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宁波徐戎小区一栋居民楼垮塌,带走了两条年轻鲜活的生命,房龄23年;今年4月4日奉化又有一栋居民楼垮塌,房龄20年,7人被埋,1人身亡,一如花少女失去了大腿。民革宁波市委会于2013年成立课题组专题调研老旧房屋的结构安全问题,并在2014年1月的政协大会上提交了集体提案—— 及早应对我市老旧房屋的安全问题
汪校芳 周浙红 调研认为,宁波市C级和D级危房在老三区至少有97栋8.97万平方米,共计754户,全市至少有275栋,20万平方米。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及早应对,今后倒楼将不再是独立的突发事件。 原因分析 一是规范标准低。规范是设计的依据,1989年前楼房设计使用的是74规范,这是根据当时国家和政府还比较穷,房子的需求量又特别大,当时的目标是以更少的钱建更多的房,因而设计标准很低,房子起点低。 宁波的土质为软土,软土上的建筑物要沉降几十年才会完成,一旦产生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危害极大;宁波暴雨台风频发,本身比较脆弱的老旧房屋基础被水浸泡后更是雪上加霜。 二是施工质量差。当时设计单位只对图纸负责,施工队伍往往是几个泥工带上一群地道的农民,监理机制没有实施,质监站的质量检查如蜻蜓点水,施工质量无保障。由于水泥紧缺,为减少砂浆中水泥的含量,节约工程成本,砂浆中添加了外加剂,一定时间后外加剂失效,砂浆的强度几乎为零;加上红砖的强度未必达标,以这样的砖墙做主要承重结构,必将导致墙体抗压、抗剪强度偏低,承载力不足。这样的房子一旦坍塌,往往是整栋楼垮塌,并且时间特别短,后果是毁灭性的。 三是野蛮使用。老旧房屋相对来说面积比较小,住户挖壁打洞现象特别严重,每家每户都会在墙上打个壁龛,来放置热水瓶等物品,更有甚者柜子、床、写字台等差十公分就放不下,于是把二十几公分的墙打掉一部分来满足使用要求,这些给建筑物的安全度留下了巨大隐患。特别严重的,底层为了商业服务,有些用户甚至敲掉了承重墙以扩大营业面积,如徐戎小区垮塌的住宅,底层有三道承重墙被敲掉。 对策建议 一、以市场化手段重建成片危房小区。对那些危房成片的小区,宁波民革建议将老小区的多层住宅整体重建为高层住宅。如果容积率由原来的1.5提高到2.8,可增加70%左右的住宅面积。把这70%的增加面积作为开发商重建的回报。这样,政府只要提供协调服务和水、电、教育等综合配套,既解决了困扰旧房改造的资金问题,也解决了老旧住宅的安全性和停车难等老小区面临的各种问题,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二、进一步完善和制定相关法律标准。我国老旧房屋安全管理的相关法规只有建设部在1984年颁布实施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批准房屋修缮范围和标准》,该法规标准体系较为落后,标准偏低,并且从建设技术到材料使用方面的规范都不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这既不利于房屋修缮,也不利于管理的规范化。完善和制定相关法律标准尤显迫切,一是提高危房鉴定标准。房屋鉴定中,a级完好,b级轻微,c级中等,d级严重。这次奉化倒塌的房屋被鉴定为C级危房,但鉴定后四个月就倒了,可能是我们老的鉴定标准已经偏低。当然,更要杜绝危房鉴定的人为影响,人为影响鉴定结果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负责人要按刑事案件进行处理。二是制定房屋基本设施修缮的最低标准,规定未达到最低标准的房屋严禁居住、出租、出售;制定强制维修的启动标准及修缮标准等;制定建筑材料在老旧房屋修缮维护中的使用标准,特别是对于新材料、新技术在老旧房屋修缮中的使用标准。三是制定超龄服役房屋的定期整修和退出住宅市场的标准。 三、建立老旧房屋安全综合管理体系。住宅重心逐渐从新房建设向既有房屋的维护转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政府不但要从财政上对老旧房屋的维修予以倾斜和补助,还应加强对楼房的监督,建立老旧房屋综合管理体系。一是建立老旧房屋综合管理组织体系。发挥房管、消防、水务、煤电水、环卫(排水问题)、规划、建设等部门的综合管理作用,将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建立老旧房屋风险评估体系。如对有不均匀沉降的房子进行定期观测和专家评估,减轻灾害风险;对底层承重墙受损严重的进行进行加固修缮;对砖混结构中砂浆严重不符合标准的墙体采取加固措施。三是建立老旧房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和综合改造体系,建立老旧房屋档案,将老旧房屋安全管理关口前移,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制定实施整体改造规划。四是建立居民自治的管理组织,房屋的责任主体是居民,居民的参与是房屋安全的有效保障,组织动员居民对风险进行志愿巡查。调研认为,如果能将房屋底层在承重墙的挖壁打洞全部补上,倒房率将减少一半。只有同楼居民开展志愿巡查,发现挖壁打洞问题及时报告街道社区;政府制定规范,对现有的挖壁打洞实施免费修复;街道社区及时安排修复工程,才能有效降低倒房率。对那些不同意恢复的住户,街道社区协同楼层居民上门告知,一旦发生意外,将承担主要责任。 楼房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一分钟都不能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