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王培锟:
日期:2012-11-2 13:11:15
【导读】10月20日,清晨,微寒。易功夫早早来到位于浦东的源深体育中心,拜访武术九段、十大武术名教授之一、武术大师王培锟先生,请教一些武术问题,不知不觉便聊到最近饱受争议的话题——太极拳。
【视频】王培锟大师聊太极
易功夫:今天非常荣幸能请到王培锟大师聊聊太极拳。太极拳可以说是中国武术中影响最大也是习练人数最多的拳种,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很广。无论在技击、健身还是文化上太极拳都是独树一帜,有的人甚至说太极拳的地位占中国武术的一半。但对于大众而言,太极拳既熟悉又陌生。前段时间的闫芳事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太极拳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很多人开始质疑太极拳,一些从事搏击行业的更认为太极拳打不了人,也防不了身。对这些问题您怎么看?太极拳的技击性究竟如何?
王培锟:在这里我们讲的是太极拳,太极拳属于武术拳种之一,必然有很强的技击性,没有技击性的实则称为太极操、太极舞。大家平时练习的是套路,套路是从拳法中提取素材的,大部分套路动作都是有技击含义的。陈王廷创立太极拳,启发于《拳经》三十二式中的二十九式。众所周知《拳经》是由明代大将戚继光编写,而戚继光将军作战看惯真刀真枪,花哨无用的绝对不能入他法眼,所以他编写的拳谱也一定有实战意义,所以我认为是太极拳绝对有技击性。从陈氏太极本身来看,陈氏太极快慢相济,很多动作极有爆发力,很有技击代表性。虽然由于历史的变迁,一些派系的太极拳慢慢走向以演绎、演示为主,但它们的动作中依然有技击含义。至于闫芳的“凌空劲”,我没能亲见不能断定,但精武门创始人陈公哲先生曾花了几十年寻访有此功夫的人,却没有找到,似乎“凌空劲”并不靠谱。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术,应当以技击为主要,健身、养生只是派生出来的功能,不能代表太极拳,太极拳需要逐步回归到技击。
易功夫:这些年搏击赛事越来越多,从大众来说,提到武术总是希望从现代体育的方式来展现。这些年的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太极推手比赛就是一种尝试,但似乎都不太成功,请问您怎么看?太极能通过拳台上的较量或者现代体育的方式来展示嘛?
王培锟:这个问题,国家武术管理中心早年就有尝试,也举办了一些比赛,但是效果不太理想,特别是推手比赛。我个人认为,太极自从进入民间、受到文人亲睐后,它的导向慢慢以健身为主,久而久之则让技击性消退。有人认为太极拳就是推手,其实这是错误的,太极拳的比赛应该就是放开性的、你来我往的比赛。50年代就有吴公仪与陈克夫的比赛,很精彩。我们不多评说内容和结果,但起码这说明:白鹤拳和太极拳可以用来较量,也说明武术也是有打的技术的,但这在民间几乎看不到,我也不了解。推手比赛我看的很多,对于推手,我始终认为这是本门派的一种教学方式,他是建立在一定的默契基础上的,有局限性,技能的发挥不像太极散手架,更像配合练习的方法,用以感受力。最近我看到一个视频:陈小旺大师和大力士龙武斗力,视频反映出了在特定规则下的力的较量,陈大师在特定条件下良好的运用了太极拳功夫,以“千斤坠”成功扛住巨力,令对手心服口服,但这不是太极拳的打斗技术。国家推行的推手比赛,大多以杨氏的技术为主,不许擒拿和摔,腿上也有限制,96年之后就很少举办了。现在,国家武管中心正在考虑另外的途径,有的考虑举办“武术推手”、有的提倡放开宽限制,让比赛更精彩。虽然目前还未成型,但却是一种新的尝试。
易功夫:以前练习功夫,有类似战场这样的环境让你验证自己,但在今天已经不太可能。如何通过现代体育展现武术已经成为重中之重。
王培锟:对,我们需要提高原有的技术,放宽技术的使用,这样不论是民间比赛还是擂台,都会提高比赛的活跃度。
易功夫:您是反对太极操的,但社会上评论:正是现代武术为了适应比赛编辑的套路,才把太极真正的变成了操。比赛套路是不是丢掉了一些太极拳精神?
