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火神派及其现代的发展(何绍奇)
1.火为生命的动力、热能的源泉 人体体温的恒定与火的温煦、营卫开启汗孔、调节体温的作用有关。人身之火有二:即相火与君火。何谓君火?君火指神志之火,是心神活动的内在动力。《素问?灵兰秘典》:“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心为君主之官,在五行中属火。火主动,性热而温煦。相火活性很强,能够促进、温煦、激发脏腑生化,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内在动力。相火无定位,亦无定体,随所寄脏腑而发挥作用,参与脏腑“裨补造化”之一功,使生命生生不息。其中,肾中命门之火是相火之源,而三焦为相火之用。相火发于命门,游行三焦,恒寄于肝胆、心包、脾胃诸脏腑之间,其病理性之火,“亦随脏而见”(((医灯续焰》)。《内经》说:“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天运当以日,光明”,人之君火当亦明于上,则相火宣行君火之令,而守位察命。故《医宗金鉴》日:“君火…君主一身之火。相火…宣布一身之火”。君火用无形,赖相火之行乃施,相火辅助君火用事,君火旺则相火旺,君火衰则相火亦衰。君火对相火有调控作用“能够激发或裨补衰弱的相火,也可抑制过亢的相火,使相火处于动而有常的平行状态。君火通过调控相火之功、之行以及相火量度、强度而参与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以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君火对相火的调节作用常无形迹可征,有如神明,故有“君道惟神,其用在虚,相道惟力,其用在实”之说。君火为相火统帅,相火为君火之根基。 君相之火间有系相通,互相资生,互相制约,彼此协调,一上一下,互相配合,共同温煦脏腑,推动机体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火分君相实际上强调君火对相火的调控作用。 君火既然是神志之火,相火受君火调控,则易受七情扰动.“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易动。’人心听命于道心,神不安而欲火妄起,相火随之紊动,煎熬真阴,为五脏之贼”.“心神扰动,君火妄起,相火制之亦难。”君相之火动而有节,则助本脏之气生化之用,若动不和而妄起,则少火成为有害之“壮火”、“邪火”.人体脏腑与脑等内脏功 能活动是体内产热的主要来源。君相火作为体内一种活性很强的物质在三焦脏腑间游行生化,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热能的主要来源。对于体内产热和散热间的平衡调节,体温的恒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君相火功能紊乱,常导致热量过度产生或调节失常而导致发热。 2.营卫与君相火关系 为火之动。气行有常是火动有节的保证。故戴元礼说:“气属阳,动作火”。气郁则火郁,“以捍卫冲和不息之谓气,扰乱妄动常即谓火”?君水汐神春冬冰,营平汐君冰丰冬神气。君相之火宣行,通过营卫流布发挥作用,赖营卫气顺为度。营卫外护于体表,固密温煦揍理,复行于里,参与脏腑生化,周流一身,脉内脉外,营卫相随,阴阳已和。若七情交攻,气机乖庆失常,则抑遏为郁,君相之火亦郁遏不行。 人身阳气之源为君相之火,人身阴气之源为血与水。“君火之下,阴精承之,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君相火以营卫为使。君火人于脉中,资生营气,泌津液化血。相火走于脉外,资生卫气,以津液用事。火与精血津液等物质既相生相养又相制,君相火妄动亦可因阴亏血少而妄动。 “血气已和,营卫已通,精神乃具”(((灵枢?天年》),营卫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营气相对于卫气而言精专柔清,随血行到达效应组织发挥作用。而卫气与营气一个最大的不同在于不在脉中运行,其速度不受脉管血行速度的制约,这与卫气的僳悍滑疾特性有关。《素问?气穴》日:.‘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以通营卫”,“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神气之所游行出人也。”卫气虽不在脉管中运行,但仍是循经的,与营气相随,“卫气先行皮肤,先育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已满,而经脉大盛”,营卫在络脉脑穴(节)中汇聚交靖气化,引起效应组织的变化。营卫在脉管内外的状态、作用与神经体液因子的作用状态和方式极其相似。营卫的作用体现了神经体液因子对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心神通过脉内外运行的营卫之气对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进行调节。营卫畅流不滞是心神正常的先决条件,也是君火宣行发挥调控相火作用的基础。心神通过营卫之气运行周身而发挥调节作用,故《内经》日:“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这是神所主营卫阳气卫外抗邪的作用。