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品的釉纹令我质疑汝窑的鸡爪纹、蟹爪纹之说

 陶斋333 2014-05-01

藏品的釉纹令我质疑汝窑的鸡爪纹、蟹爪纹之说

    家藏的一件三羊开泰尊瓷器内外有一般瓷器的开片纹,早已知晓。观赏时又偶然发现了开片纹以外另有一种奇异的釉汁凹凸形成的釉纹,微细到了好似无纹。纹形长短粗细或弯曲或盘绕或独立复杂多变。由于纹鸡爪、蟹爪,又有圆形如眼而联想到汝窑以鸡爪、蟹爪“认真”和“汁中棕眼”之说引发了对汝窑的质疑。(附图在谷歌网站搜索: ameblo.jp/jiyong338   可以看到。

    中国南宋文献记载:汝窑“有鸡爪纹者认真”。明、清文献记载:汝窑“有蟹爪纹者真”2明朝,曹昭、高濂、谷泰、张应文、董其昌;清朝,梁同、朱琰诸位著名鉴赏家无不认同“有蟹爪纹者真”,“真”:真实、真确;“认”:认识、承认。但是现在认定的汝窑却看不出鸡爪、蟹爪形状的纹理,不能与鸡爪、蟹爪发生联想。古代鉴赏家为什么选择不形象不能联想的鸡爪、蟹爪命名?如何用以“认真”?

    乾隆年间绘制的《埏埴流光》图册中“宋汝窑舟形笔洗乙”注曰:“色泽相似但稍薄耳”。记录着以“色泽相似”认定,不是以鸡爪纹、蟹爪纹“认真”。《埏埴流光》和《燔功彰色》两图册中绘画的四件汝窯写为与文献“倶相吻合”却皆称为“冰紋”。乾隆御詩:“冰裂纹隐约”,“底心镌甲字”(1772)镌刻于五寸盘底,此盘(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诗题为《咏官窑碟子》被认定是汝窑,等级是甲,纹是冰裂纹,不是鸡爪、蟹爪纹。尽管这些清宫藏品的精致足以让观赏者悦目,但是没有证据显示这些器物的特征和古代鉴赏家曾经目睹描述的汝窑一致。只不过沿袭古人对汝窑鸡爪纹、蟹爪纹的称呼,未闻有以其纹“认真”的例证,没有专家学者指认出哪一件汝窑器物上的哪一条纹理是鸡爪纹或者是蟹爪纹。古人关于汝窑鸡爪、蟹爪纹有如下的文献记载。

    南宋,佚名《百宝总珍集》:“汝窑土脉偏滋媚,高丽新窑皆相类。高庙在日煞值钱,今时押眼看价例。汝窑土脉滋媚,与高丽器物相类,有鸡爪纹者认真,无纹者尤好。此者出北地。新窑,修内司自烧者。自后伪物皆是龙泉烧造者。”

    金朝,赵秉文《汝瓷酒尊》诗:“秘色创尊形,中泓贮醁醽。缩肩潜螟蜓,蟠腹涨青宁。巧琢晴岚古嗟碧玉杯犹羽化,

     明朝曹昭《新增格古要论》:“汝窑,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润,薄甚难得。”

     明朝高濂《遵生八笺》:“汝窑余尝见之,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余藏一蒲芦大壶,圆底,光若僧首,圆处密排细小挣钉数十。上如吹埙收起,嘴若笔帽,仅二寸,直槊向天。壶口径四寸许,上加罩盖,腹大径尺,制亦奇矣。又见碟子大小数枚,圆浅瓮腹,磬口泑(釉)足,底有细钉。以官窑较之,质制滋润。

