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1) 鸡腿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3~35℃,子实体在9~28℃之间可形成生长,因此,我国的绝大多数地区均可栽培它。 另外,鸡腿菇的适应性较强,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如棉籽皮、玉米芯、豆秸、稻草、麦秸等,还有生产栽培其它食用菌后的废料均可以栽培鸡腿菇。 从成本上来说,利用35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按一层出菇面积计算,可投料5000千克,经过4~5个月的发菌、出菇管理,可以产菇5000千克,按目前售价3元/千克,扣除成本5000元外,还可获纯收入10000元,投入与产出比是1:2。 从总体来说,栽培鸡腿菇因为具有原料来源广、栽培方法方法简单、成本低、周期又短、而且产量高、经济效益高这些特点。 问:前边您说过鸡腿菇的幼嫩子实体酷似鸡腿而得名,对于没种过它的许多农民朋友对它还可能感到陌生,您能否对它的形态特征详细描绘一下呢? 鸡腿菇在不同生长阶段表现为孢子、菌丝体和子实体三种不同的形态。它的孢子是鸡腿菇进行有性繁殖的“种子”,但是在栽培鸡腿菇时,不能用孢子进行直接栽培,只能作为育种材料。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形态。 (未完待续)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3) 发表时间:2011-06-23 问:栽培鸡腿菇,什麽季节好呢? 二 、鸡腿菇栽培技术 1.栽培季节 2.栽培工艺流程 鸡腿菇有两种栽培方法,一种是发酵料栽培,另一种是熟料栽培。 问:何时采用发酵料栽培方法?何时采用熟料栽培方法呢? 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发酵料栽培技术简单,成功率高,易于推广,是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方法;而熟料栽培方法获得的鸡腿菇优质高产,但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设备条件,投资也较大。但如在高温季节发菌最好采用熟料栽培技术路线,这样可大大提高发菌的成功率。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流程。 鸡腿菇栽培流程如下: ⑴发酵料栽培原料准备→拌料→堆料发酵→装袋→发菌→覆土→出菇 管理→采收 ⑵熟料栽培原料准备→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覆土→出菇 管理→采收 1.栽培原料 栽培鸡腿菇,原料很广,许多农林副产品,都含有丰富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都可用来栽培鸡腿菇。常用的主料有:玉米芯、棉籽皮、废棉、麦秸、稻草、豆秸等,辅料有:麦麸、米糠、玉米面、尿素、石灰粉、石膏、磷肥等。 无论采用哪种原料,都要求必须新鲜、干燥、无霉变。但陈旧、潮湿、已霉变的原料很容易造成栽培失败。下面将常用的配方介绍如下。 2.培养料配方 配方一:玉米芯(粉碎或压碎)60%棉籽皮23%麸皮12%石灰3%石 膏1%磷肥(过磷酸钙)1%料水比1:1.3~1.4 配方二:食用菌废料(栽培平菇、金针菇、香菇等的废料均可)40%棉籽皮20% 玉米芯20%麸皮15%石灰3%石膏1%磷肥1%料水比1:1.25~1.35 配方三:玉米芯43%棉籽皮43%麸皮6%棉籽饼3.7%磷肥1%尿素0.3%石灰3%料水比1:1.35~1.45 配方四:玉米芯83%麸皮8%棉籽饼4%磷肥1.7%尿素0.3%石灰3%料水比1:1.3~1.4 配方五:玉米芯80%鸡粪15%磷肥1.6%尿素0.4%石灰3%料水比1:1.25~1.4 配方六:豆秸85%麸皮6.5%棉籽饼4%磷肥1.5%石灰3%料水比. 1:1.25-1.35。