神健则营卫气血和调,卫外抗邪能力亦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营卫相谐行于经脉内外,作为传递感觉信息的载体,内至脏腑,外至肌表。营卫虚衰,常导致心神“任物”功能减退,肌肤的感觉异常,《素问?逆调论》“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血运行顺? 2 关于中医火神派及其现代的发展 营卫通利,有助于脏腑的生理活动,情乱其神,则心神不安,七情动神,首先影响的即是营卫气行,故《素问?举痛论》:“百病皆生于气,…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寒则腆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热则滕理开,营卫通,汗大泄,故气泄……”。最终脏腑气血应之而乱,使脏腑气血阴精受损,君相之火亦失涵养制约而妄动。“营卫和则神安”,否则,“精神不进,志意不治”,“营卫不可复收”,而病不愈。 丹溪云:“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又云:“火为造化生息之机,不能不动,第不可妄动。”可见,火以恒动为常,为顺。火不可妄动,但又不可不动。故君相火必须以疏通泄畅为先决条件。火是气的动力和温煦作用的源泉,“少火生气”。但火不能脱离气而存在。火之动,赖气之行。气之行即营卫在发热中的意义 发热是人体产热与散热间失衡的表现。发热之因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营卫失和是导致发热的中间环节。卫气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膝理,司汗孔的开合。同时,“卫行脉外者,其气交感于脉中,营行脉内者,其气交感于脉外,阳津阴液,交相感触,而又合之以大气,谷精渐以变化,温度籍以保存”“中国医药汇海》)。营卫二者相互协调,才能维持汗孔 的正常开合,体温的恒定。营卫气化是体内能量的来源之一,在体温调控中有重要意义。君相之火参与内脏的新陈代谢活动,是体内产热的主要来源,而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是汗孔的排汗,君相之火通过营卫之气的流布开启膜理汗孔达到体内产热和散热间的平衡。否则,营卫失常往往是腆理玄府不通,开合失度,热量不得泄越,而引起发热。《内经》所论发热尤其重视营卫病机,如《灵枢?痈疽》“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涩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又日“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膝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以通营卫,营卫稽留,卫散营溢,气竭血著,外为发热,内为少气。”无论是湿邪,寒邪还是疲血痰浊均可影响营卫之气而发热。至于内伤之发热,亦不离乎营卫一环。《诸病源候论》指出“夫患热者,皆由血气有虚实,…营卫不调,致令阴阳痞塞。…阴气虚,阳气实,故身体五脏皆生热.《内经》论“阴虚生内热”的病机系“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院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营卫非谷不化,营卫之流通赖胃土之资。谷气不盛,营卫虚馁。谷气不行,营卫出人升降失宜,上焦营卫不行,下焦营卫不通利,清浊相干,气行紊乱,腆理玄府闭郁不得宣泄,火郁不行热生,体温调节失常而发热。是皆不离乎营卫。 3.气虚发热的内在机制 东垣提出的“阴火”概念,历代医家有所争议。东垣引《素问?调经论》:“病生于阴者,得之饮食起居,阴阳喜怒”。 阴火因“生于阴者”而得名,此“阴火”之“阴”当作“内伤”之义,即指内伤之火。然此火又系何火?东垣指出“心火者,阴火也”,“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涩,七神不安故也”,此系神志不安引起的君火妄动。由于“心不主令,相火代之”,君火引起调控相火的作用功能紊乱,相火失于调控而妄动,故此“阴火,,是内伤引起的君相火妄动所致的“邪火”、“壮火”。由于相火随脏腑所寄,其病亦随五脏而见,故有肝火、肾火、心火等别指。 《内外伤辩惑论》日:“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营卫失守,诸病生焉”。《脾胃论》又云“脾证始得,气高而喘,身热而烦,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此阴火上冲,脾胃之气下流,使谷气不得升浮,是春生之令不行,则无阳以护营卫,则不任风寒”。其论皆不离乎营卫。东垣引《难经‘三十六难》说:“水去则营散,谷消则卫亡,营散卫亡,神无所依”,又云“血不可不养。卫不可不温,血温卫和,得尽天年”,是皆注重血中营卫耳.盖营卫之流通变化责之胃土之资,少阳肝胆主枢,故行升发之气于上焦,助中焦脾胃以化营卫,至上焦心肺转输营卫于肌表阳分,营卫布行,腆理玄府开合有度,气血津液调和,火温气和,体温恒定。“脾乃营之本,胃乃卫之源”,若脾胃伤则不输其谷气,而营卫不得受谷气充养,于是气日以削。