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厚主坊俊庸支系的万安二房从哪分房排序

 荷香月暖 2014-04-19

 

厚主坊俊庸支系的万安二房从哪分房排序

                     
                                      ---------董俊庸支系2014年清明扫墓探讨
 

 广西   贺州    董全吉

 

2014413日,俊庸支系在钟山县城居住的桥背村原名厚主坊:董进联、董金发、董论贵、董庆念、董嘉文、董任贵、董识文、董庆敬、董庆新、董储贵;以及护塘村的董全吉、董木贵、董吉生、董寿贵、董卫平、董水德、董枝有、董文成、董明星、董军盛、董义盛,以及马山村董进华、董雄斌等24人集中清明祭祖(万安村、茶亭厂因为有特殊原因,没有一同参与祭祖)其他尚有部分人员因事没有参加。

     先到土巷董显坟墓祭祖,后到南蛇肚俊庸坟墓、廖氏墓、狮子拦江董维墓祭祖。下午到老寨桥背将山等地祭祖。晚上与老寨的叔侄进行交流。

 

 
 

   迁到护塘的董鼎嵩的坟墓在将山何处?董显,华禄公的李氏太婆墓在哪?万安二房从那一代开始分房排序?

   1、董鼎嵩的坟墓在将山何处

将山中间有一墓碑,字迹模糊,见富川县,,,董文质孝媳,,,父陶全,朝除湖广辰州,,,乙巳,,,时在家,,,未年十二月初六日吉,,,明故,,,九天贪狼下穴,天运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那可以判断,该墓是六代董元瑀太婆陶氏墓。理由依据:宗谱记载:董元瑀,为崇公次子,任湖广辰州府通判,岳翁系平乐府平乐里表洞村陶公全之女,弘治八年任湖广辰州府通判官,陶氏婆本源于是,归相瑀公,生一子二女,子文质,字子兴,,,”,从文质,可以判断,是文质的媳妇或文质的上一辈;从父陶全,应该是岳父陶全,那就是指元瑀的岳父,湖广辰州也应该属于陶全任职湖广辰州府通判官。而董元瑀墓在桥背老寨村边,那该墓必定为董元瑀的陶氏太婆墓。护塘、马山两村一直认为的是董鼎嵩的坟墓,从2013年开始,董全吉从少许的字迹判断出为陶氏墓,可是,2014年依然没有找到。陶氏墓下面为清故太公墓乾隆时期的墓,六代在明朝,那5代必定在明朝,可以断定不是鼎嵩的坟墓。在字迹中,有二子,且后裔中有一个显示,当时,护塘、马山很少安葬坟墓到老寨,那应该是万安村的,查阅应该为14代董逊永墓,查阅宗谱:董逊永生二子:仲俊、仲杰。那护塘董鼎嵩公的墓,在山上至今还有待考察。

 

 
 

2、华禄公的李氏太婆墓在哪

   论及将山下面的李氏太婆墓,桥背老寨的叔侄肯定是李氏太婆墓,但是,有说流水石坡处的太婆墓,也是姓李,那既不是两个李氏太婆了?原因是桥背叔侄认为李氏太婆对万安的分房的先祖很关心,查阅宗谱,既然属于董维的卢氏太婆墓,那流水石坡的太婆不是李氏,而是卢氏,见宗谱记载:董维,俊庸次子。景泰七年(公元1456)丙子科举人隐德弗仕。生于明朝正统年间,弘治年间去世。葬于狮子拦江地。娶卢氏。那么,董显之前,没有李氏太婆,从显、华禄公娶妣钟氏,生鼎崇;庶李氏,生鼎嵩,迁徙护塘。那么,可以断定,将山下的墓,是李氏太婆墓。而李氏太婆墓旁边的,都是桥背老村等安放或迁移的祖墓。

   3万安(原名桥背寨仔)二房从那一代开始分房排序

3.1、乾隆十五年《当神炤冏刻碑》记载万安为二房

当神炤冏刻碑

 

立写休息合同人:“长房:董元玉、洪挺、溢挺;二房:董安庠、安华、安材、安质;晚房:董安仲等”

