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采撷天下 2014-04-21
“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上传: yjwen     更新时间:2012-5-9 20:56:05

 

学生须能读书 ,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7页
   “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157页

   “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县级教学研究课题,在县教研室专家的指导、学校领导的关怀下,我们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已经完成了预期的任务,现将研究情况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 研究背景

1作文教学杂乱费差的现状需要改革作文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教学中最费时费力,而且低效的,尤其以作文教学最为突出。就作文批改而言,传统的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的方法和观点严肃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使得教师整天被压在作业堆里,这一直是压在语文教师肩上的沉重负担。为批改学生的作文,教师可谓费心费力,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然而效果却是微乎其微。就学生作文的现状而言,“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极为严肃,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再加上,作文讲评时教师“一言堂”、“目中无人”。这正是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主要原因。作文教学费杂乱差的严重局势,迫使我们研究如何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

2、低效乏味而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需要改革。

传统的作文教学,其基本程序是:“指导→作文→批改→讲评”。从信息论角度看,展现了学习的全过程:“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反馈信息→评价信息”。但从信息反馈的角度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属于单向的信息反馈;而且从指导到讲评,一般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错过了“信息即时反馈”的最佳期,信息反馈的周期越长,效率就越低。更严重的问题是:从作文到批改严重脱节,许多师生错误地认为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仅仅是教师的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无动于衷。我们认为:应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参与作文评改的全过程,并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指导者。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低效乏味而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必须扬弃。

3、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早在1978年发表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一文指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日、美等国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要教会学生学会思索、学会学习,这已是共识。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途径。

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评改,融教师示范评改、学生自我评改、小组评改、同学相互评改、师批生改为一体,学生通过“习作→评价→修改→再评价→再修改……”的多次信息反馈,知道了自己学习的结果,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增强学习的信心,强化学习的动机。这样的评改,既充分利用了信息反馈的功效,又融洽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教给了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既培养了学生认真作业、反复修改的良好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作用、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二、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93—20094
制订形成并论证课题研究方案、研究课题、选择实验班,作好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前测。

 

第二阶段:调查实施阶段(20095——2010、5

其主要任务是深入调查研究作文批改现状,修订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开题工作。学习本课题相关资料展开实践,紧密围绕本课题开展研究活动,并收集相关的实验资料。探究作文批改方法,开展教学实验研讨,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写教研体会及成果,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0、6
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整调、完善目标体系、途径和方法。
2、将前阶段研究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
3、撰写结题报告、个案分析、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展示成果,形成报告集,完成结题工作。

三、研究目标及预期成果

开展本课题研究,我们追求的目标是:

1、寻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新做法。

2、探求扎实高效的作文批改新方法。

3、创新富有个性的作文批改新经验。

4、构建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批改的新模式。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

   主要阐述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途径及策略。

2、研究案例

      主要总结在实验过程中的典型案例。

四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逐步形成了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教学模式,作文教学取得了些许实际效果。我们所采取的基本思路与策略如下:

1.在思想观念上,摆正教师与学生的位置,重新熟悉教与学的关系,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强化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意识,启发教育学生要有这种思想观念,并激发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欲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内在的驱动力,培养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准确认识教与学的关系:要将“因教论学”的教育变成“因学论教”的教育。在教与学之间,学是第一性的,这是因为学生是以学为本的学,学决定了教。教是第二性的,这是因为教师要教学生学会,教是为了学。在解决学生从不知到知的矛盾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最高明的教是教学生会学,最后达到不需要教而能自学,真正体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准确认识作文评改。传统的理解:“评”是对学生作文的优劣进行评价并分析原因;“改”是修改文章,删补调换。这种理解仅着眼于评改内容,没有涉及本质,而且孤立了“评”与“改”的关系。囿于这种理解,评改就成为教师的工作,讲评成为一次作文训练的终结,其结果必然是“高耗低效”。

其实,作文评改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前指导的继承和深入,是对指导效果和学生习作情况的检查和评价,也是作后讲评的基础与预备,是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心理的指导。因此,作文评改是学生写作文到修改作文之间的指导训练过程,是老师指导、学生训练的一个过程。“评”是对学生作文的理论上的分析、理解和评价,是获得写作知识的过程,是理性认识。“改”是对学生作文的实践性的操作,是训练修改能力的过程,是感性体验。两者关系密切,“改”必须以“评”为理论指导和依据,“评”要通过“改”来体现实践意义;“评”对“改”具有导向作用,“改”是对“评”的验证。因此,必须以“评”导“改”,“评”“改”结合。“作文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已成公论。至于“在哪儿改”、“怎么改”、“为什么要改”,这是作文评改所要解决的要害问题。

