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篇 我们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儿童体质鉴别,为什么要讲这个呢?惠州幼科讲座(即“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之后,大家一直有一些疑问没有解决;就是,在小朋友生病的时候,比较难抓住辨证的要点。我们现在就将知识重新梳理一下,做个总结。 1.1 儿童是否需要看脉 关于看脉,金元四大医家之一,朱震亨(即朱丹溪)认为,“小儿一岁以上,可以看脉”。 明朝方贤,即水鉴先生,曰:小儿虽受阴阳二气成其形,气尚未周,何言有脉。直至变蒸候尽,阴阳气足。方可看脉。其髫龀之年,方生阴阳。古云男子七岁曰髫,生其原阳之气;女子八岁日龀,其阴阳方成。故未满髫龀之年,呼为纯阳。若髫龀满后,呼为童儿,始可看脉。 这段是说,男孩子七岁以上,女孩子八岁以上才可以看脉;男孩子七岁以下,女孩子八岁以下,脉只是参考,不以脉断病。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讲儿童体质鉴别;如果不涉及脉,靠抓主要的表现,就能够鉴别儿童的体质和身体情况,比较直观,比较简单。 1.2 什么样的儿童是健康儿童 在正式开讲儿童体质鉴别之前,我们先看看健康没有疾病小儿是什么样的呢,明代徐春甫《古今医统》的无患歌这样描述道: “孩儿常体貌,情态貌殊然。鼻内干无涕,喉中绝响涎。头如青黛染,唇似点朱鲜。脸方花映竹,颊绽水浮莲。喜引方才笑,非时手不宣。纵哭无多哭,虽眠不久眠。意同波浪静,性若镜中天。此子多安吉,何愁患病缠。” “鼻内干无涕”,鼻子里没有液体,没有过湿,很通畅,没有鼻塞、流涕。 “喉中绝响涎”,呼吸说话嗓子清亮,无痰声。“头如青黛染”,头发乌黑明亮。 “唇似点朱鲜”,嘴唇朱砂色,正红;如果唇色过淡,可能是血不足,如果过深,可能是体内有热或有瘀血。 “脸方花映竹,颊绽水浮莲”,面色非常鲜亮有光泽,好像鲜花与翠竹相应,又像莲花浮于水面,形容小朋友脸色光鲜明亮,透露出正气的光彩。 “喜引方才笑”,有人逗哄,小朋友才会有反应;没有人逗,没有人哄,小朋友自发表现出一些表情,笑点比较低;自发笑,没有刺激就开心,这是不正常的表现;这是心有实火,才会不由自主的发笑;“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非时手不宣”,没有需要时,手不会乱伸乱动;乱伸乱动就是肝有邪气、热气,需要乱动来发泄。 “纵哭无多哭”,不会哭起来没有终止,哭一阵,郁气排散光了,自然就不哭了;小朋友哭不要哄,真的哭,是身体有需要。有的家长说,小朋友一哭一两小时,怕哭坏了,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内热非常大,已经学会用哭去要挟家长了。小朋友有了心机了,要慢慢调教。哭几次,哭的辛苦,知道你不理他,就放弃了。 幼科讲座里讲过,老子曰:终日号而不嗄,小朋友从早晨哭到晚上,嗓子都不会哭哑,这是因为身体有这样的需求,是他身体的本能。一个大人哭,哭到嗓子哑了,就不是在真哭,那是演戏给别人看。 “虽眠不久眠”,小朋友精神会有困倦,想睡觉,但不会睡起来没够,睡一会精神恢复了,气血恢复了,自己就醒了,会主动要求玩耍嬉戏;如果长期处于困倦,睡梦多,醒了精神也不好,一般是脾虚湿重,舌象上能看出来,舌淡胖,口内津液比较多,舌条湿滑。 “意同波浪静”,情绪在不受外界刺激时,非常平稳安静,有些小朋友非常躁动,自己呆的时候闲不住,要去闹,毁坏物件,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情绪不稳定,在独处时不能保持稳定的情绪,也是生理状态有异常的表现。 “性若镜中天”,心性非常纯净明亮,反应敏捷。 “此子多安吉,何愁患病缠。”如果小朋友的状态是这样,就非常健康吉祥,就不用去担心他会因为疾病缠绕身体不好。 这段无患歌描绘了正常小朋友的状态,让人了解了健康的小朋友应该有哪些表现。 2 辩证施治 下面我们正式开始本次系列讲座,儿童体质鉴别。 我们主要分两种情况来讲如何鉴别儿童体质,一种是在儿童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病征,如发烧,流涕,咳嗽等等以及其他明显的异常身体表现或者行为时,如何鉴别和治疗。 第二种要讲,在儿童尚未出现较为明显或者激烈的病征时,也就是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而实际上身体已经透露出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时,如何通过观察儿童的身体外观,捕捉到这些信息,选取恰当的治疗方式,达到纠正儿童的身体偏差,使其恢复健康的目的。 2.1 有明显病征的情况下如何辨证 儿科辨证最要紧是首先要分清是外感症还是内伤症。 外感症,就是感冒了,外部的邪气侵袭了身体;内伤症是五脏六腑出现了问题,导致脏腑失衡,呈现了病症。外感症,如果用内伤症的治法来治,那肯定治不好;反之,如果内伤症用外感症的治法来治,也是没有效果,而且有可能越来越严重。 