现在将发酵料栽培方法及熟料栽培方法分别介绍如下。在发酵料栽培技术中,先谈谈发酵料堆制、装袋及发菌这三个问题。 5.发酵料栽培技术 ⑴发酵料堆制 按所选的配方进行称料配制培养料,不可溶的辅料加到主料中要混匀,可溶性物质分别溶于水,泼在培养料上,饼肥要打碎或经预湿变散后再加入。将拌好后的培养料堆放在水泥地或砖地上,料堆底部铺一层2~3厘米厚经预湿的玉米秸或草苫,以利通气,堆要堆成高1.2~1.5米,宽1.0米左右,长度不限,然后,用直径3~4厘米的木棒在料堆的中下部横向和从顶部垂直向下打数个通气孔,通气孔的间距约40厘米左右,最后盖上塑料布,在冬季,塑料布外面需要加盖草苫等保温物。一般春秋季节,在堆料的第二天,料内温度可达到35℃,第三天可达到60~70℃,冬季要达到上述相应的料温要推迟1~2天。当料温达到60℃,保持24小时,便进行第一次翻堆,把料堆表面及堆底的料翻到里面,料堆里面的料翻到堆底及堆的表面。 问:翻堆的目的是什麽呢? 翻堆是使料堆内外对调,使得整个料堆的培养料发酵均匀,同时也使料堆内氧气得到补充。翻堆后仍要打些通气孔,此时料温约在40~50℃,第二天料温可再次达到60℃,再保持24小时,以后再翻堆,前后共翻三次堆,这样发酵周期即完成了。如以棉籽皮为主料,在春秋季节,一个发酵周期需要9~10天,冬季则需要12~13天。 问:怎麽就知道培养料就发酵符合要求了呢? 培养料发酵良好的标志是:颜色呈棕红色,有料香味,并有大量的白色菌丝。以玉米芯为主料的发酵料,发酵时间要长些,约12天左右。达到规定的发酵时间后,要及时将料堆散开降温、装袋。 (未完待续)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4) 发表时间:2011-06-23 问:培养料发酵的时间越长,是否越好呢? 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如超过发酵规定的时间,培养料的养分消耗会增加,同时,堆温也会下降,导致有害杂菌增多,影响菌丝的萌发生长,反而使菇的产量降低。 另外在堆料和翻料时要注意,不能将培养料踩实,料堆也不要太宽太高,除了在料堆上打些通气孔增加通气性外,料堆表面也不要盖的太严,外界空气湿度大的情况下可少盖或不盖塑料布。如果通气不良,料堆温度迟迟不上来,料堆中心厌养区扩大,会造成厌养发酵,不利于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和物质转化,常伴有酒糟味。同时料堆也不宜太小,否则会使四周冷空气透入料堆,大部分热量经过对流散失掉,料堆难以达到要求的温度,一般在石家庄地区,按干料计算,冬季料堆不要少于400千克,春秋不要少于200千克。还有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发酵过程中料堆四周常有苍蝇、菇蝇等害虫,应喷些高效低毒的农药,及时杀灭。以上讲的是发酵料的堆制,下一步就该装袋了,在装袋之前先将菌袋扎些微孔.。 问:为什麽培养料没装进去,就先扎些孔呢? 2.装袋 1)针眼微孔技术 菌袋通气好坏直接影响鸡腿菇菌丝生长的速度,如通气不良菌丝生长缓慢,不仅会延长生产周期,降低产量,而且还会造成杂菌污染。针眼微孔发菌技术使此问题得以解决。 问:那麽扎多少,又如何扎呢? 该技术的具体操作要点是,将40~50个叠在一起的袋子,用缝纫机最小号针,以最大针距,在缝纫机上纵向空走两趟(即不用线),于是便在袋子上留下了四趟针眼,也可按袋内分层装菌种的位置,横向走几趟针眼,装袋时将菌种装在针眼层上,若是在高温季节,菌袋装料封口后要将其在石灰粉上滚几周,可大大提高发菌的成功率,避免污染、减少虫害。采用此技术,菌丝长满菌袋的时间可由原来的26~30天,缩短为18~20天。 