2.在方式方法上,由教师一人的批改、讲评转化为教师指导下的全体学生的自我评改。遵循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扶到放,教给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本领。指导和帮助学生评价作文、修改作文、写好作文,培养必须具备的一般的写作能力。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成功与进步的经验,点燃写作爱好的火花,唤起写作的激情。引导学生从心理上乐学,从方法上会学,重点消除“不愿改、怕改”的怠惰心理。另一方面向学生指明该修改的内容和修改的要求、方法,使学生既得到具体的指导,又得到实在的训练。在评改实践中,既教其知,又授其法。重点消除学生“不知何处改,怎么改”的盲目心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习游泳的本领。”

3.在训练步骤上,向学生展现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体现训练的过程,循序渐进,由易而难,从简朴到复杂,从段到篇,从单项到综合,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培养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例如:《语文教育教学引论》中就这样指出:“文体写作指导的训练程序是:从记叙文训练到说明文训练,再到议论文训练,当中可以穿插应用文训练。按文体不同特点进行指导训练,在不同年级还有不同的指导和训练重点,因此,教师还应依序进行指导,安排好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由单项训练到综合训练、由局部训练到整体训练、由口头训练到书面训练、由阶段训练到全程训练的程序,做到既有阶段性又有联系性,既有计划性又有科学性。依体指导训练和依序指导训练,可以既相互联结,又有交叉,形成一个阶梯螺旋式推进的循环反复的过程。”

五、研究内容

1、作文批改有效性的现状调查研究;

2、作文批改的途径研究;

3、作文批改的方法研究;

4、作文批改有效性的典型案例的研究。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学习教育理论,分析作文教学的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使研究的展开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和翔实的实践背景上。

2、调查研究:对研究作理性思索,确定研究的方式方向和突破口,设计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对实施过程作精细的理论分析。

3、实证研究:各年级确定两个实验班,展开行动研究,投入变量,组织实践,总结调控,积累阶段性研究成果,穿插教育测量和分析。

4、经验研究:用科学的经验总结法总结研究成果。

七、研究的成果、分析与思考

(一)作文教学方法归纳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让我们积累了一套作文教学的方法,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1、示范评改 以集体评改典型文章引路,具体指导如何评改作文——教给评改方法。学生独立成稿后,教师先将草稿浏览一遍,选取二、三篇有代表性的,或抄在黑板上、或写在投影胶片上、或当堂朗读、或印发给学生。先放手让学生评改,大家评大家改;教师适时加以点拨,并示范评改,重点针对本次习作要求、结合学生作文实际上详加评述,提出修改意见,指导评改。强调“一作一得”,即抓住每次习作的训练要求,一篇习作训练一个重点项目。

2、自我评改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参照老师的示范评改,评价和修改自己的作文。教师巡视,对部分学生加以指导。

3、小组评改 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针对本小组每人的作文逐一评议,提修改意见,使每人学会评价作文、修改作文。

4、相互评改 先让学生相互评讲,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修改。侧重于以下两方面的训练:一要求写出自我特色,二要求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采用以读促改的方法,反复朗读,反复修改,读到句句朗朗上口,改到词词合理妥贴。

以上几种形式的评改,自始至终把学生置于主人翁地位,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双向传递的信息量,加速了信息反馈,缩短了反馈周期,提高了信息即时反馈效应。这样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认真写作、认真评改作文的责任心。

5、教师批注 教师针对学生的批改情况进行批注,教师既要关注到学生原作的实际水平进行评价,又要对参与评价的学生的评价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各方面参与学生的兴趣。

6、学生再改 以讲评引路,教师就具有共性的特出的问题进行讲评,要求学生结合教师的批注通读全文,进一步提高自主性评改作文的品位。一方面结合批语,正确评价本篇作文,认识本次习作的得与失;另一方面结合教师的批注,弄清审题、立意、选材、章法和语法、文采、逻辑、修辞等方面的不足,并一一修改。对部分不符要求或失误较多的作文,则要求学生重做,让他再尝试一次,再给他一次成功的机会。

