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说“白事会” --耶律寒烟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4-25

近来听很多朋友问起传统相声白事会里面的“贯口”里,有很多听不懂的地方,也难怪,解放以后“移风易俗”很多的风俗习惯因此被“移”掉,或“易”掉了,年轻人自会有很多听不懂得词汇,查阅了一些资料,翻拍了一些历史照片资料。发给大家以作参考 

下面引用的是相声"白事会"中对旧时京津一带的丧事——即白事的风俗原文:

在院里高搭天棚,搭的起脊天棚,在门口外边立三棵白杉槁。(注:读作“沙高”,即用杉木做的脚手架,北方用杉木而南方则用竹子。)两边是钟鼓二楼、过街牌楼,白蓝色的花纸搭的彩牌楼,正当中写三个字“当大事”,孟子曰“唯送死者以当大事”,两边是音乐齐奏,锣鼓喧天,两个黑红帽在灵堂引路,请来了文官点主、武将祭门,连放三声铁炮,先由杠夫二十四名将经棺请出门外,上小杠四十八杠,后换大罩八十人杠,杠夫满都是红缨帽、绿夹衣、剃头、洗澡、穿靴子、满穿套裤,八十人杠换三班二百四十人!摆开了一字长蛇五里地,最前边是三丈六的铭旌幡,上写着死者的官衔。(注:铭旌也作功布、明旌,是汉官出殡引路招魂的旗帜。)接着就是纸人纸马,开路鬼、打路鬼、英雄斗志百鹤图,有方弼、方相-哼哈二将、秦琼、敬德、神荼、郁垒四大门神,有羊角哀、左伯桃、伯夷、叔齐名为四贤,旗罗伞扇奏大乐,两堂彩谱,一顶引魂轿,有军乐队、铜管乐、管弦乐,还有打击乐,童音法鼓(注:有前面的童子背鼓,后面的童子敲击。)子弟文场(注:旗人子弟票友演奏的“文场会”。),七个大座带家庙,松鹤、松鹿、松亭子,松伞、松幡、松轿子,花伞、花幡、花轿子,金瓜钺斧朝天镫,缨舞缨幡缨罩缨,“肃静”“回避”牌一样五十对,黄缎子绣花伞一堂,上绣金福字,飞龙旗、飞凤旗、飞虎旗、飞豹旗、飞彪旗、飞熊旗、飞鱼旗、飞鳌旗,四对香幡、八对香伞,尼姑二十名,道姑二十名,潭柘寺的和尚四十名,白云观的老道四十名,雍和宫的喇嘛四十名,北京佛教会居士林的居士也来送殡,童子雪柳(注:竹筒中插入裹了白纸穗的细竹条谓之“雪柳”,由男童手执。),一百五十对,花圈四百对,挽联四百对,当中有影亭一座,上摆着死者的像片。送殡的亲友胸前都戴着白纸花,两个白帷幕,孝子头戴麻冠、身穿重孝、手拿哭丧棒,長子左手扛着引魂幡。洒纸钱的北京的“一撮毛”(注:本名全福,清末民初满族人,因为脸上有一撮黑毛故绰号“一撮毛”。),纸钱一洒节节高,三层开花满天星。棺罩(注:棺罩是罩在棺材外边的有盖挂绣片的木框,上有亭式罩頂,做工精細)过来了,“的….当……”两个打响尺的倒退着走,“当…….”八十人杠“唰……”走得是又齐济、又稳当,棺罩过去,有六十辆洋马车,里边坐着家属女眷跟着送殡。


下面是转载一篇关于旧时北京满族出殡的文章:

汉执事分为:干三件;三半堂;五半堂;一堂;三堂;五堂;六种。 实际上一堂是由两个半堂组成,与舞台上的龙套一样,只是以半堂为基数计算。每半堂有不同三色的幡伞各六把;金执事八对。
五半堂此种执事是规模最大的一种,有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增加花样。铭旌。招魂引路的旗帜,伴宿之日起就立于丧居门前了。立幡时必需按照男左女右,出殡时以16、24、32人抬着在殡前引导,在路中央行走,还要用两名穿孝的杠头打响尺指挥。大的铭旌总高32丈。引路王一对,打道鬼一个。1.8丈高。麒麟喷钱兽一个,从外地传入北京,京烧活称怯货。
五堂半执事:一半堂,幡伞各六把、红地绣花。清道、飞虎、飞龙、飞凤、飞熊、飞豹、飞鲤、飞鳖旗各一对。回避肃静虎头牌各一对。蛤蜊一对。二尺多长的黑白棍。粉棍一对。半个竹筒金簿罩漆。鸣锣各一对。
二半堂,幡伞各六把、蓝地绣花。三尖刀、马蹄刀、偃月刀、象鼻子刀各一对。
三半堂,幡伞各六把、白地绣花。金轮、金螺、金伞、金盖、金罐、金鱼、金长枪各一对。
四半堂,幡伞各六把、青地绣花。瓜、斧、镫、拳、掌、槊、督、钺各一对。
五半堂,幡伞各六把、紫地绣花。官鼓大乐一班,13人。座伞一把,1.2丈高,5寸火焰金顶,黄绸拉幌。围子与官罩花色图案一致。
清音一班,俗称清音锣鼓。2人抬鼓,1人打,4笛合奏,1小锣,还有单皮总指挥,其名称曰:“九福班”。
8人抬影亭一座。座伞一把,2人拉幌。魂轿一乘,绿呢青纱供牌位,8人抬。座伞一把,2人拉幌。香幡、灵人纸活若干。3教僧侣。雪柳12把。
孝属。长子打幡次子抱牌,余者哭丧棒。送殡执绋。除孝属外送殡者均穿漂孝。大杠上扣官罩,照此应48杠以上。后扈,也叫:“后拥”。金瓜执事刀枪若干,5人一组,用湖色绸子连起来,48杠用15人,64杠用25人,以此类推,32杠不用后扈。
送殡轿、车,夫人、儿媳、乘白轿,大儿媳怀抱宝瓶。姑奶奶乘青轿加,小姐乘蓝轿,孙子媳妇乘白轿插石榴花,外孙子媳妇乘蓝轿。帐房轿车上挂蓝白两色绸子,
来宾车辆系普通轿车,纸钱车、奠礼车等数辆。