目前选用的栽培袋规格多是折径20~25厘米,长42~50厘米,厚0.015~0.02毫米的低压聚乙烯袋。选择栽培袋的原则是:早秋、晚春气温较高的季节选用折径较小的袋子,在晚秋及冬季选用折径较大的袋子。装袋的操作方法是先抓一小把培养料放在袋底,然后放一层菌种,菌种以放在菌袋周边为主,再填料,撒料要均匀,并将其压实,每袋共装三层或四层菌种,中间有两层或三层料,最上面的菌种层上仍要填加一小把料,最后将整个袋子均匀地用力压实,但注意在用力时,要直接压在料层上,不要压在菌种上,以免对菌种造成机械损伤,影响菌种的活力。菌种的用量,以干料计应掌握在10%左右,最后将袋口用手握式订书机订住或用塑料绳系住封口。料装好后就应进行发菌了。 1.发菌 1)发菌场地 对发菌场地的要求是远离畜舍、禽舍等污染源,地势要平坦、干燥、通风良好,如外界气温能稳定在4℃以上,应尽可能选择在室外、棚外发菌,树林下也是较为理想的发菌场所。 2)发菌管理 发菌时,菌袋间相互接触常会造成温度过高,稍有不甚便会造成烧菌,因此可在每层菌袋间平行摆放两根竹竿或玉米秸,根据外界气温情况,确定各层菌袋的间距及各排间的距离。在发菌管理中要注意每天都要查看袋子中间的温度,一般菌袋内部温度应掌握在28℃以下,为使整批菌袋发菌均匀,整个发菌过程中要倒袋2~3次,由于袋间有一定的距离,增加了袋间的通气性,可使菌丝的生长速度大大提高。如果是在棚外发菌,码好的菌袋上面要覆盖一层遮荫物,以避光发菌,在气温低于5℃时,也可覆盖塑料布保温,但每天要掀动塑料布2-3次,以利通风换气,同时注意袋内的温度,要掌握在28℃以下,这样18-22天菌丝就可以长满菌袋。再往后就可以进入出菇管理阶段了。下面我们接着介绍熟料栽培技术的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5个问题。先说说拌料。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5) 发表时间:2011-06-23 6.熟料栽培技术 ⑴拌料按着前面所讲的培养料配方进行配料,在拌料时将可溶性物质分别溶于水中并泼在培养料上,对不可溶的物质,在拌料前要加到主料中混匀,一般500公斤原料加水600公斤,加足水后迅速将原料用铁锨翻一遍,以防水分流失。然后可一个人用铁锨散开,另一个人用扫帚扫料,将棉籽皮、玉米芯、麸皮等扫开、扫匀,使各种原料充分混合,水分分布均匀,然后堆积成堆。料拌好后要检查含水量。手抓一把培养料握紧,指缝中有2~3滴水滴下为合适。如握不出水分说明含水量太少,若轻轻一握就有水流出说明水分太多,多与少都要加以调整。培养料中适宜的含水量是鸡腿菇栽培成功的关键之一,过大、过小都直接影响菌丝正常生长,甚至会造成栽培失败。以棉籽皮为主料的一般放置4~5小时后可开始装袋,含玉米芯的培养料要在拌料后的第二天装袋,目的是使培养料充分吸水,确保灭菌彻底。 ⑵装袋熟料栽培鸡腿菇用的菌袋,是选用折径17~20厘米,长36~40厘米,厚0.004厘米的聚丙烯筒或低压聚乙烯筒。 问:在什麽情况下选用聚丙烯筒,在什麽情况下又采用低压聚乙烯筒?这两种袋子的质地有何不同? 菌袋如果进行高压灭菌,就应采用聚丙烯筒,如果是常压灭菌,这两种塑料袋都可选用。聚丙烯筒透明度高,污染杂菌易被发现,灭菌时耐高温性好,缺点是在冬季温度低的条件下,质地脆,装袋时容易损坏,给装袋造成困难。而低压聚乙烯筒在冬季装袋时不易破袋,但缺点是透明度稍差,袋子本身耐高温性不好,所以一般只适于常压灭菌。对选用的菌袋要求是厚薄均匀,拉力强度高,无微孔。装袋时先装大半袋子的原料,沿着袋壁均匀用力压实,应避免因用力过大撑破塑料袋或使袋子变形,装满一头后,系住袋口,再装另一头。装袋松紧要适中,太实影响通气,菌丝生长缓慢,太松菌丝生长快,但装料少,影响产量。一般折径为17厘米,长37厘米的袋子可装料0.5千克(这是折合成干料)。 ⑶灭菌灭菌的目的是为了将培养料中的微生物杀死。有高压灭菌和常压灭菌两种方式,高压灭菌设备投资大,一次灭菌量少,多用于菌种制作。制栽培袋一般用常压灭菌。 常压灭菌在常压蒸汽灭菌锅内进行。