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亦蕉】外婆桥和打浦桥(03.12.8)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1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这是我小时候最早学会的儿歌。我记得父亲坐在沙发上,我就骑在他腿上,然后就可以摇啊摇了。因为这首儿歌印象深刻,又因为我外婆就住在上海的打浦桥地区,所以有一度我把外婆桥和打浦桥混同在一起。

外婆家的弄堂出来就是一条宽阔的绿荫大道,读小学时听老师说那儿原来是条水浜,到处都是滚地笼,经过改造才有了漂亮的中央绿地(这在当时的上海市区属稀有物品)。不过改造并没有涉及道路两旁弄堂深处的人家。外婆家是旧式里弄,她住的还是上海特有的三层阁,那时候我还不懂什么叫“旧里”、什么叫“石库门”,只知道外婆家是没有煤卫的,也就是要用煤炉和马桶。

每次去外婆家都是一次奇特的经历。先要走过曲曲折折的铺满石子的路,弄底就是外婆家的门牌号了。那条弄堂在我看来四通八达,对于从小就没有方向感的我来说迷路的几率非常大。走进弄堂时就会碰到生煤炉的景象,大家都把煤炉放在大门口,用蒲扇扇呀扇,烟雾腾腾,我咳呀咳一直到走进弄底的屋子。正面就是楼梯,走上去的时候可以瞥见灶片间,一扇小门通向底楼的厢房。整幢房子的结构很有意思,走到二楼,就会发现灶间的顶上是像晒台似的过道,不露天,但大家都把衣服晾在这儿。二楼有两间最大的住房,我从来就没有搞清过住的是什么人。然后是一架很窄的梯子架在那儿,通往“三层阁”,听这个名字就知道那是远没有二楼大的地方。可就是这三层阁,还分了前楼和后楼,我外婆住前楼,后楼住着祖孙两人,年长的老妇大家都叫她“后楼阿姨”。看,这是那时典型的上海人家了。

凡看到上海的老房子,顶上有个三角形的突起,开着一扇窗,那后面就是三层阁了。因为是阁楼,所以房顶不是平的,而是有一个倾斜大于30度的坡度,最低的地方人是根本站不直的,放着外婆的大床。另一头的角落里就是马桶了,地下是一个很小的口子(太小,不能称为窗),为了通风。到了冬天就麻烦了,整个房间才9平方,通风嫌冷,封闭起来又会有气味。外婆总是把地板拖得很干净,我赤脚进门,还可以席地而坐,觉得比自己家还自由。桌子很高,底下是有橱门的,可以塞很多东西。门口有把小转椅,是整个家里唯一的享受。外婆是做裁缝的,因此家里很小的空间却还放着一架缝纫机,不过我从来不敢动它。

虽然我在外婆家住过一阵,还在那儿一个幼儿园上过半年学,但是在我记忆里,很少有我自己一个人往返于父母家和外婆家的时候。后来,打浦桥进入了新的一轮改造,外婆家终于拆迁了,那儿成了高档住宅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