比如说我们最常见的小儿咳嗽,如果是内伤积食引起的咳嗽,一味地平肝润肺、宣肺解表,但不去积食,治不好;有时候不但治不好,还用川贝枇杷膏这样滋阴润肺的药,反而加重了积食的症状,越来越厉害。所以,小朋友有不舒服,首先要分清楚到底是外感症还是内伤症。 2.1.1 外感症 外感症如何鉴别,首先看有无鼻塞、流涕。 外感症,邪气首先侵袭免疫系统和上呼吸道;一旦感冒,在人体的表现是鼻塞、流涕;另外像脖子僵硬、发热、骨节疼痛等,都是辅助的鉴别条件。 判断外感症时首先看是不是鼻塞、流涕。流涕很清楚,就是鼻涕从鼻孔里流下来。有时候,鼻塞大家不注意分辨,觉得鼻涕不流,就不是外感,并不是这样的。有时候是鼻涕在里面,没有流出来而已。 看小朋友是否鼻塞,一定要让他抽一下鼻子,听一听呼吸是不是通畅的。如果呼吸的声音通畅,就不是外感。如果鼻塞或者流涕,就是外感症。 大多数的情况,外感症是鼻塞或者流涕,要用外感症的药来治。但是需要区分风寒和风热。 常见的最基本的感冒有两类,一是风寒、一是风热。 2.1.1.1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一定是流清白鼻涕(清鼻涕或者白鼻涕),痰也必须是清痰或者白痰(鸡蛋清一样的痰或者是白色的痰),不口渴(不主动要求喝水,喂他水也喝的不多),无汗,白舌苔(A4复印纸的颜色)。 这样的感冒是风寒感冒,吃“同仁堂”的“感冒清热颗粒”。最好是买同仁堂生产的,有几个其他药厂生产的“感冒清热颗粒”,处方完全不同,里面有西药的成分,不要去买。如果买不到“同仁堂”生产的,可以在网上查询这个药的药方说明书,拿其它药厂的药跟它对比,一样的话也可以。 2.1.1.2 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一定是流黄鼻涕,吐黄痰,口渴(喝大量的水),有汗(额头/后背/腋下有汗),舌苔是黄色(小米一样的颜色。小米有很多种颜色,比如淡黄色深黄色,只要不脱离小米的颜色,就是黄苔)。 这种情况吃“银翘解毒片”,或者颗粒、口服液都可以。鼻涕变黄的前提下,如果看到黄舌苔就吃“银翘解毒”;如果舌苔不是黄色,那就是因为体内多股邪气在交结,说明以前感冒误治过,体内有多股邪气在交结斗争,需要及时就医。 中耳炎一般是因外感风热长期得不到治愈,或者是病气过大,从上呼吸道炎症蔓延到耳道中,一般是给双黄连(双花(金银花)、黄芩和连翘),可以针对性治疗耳部炎症,如果服药无效,应当及时就医。 2.1.1.3 外感特殊情况(麻杏石甘汤症) 除了最基本的风寒、风热感冒,还有一种感冒是以嗓子疼为主要表现,可能鼻塞、流涕,也可能没有。咽痛,我们平时说的扁桃体发炎,也包含在这一类里面。只要说嗓子疼,摸摸腋下有汗,不管发热不发热,不管咳嗽不咳嗽,都可以用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或者口服液,一到两天就能完全治愈。 不鼻塞或者不流涕,症状一发就是嗓子痛、扁桃体肿大,这是因为鼻腔已经失去抵御能力。一般在这种感冒症状情况发生之前,小朋友都会有一阵不大便,或者是大便发硬,这是因为有内热。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实际是麻杏石甘汤,是《伤寒论》里面的一个方子,治疗外寒内热。主要成分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有这四味就可以了。 扁桃体先发炎后发烧,在嗓子疼的初期,给他用这个药就不会发烧。以前小朋友有扁桃体肿大的历史,没有完全治愈,又有周期性的感染肿大的情况,一般都可以归到外感特殊情况(麻杏石甘汤症)里来。也许经过一次,也许经过数次,服用这个药,扁桃体的问题可以得到彻底的解决。 2.1.1.4 外感治疗提示 在自我对外感进行辨证施治时,有几点需要特别提醒: 首先,自我辨证时,舌苔、鼻涕、口渴、汗一定要结合起来看。前面讲的是最常见的三种感冒情况,如果超出这三种情况,马上去看医生。 其次,治感冒的药,不管是药片、口服液还是颗粒,最好是加水一杯,煮沸之后服用。因为药物煮沸之后,药物分子的活性会更好一些。同时也需要靠药的热力来帮助小孩发汗。 治疗风寒感冒的药,煮沸后晾至稍微温热的时候让小孩喝下去;治疗风热感冒的药温服就可以了。 治疗感冒的药吃下去以后,让小朋友运动一下或者注意保暖,稍微出一点汗(额头微微出汗)最好。 感冒药最好在饭后吃。但是你发现感冒了,还不到吃饭的时候,可以马上用药。我建议是一发现感冒就吃药。吃药是让它小发作一下,排出去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大发。 再次,有外感时,不能吃一切有滋补类药物。换句话说,外感时期,一切滋补类药物,只要不是治疗感冒的,都不能吃;凡是有滋补成分的,都不要服用。比如说地黄丸类药物,爱儿凉茶,健脾消食茶等。因为药物滋腻,容易把邪气封闭在体内,不利于排出。 最后,外感发烧的时候不要捏脊。之前我们讲过,如果外感初期,发热不出汗,可以通过捏脊给小朋友发汗。一捏,小朋友一疼一着急,有可能出一身汗,烧退了,就好了。但是尽量不推荐使用。 2.1.2 内伤症 内伤症,就是脏腑有了问题。小朋友的脏腑问题,一般脾胃问题居多。脏腑病一定不会鼻塞流涕,这就是内伤症与外感症的区别,这点分清楚了才能选择用药。 要不然一个发烧分不清外感还是内伤,是积食引起的还是感冒引起的,就随便用药,这个一定治不好,而且会有未知的损伤。 