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易学的六大穴位按摩法

 zkt2997f5jn 2014-05-01


  每到三十多岁,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精力不足,尤其是“三高”问题,困扰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由于长期的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常会导致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并时常伴随的头晕目胀、乏力腰酸等症状。那么有没有比服药治疗更好的康复方法呢?
  

 

 

 


  穴位按摩就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只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或是家属亲人能够采用正确的穴位按摩手法来按摩,也会得到很好的治愈效果。以下几个实用的小动作让你轻松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按摩耳门:用双手的中指和食指叩击后脑,能够起到醒脑开窍的作用,可以防治头痛、头晕等症状;
按摩上颚:用舌尖抵押上颚数次,可以有效促进消化功能,而且可以改善由于中风而引起的吞咽困难问题;
屏气法:中医调气法,可以改善呼吸问题,改善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病症。
背部保暖:每当背部发僵酸痛,说明背部收到了风寒。将红花、千年健、桃仁、防风等药材蒸煮后用毛巾敷于背部,可以保暖抵风寒;
按摩胸口:两拳握紧,将两肢向后展开,每天3次,每次15下。能够保护胸壁肌肉,增强心肺功能;
按摩足底:现代的全息理论证明,足部是人体的整体反映,刺激足部穴位能够增强人体的功能。点按足底涌泉穴,可以防治高血压、便秘、咽喉肿痛等病症。
 
  按照中医的基础理论,人体的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人体的穴位既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又与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组织有关的复杂综合结构相关。
  在对中医的针灸进行深入的机理研究后,百慕迪有了惊人的发现:中医的针灸通过针刺穴位产生了组织损伤的“刺激”,而这种刺激预警了中央控制中枢,使人的生理系统出现了相应的反应。简而言之,针灸同样利用了人体的创伤再生修复系统,与“生命核”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生命核”与中医穴位的缘分不止于此,经过多年的试验,百慕迪发现,通过中医的穴位与经络的理论,将创伤电流信号从劳宫穴、涌泉穴送入体内,所达到的治愈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是最好的。百慕迪“生命核”的研发,是生物高科技与传统中医的结合,这或许能够为传统中医在现代生物医学时代的发展提供新的研发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