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西融合百年静安(05.2.11)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3
地铁二号线开到这里停下,这一站叫静安寺站,人潮涌出地面,四向散去。不知道有多少人留意到,他们脚下的这个路口,是上海这幅画卷上独具魅力的一点。因为在这里,千年寺庙、休闲公园、著名舞厅和现代商场,正分布在两条相交的道路四周。这是一种奇妙的组合,正像茉莉香片遇到了咖啡杯,也像电子音乐奏响在紫禁城,中西的融合,古今之贯通,如此混搭,奇特而和谐,却在这个方圆百米的圈子里得到完美演绎。
 
 南园北寺皆静安
  为了追寻静安寺地区的过往,我被介绍到了一位在静安区出生并居住了八十余年的老先生那里,我只以为是某位很“懂经”的长辈,直到坐在他家红色的沙发上,在斜斜的夕阳下望着那一头纯白似银的头发时,才意识到对面的这位和善而幽默的老人,是著名表演艺术家乔奇先生。
  乔老先生告诉我,现在的静安公园原是静安寺的一部分。到了半殖民地时期,当时的寺庙管理者竟然允许租界当局在庙内修路,于是寺庙被硬生生隔成两块。北面虽然仍是寺院,但是南面却成了埋葬外国人的“万国公墓”,并建起了上海第一家现代火葬场。
  我真的很难想象,如今一派优雅的静安公园,原来曾经被作过如此用途。不过好在如今经过多次改建的静安公园,无论是它的袖珍荷花池,池中的“巴厘岛”,还是那重建的八景园,或是公园门口的法式咖啡和南美烧烤,都已经只会让人沉浸在一派轻松和悠然的休闲意境中。恐怕只有公园中央百年参天悬铃木,才会在夕阳余晖中默默诉说它所见证的沧桑过往吧。
  当然,过去的生活也不尽是沉重的,乔老先生回忆说,当年他小的时候,就住在静安寺旁的一条名叫“庙街”的小路上。每逢玉佛节,寺庙就会和租界当局一起举办庙会活动。那个时候的玉佛节还是在街道上举行的。庙会期间,街上会搭起长棚,家家户户都可以拿出东西来卖,景象着实热闹。我笑着说,这种形式很像我在欧洲所见的跳蚤市场呀。老先生风趣地表示,上海可是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很国际化了。
  问起乔老先生还有否其他有趣的回忆,他平静地说,有趣的回忆着实太少,沉重的回忆倒是很多,所以他更愿意在现在的生活中去发掘去体味有趣的事情,在现实中感叹我们所处时代之欣欣向荣。
  
东西商舞俱繁荣
  灯火阑珊下,沿着华山路直行,我再一次来到了静安寺。这一次,我看它的眼光蒙上怀旧的滤色镜片,下意识地望向南京西路,脑袋里还放映着如默片中的黑白画面,那一口旧井在一条熙来攘往的路中央。且行且想,抬起头来发现我的下一站又到了。百乐门舞厅,那个十里洋场中最出风头的角色之一,如今怀旧而略显朴素的大门里,那股华丽而浓艳的香气似乎还在隐隐地透出来。
  
金鹰国际购物中心
  而静安区最年轻的成员、位于南京西路与陕西北路交汇处的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与恒隆广场、中信泰富、梅龙镇广场毗邻而居,以其大众化而又不失精致优雅的形象,成为了今年南京西路商圈中的时尚新宠。
  作为金鹰国际在国际大都会———上海全力打造的形象店,看得出,上海金鹰保持一贯的国际化风格,组合了相当一部分畅销的国际知名时尚品牌,如其二楼是目前上海百货商场中经营女鞋最全面的一处,挑选节日的鞋子这里就是很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上海金鹰在顾客服务上也很具特色,既细腻周到,又不失个性化,比如商场推出的包括独家“退货一站通”在内的24项服务,以及价格、质量、满意三大承诺,都在相当层面上反映了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以消费者为重的服务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春节期间,金鹰百货推出了多项特色优惠活动,除了全场流行商品日累计满300元送100元现金礼券等强档优惠外,还有各种幸运抽奖、民俗表演等互动项目,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久光百货
  静安寺旁,除了玩乐,还有购物。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南京西路到了静安寺转了个弯,像一条小小的尾巴一样拐在静安寺东侧。这条有青年人聚集玩滑板的小路隔开了两种氛围,一边是充满传统意味的庙宇,另一边是发散现代气息的九百城市广场。
  去年才开张的久光百货就驻扎在这座色彩淡雅、线条柔和,其外形颇似一座海洋水族馆的建筑物之内。新开张的久光还颇有卖点,除了借管理方之利,引进了许多日本和欧美的独家品牌之外,开辟于四楼的特设区,还可以让你用更优惠的价格觅到一些大牌的限量版,或跷蹊古怪但质量一流的单品。
  除此之外,把自己定位为SHOPPINGMALL的久光,设在地下的颇有日本特色的超市,以及规划在楼上的世界风味美食城,都还让人感受到一种真正的休闲和充满诚意的亲切。这里的人气,就和静安寺地区一样,热而不火爆,刚刚好避开喧腾嘈杂的人群,在一派从容之中,享受属于自己的,由过去和未来共同构建的时尚生活。
  
百乐门大舞厅
  我跟着一群人踏进这个坐落于愚园路和万航渡路(原梵皇渡路)路口的老牌舞场,脚刚踏上那软得像装有弹簧一般的地毯上时,就产生了一种时光交错的不真实感。
  循着铺有两层地毯、饰有金色栏杆的螺旋梯而上,看见旧时上海红极一时的明星头像占满整墙。二楼是一个大舞厅,走进宽敞的大厅,我的眼睛有些来不及看,金色、红色、黑白条纹,无处不扎眼。
  据说,老上海的舞厅能不能红火,关键是看乐队有没有水平,而百乐门的乐队向来是水准一流,直到今天,上海第一支老年爵士乐队还在此地驻扎演出。
  三楼更像一个剧院,的确,这里也就是名为“上海1930”豪华歌舞秀的现场。比较噱头的是在各个小区域里竖起老式的路牌,什么“贝勒路”、“哈同路”的,像极了舞台剧的布景。
  昔日的灯红酒绿经过百年的洗刷,差不多已褪尽铅华,曾经名震上海的四家豪华舞场百乐门、仙乐思、新仙林和大都会,如今也只剩这一家还声名显赫。
  即便百乐门努力把历史保存好,总还是有些许遗憾的,比如曾经的那个玻璃制的大舞池,它的璀璨恐怕也只能留在人们的想象中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