从具体细节上来说,看完鼻塞不鼻塞,区分外感症还是内伤症之后,判断是内伤症的什么情况,舌象是非常重要的判断指标。 2.1.2.1 舌苔厚不厚 舌苔厚不厚,是观察小朋友体内有没有积食的必要条件。消化功能不好,吃的食物能量太高太多(高糖高油高蛋白吃的太多),小朋友自身消化不了,就会起舌苔。 正常的舌苔, 是薄白,能看到舌体。 如果舌苔变厚,完全覆盖舌体,而且我们看起来的感觉是用舌板或汤匙一刮能够刮下很多,这种情况就是肠胃功能已经出现了问题。另一种情况,舌条前半部没有舌苔,根部后部舌苔厚重,这个也属于厚苔,说明小朋友体内有积滞。 当然,积食还有很多种辅助鉴别方法,比如晚上磨牙齿早起口臭,起床咳嗽(其他时间不咳或偶尔咳嗽一两声),大便酸臭。 有时候,腹泻未必是寒,积食也会让小朋友腹泻。如果是肚子受凉,大便稀溏,臭味不是很明显;如果是积食腹泻,大便稀溏,大便的味道特别酸臭。 积食用药,有热(舌苔黄厚、腹胀、口气,大便干燥)用小儿化食丸,无热(舌苔白厚)用小儿香橘丸,香橘丸不好买的话,加味保和丸也可以。 2.1.2.2 舌苔的颜色 先看舌苔厚度来判断小朋友体内有没有积食后,然后看舌苔的颜色。如果是白苔,一般是没有热气,没有实热。 2.1.2.2.1 舌苔黄 如果舌苔黄,在此前提下,大便干,口渴,情绪烦躁亢奋、嘴唇颜色非常艳红等,这些症状只要符合一到两点,就是有实热。 实热就要去火。一般含有黄连成分的药物,像黄连上清丸,适用火气发在上焦,像烂口角、长口疮、鼻子里长疮等;黄连清胃丸,适用火气发在中焦或下焦,像上火大便干燥、肛门出血等。 食欲旺盛,饭量大很多,消化快,饿得很快,也是胃热的一个表现。因为中焦有热,消谷善饥。这种情况要看舌苔是不是经常发黄,如果经常发黄,就是有胃火,不是正常的消化的需求,可以给黄连清胃丸。 特别提醒:含有牛黄成分的药物,比如牛黄清心丸、牛黄清火丸等,尽量少给小朋友用。 除舌苔黄是有内热之外,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舌尖边赤(舌尖或者舌头两侧有赤点)。 2.1.2.2.2 舌头赤点 如果只是舌尖有赤点(草莓舌),舌尖大概指甲盖一块有红点,一般是心火旺。 心火旺的小朋友比较容易闹,情绪起伏比较大。就是异常开朗,异常开心;另外舌尖容易生疮,大便有可能会比较干燥。这种体质是心火旺。可以给一点莲子心;用莲子心煲雪梨,或者做汤的时候放一点莲子心进去都可以。 如果舌尖和舌条两侧都有赤点,是内热,五脏六腑都热,这种体质的小朋友要给他捏脊去热。 整个脏腑内热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小朋友比较磨人(情绪不够稳定,容易哭闹、容易烦躁),睡前亢奋(该睡时不想入睡),睡着了之后躁动(在床上打转转圈),大便失常。 如果是胃热肝热,大便有可能偏干解不下来;如果大肠小肠偏热,有可能大便一天两次,反而比较稀一些。肠有热了,肠蠕动快,吸收速度快,有时大便稀,有时干结,但排便次数多,口渴喜饮(容易口渴,经常主动要水喝)。 有的小朋友睡下之后多汗(睡下后出一阵汗,之后一宿就不出了),这也是内热。 在内热体质里,还有一种所谓的寒包火。这种体质的小朋友,外面有寒,里面有热,一般都是过度用寒凉药物,或者是过度发汗而导致的这样一种体质;外面有寒束缚着,里面有火烧着。 内热解表,不管是解表和不解表,只要是内热,都以捏脊为最好的办法;如果舍得打,舍得让小朋友哭一哭,把内热泻出去。像我们自己家的小孩儿,你一看他有这个舌尖边赤的舌象,就知道他欠打了,要挨打哭一场给他泄泄这个火。 2.1.2.2.3 舌体剥苔或裂纹 舌条有裂纹或剥苔,是阴虚体质。两种症状同是阴虚,但性质不同。裂纹是周身的阴气和血受到了虚损,自身的津液阴气受到了损伤,是体液或者血液成分缺少的表现。剥苔是脏腑的阴阳之气中,阴气受到了损伤,是脏腑营养不良的表现。单纯性的阴虚,舌条应该是干红的(又干又红)。 在剥苔中,舌前部有剥苔,肺阴虚,推荐服用麦味地黄丸;舌根有剥苔,是肾阴虚(以前看诊时,曾经遇到几位肾阴虚的小朋友,舌根后部是黄豆形状剥苔,正是肾的形状),推荐服用归芍地黄丸;整条舌剥苔面积大,是整体阴虚厉害,长服六味地黄丸,慢慢养。 朱震亨在《丹溪心法·小儿论》里提到,“小儿易怒,肝病最多。大人亦然。肝只是有余,肾只是不足”。 他说小朋友肝气过盛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肾则经常出现虚损的情况。所以,以六味地黄丸为底方的一系列的药物,都比较适合小朋友来补身体。 吃地黄丸类药物,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一定要在舌苔不厚腻的情况下,来进行补养;如果舌苔厚腻,还给他盲目服用这一类的药物,反而会加重积食。 2. 在服用地黄丸类药物时,一定要保证饮食清淡,不要盲目进补。 小朋友不怕苦,就怕补,吃的越清淡越素越好。现在我们食物供应的水平,不要怕小朋友会虚到。所有营养不良的小朋友,不是你给的营养不够,而是补过了,损伤了脾胃,产生积滞疳积,影响了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出现了营养不良的症状。 3. 小朋友吃地黄丸类的药,适合用温水化开,或者煎服。服用液态的药,比较容易吸收,滋阴的效果比较好;浓缩丸或者整粒药丸吞下去,不如把它煎汤化水之后服用效果好。 