     文献记载着汝窑“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者乃真也”,“密排细小挣钉数十”,現在认定的汝窑挣钉是芝麻粒状不是芝麻“花”状,挣钉无数十者。古人说汝窑“汁水莹厚如堆脂”,现代人公认汝窑釉薄。文献写汝窑“滋润”、“荧厚”,“内有玛瑙末为釉”,生涯鉴赏清宫藏瓷积累终生鉴赏经验的乾隆八十一岁时写出《题汝窑双耳瓶》:“虚传玛瑙末”(1792),否定清宫中的汝窑内有玛瑙末为釉”。反之,乾隆御诗:“色润玛瑙釉”(1776)题刻于“天蓝窑变紫斑的如意枕”被认为是钧窑。难以承认现在被认定的汝窑就是古代文献中描述的汝窑。

     关键仍在于古代鉴赏家“汝窑尝見之”鸡爪纹和蟹爪纹不翼而飞。全世界被认为汝窑的公私收藏品中仅一件水仙盆无纹,同形器三件(包括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无纹的一件)镌刻乾隆御诗:“讹传猧食器”(1761),乾隆皇帝特别加注:“‘俗谓此器为唐宫猫食盆,然大内今已有三个,识为宋官窑制也’”。“唐宫猫食盆”是“讹传”,由“讹传”“识为宋官窑制”的依据不得而知。但由此可知乾隆朝以前被看作动物的食盆,评价不高名声当非魁首。台湾大学谢明良教授指出:“造办处档案(乾隆十年)虽纪录唐英奉旨仿烧‘汝釉猫食盆’,后者可能即乾隆御诗中的‘猧食盆’,也就是今日所谓的‘水仙盆’,但因乾隆御诗是将猧食盆定为官窑作品(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题官窑盆>),故本文不予列入汝瓷计算。”另有专家不仅把水仙盆看为汝窑而且评论是“无纹者尤好”的汝窑精品。专家对汝窑的理解认识不同。此外,至少还有数件瓶、洗、盘镌刻御诗,乾隆题为“咏官窑”,器物现被认为汝窯。

    以假乱真古已有之,宋时“伪者皆龙泉所烧,无纹路。《六研斋笔记》谓:南宋余姚秘色瓷,今人率以官窑目之,不能别白,间见叠出以乱其真又如此。好事者指某器曰定,某器曰官,安知不为赝鼎所惑也。”伪者叠出的混杂时产生了“认真”方法。南宋“有鸡纹者认真,无纹者尤好”,明朝“有蟹爪纹者真”,“薄甚难得”和“汁中棕眼隐若蟹爪”,张应董其昌又添加了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者乃真也”。后代鉴赏家承认前鉴赏家的鉴识经验又补充了自己的鉴识经验,不是单纯的传写复述。比喻形容任何物品必应彼此相似或可以产生联想。既然鉴赏家命名为鸡爪纹、蟹爪纹必应是鸡爪、蟹爪和纹三者相关。若没有鸡爪、蟹爪、纹理的具体形象和联想,无法用一种不可认知的纹理来“认真”。著名鉴赏家认同的可以运用鉴识的纹理不可能是空虚抽象的纹理。

    文献记载汝窑纹理使用文字完全相同有传抄复述之嫌者置之不论。佚名《百宝总珍集》“有鸡爪纹者认真”;赵秉文《汝瓷酒尊》诗以“螟蜓”、“青宁”等虫豸比喻形容;曹昭《新增格古要论》:“有蟹爪纹者真”;高濂《遵生八笺》:棕眼隐若蟹爪”;孙灏诗:“皿虫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22称为虫蠹;清朝末年陈浏撰《陶雅》云:“宋以前瓷器有浑身缩釉如虫书者,然虫书者,虫蠹之谓也。”又云:“缩釉之虫书者又如蛇香,海南人以蛇骨研末,和入线香中焚之,则香灰不落且屈曲蟠绕若蛇形。”宋、元、明、清四朝,佚名、赵秉文、曹昭、高濂、孙灏、陈浏六位鉴赏家的描写异曲同工。其中五位直言叙述的是汝窑纹理,陈浏没有直言窑名,也不明“宋以前”是南宋以前或北宋以前,但是描述的不是常言的孔眼状缩釉。陈浏称“虫蠹之谓”,赵秉文称“螟蜓”、“青宁”,孙灏称“皿虫为盅物之蠹”,纹如虫豸相合一致。

