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剑| 一个偷窥者在地铁里(03.1.7)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3
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到处都是“豆腐”。没人会因为被擦身而过的乘客碰了一下,就大喊“非礼”。这时候最堂而皇之可以互相“吃豆腐”的,便是情人们。这是地铁车厢里最适合情人们的位置,男的靠车门口座位的横杠上,女的就顺势倒在男的怀里,可以把整个身体安安全全地交给他。不管车厢多动荡,只能增加两人身体间的摩擦。有的耳鬓厮磨说说情话,有的索性什么都不说,就互相拥抱着,感觉对方的呼吸。不在这个位置上,也可以选择车厢中间的的竖把手边;有幸抢到座位的情人,女孩就可以把脑袋靠在男孩的肩膀上;而有些长得像铁塔一样的男孩把两脚叉开,就能纹丝不动。不管采取哪种姿势,要在动荡的车厢里保持两人情侣姿势的平衡,前提必须是男的得可靠!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人会站在这个位置上。要么是下一站就下车了,神情呆滞地望着黑漆漆的地铁车门,等候车门打开的那一刻;要么就是上车时实在挤不进去,只好呆在这个位置。而画面上的这个人,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站在这个位置上一动不动已经整整20分钟了。只有站到这个位置上,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地铁车厢里最妙不可言的位置。离开车门一步之遥,灯的角度正好可以把光投射在脸上,于是车门的玻璃上便清晰地显示出自己的镜像。他在照镜子!这人足足在车门前欣赏了自己20分钟。不仅在车门口,正对着车窗的一排乘客中也有不少神情呆滞地望着车窗。这才意识到原来地铁上满是自恋者。这个城市的自恋者泛滥成灾。
  两节车厢相接的地方,没有座位,空间相对比较大。一般超过4人的一伙上车都会自觉地挤在这里。所以这群背着硕大书包的读书郎一上车,就呼啦一下把这里占领了,旁若无人地唧唧喳喳。一般大人们看到他们都会皱眉头。因为他们好动,身子晃来晃去地,大书包经常撞到身边的人,而全然不知。最可气的是,他们太吵,一群半大的孩子,男男女女,互相损来损去,说些莫名其妙的话,而神情又极其认真。其中女孩的嗓门最大,气势最磅礴,制造出的噪音分贝最大。这就是上海女人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不要吵醒他,让他睡。不用担心他会坐过头,当地铁列车停靠在他的目的地车站的时候,他会第一时间从座位上跳起来,然后暴力地推开挡着他去路的人群,在地铁车门关上的一瞬间跳出去。这个人是比较幸运的,可以占到一个座位,舒舒服服地在地铁里睡觉,很难得。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有站着的份,但站着也能睡。可以靠在车门上睡,靠在座位的横杠上睡,靠在车厢壁上睡,最厉害的是一只手抓住头顶的横杠,把脑袋靠在手臂上就能睡。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在精力透支的时代,虽说上班时间是“朝九晚五”,但算上上班路上所花的时间,梳洗打扮的时间,以及安排好家里一地的鸡毛,就必须得和公鸡一样老清老早就起床。赶快抓紧这十几、二十分钟再打个盹,跳出地铁车厢的那一刻,整理一下头发,挺起胸,“老板,我来了”。另外一种情况发生在夜班地铁上,刚加完班的人,跳出地铁车厢的那一刻的神态是“老婆,我来了”。
  一般一排地铁座位坐6个人是比较舒服的,坐7个身材苗条一点的也还可以。可这个中年妇女却喜欢硬性插一屁股进去,她最符合典型人物的标准,因为喜欢硬插一屁股进去的人身材一定不好。整个过程是这样的,在车停靠在站台的时候,她已经打量过车厢里座位的情况了。当车门打开的一瞬间,立刻一个箭步窜了进来。然后挑个看上去稍微好说话一点的,就和颜悦色地招呼她往旁边挪一挪。然后一屁股坐了下来,当然肯定靠不到椅背,就这样半个屁股悬空,吃力地坐着。
  尽管上海地铁明文说酗酒者不得上车。但在晚上9点以后的地铁车厢里,还是能看到醉鬼。能赶得上地铁的醉鬼,不可能是流连夜店的partyanimal。一般他们都衣着整齐,西装笔挺,虽然料子不算好,但卖相还算过得去。一看就知道是刚下饭局的。这是我亲眼见过的一个醉鬼,身边还有个人送他回家。地铁里空气不流通,加上动荡,刚才还趴在另一人大腿上闷头睡觉,一下就开始吐了。那人早有准备,一边拿个塑料袋套在他嘴上,一边骂骂咧咧地说:“屏牢,屏牢,马上就要到站了。”而那醉鬼,一边声响夸张地大吐特吐,一边还嚷着:“侬让我吐呀,憋死我了,我要死了。”
  别对号入座了,这人是我。一个无所事事、在地铁里到处观察别人的人。
  其实玩什么都不如看人有趣。一旦进入地铁,从车门关上的那一刻开始,便置身于一个封闭的向前运动的小社会中。
  各色人等紧挨着处在同一空间里,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观察地铁细节,不仅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物理碰撞,也能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心灵碰撞。欢迎来到精彩纷呈的“地下世界”!
  在地铁上被扒掉钱包和手机肯定不是新鲜事。这是个虚构的贼,他的形象有点像过去样板戏里程式化了的反派人物。很少有人亲眼见过小偷,没有一个小偷会像娄阿鼠那样在鼻子上画道白。不动声色地偷,是他们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据说旧社会的小偷接受过两只手指下油锅夹硬币的“魔鬼训练”。别指望在黑压压的人群里认出小偷来,自己预防,提高警惕为主。鬼才知道,你身边站着的衣冠楚楚的帅哥、美女是不是小偷呢?
  估计经常坐地铁1号线的人都会见过他。拄着拐杖在人群里行乞,但很少有人搭理他,有些女人见到他就躲。我见过有个男人对他说:“比你穷。”他身边另一个男人接茬说:“去劳动。”但他总是笑嘻嘻的,一点都不生气。可最叫人想不明白的是,在地铁里行乞起码要准备2块钱的成本,而且限时2小时。
  形单影只的通勤者,都有坐地铁看报的习惯。早高峰时候读晨报,晚高峰的时候读晚报,每周二、三、四读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周报,其中最多的还是我们的《申江服务导报》。有了这么个庞大的市场,于是地铁里最大的商业活动就是卖报。在地铁里卖报风吹不到,雨淋不着,惟一辛苦的是要在拥挤的人群里来回穿梭。地铁里卖报的普遍要比书报亭里的可爱。他们不可能坐等着顾客上门,他们得会吆喝,于是锻炼出一流的做标题水平。报上一则极其普通的新闻,在他们吆喝来惊心动魄。心里一痒,便买了一份。可把报纸拿到手里仔细一看,全然没有他们吆喝的那么夸张。但还是一点都不生气,在地铁里把报看完,一出站,就乐呵呵地把报纸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