王培锟:当时为了申办奥运,所以不管是太极拳还是长拳都进行了一定修改。奥运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而太极在民间或者赛场上显得很稳,给人感觉没什么难度、高度,并不难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调整,设计了一些高难度动作。这样别人就会看到:“你看,中国太极拳也要求很高的身体素质,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后来这些被设为指定动作。但除了这些动作之外,其他动作大部分来自太极拳,如果我们把我们的视野只放在这些高难度动作是上,忽略其他技术,就是以偏概全了。
96年春晚上表演的太极拳也是设计了高难度动作的,当时却没有人反对说这不是太极拳,运动员们也体现出了很高的身体素质。这种高难度动作的更新很快,当时很多运动员都不适应。别说一般人看不懂,老一辈的武术家也有一些看不懂。但看不懂,并不代表它不是太极拳。比如书法,狂草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懂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书法。高难度动作本质属于太极拳,是从技击上延伸和发展的,只是跨度太大,大家一时接受不了。
我们国家还是强调传统的,在申奥以后,回归太极拳本源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家武管中心要求现代运动员必须掌握传统太极拳,在正式比赛中要降低难度,着重演练传统太极拳。这是为了提高传统的技能,能更好的体会太极拳。我也参加了不少的活动,莆田、厦门都举行了专业的太极拳比赛。这个比赛的要旨就是为了让运动员重新回炉,重新认识传统技术。是一种过程,我相信之后竞技场上会有更好的发展。
易功夫:必须我们承认现在练习太极的人很多,很多是练习传统太极拳的。我们也采访了不少比赛,很多人都反映了这样的困惑:“我们平时练习的与比赛中演示的似乎不一样,到底该学哪个好?此外还有人疑惑:“武术比赛为什么不请各门派的大师来做裁判,他们的眼光是不是更能和传统结合。”一些传统武术家也很委屈,认为他们没有受到国家武馆中心的重视,在评判标准上没有话语权。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王培锟:我认为,只有民间的比赛才能请各个门派的大师一同出席。如果陈杨吴武孙的大师们都在一起评判,理念上的不同会导致分歧严重。太极拳的评定应该有个共识,比如在技法、传统性等方面、有共识才能达成一致。对于民间大型的交流来说,他不像正式武术比赛拳种更复杂,更难达成评判共识,这样的赛事主要是鼓励大家练习,比赛还是以交流为主。“武林大会”大家有目共睹,评判都是传统武术大师,但也没办法让所有人满意。目前太极拳人口越来越多,如果练习的目的是健身、养身,那是很好的。但如果要练太极拳,必须要深入研究,不能停留在浅层次。
易功夫:太极拳习练人口不断增长,其实在上海我们看得非常明显。就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大家学太极拳可能在公园里学,或者社区里学。现在越来越多道馆出现,这个说明一个什么?这说明市场有需求,而且需求真的很旺。那么这里就有个问题,也是大家想了解的——太极拳它和一般我们讲的健身的功法或者健身气功究竟有什么样的不同?太极拳的健身或是养生它的独特性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他会成为最受欢迎的一种健身方式?您怎么看?
王培锟:一个是太极拳历史悠久,而且过去受到士大夫们的宣扬。所以它从理论上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的。太极拳的健身价值,包括养生价值,我认为应该是这么看:它是整个运动过程产生的效应,不是专门用来养生的。
现在很多人就是一谈到养生就把太极拳来说事。对于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价值,我感觉并不神秘。第一,太极拳以腰为主宰,对腿部力量的要求比较高,整个太极拳是在动态中进行的。从动态的角度来说,动肯定是要比静要好。第二,太极拳的演练动作多,一般功夫的演练比较单一。比如说,太极拳延伸的动作更多,习练过程中能通过不同的动作感受内脏、呼吸、律动、肌肉、肌腱的变化。太极拳运动强度大、技术丰富,所以健身价值肯定是高的。第三,因为太极拳是武术,从影响面上就比其它的要强一点。现在民间健身操、跳舞的也很多,但谈到健身还是认为武术更权威。
易功夫:很多太极拳健身,因为我自己也是个太极拳爱好者,每天早上也有练习。据我自身的体会,包括我看到很多拳友们练习当中反应出来一些问题。譬如说膝盖的保护,我上次有一次很多年没见的一个同学见面,问“你现在还打太极拳吗?”我说“练的呀”,他说“你还练啊,我妈练了40年太极拳两个膝盖全练废了”。后来我就发现,其实包括我觉得自己练得不对法的时候膝盖也会受伤。拳友们觉得比较困惑的是,比如你去看那些书,大师们练,一天要练几十遍拳。包括陈小旺我也看过他的视频,讲到说他年青的时候练拳一练要练30遍。一套拳算它15分钟,30遍就是相当长的时间。在如此长时间的练习下,怎么避免“练功伤身”?练习需要长时间屈膝蹲,有没有一些方法能够保护膝盖?
王培锟:我也练了很多年,什么事问题都没有。出现这种问题,某种意义上是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