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运文昌

 神天马腾空 2014-04-20

    前不久纪念辛亥革命100年,突然想到了湖北的武昌,“武运昌盛”,果然一语成谶,革命者以武力一举推翻清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时代。

    也因此想到了武成路。每每走在这里,总会感到有种力量。尽管那座已经改成学校的武成庙早就不复存在,但是无论是武成王姜太公,还是战将关羽、忠臣岳飞等与武庙供奉者有关的人物形象,甚至离此不远的陆军讲武堂中发生的故事,总会如影相随,仿佛为今天和平的生活不断灌注着尚武精神。

    也巧,过去的武成路除了中段有武庙外,其东头依次屹立的是文庙、土主庙和城隍庙。文武相对,应了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易学原理。且城、隍乃被神化了的城市保护神,土主也是祥和之圣。有文武佑护,不正是城市安康的题中应有之义么?先人造城,讲究的是吉利风水;前辈取名,图的是幸福寄寓。尽管只是街名,个中玄机却精深无比。

    可惜,好端端一个街名竟说改就改,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文庙虽在,但由于面积几经挤占,建筑迟于修葺,也已老态龙钟,面目沧桑。上世纪50年代,我随母亲到文庙里的剧场参加慰问军属大会,其中演了一出反映解放军保护边境群众抵抗外来侵略的节目,在我心中牢固打上了人民武装为人民的烙印。后来听老人说,文庙还做过抗战期间昆明人举行活动的场所,也是解放前革命者宣传爱国民主思想的讲坛,对亦文亦武的理念有了更深感触。

    谁也不喜欢动辄就武,文化的光芒总是温暖的。中学时代,我特别喜欢武成路新滇巷里的新滇电影院,那里主要放映老片子。我在里面看了如日本的《暗无天日》、前苏联的《蒂萨河上》、巴基斯坦的《叛逆》、法国的《塔曼果》等影片。每次,都习惯在巷口买一包五香兰花豆,边看边嚼。电影演完,去巷口不远的馆子再吃碗豆花米线。心里蛮滋润。90年代,女儿进了我父亲30年代读过的昆明二中,又知道这所位于武成路地段的百年名校里曾经精英辈出,我熟悉的几位云南画界名人皆是。

    武成路要坼扩那阵,几乎成了市内最长最自由的市场,沿街临时摊点五花八门,买者卖者观者三教九流,大多商品都标榜大减价大甩卖,颇有战事将临的景象。某个时段,老街真的没了,街名也被武断的更改,哀叹者云:“文”者“武”者化为乌有。

    我的居所与武成路相临,每天,从窗子外面传来的武成路的声音很有特色:小学校孩子们嬉戏时的呼喊、教堂做礼拜敲响的钟鸣、会馆餐厅彝族姑娘高亢的“海菜腔”……听着,我总会想:和平是好,但不能忘记居安思危!

 

    背景:武成路东起华山西路,西至东风西路,全长850米,东高西低。武成路原分为四段:土主庙街即今天的华山小学附近;城隍庙街即今天的五一电影院;还有武庙街和小西门正街。明清时,武成路东段有土主庙,今华山小学,旧称土主庙街。康熙《云南通志》卷十八说:“大灵庙在城隍庙东,即土主庙。神为摩诃迦罗,蒙氏城滇时建庙。”1936年,四段合并统称武成路。明清时,武成路是昆明商业最为活跃的街道之一。曾经,著名中医馆“姚福元堂”配制的小儿乌梅丸等中成药颇负盛名,还有基督教的“三一圣堂”也在武成路。1998年,武成路更名为人民中路。

 

 

 

武运文昌 <wbr>—— <wbr> <wbr>随笔昆明老街道武成路                  

                     上个世纪的三一圣堂



 

武运文昌 <wbr>—— <wbr> <wbr>随笔昆明老街道武成路

                  

                    昔日街道虽然窄小,却常常熙熙攘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