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名气不响,第一怪罗贯中。
明明是曹操家的谋主,首席谋士是也,曹操所谓:
「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
结果罗贯中坑去了不少。导致《三国演义》里,荀攸戏份极少。
比如荀攸劝曹操别打张绣,免得张绣和刘表勾结,曹操不听,事后如荀攸所料,曹操跟荀攸道歉了——这个被坑了。
比如水淹下邳,明明是荀攸与郭嘉主谋,到《演义》里就变成荀彧和郭嘉主谋了。
(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
比如是荀攸画策突袭白马,斩了颜良——这功劳全被关羽一人吃了。
比如斩文丑时,荀攸和曹操著名的心有灵犀互相微笑——这个也被关羽的荣耀遮盖了。
比如许攸来投,诸将怀疑,只有贾诩和荀攸劝曹操去袭乌巢;之后张郃投降,曹洪不肯收纳,只有荀攸判断可以收纳——这些全被罗贯中吃了。
简而言之,荀攸所有的名策略,要么被罗贯中凭空吃了,要么被罗贯中另外捧个人(郭嘉、关羽)出来遮盖了。
荀攸名气不响,第二怪他小叔叔。
——很多人知道荀攸是荀彧的侄子,未必知道荀攸比他叔叔大六岁呢。
——荀攸的小叔叔太有名了,导致许多事儿都压住了荀攸。多少人还把荀攸的事儿归到他叔叔头上了?
——实际上,大家都有个习惯思维:三国那么多同姓出没的,只当一个人记。吕旷吕翔、袁熙袁谭,诸如此类的打架。我估计马玩马铁马休分得清楚事迹的都少呢……
荀攸名气不响,第三怪他这姓氏。
多少人都把荀彧读成狗货,把荀谌读成狗甚?太生僻啦,客观上限制了名字的流传。
荀攸名气不响,第四怪历代绣像画册+今日的漫画+游戏。
众所周知,三国人物的形象塑造,许多来自于光荣三国;而光荣三国最初模板,比如5代之前,都来自中国的连环画;比如关羽的冠、张飞的巾、马超的盔、邓艾的毡笠。而这些形象,又多半来自历代绣像。在绣像里,荀攸和荀彧都是苦哈哈脸谋士,远不如郭嘉白净帅气,这就丢了分了。
更要命的是游戏设定,通常把荀攸设定为一个“曹操谋士群里智力排第三”的货,除了三国志11给了神技外,基本无特殊存在感,跟他叔叔作用大大重叠。更糊涂啦。
尤其坑人的是,荀攸在早期剧本里还跟过董卓呢,不是曹操开始就能使唤的,所以大家对他的熟悉度怕还不如曹纯曹休……
荀攸名气不响,第五怪他自己
(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自是韬及内外莫敢复问军国事也。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
简单说就是,许多事儿都是耳朵根子边磨磨唧唧说的,超级低调,当然,一个君王耳边咨询人,低调是必须的。当然,贾诩后期也低调,但前期做了那么多泼天大事,想大家不知道也难。
但荀攸是从头到尾低调,而且没有什么场外绯闻。既没有荀彧的悲情命运和香帅范儿,又不如郭嘉的风流不羁,简直没有标签可以贴。
荀攸名气不响,第六怪钟繇。
(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
本来嘛,荀攸那些事,得指望钟繇来个《荀攸和曹操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魏国帷帐中的秘策》、《许昌夜幕下的低语》,来广为人知;但钟繇把荀攸的十二奇策带进坟里去了。多恨人哪。当然,考虑到这里面都是密谋,钟繇又不能翻墙到蜀汉去出版这个。
末了一个事。
——先前跟人开玩笑:钟会智计出众,跟他爹大不相同,成了司马昭的张良,难道是因为偷学了荀攸的十二秘策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