4. 附:关于地黄丸适应症,特殊体质针对性药物的介绍。 (1) 舌红、少苔、口渴、五心烦热。舌淡胖者不要用地黄丸。 (2) 饭前服用,空腹。 (3) 常用系列: 六味地黄丸:底方,山药、茯苓、泽泻、熟地黄、牡丹皮、山茱萸。 杞菊地黄丸:底方加枸杞、菊花,主要功能是滋养肝肾阴气。肝阴不足表现为:睡前烦躁、口渴、揉眼睛、睡不着、眼睛干涩(同时具备)。 归芍地黄丸:底方加当归、芍药,主要功能是滋阴同时,活血、平肝;肾母肝子;口渴、五心烦热、舌红少苔。《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上说,归芍地黄丸善治一切阴虚诸病,比六味地黄丸活动,因归芍能滋养木气,升降肝胆二经之故。 麦味地黄丸:底方加麦冬、五味子,主要功能是补充肺肾阴气,益气、滋阴、补肾,肺母肾子。例如小儿凌晨3点-5点之间,干咳数声,口渴想喝水,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大便干、乏力、舌红少苔,都可以用麦味地黄丸。 (4) 其他地黄丸类药物应在明确的医师指导下应用,如桂附地黄丸等。 2.1.2.2.4 舌态看是否有湿气缠绕 舌淡胖(舌体比较肥,颜色比较浅,比嘴唇颜色浅很多),说明体内有湿气;如果舌体两侧有了齿痕,说明湿气太盛了;也有的小朋友的舌头看起来舌质湿滑,感觉水淋淋,也是体内湿气大。 湿气多因甜食而起。小朋友尽量少吃甜食。绵白糖、甜点心和糖果,能不吃就不吃。特别是现在的代糖,口香糖、爽口糖等,看配料表全是添加剂。代糖比蔗糖、甜菜糖还要损伤脾胃。小朋友实在忍不住可以吃点冰糖、黑糖。 湿气多还有可能是因为水喝得太多。所以不要强迫小朋友喝水。小朋友不渴,不要强迫他往里灌水。家长可以提醒他喝,不想喝,喝一口就算了,不要再逼他喝。他的身体不需要这么多水,你让他必须要喝到多少量;这个水灌下去,那就是负担,如果不能被正常代谢出体外,就会沉淀到脾胃里,阻碍脾胃功能,化成湿气。 去湿推荐用薏米水。舌象只要是淡胖舌,就可以喝一点。有人认为薏米性寒,其实薏米性平。薏米一味煲水就可以,不要加红豆、芡实。薏米煮水,40-60分钟,煮开花就可以,只吃水,不用吃薏米。如果吃了不舒服,可以去药房买炒薏米。另外,薏米水还可以治疗手掌和脚蛻皮。 小朋友同时发生阴虚和有湿气的情况,先去湿,再滋阴;或者边去湿,边滋阴。 2.1.2.3 小结 再次强调,小朋友有不舒服了,首先要学会辨别是内伤还是外感。外感的话,要判断风热还是风寒,如何解表、用药。内伤症的话,看舌头的情况。舌苔看有没有积食,舌色看有没有热,剥苔看是不是阴虚,舌态看有没有湿气。 2.1.2.4 体质辨别是否同样适用于大人 讲到这里有个问题,以上用舌相和各种体征辨别体质的方法是不是同样适用于大人? 不是的。 小朋友从出生到现在几年的时间,身体受到的外部刺激和伤害比较少,病情、病况比较简单;大人不一样,大人活了几十年,身体遭受过各种各样的损伤,那就不是简简单单的从一个点一个舌象或者一个外在表现,能够判断正确的。 比如某位同学今天在论坛放的舌象照片,舌尖及两侧是有点,但点的颜色比较深,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在小朋友身上,这是生育后体内有瘀血造成的,瘀血化热。 还有就是,在小朋友身上,说苔厚是有积食,但是成人苔厚,舌苔厚腻一般是有痰湿。比如妇女舌苔厚,舌条后部苔厚腻,一般是下焦湿浊比较重,有妇科炎症、白带异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者痰气凝结,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壁过厚都有可能。 所以,从舌相和各种体征辨别体质的方法不是完全适用于成人,小朋友病情简单,体质简单,不能用儿科思路去套成年人的病,范围没有那么广。 2.1.3 五脏邪气虚实 五脏邪气虚实,辩证和指导是用钱乙的方法,钱乙是北宋年间的儿科大家,写了很多关于儿科的著作,是中国儿科历史上宗师级的人物。 2.1.3.1 心症 心有实火,会哭闹发热,口渴喜饮,最重要的一点是喜欢趴着睡,咬牙,磨牙,胸口发烫,眼珠发红,风邪热实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对这样的情况给单味药黄连,或者导赤丸。导赤丸是专门治疗心火的药,同仁堂有。另外,舌尖生疮,大便干燥都是心有实邪的表现。 “心虚则悲不已”,情绪非常低落,睡着后躁动不安,容易受惊吓,可以服用安神丸。 我们建议五脏用药要少用或不用,可以用手穴,推拿手心经;实症用泄法,虚症用补法。手心经穴,不是十二经的心经,是儿科推拿的专用穴位。 2.1.3.2 肝症 肝有实邪,高声喊叫,哈欠频做,心情烦躁,眼白会有深色斑块,肝实热一般用龙胆泻肝丸。这个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要自己擅自使用。 肝虚善叹息,叹气,一天叹气好几次;肝虚也会咬牙,咬得不紧,磨得不厉害,和心实热相比,心实热咬牙紧,磨得厉害;眼内有浅色斑块,可以服用归芍地黄丸。 2.1.3.3 脾症 脾邪实,这种情况比较少见,眼球发黄,和现代医学说的黄疸肝炎类似,属于急症重症,及时就医。 脾虚,一般就是容易呕吐,饮食不香,吃的少,舌淡胖或者兼有湿滑,大便稀薄不能成形,容易积食,体力不好,可以吃点归脾丸。 