脾虚谷气不得升举以充上焦,上焦主行营卫,谷气不充则卫虚营竭,肌表营卫失和,汗孔开合失度而发热,内之营卫之气虚,升降不得,郁滞于血脉之中,相火亦不得宣通,郁而不能泄越,“阴火得以乘其土位”而发病,若日渐煎熬,血气亏少,则心失所养。故王履《医经溯徊集》日:“胃不能纳而谷气衰少,则清无升而浊无降矣,故日上焦不行,上不通则郁矣,郁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胃居上焦下肮两者之间,故胃气热,…但气有郁则成热耳”。水谷人胃,营出中焦,卫出下焦,营卫因脾胃虚弱而虚滞于血脉中,盖“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诸阳气根于血脉之中”,故东垣指出“火乘土位,…系阳气衰弱不能生长”,“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而血脉内外营卫郁滞不行,则君相之火亦不得宣行通畅,遏伏脾土血脉中。脾虚气陷是导致发热的内在原因,营卫失和则是中间环节。 三阳三阴开合枢的对应方药
作者:水中火 阳明不合,治属白虎泻心麦门冬之属 太阴不开,治属理中四逆真武之属 相火不位,治属肾气丸小柴胡之属 厥阴不合,治属当归四逆吴茱萸乌梅丸之属 太阳不开,治属桂枝麻黄小青龙之属 君火不明,治属黄连阿胶酸枣仁炙甘草汤之属 仅供参考 无中生有: 一直没明白开合枢,追问一个问题: 2楼所列,与伤寒论六经辨证是一一对应的吗? 太阳病,除了太阳不开,还有别的病吗? 阳明病,除了阳明不合,还有别的病吗? 回复 #4 无动于中 的帖子 你好,建议你把 阳明 太阴 相火 厥阴 太阳 君火 换成八卦来理解,例如 少阳 坎(阴阳阴),注意括号里面的换算。 气机运行模式与四维之病
人体内部气机的运行模式 人体的气机运行模式是一个圆。这个圆不是人体自己所规定的,而是天体的运动在人体上的反应。比如地球的自转出现了黑夜和白天,黑白交替,轮转不休,就成了圆;也如地球绕太阳一周,形成四个季节,每年如此,便形成四季更替的圆。反应在人体,便是气机循环上的圆。 传统中医就认为,上心下肾,左肝右肺,中间为脾胃。以脾胃为中心,上下左右则构成一个圆,此圆的运动模式是左边升,右边降。如此轮转不休,则是一个健康的人,如果圆圈转动偏颇,则气机失常而为病,如圆圈不转,则气机不动而人死亡。 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气机开始上升的起点为肾,终点为心,负责上升的是肝,负责下降的是肺。这就是四脏的本性,只要四脏有能量供应,便不停发挥上述的作用。转动正常则精神平和而能起用,不正常则精神失常而现病态起用不遂。 圆圈不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能量供应不足。供应能量的是脾胃,假如脾胃不好,则吃进去的食物难以转化为人体的能量,那么四脏的能量来源就不能保证,失去了能量,自然其本身的功能得不到正常的发挥,圆的运动就失去正常。所以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调理脾胃者,建中、理中二方也。 阳气主升;阴液主降。故人体的气机升者,阳气之用也,降者,阴液之功也。肝气主升,然肝气不能骤然而升,乃缓缓的上升,以化心火。肝气之所以缓慢正常的原因,是有阴液的制约。假如阴液的制约不足,则肝气上升急速而出现病态,比如气上撞心,心中疼热,甚或巅顶疼痛,木气化火,则上部火气旺盛。然而肝气上冲,居于上部,则下部必然是虚寒之表现。上部有热,则火刑金表现为消渴,口燥咽干,溃疡等,下部虚寒则表现为小便频,腰膝冷,拉肚子等,中部脾土无阳,不能消磨水谷,所以饥饿但不愿意吃饭。这是左路升的太过出现的病态。此为乌梅丸证。 如果左路升不起来,也就是阳气弱,阴液寒冷,气上升力度太弱,肝木不能化为心火,则表现为阳虚的症状,怕冷,手脚冰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小腹疼痛,拉肚子,小便淋漓不通,月经过多或崩漏等。此为当归四逆汤证。 左路升不起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肾中阳气虚弱,无力蒸腾,表现为下焦虚寒,心阳不足,目前大多数的心脏病、前列腺等疾病多属此类。 正常的人体肝气能缓缓的化火,此火不过旺也不过衰,为一平缓的气机。就在于其阴阳的和合正常。故右路气机的下降也由类似的问题。阳主升,阴主降,此时以阴气的下降为主,在阳气的制约下缓缓的下降。也就是露水的形成过程。阴阳正常,则气机缓缓下降,金生水载阳以入肾。如果水质不足,则下降的力量太小,阳升的力量太大,则气机就不能下降。由此,则气机上逆,出现上气咳嗽之证,因而咽喉干燥。 假如肺气降的太快,则心神自然不安,因为火的功能没有得到宣发,则神智不清,由于肺气旺故,则悲戚之情常存,悲哀不能自已,如神灵所主。治疗以甘麦大枣汤。肺气旺,由木气弱,小麦之生长功成于春,秉木气之全,故能助木以制金。 假如心阴不足,则也不能正常下降,由于肾阴即为心阴所化,所以也可以说是肾阴不足。此时用炙甘草汤来治疗。以生地养阴,阿胶养心血,麦冬清降,参枣草运中,用桂枝和生姜来运化。麻仁来润燥。心阴不足,也就是好比油少,燃烧中突然油断了,自然出现脉结代之相。所以炙甘草汤可以看做是给心脏加油用的。同时也是给肾脏补阴的处方。 升降之中,则心与肾的疾病也已有所体现。如心火单纯不降,则表现为心火上炎,心下痞,牙疼、口腔溃疡等。以泻心汤来治疗。如果肾气不足,则气不能升,表现腰部冷空而痛,方用肾气丸。 引文来源 气机运行模式与四维之病_心涛养生主_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