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教师如何尽快成长?

 玉露清雨 2014-04-27

新教师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可是新教师在刚开始教学生涯的时候,大都会有满腔的热情、冲天的干劲,但在教学业务上还相当生疏,在教学技能上还相当稚嫩,工作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困难。新教师刚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角色转换的突变,往往会因为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而焦虑和不安,并出现诸多的不适应。是激发他们上进心呢?是不分场合地横加指责,声嘶力竭的批评教育?是依章依本的处罚惩戒?还是将心比心的亲情化的引导关心?其实,青年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工作中难免会有沟沟坎坎,出现一时的失误或挫折。我们如何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脱颖而出,踏上专业发展的健康轨道呢?

一、影响新教师成长困难因素分析

   1、角色的转换

  教师角色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和身份,包含着社会所期望于教师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它既包括社会、他人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包括教师对自己应有行为的认识。新教师在角色转换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从学生转换为专业的具备管理学习环境能力的人。过去是学生,更多的是受学校和家庭的引导和照料,而现在成为教师要承担管理者、组织者、激发者、交流者、咨询者、反思者等角色。新教师在所接受的师范教育中,几乎没有提到角色转换,也缺少课堂控制能力的训练。因此,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不同的情景扮演的不同角色常常手足无措。

     2、知识结构的单一

  目前师范院校专业划分较细,造成了新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或文或理,知识面受到局限。综合课程开设后,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日趋紧密,要求新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

知识,更需要广博的综合知识,以及全新的教育理念。面对这全新的要求,许多新教师感到自身素质与之相差甚远,并认为高不可攀,进而陷入自卑、自责、无助的深潭而不能自拔。

    3、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新教师在走向工作之前,对自身的成长都有着良好的愿望,但教师职业的清苦、平凡、艰辛和劳累,很快就粉碎了一些人美好的思想。随着“末位淘汰制”的推广,收入分配与工作业绩及教学科研业绩的挂钩,新鲜感很快荡然无存,带来的是对教师职业的巨大压力、对职业理想的动摇,成长动机低落。

    4、人际关系的处理

  教师是在与他人交往中生活、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态度。新教师一走上工作岗位,就会碰到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新教师与领导、同事、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是否心情舒畅,是否能从同事那里学到教学经验,是否能把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新教师由于缺少社会经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相对较弱,遇事易冲动,往往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和睦,从而影响自身的成长。

    5、师生关系的处理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的关系,是主体间互相交往的关系。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他们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交往中以完整的人格相互交流和沟通,从而构建自我,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信念影响着学生,塑造着学生。同时,学生的个性和行为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自身成长。新教师由于没有工作经验,缺少有效的教育方法,面对过于调皮捣蛋的学生,极易和学生发生冲突,影响师生感情的建立,易使教师心力交瘁,导致新教师厌倦心理。

     6、来自同行的竞争

  新教师从独立教学和管理班级的第一天,就意味着竞争的开始。学生学习成绩的竞争、升学率的竞争、各种竞赛的竞争、纪律的竞争、各项文体活动的竞争等等,这些竞争归根到底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竞争。新教师刚参加工作,热情高,富有远大理想,非常希望自己有所成就,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认可。当愿望与现实出现差距时,恐惧与不安全感会油然而生。

    7、不可抗拒的社会压力

  教师职业本身具有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化、教育工作的示范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要有多维的心理。然而目前社会对教师的高期望值,特别是部分家长对新教师的过分苛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压力,再加上人事制度的改革,教师资格社会化,学校内的学生和家长评定教师等制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给新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过重的精神负担。

 

二、优秀教师显著的一些性格特征

教师一般的成长过程,可以把教师分为新教师、有经验教师和专家型教师。好教师是相似的,不好的教师各有各的不同。优秀教师究竟有哪些相同之处?美国顶级教师的阿兰·保罗·哈斯克维茨提出了优秀教师具有以下一些显著性格特征:

  ·永不自满

  ·高期待,严要求

  ·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

  ·知识渊博且了解学生

  ·有洞察力

  ·有幽默感

  ·有灵活性

  ·办法多样

  ·精益求精

  ·不循规蹈矩

  ·沟通能力高超

 