    清末《陶雅》曰:“釉汁之美者曰水眼,其次曰棕眼、曰桔眼、若唾沫星又其次也。”将棕眼看为釉汁滋润莹厚。另有一种解释:棕眼是比喻瓷器的釉汁烧造时气泡破裂的痕迹日本的中国陶瓷研究家尾崎洵盛先生解释:棕眼是指瓷器的缩釉,因为缩釉形状像动物鬃毛拔掉后的孔眼。后两种近似的解释已经被普遍接受。可是仔细逐字分析高濂的叙述则不能接受这种解释。高濂写:“汁中棕眼隐若蟹爪”,汁者:釉汁;中者:釉内;隐:隐伏;若:好像。“眼”理解为孔眼似乎无疑,可是眼若蟹爪就不是单纯的眼,是眼像蟹爪。称之为爪应该有爪趾的尖、曲、粗、细的形状。瓷器的开片纹明显易见不是隐伏于釉汁中。高濂的意图若动物鬃毛孔表示孔眼状缩釉,正确的文字是动物鬃毛的“鬃”字应该写为“鬃眼”。椶(棕)、“鬃”两字音同意不同,写法明显不同,《陶说》清刻本仍刻印为“椶眼”。中国象形文字中“木”字旁的文字绝大部分表示植物或与木料相关,“髟”字头的文字与须发相关。经过科举考场角逐的中国古代文人把这两个常见字写成错别字的可能性极小。忖度高濂使用“棕”字的原因,联想到棕树纹和其他古人对汝窑纹理的描述,感觉高濂是在用棕树纹比喻形容汝窑的釉纹。并非高濂不识不辨“椶”(棕)“鬃”两字,写了错别字。后来人看不到实物无法想象会有一种釉纹形鸡爪、蟹爪,于是用可见的瓷器缩釉来解释“棕眼隠若蟹爪”。此外有认为古人是指螃蟹行走于沙滩后的孔眼痕迹,或偶然的裂纹分叉如鸡爪。这不可能是“认真”的方法,也不能解释古人为什么用“螟蜓”、“青宁”“虫书”等虫豸比喻形容。

    现在被认定的汝窑和其他瓷窑的开片纹若用冰裂、蝉翼、叶脉、鱼鳞、裂隙、龟背、蛛网、树枝等比喻形容皆有形象之处,若比喻形容鸡爪、蟹爪、螟蜓、青宁、虫书、蛇形则有生搬硬套之嫌。任何窑口的开片纹没有粗细变化和蟠绕的形状,不能联想到虫与爪。

   开片纹和气泡孔眼是多种瓷器共有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窑口真假的依据。常见的开片纹和气泡孔眼不能识别认真器物。古代鉴赏家说:“有鸡爪纹者认真,无纹者尤好”和“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却不说无纹者尤真。假设用“无纹”来“认真”,南宋当时“伪者皆龙泉所烧,无纹路”的假汝窑就会被认为是真汝窑。开片纹、缩釉和无纹具有普遍性没有独特性。可以“认真”的方法必须具有独特性。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学艺员主任小林仁先生指出:“关于汝窑的问题和未解明点尚多,汝窑的传世品和清凉寺汝窑遗址的发掘,也许有再研讨的必要。现在对汝窑的认识从历史上看并没有牢固的基础,不是没有会改变的要素。”

    中国有陶瓷专家和爱好者对汝窑的性质、器物、窑址等主流观点持有疑问和异议。中国杭州南宋官窑、宝丰县清凉寺窑、汝州张公巷窑遗址的发掘是古瓷考古的重要成果,但是关于北宋官汝窑的诸多疑问尚待解明。

    请教过诸位专家对三羊开泰尊的看法,众说纷纭需要探讨的疑点很多,望读者评论指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