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港文化遗产之八十五 南江文光塔遗址

 迎风初开 2014-05-01
贵港文化遗产之八十五 南江文光塔遗址

          南江文光塔:贵港南岸双子塔之一

          贵港郁江南岸的罗泊湾屯,至今仍矗立着一座清代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建造的古塔:安澜塔,此塔在本文化遗产系列之六十有讲,在此不重复。本篇所讲的文光塔,则属于安澜塔的双子星塔,文光塔与安澜塔为“阴阳塔”,都是位于郁江南岸,离罗泊湾屯不远的南江村,实际上文光塔遗址所处的位置,也可列入罗泊湾的范围,因为文光塔遗址所在地,就是在罗泊湾旧车渡公路口附近。

        清光绪《贵县志》云:“文光塔,在县南对岸,清嘉庆间建,同治十二年、光绪二十年重修。”民国《贵县志》记载:“文光塔,县前南岸,嘉庆年建,同治癸酉修,光绪甲午重修。”

       清民两代贵县志皆记载,文光塔“嘉庆年间建”,没有讲明嘉庆何年建成,嘉庆一朝,前后二十五年,1796-1820年。同治二十年(1873年)进行了第一次修缮,光绪二十年(1894年)又进行了第二次重修。这是清民两部贵县志记录文光塔的仅有文字资料。此外,清光绪贵县志所附的“城厢图”中,标注有文光塔,离安澜塔不远。

        1993年版《贵港市志》没有任何对文光塔的文字记载。2006年版南江村《黄氏族谱》则对文光塔有一些介绍。“文笔塔,位于古城岭,靠郁江江边,坐东北向西南,为贵县名胜之一”,黄氏族谱同样没有明确文光塔的最初建造时代,只是笼统的说“据悉建于清朝某任县官,时间不详。”此外,据南江村老者们介绍,南江文笔塔的横额为“珠联璧合”四个大字,塔门对联为:“文光高映新霄月,笔彩纷飞五色云。”1969年,修筑罗泊湾过江车渡公路后不久,加之年久失修,砖木结构的文光塔塌毁。关于倒塌的时间,也有村中老者说是1968年。村中老者还说文笔塔是跟罗泊湾的安澜塔是“一对”,文笔塔是安澜塔的笔套云云,又说建造该塔的原由是县官为了补功弥过而建造的风水塔。

        综合官方文献记载以及村中族老口碑资料,南江的文光塔,在官方名称中,是称作“文光塔”,但黄氏族谱中称为“文笔塔”,至今村中老者仍称其为“文笔塔”。无论是官方资料,还是民间族谱,对文光塔的建造时间都没有明确的记载,族谱更是笼统到“清朝某任县官”,县志则将这一范围缩小到“嘉庆年间”,笔者根据光绪县志记载,以及文光塔横额“珠联璧合”的含义,以及村中老者的口碑,可以推断出文光塔的建造时间当是与安澜塔相同或者接近,当是建造于嘉庆朝晚期。安澜塔建造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文光塔横额“珠联璧合”四字的含义,与村中老者所言的“一对”,完全都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前者是讲得高雅些,后者是民间俗语。文光塔建造时间与建造的缘由,以及两塔的风水布阵,都完全可以通过比对官方旧县志中对安澜塔的记载,而捕获到一些历史信息:安澜塔,是江西人进士林大宏作贵县县令时,因为贵县“四山全”而无“中山”,为补这一地理之憾,故特地以塔代山而修筑的九层风水塔,因选址在郁江边上,取名“安澜塔”,又名“漪澜塔”。文光塔当是安澜塔同时建造的塔,因为两塔是相配套的一个“风水布阵”:安澜塔高9层,为建塔的极数,应属于“公”,或者属阳极;而文光塔高3层则显得小巧玲珑,应属于“母”,或者叫阴极。一阳一阴,即是“珠联璧合”,也即民间所称的“一对”。文光塔是安澜塔的“笔套”,也甚是形象之极,同更说明此两塔是“合为一体”的“珠联璧合”。

        值得再提的是,据未证实的说法是,修筑安澜塔及文光塔这对“阴阳塔”的始作俑者,实际是县令林大宏的贵县本土幕僚师爷所倡仪的。这位贵县籍师爷,为了附和权贵及让这位进士知县步步高升,专门挑选了几处贵邑风水进行了布阵破局,比较著名的有“锁镇青龙”和“桥断文笔”。

       “锁镇青龙”,青龙即是登龙桥,本来桥上并无风雨亭,后来以“便民”之义,建造了一座风雨亭于其上,但玄机却隐藏在风雨亭的形状之中!此亭似一把锁!从此,这条青龙便被镇锁在东湖之中,兴不起风浪,东湖从此风平浪静。

      “桥断文笔”,所言文笔,是指贵县之文脉山,南山二十四峰中居次席的文笔山,文笔山旁有一巨塘,称犸骝塘,山为笔,塘为笔砚墨汁,每当太阳西下,文笔山的背影便架在风浪山诸峰,形成了南山“第二十五峰”的奇观。要破此阵,是相当困难的,因为犸骝塘的水从来没有干涸过,庞大的文笔山山体更是顶天立地不可动摇,作为文笔笔头的文笔峰永远蘸着取之不尽,流之不竭的犸骝塘水,贵邑也因此文人辈出。最终,这位贵县县令师爷想出了一条恶招:在犸骝塘上修筑了一条桥,又是美曰其名“利民”,这座桥从文笔峰旁穿过,将犸骝塘一分为二,笔头文笔峰则无法在笔砚中蘸水墨,因为这桥刚好将文笔山笔头挡在塘外,文笔峰无法从犸骝塘中获取笔墨而成为一支“干笔”、“枯笔”。

        这位贵县师爷因在贵邑到处布局破阵,被民众千夫所指,其母担扰其遭天谴,苦口婆声劝其浪子回头,从善利民,正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结果,这位师爷为了弥补其恶行,便乘县令林大宏以塔为山,建造安澜塔为贵县补人造中山之际,略施小计,以阴阳“珠联璧合”功效更为强势为由,说服县令林大宏在离文笔山不远的罗泊湾,同时建造一座“文笔塔”以弥补其破贵邑文笔山之罪过。




南江村《黄氏族谱》中所附的文光塔画图。

另有说此塔为五层,最顶二层只是显得极微小。

文光塔遗址,今位于罗泊湾车渡口公路路口附近。文光塔1969年倒塌,原因很多,有修筑公路导致地基松动之说,也有年久失修的原因,同时也跟该塔为砖木结构,内部腐朽严重有关。

  相册 影集 图库 写真 美图 卡通 摄影 生活照

东湖登龙桥上的风雨亭,亭似一把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