除 了满族外蒙汉八旗的旗人都用满礼。蒙藏随满礼但略有不同。1、都噜幡。2、门纛一对。3、曲律八根,按本家旗色为别,红缨为汉军,黑缨为满、蒙。4、黄 鹰、弱狗、骆驼由四执事带着,秋帽、锦袍、大带、靴子,冬天戴羊皮帽子,反穿羊皮中褂。5、刽子手四名。(官职一品以上者才能用)6、清道、飞虎、飞龙、 飞凤、飞熊、飞豹、飞鲤、飞鳖旗各一对。7、回避肃静虎头牌各一对。8、蛤蜊一对。二尺多长的黑白棍。9、粉棍一对。半个竹筒金簿罩漆。10、金执事四 对,三尖刀、马蹄刀、偃月刀、象鼻子刀.11、金轮、金螺、金伞、金盖、金罐、金鱼、金长枪各一对。12、瓜、斧、镫、拳、掌、槊、督、钺各一对。13、 座伞一把。14日照伞一把。不拉幌。16、座伞一把。17旨意亭。八人抬。18曲柄黄伞。19官鼓大乐十三人。对拉号、四鼓、苏锣、对唢呐、对云锣(九音 锣)跟锣,对海笛。贝子以上者均不作乐。20、三教僧侣。21魂轿一乘,绿呢青纱供牌位,贝勒以上者可用黄色。22、座伞一把。23、童子督胜盘。用小孩 扮成童子模样举盘,上放生前用过的博古。边行边助哭。24、丧主。青布帽头、白孝衣孝带束手。25大杠。应四十八以上。26、后扈。马队,猎装。金瓜执事 刀枪若干,5人一组,用湖色绸子连起来,48杠用15人,64杠用25人,以此类推,32杠不用后扈。27、送殡轿、车,夫人、儿媳、乘白轿,姑奶奶乘青 轿加,小姐乘蓝轿,孙子媳妇乘白轿插石榴花,外孙子媳妇乘蓝轿。帐房轿车上挂蓝白两色绸子,来宾车辆系普通轿车,纸钱车、奠礼车等数辆。

图一:铜锣开道,后跟执事

图二:执事中的伞、扇(此照片为红事——即喜事,后有花轿,白事亦然,旧时杠房承揽红白喜事,所使执事基本相同)

图三:手持供品的小童

图四:引魂轿

图五:影亭的照片没找到(旧时候死人的遗像是不许拍照的,就像庙里的佛像一样),不过找到了“匾亭”的照片

图六:六八四十八人抬的棺罩(注:抬棺罩的人红缨帽、绿夹衣,剃头洗澡,穿靴子,满穿套裤,上衣上的图案都是画的,而且必须是画的。)

图七:开路鬼,打路鬼

图八:童子雪柳(必须是童男子打雪柳 )

图九:各式伞盖

图十:“挽联200对”

图十一:纸人(又叫“烧活”)童男童女

图十二:哼哈二将

图十三:小型棺罩

图十四:“七个大座儿带家庙”的“家庙”

图十五:灵堂


今 儿赶上一回现代白事会,昨晚上念经送路的这老太太,今早晨走了,殡虽然不大,但是也很排场,尤其棺罩,那叫一个字“讲究”。吹鼓手里还多了几位喇嘛扮相 的,听说话也是天津人。丧主是天津红桥区洪湖里一家,老太太驾返。四个儿子都有本事,大的叫大耍,二的叫嘎杂,三的叫玩闹呀,老的叫败家。

图一:这队伍也得200米

图二:执事

图三:汉乐队

图四:“藏”乐队

图五:四面白旗

图六:咱上便道

图七:雪柳

 

图八:“棺罩过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