三、给新教师的建议

建议之一,合理的进行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  

在我国,要想成长为一个专家型教师,大概要经历6个阶段:即适应期教师——合格教师——成熟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从教育发达的美国看,也是经历6个发展阶段:预备教师——实习教师——专业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杰出教师——退休教师,这6个阶段与我国教师职业经历的阶段惊人的相似。因此,新教师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抓住身边的机会;二是注意有选择地“充电”。充电”的意义不是弥补自己的缺点,而是强化自己的优点,让自己在某个方面不可替代。三是注意尽快适应新环境,多与人沟通,让同事和领导意识到你的忠心和诚意。四是教师为自己制定发展规划要具体可行,切忌纸上谈兵。比如,立志5年成为合格教师:为人正派,爱学生、爱事业;善于学习、研究和探索,教学上深受学生欢迎。10年成为优秀教师:为人师表,敬业,乐业;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启发式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好;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兼有逻辑性与形象性。20年成为专家型教师:师德高尚;对所教学科具有系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较系统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本学科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用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培养教师或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勇于改革和创新,成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在县(市、区)以上范围内起教学示范作用,并得到同行专家的公认;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科研报告、编写教材或撰写教学专著。

 

建议之二,用教研提升自己教学生命的质量

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生命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然而,却有教师抱怨:“教研好是好,可我们的课务这么重,哪里有时间啊?”教师在为教研拍手叫好的同时,心中却有万般无奈,反映了广大教师对教研“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心态。

确实,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课务安排紧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在不增加教师负担的前提下让教师能开展教研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树立两个教研观,即,教学即教研、思考即教研。这样,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同步进行,既能让教研与教育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又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为教研工作争取到有效的时间。

一是树立教学即教研的观念,让教研的时间从课堂上来。在遇到教师课务重的情况下,开展教研工作也就得不到保证。课堂教学不是简单操作,而是运用艺术,充满智慧的过程。而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智慧要靠教师即时的观察、分析、判断、思考。换言之,也就是要靠教研来获得。学会教学即教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在不增加教师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增加教研的机会和时间,让课堂教学更具实效。

二是树立思考即教研的观念,让教研的时间从生活中来。要想真正让教研促进教育教学发展,其教研行为局限在课堂或教研活动时还不够。事实上,教研的资源在教师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学会思考即教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在不增加教师额外负担的前提下,促使教师经常性地思考教育教学问题,有利于教研意识的培养和教研习惯的形成。

实践证明,教师教研更需要一种宽松自由、符合自身实际的活动方式,而让教师学会教学即教研、思考即教研,不仅能达到这个要求,而且能让教研经常化、常态化。苦于没有时间教研的教师,不妨也来试试!

 

建议之三,学会科学的听课

  新教师要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必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刻苦钻研业务。其中,听课是钻研业务的一种好形式。那么,新教师应如何听课?

1、听课前的准备。对于新教师来说,听课前应做必要的准备。首先是知识准备: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了解课程标准对教材章、节或单元的教学目标设定;了解教材知识的编排体系;分析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等。其次是教育对象准备:了解学生目前状态、已有的知识基础及其当前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第三是自我准备:考虑由自己来处理这一部分教材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应怎样处理。也就是说,要带着问题去听课。

2、听课的内容。听课的内容要因人、因课而异。一般可以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听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是指导教学的思想基础,用于指导教师的备课、授课等,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具体体现。所以,听课应听授课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什么样的教学原则,是否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否注重抓基础、重方法练技能;是否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注重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是听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主要包括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师对教法的运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等方面。也就是听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过程。具体是:

听教师在教学中反映出来的教学基本功: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教材的把握、教法的运用、板书的设计、教学态度、教学语言以及教师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教师的教学思路、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与自己的“自我准备”比较。

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学生是教学效果的主要体现者。听课者应该听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接受知识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随同教师一起进入情境,探讨问题。

听教学全过程教学过程是由教学任务、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构成的教学运动过程。听课者应看课堂教学的气氛与节奏,分析授课者采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是否同学生一起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3、听课的方法。听课应注意抓住“听”、“看”、“思”、“记”四个环节。

  听:听的过程便是将所学的经验储存到记忆中的过程,只有认真仔细地去听,才会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重点应该听取课堂导入语言是否精练、引人入胜;过渡衔接是否承上启下、自然流畅;问题启发是否科学准确、深思熟虑;课后小结是否规范完整、概括性强。

  看:只有观察才能分析,要有目的地看。看教师的教学姿态是否自然大方,看教师上课时的精神是否饱满,看教师的板书设计是否精练概括,看教师的作业布置是否适中等。

  思:也可称教学比较,实际上也就是教学思考,包括课前思考与课后反思,这是听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比较上课教师与自己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不同点,分析教学设计、问题处理的区别点,发现教材处理、知识挖掘的详略点。只有通过同自己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比较,对教学现象及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才能捕捉到别人的闪光点,弥补自己的差距;只有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会有较大的收获。

  记:听课时要做好听课笔记,记录整个教学过程。在记录授课教师的主要教学环节时,要写出简要的评语,听课结束后,要写出听课体会,以便日后交流借鉴。

  总之,新教师听课、听好课,对于探索教学规律, 弥补自己的不足, 促进业务能力的提高, 是十分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