情因祖遗石围塘边地与牛开。日久未分,累年结讼无休,为因界址不清,以及结讼旧(原字为上下结构字:上为旧,下为示)主。蒙准差拘二彼叔侄,免伤族谊之情,请老劝息。将祖遗下石围塘边地及牛开地,分清界址。凿石为记。

有长房元玉众叔侄等,分得西边地土名牛开,连及西边山地土名大山面脚地,以及横山凹止,依牛开中间水漕为界。上址及仙姑山脚,出水窟为界。地至平石碑记平石直址到塘边为界;西边地一所,系长房管业。

二房晚房董安庠、安仲叔侄等,分得北边山地土名:牛开连及北边仙姑山,以及牛叉凹,石为界。仍依牛开中间流水漕为界。上址及仙姑山脚出水窟为界。下仍依石碑记为界;以直址到塘边为界。北边地一所系二晚房管业。

自分之后,各依合同管业。日后不得越界单占。至若风水,各葬各地,不得越界盗葬盗卖。倘有一家,后来再执前管业,二旧(原字为上下结构字:上为旧,下为示)作合同俱皆作为故纸,当神立合同一样,三纸各收一纸。为老人董锦慧、陶学元、骆祈新、黎乾忠、李赞计开。

长房占得土名横山仔岭尾、油麻湾地、将山脚地、祖冲地、东凹冲地、扑船岭地、老虎岩地、廷球岩地、香山地、天鹅凹地、山背洞地、石墙口东边地、 回水庙土奉地、龙岗山、西江桥岭头、窝凹土奉、岩头、梅子等处土名,系长房管业。纳地税艮三分七里。

石围塘,长房轮流管堰三年,纳潘成彩、旺二户站艮八钱四分。

     二房占得北边塘窖山地、石墙口地、 山岛、老寨肚地等里地。念伦、面前、老虎、茅栗地、念伦凹、牛义凹地、老虎凹底地、文杨山、猪仔二山,鸡母、老虎凹、槛山塘面地一所,牛义凹底地、龙肚、松柏等处土名,系二房管业,纳地税艮三分七里。石围塘管堰一年,纳潘成彩旺二户站艮二钱八分。

晚房占得土名牛开下即挖断,养牛岭、大塘、新长、三根木、屋底冲等处系晚房管业。纳地税艮三分七厘。石围塘管堰一年,纳潘成彩、旺二户,站艮二钱八分。

石围塘原系潘成彩、旺二户之业,塘系五房轮流管堰。二户站艮折米。年年五房同当。未轮至堰塘,每股额完纳二钱八分计开。牛开,长□(上两至三个字分两边刻,右边为长,左边不清似空格,估计是写二晚)房占得,西东(原分左右两边刻字)边中间水漕为界。

 

乾隆十五年四月十八日立   灵川匠人刘士潘玄成上至堋凹依路为界

 

 
 

 

查阅宗谱,董元玉为桥背村董俊庸13世裔孙,董洪挺、溢挺为桥背村董俊庸14世裔孙;董安庠、安华、安材、安质为万安村董俊庸13世裔孙;董安仲为珠玑村董俊庸13世裔孙。

乾隆十五年为公元1750年。所谓“年年五房同当。未轮至堰塘”,此处的五房指五个村子:回龙镇桥背村、钟山镇护塘村、钟山镇大马山村、回龙镇万安村、回龙镇龙眼村。而“长房:董元玉、洪挺、溢挺;二房:董安庠、安华、安材、安质;晚房:董安仲等”是指长房包括桥背、护塘、马山,不然为何出现:“石围塘,长房轮流管堰三年,纳潘成彩、旺二户站艮八钱四分。……二房……石围塘管堰一年,纳潘成彩旺二户站艮二钱八分;晚房……石围塘管堰一年,纳潘成彩、旺二户,站艮二钱八分”。那么,可以证实,长房为桥背、护塘、马山、二房万安(原名桥背寨仔)、三房珠玑村即龙眼村。这就是兄弟长幼的排序,分房的排序

 

 
 