常压蒸汽灭菌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常压灭菌灶,由于常压灭菌培养料养分不易被破坏,且投资少制作简单,被栽培户广泛使用。其结构主要包括产生蒸汽的炉灶和灭菌室两大部分。这种灭菌锅是不完全密闭的,灭菌时蒸汽不断从灭菌锅内外泄,锅内压力和自然大气压相近,故称之为常压,其锅内灭菌温度在100℃~105℃之间。常压灭菌锅有多种形式,我们把经常使用的一种介绍给大家。它以煤、柴等作能源,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1)灶体大小依生产规模确定,视需要配置1~2口铁锅。 2)蒸仓内要有层价,以便分层装入灭菌物品,利于热蒸汽流通,确保灭菌彻底。 3)灶体中部预置一放温度表的铁管。 4)具有加水装置及观察或测试灶内锅中水量的装置。 具体建造方法如下: 常用的为方形,用砖和水泥砌成。使用两口普通铁锅,直径100~120厘米大锅位于灭菌仓之下,直径80厘米的铁锅设在靠近烟筒部位,用一根钢管使两锅相连,使外置锅内热水可以自动流入蒸仓的灭菌锅,补充损失的水分。先砌普通的炉台,在大铁锅上面用砖砌一长、宽各120~170厘米,高150~160厘米的灭菌室。蒸仓里设三层木板屉架,层间距45~50厘米。灶仓砌墙范围比锅的直径宽20厘米左右,灶仓内墙用水泥精心抹平,灶顶可用水泥板盖顶。进袋口的高120~150厘米,宽约80厘米,采用双层密闭材料封口,以减少蒸汽溢出,提高灭菌效果。 ⑴向灶内装袋时,袋子与灶壁、袋子之间要留有孔隙,以利于气流畅通,防止形成死角,影响灭菌效果。 ⑵将袋装完后,封闭灶门,立即大火猛烧,使温度在4~6小时达到100℃,之后持续烧8~10小时,注意中途加水,防止把锅烧干。 ⑶达到灭菌时间后,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再闷一段时间,当料温稳降至40℃时,可出锅。 ⑷接种接种是鸡腿菇熟料栽培的关键环节。要在接种箱中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严格造成杂菌污染。 ⑸发菌发菌需在避光、温度为22℃~25℃、较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内进行。接种7~10天后要进行第一次翻袋,检查菌丝生长情况,拣出污染的菌袋。整个发菌周期共翻袋3~4次。一般25~30天菌丝就可以长满料。栽培鸡腿菇无论是采用发酵料栽培方式还是熟料栽培方式,培养料在袋内发菌后都应覆土及出菇管理阶段了。 (未完待续)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6) 发表时间:2011-06-23 7、覆土、出菇管理 1)覆土的选择、处理 应选用具有良好通气性的肥沃壤土作为覆土,但不能用保水性和透气性差的沙土、胶泥土等作覆土用。如果覆土中掺入15%的过筛煤渣效果就更好。覆土处理:选好的覆土加入2%~3%的生石灰粉,有条件的也可喷500倍的敌敌畏和200倍的甲醛溶液,拌好后堆成堆,覆盖薄膜闷堆24小时。 问:喷敌敌畏和甲醛溶液,然后再覆盖薄膜闷堆目的是否是杀灭土中的杂菌、各种害虫及虫卵呢? 正是这样,用覆土之前必须先撤膜散堆,待药味散完后再用效果就会更好,覆土的湿度以受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2)脱袋、覆土 当菌丝长满袋后,如有适宜的出菇温度,就可转入出菇管理阶段了。在塑料大棚内,按南北走向建造宽1~1.2米,深30~40厘米,长度依棚宽度而定的地畦,在畦底和畦的四周撒一层石灰粉。将发满菌的菌袋脱去薄膜,平躺在挖好的畦内,菌棒间留2~3厘米的缝隙,用处理过的覆土将袋间空隙填平,并在整个料面上覆3~4厘米的覆土,最后用农膜覆盖畦面。 在覆土时应注意覆土的质量、厚度,因为它们对鸡腿菇的生长有很大影响。覆土层太厚,会影响通气性,菌丝长的时间过长,出菇慢;如覆土太薄,产量又低。 