是属于这种塔。它又分为:密檐楼阁式塔,楼阁式塔,砖木混合式塔和砖石混合式塔四种。

图片
    也有的专家,按塔使用的建筑材料划分为:木塔,砖塔,石塔,琉璃塔和铁塔等塔的平面建筑形式有: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圆形等等。塔的层数从1~15层不等,全为单数。先哲们认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以阳克阴,当然要用单数。佛教寺院的“塔林”“塔院”,实为高僧大德们的墓地,有三、五、七、九层,这种塔也叫“浮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来源于此。
图片 

    古塔一般随寺而建,寺院可以说是塔的滥觞。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寺院毁于天火、兵燹,只剩下古塔。因此,有塔无寺院并不罕见。又因为有些塔被认为是佛的化身,佛光普照人们为了镇邪避灾,祈求平安,保风调雨顺,便单独立塔。如: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吴越王钱为镇住钱塘江潮水漫江,在江北边月轮山上建六和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据统计:我国现有古塔3000多座。其中,有七八百年以上历史的古塔在100座以上。有16座具有代表性的名塔,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位于河南登封南麓,开创了密檐楼阁式塔的先河。始建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是我国现存最古的高层砖石建筑,也是世界著名建筑之一。塔高41米,平面呈十二角形,外部作密檐15层。密檐之上系有宝珠、相轮、仰莲、受花等组成的塔刹。设东南西北四个卷门,导至塔心室,可直达顶部。塔身,外涂白灰。壁面,砌有“阿育王塔”作为装饰。外形轮廓具有刚柔结合的线条,给人以秀丽刚美的感觉。在当时的施工条件下,用青砖黄泥垒砌成40多米高,经历将近1500年风雨雷电、严寒酷暑的风化剥蚀,以及无数次地震天灾的考验,而宝塔仍然巍然屹立于崇山峻岭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人间奇迹。                    

图片
 
图片
 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西安市南4公里的慈恩寺内。慈恩寺是唐高宗李治,为他母亲追荐冥福而创建。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慈恩寺主持玄奘和尚,为保护从印度带回的佛经,由唐高宗资助,在寺内西院建成慈恩寺塔。后因在《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载有一个佛教故事说:摩揭陀国有一寺院,一日有群鸿飞过,忽一雁离群落羽,摔死地上,僧人惊异,认为雁即菩萨,众议埋雁建塔纪念。于是,慈恩寺塔改名为大雁塔。

    大雁塔高64﹒1米,七层。塔成方形角锥状,用青砖仿木结构砌成。四面有拱门,可登楼凭眺。塔的底层南侧镶嵌两块石碑: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玄奘译经作的总序;一块《大唐三藏圣教序记》为唐高宗所作。二碑书者均为大书法家褚遂良,字体秀丽,是唐代留于今天不可多得的名碑。大唐诗人杜甫与岑参、高适等曾同游大雁塔,并各自赋诗抒怀,描述了大雁塔巍峨的雄姿。

 

图片

 

佛宫寺释迦塔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里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50多年,迄今结构完好,巍然屹立。塔平面呈八角形,外观五层,夹有暗层四级,实为九层。整座塔立身在二层高4米的石砌基座上,高67﹒13米,底层直径30米,是我国现存最大和最高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塔。塔各层外侧悬挂大量匾额楹联,数量之多,在其他古代建筑中罕见。

 图片
神通寺四门塔

    神通寺四门塔位于山东济南市青龙山南麓,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单层石塔。始建于隋炀帝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塔身为方形,高5米,全部用大青石砌成。塔室中心是石砌方形塔心柱,四面各雕一座佛像,雕工精细。整座塔体简洁朴素,深厚大方,是单层塔的早期建筑范例。

图片
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白塔位于北京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塔高50﹒9米,因塔体通白,俗称白塔。北京市民只知有白塔寺,不知妙应寺。白塔为喇嘛塔,是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五台山白塔,也是他的佳作。塔基为三层方形折角须弥座,其上为半圆突起莲花瓣组成的肤莲座和承托塔身的环带形金刚圈,自然堂皇,是现存元代喇嘛塔中最大的一座。

    此外还有: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河北定县开元寺塔;河南开封佑国寺塔(铁塔);北京西直门外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寺塔)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代《佛塔》 

图片

五代《群塔与鹿》 

图片

 五代《双鹿与塔》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与藏经洞出土的剪纸图样:《双鹿与塔》、《群塔与鹿》、《佛塔》,红色。主要用于敬供佛像,装饰佛堂、道场,其构图复杂,有具体内容。它们均是唐朝和五代时期实物,是剪纸与绘画相结合的纹样,这种剪纸与绘画融为一体的纹样,可能是绘制洞内壁画、雕刻石像和雕塑泥像的设计稿。这些剪纸,填补了中国唐和五代时期剪纸实物空白,是中国剪纸史上极为珍贵的资料。

 

图片

霍志安《贺州文笔塔》

 

图片

刘建志《塔巷》

 

图片

吴笑梅《长庆寺塔》

图片
甘肃会宁会师塔

图片

山东无棣海峰塔

 

图片

山西平遥麓台塔 

图片

廊坊古八景《灵应飞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郑州二七纪念塔
图片 
长安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