3.2、万安村从那一代开始分房

首先,在仁茂、仁政时期分房,那么万安(原名桥背寨仔)为二房的话,应该在仁茂与仁科之间,排列为二;假如在董显、华禄公时候,万安村的先祖在世,董华禄的李氏太婆对万安的分房祖很好,却排列在第五代,那么,显然就不是长、二、晚三房了,起码有:董鼎崇、董鼎嵩、董鼎禄加上万安(原名桥背寨仔)二房,那就不是三房,而是四房了?这在第五代与实际分房不吻合;假如在第四代,那么

董杰玺(第二代董维的兄长董统的儿子,无后)、董显、杰珍,在这里连接,以董杰玺无后,以第四代连接貌似三房,却与之后的排辈字辈有矛盾:下以第三代排序。

3.2.1桥背字辈:3仁、4单名、5鼎、6元、7文、8廷、9宗、毓;10思、乾;11单名,12日、宗;13安、元;14挺、普;15嗣、维;16书、俊;17知、文、祥18魁、行、

3.2.2万安字辈:、3仁、4单名、5纯胜、6裕、7文、8一、9宗、10思、11世、12宗、13安、14永、15仲、16试、昌;17宗、18

3,.2.3、珠玑村:3仁、4杰、5单名、6元、7文、8廷、9宗、10思、11单名、12宗、13安、14挺、15单名、1617智、18寿、

那么,以第三代排序的话:万安村的排辈字辈中,347910111213都是一样的,珠玑村3467891011121314也出现相同的字辈。

三个村子:347910111213同样字辈。以后各不相同。

这就需要从石围塘刻碑上,立合同人长房代表是14代、二房、晚房是13代。从此之后,各村字辈不再统一。而前面基本一致。因此,从第三代按照:仁茂、仁科、仁政排序是字辈吻合的,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何况,那么久,经过十几代,立碑时候,也以立碑确认万安为二房,且字辈一致,那从董维之后排序,之后字辈一致。证实:维公有三子:长子仁茂、次子仁科、晚子仁政。也从多次万安与廷海公支系修谱时候,进行修谱,证实廷海公支系也认可从万安村(原名桥背寨仔)董维之后分房。

     3.3、董显的李氏太婆与万安(原名桥背寨仔)

有关桥背村叔侄论及李氏太婆对待万安(原名桥背寨仔)比较好,并不能够以此认为排序不会早于董显。 

何况以前有其他李氏在万安居住,李姓有墓在桥背万安周边不远。后来被迫迁移到回龙其他地方,最后躲到羊头镇黄牛山等地。承认在桥背寨仔居住过而迁徙。

以此就否认万安从第三代排序,与这么多代排序相同有矛盾,也就是假如是从第三代分房是符合的。就是后来,李氏太婆迁徙到湖塘(后裔改为护塘村)居住,从董显为贡生,入南京国子监读书,回来厚主坊放两个大下马墩,护塘放两个小下马墩,就证实李氏太婆在年轻时候已经迁徙到护塘。至于对待三村子那个好一些,不是排序的关键,从排序可以论证。

以贬万安为李氏改董姓,缺乏证据。有说神台以前有写董李两姓,有说董显的李氏太婆因为万安原来姓李而对万安特别好;有说宗谱是万安村单独与廷海公支系联谱修谱,塞董仁科进第三代仁茂与仁政之间而排列,都显得没有的十足的证据。疑惑因为之前有李姓混居万安村而误认为源出李氏,或是真的出于李姓,没有改姓董的就被驱赶?历史经历六百年,大家也都是董姓了,那排序正确,从那一代开始分房,也一目了然。何况,石围塘刻碑二房万安村安庠、安华、安材、安质与珠玑村安仲为董俊庸13世裔孙都是同样排的字辈,与桥背13代字辈一样。钟山董氏宗祠牌位,也没有提出过异议,可见,把万安村排序不作为三代排序,且误认为如此是对姑姑的前辈的不尊重,排在姑姑前等于把姑姑踩在脚下一说是后人添油加醋的说法,更加不利于团结。

20144191:52荷香月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