能吃不长肉可能是脾虚,但是也可能是因为肝有瘀血,这个不能够确定,要找医师诊断。 2.1.3.4 肺症 2.1.3.4.1 外感咳嗽痰喘 肺实,喘咳嗽,肺邪实,就是外感咳嗽痰喘。 第一种咳嗽,风寒咳嗽,可能会发热,看咳嗽发展的阶段,然后不会出汗,稀、白痰或者是稀白鼻涕,不口渴,白舌苔。这种情况适合服用小青龙合剂,或者是通宣理肺丸,或者是风寒咳嗽丸。 第二种咳嗽,风热咳嗽,可能会发热,有汗,黏痰或黄痰,咳嗽的时候痰咳不出来,咳出来一点的话很粘稠,黄舌苔,嘴唇非常红;这种情况适合麻杏石甘片或者是肺热咳喘,这两个名字其实是一个药。麻杏石甘可以治嗓子疼,也可以治风热咳嗽。 第三种咳嗽,痰热型咳嗽,有可能发生持续高热,38度、39度甚至更高都有可能,持续高烧,会有鸣哮音(喘的时候嗓子里有嘶嘶或者呼呼的声音),呼吸的时候会有声音出来,口渴,黄舌苔,嘴唇红到发紫,颜色非常红;可以用的药有小儿清肺丸,小儿止咳丸,牛黄蛇胆川贝末(散剂)或者牛黄蛇胆川贝胶囊。 痰热型咳嗽可以把药水煎好之后晾凉喝,室温喝,因为他本来是热证,可以冷着喝。胶囊可以拆开,用冷水调匀喝下去。 2.1.3.4.2 肺虚 肺虚,气短,喜欢长出气,就是深呼吸;胸闷气短,体力不好,经常有深呼吸,可以吃一点补中益气丸一类的药;脸和唇色偏白,可以归到血也不好里面去;气虚会影响到血液的生产和运行,脸色也不好。 2.1.3.5 肾症 肾,无实症。 肾热,实际是肾阴不足,敛不住热气,所以,才会出现小便异常的症状。 肾虚,畏光、发育不良、体力不足、双目无神,可以用地黄丸一类的药,补养肾,具体哪种,还是要看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以上是五脏可能发生的问题,五脏各有虚实,虚实各有表现,能与表现相应,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1.4 小儿体表温度异常 2.1.4.1 手部的冷热 朱震亨,人称丹溪翁,他的丹溪学派以养阴治法为宗旨,恰好与小儿的体质特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吻合。 他的《幼科全书》,有这么一条,审手冷热: “五指梢头冷,惊来不可当。”五指指尖都凉,有惊,受到了惊吓,小儿情绪过于波动引起脏腑气血失调,惊风抽搐是比较严重的情况。 “若逢中指热,必定是伤寒。”如果中指独热,必是外感伤寒。 “中指独自冷,麻痘证相传。”如果中指温度偏低,比其它手指的温度都低,这是麻疹、水痘,包括以前说的天花。现在小朋友都接种了麻腮风(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疫苗,但是种了疫苗,并不代表以后就不得这个病。 有些小朋友接种疫苗之后,还是会有整个病程表现。比如以前看的一个小朋友莫名发热,查不出原因,连烧七天七夜,没有任何表现,热了七天就自己退了。当时考虑是生长热,但生长热不会连烧这么久。后来有一个细节,小朋友来的时候眼神迷离,像喝醉一样,俗称醉眼,这实际是痘症的一个主要表现。所以,这七天烧是出痘的表现,因为打过疫苗,所以不发痘,但整个病程都要经历;这种情况供着四豆饮,烧着不要紧。 无名发热,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现代医学也没有什么好办法,给退烧药,退了又烧起来;还不如给着四豆饮让他去烧,只要温度在正常范围以内,就不要紧。通常发烧,42℃以下8小时没问题,40℃以下32小时没问题。 腮腺炎,打过疫苗,也有可能轻度发病,蛋清加水调绿豆粉外敷就可以,内服清热解毒的,如板蓝根就可以。 打疫苗后可能发病,但发病不明显,要注意观察;出疹子,发痘,《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上讲的很清楚,论坛也有相关内容,用四豆饮,怎么用,用什么剂量等,可以自行查阅。 “女右男分左(一作男左女右手),分明仔细看。”在摸手指温度的时候,男左女右。 2.1.4.2 身体的冷热 在朱震亨的《幼科全书》中,还有一条“验病歌”:鼻冷定知是疼痛(一云是疮疹),耳冷因伤风热证。牵衣肚热是伤寒,上热下冷伤食病。 “鼻冷定知是疼痛(一云是疮疹)”,鼻子凉脸热,是疼痛症或疮疹。 “耳冷因伤风热证”,发烧,耳朵凉,感冒风热,外感风热邪气。 “牵衣肚热是伤寒”,肚子里面热,肚皮热,这是外感伤寒。 “上热下冷伤食病”,上身热,腿脚凉,积食症。 除了朱震亨的学说之外,明代董凤翀的《活幼精要》里还有描述小儿表征的外证歌:“肚热脚冷伤积定,脚热额热是感风。肚冷脚热惊所作,疮疹发来耳后红。” 肚子热脚冷,也是积食。脚热,额热,是外感。 肚冷,脚热,是受惊;小儿情绪剧烈波动引起脏腑气血失调,算是内伤,情绪引起的疾病之一。 如果出疹,耳朵后面的区域发红发烫。 另外,惊风症,应该寻求医师协助;治疗惊风症常用钩藤、琥珀、南星这一类药,吃多久、剂量多少,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要擅自服用。 以上讲的是体表温度异常。 2.1.5 其它 2.1.5.1 常见重点病症 2.1.5.1.1 鼻炎 有的小朋友一年四季鼻子都不太通畅,这是鼻炎。鼻炎是外邪久驻(外邪长期驻留体内),邪气与正气纠缠胶着的状态。