诚然,以上做法,在训练刚起步时,也相称费时费力,但令人欣慰的是劳而有获。示范评改,费时多,但是学生们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抒己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从多方位、多角度开拓思路,增强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兴趣盎然。自我评改,这是训练的重点、难点,也是训练的目标,学生在评改别人的文章时,能茅塞顿开,讲起来一套一套的轮到评改自己的文章时却“看不出来”、“一时吃不准”,进行反复推敲之后,才有所领悟.这样学生经历了由他评他改到自评自改的过程,尤其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不会到会的过程,真正培养了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学生学会了自主性评改作文,尝到了甜头,积极性更高了。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性评改作文能力,而且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学习效率有显著提高。当然,以上训练方式不能死搬硬套,我们要通过学习和创造,不断丰富自己的训练“库存”,还要深入研究各种训练方式的性能及其组合规律,并将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行优化整合,提炼加工,为我所用,在教学实践中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切实灵活而又纯熟地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手段,提高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能力。这样,通过信息的即时反馈,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不仅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老师的批改负担,而且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把教师从作文批改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教育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从枯燥乏味且低效的“题海战争”中解放出来,投入生动有趣且高效的自主性评改作文中去,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开展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品德修养、认识能力、情感意志、读写习惯等方面良好素质的整体发展。

(二)全方位更新了师生的观念,大面积提升了作文教学的品位。

“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已基本结束,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不仅拓展了现代生活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同时为许多一线教师提供了一种以理论为支撑的概括化的教学风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增强了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研的主体意识,积极参与,不断探索,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且提高了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学习活动,促进主体发展的能力。

研究的成果使许多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近两年的研究过程是教师进一步扬弃了传统的教学观,更新了观念,对教学实质进行再认识和探索的过程,教师素质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

教育观念的更新。本课题的研究对教师原有的教学观念形成了冲击,在课题研究的带动下,许多教师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通过实践逐渐摈弃了传统的观念,形成了与新课程标准相吻合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自主性评改作文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教师和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减轻了教与学的沉重负担,使学生自己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体,并使之获得锻炼和发展。

积累了新的科学的育人方法。课题组成员通过探索与研究,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上升为理论”这一过程的转变。大家充分认识到:自我评改意识的渗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应当站在全面育人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语文素养,使教育的效果能够无形中转化为

研究到此,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反思、去分析、去探索。如在教会学生自主性评改作文的教学上,实施该课题的研究已有突破,但在其他的课教学中,如何能更好地体现该课题研究的优势,如何进一步反映出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如何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做得还很不够。还有待课题组的全体成员的进一步努力,继承从实践中加以积累和提炼。

(三)促进作文教学的改革,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1、“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新路子。

在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强化尝试意识,优化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索、自主发展的精神,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爱学、会学、善学”。

2、“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体现了“减负增效”的精神,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推进了素质教育。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生原有知识能力,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关注后进生,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的认知策略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顽强拚搏的学习品质,提高了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心理素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分析解决新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促进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素质教育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追求学习策略的最优化,追求教和学的策略意识,追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精神,提出“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尝试能成功,不断优化尝试策略,以便取得最大最快的成功”,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探索的参与意识。作文批改有效性研究的实施,能促进学生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善学,同时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增强了学习兴趣,使课堂心理气氛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发生良性循环,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健全、健康、和谐地发展,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八、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回顾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实践,对如何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我们有如下体会:

1、课题研究工作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统一,尤其要在作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寻找具体可行的操作形态,使之成为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仅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更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具体可行的操作实践,从而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实践。

2、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不断充实、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必须有实事求是、科学认真的态度,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虽然作为课题的集中研究有时可以告一个段落,但是对规律的探索、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3、课题研究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如此反复循环,螺旋式上升,务必追求实际效果,接受教学实践的反复检验,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4、课题研究工作必须有广大教师的共同参与,尤其是要造就一批课题研究的“志愿兵”,这是使课题研究工作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我校“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的研究,历时一年多,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作文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通过不懈努力,它取得了些许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深知这条作文改革之路还很漫长,仍需不断地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修正与完善,在不断地实践与反思中获得螺旋上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