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西四郡-----酒泉城的传说

 谢芪 2014-04-18



文/董耀会

无论是倘佯在酒泉街头,还是静立在古泉旁边,古城处处皆是风采神韵。你永远都无法数清,这一池泉水融进了千古多少传奇,也无法猜透,这座千年古城承载了多少往事。

酒泉最早曾叫过“金泉”。据传,古时有一人口渴,到泉边喝水,俯下身突见水底有金色闪动,照水捞取,竟得真金。泉故曰金泉。

西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接受汉武帝的命令征河西匈奴,以恢复中原同西域的联系。霍去病得胜凯旋兵归酒泉时,汉武帝赐御酒为他庆功,霍将军认为打了胜仗,功在全军将士,由于人多酒少,他就下令把酒倒入一池泉水里,这样所有人都能喝到皇帝赐给的御酒。为此,汉武帝还赐名这池泉水为“酒泉”。现在酒泉的泉湖公园内有一亭,亭侧之泉即是。

酒泉城中有一处名为“西汉酒泉胜迹”的园林,在园中古柳树下有一座亭子,亭里的石碑上,是清代肃州官员陆廷栋题写的“西汉酒泉胜迹”,石碑的背面记载了遥远年代霍去病将军把酒倾入泉中,与众将士共饮的故事。

这池泉水就是酒泉地名的来历,也是酒泉地区文化的核心载体。

站在酒泉池边,清莹神秘的酒泉水凝静着,古城的风韵也凝静着。这里游人如织,来浏览千年酒泉的人,陶醉在这个古老的传说里,也陶醉在一个古老的城廓里,静静地感受着这里醇厚的西域风光和酒泉古城的底蕴。

这座矗立在茫茫戈壁上的千年古城,连绵千里的祁连山是它的背景,一池泉水就是它的灵魂。

西汉对匈奴的征战取得连胜,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展开收复河西之战。年仅19岁的霍去病成为汉军的统帅,他率军两次西征,连老将飞将军李广也只能率部为他作策应。

第一次西征,配合作战的公孙敖在大漠中迷了路,没有起到应有的助攻作用,而老将李广所部则被匈奴左贤王包围。霍去病遂孤军深入,在没有坚城作为屏障,更没有援军和后勤保障的情况下,霍去病所部在祁连山斩敌30000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以及匈奴大小阙氏、匈奴王子59人、相国将军等63人。

经此一役,匈奴不得不退到焉支山北,霍去病遂率汉军收复了河西。

匈奴终于唱出了那首凄凉的哀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从此,汉朝军威大振,而19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战神。

第二次西征,霍去病率一万精锐骑兵在大漠中长途奔袭,接连获胜。在这场战斗中,匈奴大败,损失了八千多人,就连祭天金人也变成了汉军的战利品。而汉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一万精锐轻骑兵只剩下三千人。

酒泉因霍去病而闻名,古城因酒泉而得名。说到霍去病,说到酒泉的传说,就不得不提到汉武帝和汉长城。

汉代长城无论从体量、长度,在中国历代长城中都是第一。追寻汉长城,不可能离开河西四郡的开拓。在击溃河西匈奴,尽取河西之地后,汉设置了酒泉、张掖、敦煌和武威等河西四郡。把长城从酒泉修建到了敦煌以西,在敦煌郡的西面设置了玉门关和阳关,扼控进入河西和中原地区的门户。

再后来,唐朝在河西地区设立了“五州”,其中就有甘州和肃州,甘州就是张掖,而肃州即酒泉,“甘肃省”的名称也是以甘州和肃州而得。

在酒泉古城,鼓楼是一个地标性古建筑,位于酒泉市的十字街中心。酒泉城内的东、西、南、北大街,都是以鼓楼为起点。古色古香的鼓楼,为三层木结构塔楼,下部基座是东晋时期前凉政权福禄县城的东门旧址,到了明朝洪武二十九年(1396),需要强化长城防御体系,扩建酒泉城,由于这旧城门已经被圈在古城之中,就被改建成了鼓楼。