覆土方法以二次覆土方法为好,具体是先在料面上覆一层厚2厘米的土,5~7天后菌丝长透覆土,再在原来的土层上再覆土1~2厘米,两次覆土的总厚度达3~4厘米。然后用喷雾器细水喷透,这样可以防止表土板结,有利于出菇。 问:一次覆土和二次覆土有什麽区别? 相比较而言,一次覆土出菇快,出菇偏小,产量低;二次覆土出菇稍慢些,但产量高。 3)出菇管理 菌袋经过覆土,7~10天菌丝就可以长透覆土层,然后逐步进入分化期。此时需加强管理即出菇期的管理,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创造鸡腿菇出菇的理想环境条件。其具体操作要要点是: 1.去掉覆盖的塑料薄膜,适当加强通风,保持新鲜空气;2.适当增加光照,以刺激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但是应避免强光直射;3.控制温度在12~22℃之间;4.提高空气湿度和保持覆土的适宜湿度,使空气湿度达到85%~90%;覆土的湿度以手握成团,落地即散为宜。 在适宜的条件下,覆土后12~15天,鸡腿菇便会破土而出。出菇后同样应注意温度、通气、空气湿度、覆土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调节,以便获得优质、高产的鸡腿菇产品。 问:鸡腿菇的采收不可早采,也不能晚采,何时采收有没有什麽标准? 四、鸡腿菇的采收 鸡腿菇长到八成熟就应采摘。一般鸡腿菇高达8~12厘米,菌盖直径2~3厘米,菌盖与菌环分离前是最佳的采收时期。因为这时的菇体形态美、质量高。如不及时采收,菌盖与菌环分离,而且菇体成熟时,菌盖边缘会由白变为浅粉红色,并开伞产生大量的黑色孢子,菌褶也很快自溶成黑色的墨汁状,仅留下菌柄,这时便完全失去了商品价值。 问:鸡腿菇可以收几茬,在采收期间应注意什麽问题呢? 采菇时,应随时将菇根、死菇、菌索等清除掉,对缺土的部位及时补土。头潮菇采完后,结合浇水对菇床补充2%的石灰水溶液和1%复合肥溶液,其他管理同头潮菇。约7~12天后又可出第二潮菇。共可出4~5潮菇,但产量主要集中在头三潮,一般前三茬菇占总产的70~80%,而且菇的质量也最好。下面介绍一下鸡腿菇病虫害防治技术。 五、鸡腿菇病虫害防治技术 鸡腿菇生长速度较快,随说它具有较强的抗杂菌能力,但在开放式的栽培中,它的培养料及鸡腿菇菌丝、鸡腿菇菇体也都会受到有害微生物和害虫的危害,使其不能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菌丝体或菇体呈异常状态,甚至死亡,轻者降低商品价值,重者失去商品价值。 危害鸡腿菇的杂菌主要有绿霉、叉状碳角菌、鬼伞菌等,虫害主要有螨类、线虫、跳虫、菇蚊、菇蝇等,这些杂菌、害虫一旦发生,蔓延扩散非常快,治理并不容易。 鸡腿菇病虫害的防治与大田农作物及蔬菜作物的防治原则一样,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即从菌种、原料、环境等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发菌和出菇季节,其中特别强调栽培技术措施的作用,创造良好的有利于鸡腿菇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预防病虫危害,这样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采用生态防治方法外,还要综合地使用物理、生物及化学农药等防治方法。 说得具体一些,我们应特别强调要做好如下几项各种工作: 1.选用优质的菌种。2.堆制优质培养料。3.搞好菇场、菇棚的清洁卫生。4.适时播种和适当加大播种量。5.控制好菇棚、菇床的温度、湿度。6.菇房隔离及场地轮换。7.及时采收和清除菇根。8.及时发现和治疗病虫害,将病虫消灭在发生的初期。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