为什么邪气会久驻体内,不能够排出去呢?这是因为自身正气不足,外有邪气,内有虚损,算是内外俱病。 鼻炎,要先解决鼻炎问题。鼻炎、扁桃体慢性炎症、腺样体肥大等等这些上呼吸道的疾病,在缓解期,也就是不发病时,我们推荐用按摩手法(捏脊和相应的穴位按摩)给他保健和缓解。具体手法可以联系青苗妈,请她解释说明。前期有很多同学给自己小朋友试验,效果不错,大家可以互相学习应用。 鼻炎可以配合吃一点中成药;市面上常有的中成药,一个是辛夷鼻炎丸,一个是千柏鼻炎片,这两个药都是针对肺经郁热型的鼻炎。如果鼻塞酸胀痒,小朋友揉鼻子,觉得鼻子里面痒,早起打喷嚏,只要是早晨起床打喷嚏,起床之后有可能一整个白天都不打,但是每天早晨起来必打喷嚏,这种情况可以推断是鼻敏感,大概类似于我们所说的鼻炎情况;就可以给辛夷鼻炎丸或者千柏鼻炎片。 虚寒型鼻炎的特点是遇风遇冷鼻塞,鼻涕较清(清水鼻涕),这种情况可以给玉屏风颗粒。 提示:有的小朋友喜欢抽鼻子,可能是因为鼻窦有炎症,鼻腔内部痒或者不舒服,他够不着只能通过面部肌肉动来缓解;所以要去查有没有鼻炎鼻窦炎,再进行相应处理。 2.1.5.1.2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容易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现在这样的小朋友蛮多的,咳嗽连绵不断。小朋友容易被感染,长期治不好,中医讲是风邪易感,自己正气不足,免疫力低导致。同样接触,有的小朋友没事,有的每次必中招,这是自身体质问题。 已经被感染了,怎么治?不好治。很多时候吃一点药,治好了,饮食不注意,或起居不注意,又会复发。咳嗽久治不愈,如果确实非常困扰小朋友,影响生活质量,用现代医学方法去医治,抗炎,没有问题,但是后续的工作家长一定要跟上,饮食起居都要注意,让身体慢慢的恢复。 首先要调养体质,其次要注意饮食起居习惯,体质才能越来越好。治疗不是当下问题,是要想以后怎么样不得这个病。而且,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和鼻炎治法差不多,总得经过几次反复斗争,病气才能真正被排出体外;道路曲折,前途光明,看医师和家庭的合作够不够好。 2.1.5.1.3 小结 关于鼻炎、扁桃体、腺样体长期肿大、肥大,都是上呼吸道的病态,这属于中医肺脏病的范畴。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大多因为外感误治,邪气驻留于肺系脏腑经络,出不得出,入不能入,所以在咽喉凝结盘踞,形成病患。 所以,在治疗思路上,首先,调节孩子自身气机、培补正气,做好杀敌准备;其次,等待自身正气充足,正确发散疏导病邪;所以,平时日常生活中,务必要留意饮食起居,慢慢调养体质。 2.2 身体没有明显病征的情况 小朋友在没有明显的外在病征的时候,也许身体内部健康已经出现了一定偏差。这些偏差虽然没有以明显的行为表现出来,但是在身体外观上已经有了反应。我们通过观察这些身体外观的表现,就能够了解小朋友内在的健康状况。 2.2.1 三种常见体质 2.2.1.1 内热 在朱震亨的《幼科全书》中,描述了小朋友有内热以及如何医治,“如足胫热,两腮红,烦渴不止,头面好露,扬手掷足,大便闭,小便黄,身壮热不退,凡此皆宜凉解,不可服热药补药也。” 小朋友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就是有内热的表现了。如果确认是热,应该用凉药去治。 · 足胫热,脚踝局部的皮肤温度,比身体其他地方的温度要烫; · 两腮红,不是颧骨,也是有热像; · 烦渴不止,小朋友口渴不口渴,看小朋友是不是主动要水喝; · 头面好露,不喜欢戴帽子,要把头和脸露在外面; · 扬手踯足,上窜下跳;多动症也是热气过盛的表现,至于是实热还是虚热要再鉴别; · 大便不畅,干燥,便秘,小便发黄; 有以上几个特征,就是实热,可以吃寒凉之药,不能吃热性药、温补药。 有人以为脏火跟内热是一个概念,其实并不是。内热是整个身体,脏腑经络气血都呈现虚热的状态;脏火是一脏独热;内热是一种体质,长期伴随身体,要慢慢滋养,才能把体质调养过来;脏火是一种病态,也许吃三天五天的药就下去了。 脏火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出现,你吃点辣椒,可能火就上来了;内热是体质问题,脏火跟内热调整不调整关系不大,内部或者外部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脏火突然升起。 2.2.1.2 寒性体质 寒性体质刚好相反,“如足胫冷,面晃白,口中气冷热进退不定,身常偎人,眼珠青,吐泻不止,肚腹作痛,凡此皆宜温补,不可用凉药利药也。” 足胫冷,面色晃白,血色不好,身常偎人,过于留恋父母,有事没事不想动,光想在大人怀里依偎;眼珠青,眼白发青,也是体内有寒的表现;经常会叫肚子疼,如果化验大便,没有虫,又时常说肚子疼,这种疼法你给他揉一揉暖一暖就不疼了;这些都是寒性体质的表现,不能用寒性凉性的药,应该用温补类药物。 2.2.1.3 寒热不清 在实际情况中,除了寒性体质和热性体质外,还有寒热不清、寒包火、火包寒等各种情况;如果是寒热不清的,要靠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鉴别、慢慢调,除一除热气,去一去寒气,坚持捏脊、摩腹,让他的身体日渐走向调和平衡。 