想要了解酒泉古城的地理位置,想要知道古城周边的地貌特征,去看看鼓楼四个门洞的额匾就明白了。这四个门额分别题为“东迎华岳”、“西达伊吾(伊吾指的是哈密)”、“南望祁连”和“北通沙漠”(是指巴丹吉林沙漠)。鼓楼上层塔楼上还悬挂了两幅匾额,东边是“声震华夷”,西边是“气壮雄关”,这些文字给酒泉古城平添了一股豪情。

在酒泉,有一座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古城门,记述着酒泉过去的岁月。汉朝设置了酒泉郡后修建的酒泉古城,在东晋前就被地震给毁掉了。到了东晋永和二年(346),前凉时代的酒泉太守谢艾就在古城废墟的基础上,再度筑起酒泉城。

20世纪80年代,当地清理已经倒塌的明代城墙时,竟然意外地发现了这座被包裹在明城墙中的古城门。经过研究,原来这座古城门是前凉谢艾重新筑城的时候所修的南城门,在明洪武年间,守卫酒泉的明朝肃州卫官员扩建城池时,酒泉城的面积扩大了一倍,明代工匠为了施工方便,就把这座老城门包裹到城墙里了,跨越了1600年的城门得以幸存。

面对远处苍莽的青山,看着近处残破的长城,内心会很自然地感慨大自然的造化。酒泉地区曾经高大雄武的长城墙体,大多已经变成了不高的土梁,上面还长满了茂盛的青草,翻开草就能看到下面斑驳的古城墙。土梁从脚下向远处而去,直到消失在荒野的尽头,偶尔有路从土梁中间穿插而过。这些长城遗址,穿越了两千年的时空。

酒泉地区的长城大约有130多公里,大半都是这个样子。长城与鼓楼、古城门以及曾经生活在这里的古人一样,都是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曾有过一度辉煌,更多时却是默默无闻,最后都会远去,留下一段段迷离的故事,任后人追忆。

唐代的着名边塞诗人岑参在出塞路上,多次经过酒泉。他曾经在这里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同饮酒作赋。让人产生这样联想的就是他写下的那些诗文,比如在《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中,他写到“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这就是岑参的风格,他虽伴泉饮酒,却仍然不能免除伤感,从他那气势豪迈、情辞慷慨的诗中,似乎又看到了那时酒泉的边塞景象。

可诗仙李白与岑参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他说“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祁连山上的雪水渗入地下,再涌出地面而形成的清泉汩汩,直到现在,仿佛还能够品味到当年的绵绵酒香。汉代将军霍去病在此与将士畅饮,三军上下共同陶醉在建功立业的豪情中。唐代诗人则尽情挥洒杯中乾坤,于酒乡中感悟人生悲欢。宁静的酒泉香飘万里千年,让历代文武英豪得以纵情胸襟。

酒泉古城地处大漠边缘,气候类型是干旱少雨,可“西汉酒泉胜迹”这里却是绿荫一片,碑亭不远处的古柳是非常有名的左公柳。有130多年树龄的垂杨柳,需要三四个人联手才能合抱起来,虽然树皮已经是斑驳爆裂,枝干却虬韧有力,如同戈壁中的酒泉城一样,时刻显示着它固守绿洲的顽强生命力。

同治五年(1866),清朝名臣左宗棠受命出任陕甘总督,率军平叛,为了军事运输和地方繁荣的需要,他下令拓修甘新大道。然后又命令参与筑路的军队在甘新大道的两边植树造林,只要是宜林地域和近城之地的路边都要栽上树,名为“道柳”,是为了保护路基,遏制风沙。

左宗棠深感当地民众饱受风沙侵害之苦,所到之处总是动员植树造林,到了肃州城后,古城中的各条大街也是遍植翠柳。

在光绪四年(1878),左宗棠的好友杨昌濬,应约西行帮办军务。他看到这西北大路两边杨柳行行,绿树成荫,仿若江南,就即景生情,写下了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湘湖子弟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我很能理解杨昌濬的心情,春风过处,细嫩的新枝,以轻拂的方式在向天地微笑。

无论是倘佯在酒泉街头,还是静立在古泉旁边,古城处处皆是风采神韵。你永远都无法数清,这一池泉水融进了千古多少传奇,也无法猜透,这座千年古城承载了多少往事。

董耀会,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着名长城专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