这是需要真功夫长期坚持的,有些父母希望吃药,一个月两个月就恢复到完全健康的状态,不太现实。体质一旦出现偏颇,不是一早一夕造成的,也不要想在特别短的时间内就调养过来。 每天调节好吃穿住用,饮食起居,再配合一些药物、按摩等辅助性治疗,循序渐进,半年或者一年时间,才能够让身体进入一个比较健康正常的状态,不能急。 以上讲的是几种体征表现,代表身体有什么样的情况。 2.2.2 面部五脏分配 额头属心,左腮(即脸)属肝,右腮(即脸)属肺(这个左右是小朋友的左右,不是我们的左右),鼻属脾胃,下颌(即下巴)属肾。心肝脾肺肾,在面部各有反射区。 如果小朋友左半边脸红,右半边不红,这是肝火过盛;至于是实火还是虚火,要自己去判断;如果左半边脸不红,右半边红,那就是肺热。 额头红是心火,下巴红是肾火,肾有火不能泻肾,肾有火,会尿频尿急。治膀胱,一般给知柏地黄丸,滋肾水,去膀胱之火。 大人也是一样的。辣椒吃多了,有可能右脸起痘;熬夜多了,左脸就长包起痘;成年妇女生理期下巴起痘,是肝脾不和,导致肾负担重,肝脾相争连累了肾;额头起痘是心火大。 小朋友脸上某个区域发红,可以看下哪个脏器所属,相应给些泻火的药。 发青是风邪;鼻子周围发青,是肝邪克脾,拖累了脾胃。 还有一些专业望色的内容,各位不好(音三声)学,没有那么多的临床经验,根本分不清青白黄红黑,即使专业看儿科十几年的,也未必看得出,所以自己不要瞎看。而红色很好分辨,容易看出来,发红就是脏器有火,有火,去去就行了。 2.2.3 几种特殊体征及日常异常表现 2.2.3.1 几种特殊体征 元朝朱震亨《幼科全书》中有这样一段: “青筋脾热生风”,鼻梁有青筋,脾热肝风,肝风内动,脾有热气,可以靠捏脊慢慢调整过来;捏脊和摩腹是我们比较推崇的,轻刺激、不强烈,可以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目的。 如果小朋友一出生就有青筋,也就是胎里带的,一般是妈妈怀孕时情绪不舒畅;后来有的,可能是错误用药,寒邪入脏。 “疳疾青筋大肚”,小朋友腹部特别突出是有轻微的积食,或者轻微的疳症;如果肚子涨得特别大,青筋浮出体表,非常明显的静脉纹络,那就是疳症。 我们现在讲的这个问题是肚子上有青筋,别的身体部位就不用管了。父母家长也好,爷爷奶奶也好,外公外婆也好,没事不要拿小朋友当个东西来观察,今天长个痦子,明天哪里发青,本来他吃得好,睡得好,你非要找个毛病出来治一治,这样的心态很不正常。不要给自己平添不必要的忧虑。 现在这样的父母很多,找大夫看,就是给看看哪里有毛病,我出去看诊很多这样的例子。只要孩子能吃能睡,健康活泼,不要闲操心;有这个精力多看看书,长长知识;观察出来又搞不懂,找不到具体什么原因,自己难受,平添烦恼。 “眼角眵生肝热”,眼角经常挂眼屎,是肝有热气;还有,摇头揉目,肝热生风,经常揉眼睛,头喜欢晃来晃去,也是肝有热气的表现。肝热可以吃一点绿豆水,也可以去爬爬山,或者去森林树木多的地方跑跳。多走多跑,是疏肝理气、去肝热的最好办法,也适合情绪不舒畅的成年人多去,去含氧量高的地方一跑一闹,对焦虑抑郁的成年人,又解肝毒,又泄内热。 “口边涎出脾寒”,小朋友白天不能自主控制口水,这个是有寒气,寒气损伤了脾胃,睡着了不能约束口水,也是脾虚;只是睡着了不能约束,比白天不能约束,症状要轻一些。 这是几种特殊的表症。 2.2.3.2 小儿日常异常行为 明代万全的《片玉心书》,其中的杂证篇有这样一段: 小儿吃泥土,脾热用泻黄。集圣相间服,疳成不可当。 小儿合面睡,原来热在心。只用导赤散,泻心与凉惊。 小儿多白尿,落地如米泔,胃苓盐汤送,数服解忧煎。 小儿大便青,邪热在肝经。只用泻青丸,此法效如神。 小儿粪焦黄,邪热在脾乡。谁知泻黄散,端的是奇方。 小儿吃粉笔、橡皮、泥土,异食癖,是脾热,脾热用泻黄。可以捏脊,服用一点清凉解毒的食材,像绿豆汤、荷叶水、冬瓜水,比较清热的,如果效果不明显,应该寻求医师的协助。 小儿合面睡,趴着睡,有心火,用导赤散或者导赤丸,同仁堂有这个药,专门泻心火用的;心火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小儿多白尿,小朋友尿白,尿液乳白色,通常是体内盐代谢异常;用中医的话说,是肝脾不和,胃有湿气;不要紧,不吃药,多喝水。 小儿大便青,邪热在肝经。小儿大便青色,发绿,这个情况比较常见,肝有邪热。属于正常偏异常的情况。如果捏脊去热这样的疗法,不能够缓解的话,应该向医师求助。 小儿粪焦黄,邪热在脾。小朋友大便焦黄色,是脾有邪热,大便偏稀薄,黄色偏褐。 这几种情况,脾热心热,邪热在肝,邪热在脾,都可以通过小儿手穴来治疗,不吃药也可以,各位可以看一下三字经派儿童按摩一类的书籍。 2.2.4 头发、指甲及眼球的外在表现 2.2.4.1 头发 小朋友营养好不好,看头发,头发乌黑柔软,就是营养状况良好;如果头发又枯又黄又硬,是营养不良;头发单枯或单黄,是什么问题这就要去找医师看诊了。 如果营养有问题,热性体质,经常大便干燥口渴口臭,推荐吃一点螺旋藻片。 虚寒性体质,大便经常稀薄不成形,小朋友没什么力气,不愿意讲话,不愿意玩闹,舌苔也不黄,舌色也不红,这种情况可以给一点鱼肝油。 看头发,看小朋友是不是虚损,小朋友身体虚不虚,就是这样。如果头发乌黑柔软,非常浓密旺盛,就不缺什么营养物质。 上面说的是头发乌黑柔软,至于头发多少就和体质基因有关系了,这不作为判断标准;除非是特别少,应该看诊,让医生判断。头发为血之余气,跟血液、肾都有关系。只要是乌黑柔软,就是正常。 有同学问,固元膏或者生姜水是否能给小朋友用来补充营养或者治疗疾病,这个请各位自己判断,适合不适合你,也是自己判断。我的观点是这两样东西小朋友一概不能吃。别人怎么讲怎么推荐我管不了,我只能这么说,信息平等自由选择。知识就是这样,我们宣传知识有充分的自主性。 2.2.4.2 指甲 有时候指甲上会出现白点,首先考虑体内有没有虫,检验体内是否有虫的方法是去化验大便,可以看是否有蛔虫;检验肛门,可以确定有没有蛲虫。 如果体内没有虫,可能是小朋友情志不良导致的,就是刚才我们说的肝病为多。小朋友情志不够舒畅,经常受到压抑,肝就会出现损伤。疏肝最好的办法就是痛哭一场,再就是坚持长期的捏脊,有疏肝理气的效果。 如果小朋友爱吃手,爱咬手指甲,身体问题比较多;首先要考虑是不是有蛔虫,其次考虑是不是缺维生素。缺维生素有可能是因为积食导致的,脾胃之间有积滞,对食物不能够很好的吸收,就会出现缺这个缺那个。坚持捏脊,稍微吃一点儿去积食的药,脾胃功能好了之后,就什么都不缺了。 如果不是蛔虫,咬手指甲的同时,还有揉眼睛、睡前亢奋、哈欠连天不能入睡或者睡眠不安等表现,一般是肝阴不足,可以吃一点归芍地黄丸看看。 2.2.4.3 白眼球斑块 白眼球上有斑块,提示肝有热气,小朋友因为某些原因肝脏功能不够好,有可能是错误用药损伤肝脏功能,有可能是情绪不畅导致肝气不舒。 小朋友睡觉眼睛闭合不全也是肝气不舒畅。具体肝什么情况,有可能血虚,有可能气郁,还是其他问题,要具体看诊。 如果是深色斑块,深蓝色甚至黑色等,是肝有实热,多去运动,多去爬山,多出汗,多去闹、哭,就可以了;一定要发泄,发泄够了,肝就恢复正常了;如果是浅色斑块,淡蓝色或浅灰色等,是肝有虚热,肝阴虚。这种情况我们在下面的视力问题中再详细阐述。 眼球的斑块和蛔虫有没有关系?有一定关系,但是眼球上的斑块不是判断有没有虫唯一必要的条件,要用许多的体征聚合在一起才能判断体内是不是有虫。 2.2.4.4 视力问题 小朋友经常揉眼或者挤眼,要首先考虑是不是视力出了问题,要去查视力。 前面提到,如果发现小朋友眼白有淡蓝色或浅灰色斑块,是肝有虚热,肝阴虚,有这种情况的小朋友要及时就医诊治,而且要特别注意视力状况,容易出现问题。 近视远视这些情况,最好能够一对一给予针对性治疗。如果没有合适的医师,可以给一点归芍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如果吃了地黄丸还有热气的话,可以加喝一点煮开花的绿豆水去一去热气,滋养肝阴然后去内热,把这个肝虚热给平下来。 在日常养护中,不要给小朋友吃辣椒。一切辛辣的,胡椒、姜、生葱、生蒜,不要给小朋友吃,吃多了会对视力有损伤。像湖南、四川,菜里放一两个辣椒不是辣,只是调味,对于小朋友不是这样,不要吃辛辣之物。 另外,应尽量少让小朋友去接触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等,尤其是睡前,不仅会造成情绪亢奋,难以入眠,对视力的损伤尤其厉害。 视力发生问题了,自己给小朋友治疗的话,以按摩法最为稳妥。斜视、弱视、近视、远视、散光,都可以用按摩法辅助治疗。去针灸诊所也可以,不要自己针自己灸。 2.2.4.5 出汗 出汗,分为自汗盗汗。 自汗是白天不怎么运动就频频出汗,一般是气虚,用玉屏风颗粒。 盗汗是睡下之后或醒来之前出汗。睡下后出汗(睡下后出一阵汗,之后一宿就不出了)是内热,对内热最好的办法除了捏脊外,就是让孩子多出去疯,多出去跑,把内热发泄出去就好了,有哭的要求时,让他自己哭够。 醒来之前出汗是气虚,可以适当服用玉屏风颗粒;如果服用后没有效果,要及时就医。 另外,如果小朋友不容易出汗,有可能是寒邪束表,外有寒气包裹,要请医师诊断。 2.3 儿童生理特点和日常养护 2.3.1 儿童养护总则 以上讲的是在儿童出现了一些明显病征或者不明显的轻微病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辩证并给予治疗或者调理。下面我们要讲讲如何治“未病”,就是在小朋友还没有生病的时候,通过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在日常养护中尽量避免可能会给小朋友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 万全的《片玉心书》,这样讲述儿科总治:“小儿纯阳之体,阴阳不可偏伤。常带三分饥与凉,此个孩儿易养。大抵脾常不足,有余肝气须防。不寒不热药为良,切忌妄行猛浪。” 小儿纯阳之体,阴阳不可偏伤,以调养为主,不能够过度损伤阴阳二气。 常带三分饥与凉,不要吃的过饱、穿的过暖,吃的越清淡越好,杜绝高油高糖高蛋白,蛋奶适量食用,不能常吃。吃的过好,能量过高,穿得过暖过热,这是小朋友得病的根本原因。 小朋友的生理特点就是脾常不足,消化功能还没发育好,很多食物吃下去没有办法正常的消化吸收,变成垃圾、痰湿,反而成为负担,阻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高能量食物对小朋友来讲实际是一种负担。 小朋友的肝气常常有余,情绪不要压抑,要让小朋友舒畅,昨天我们讲了,要多去爬山、玩,热气、郁气都要发出来。 不寒不热药为良,切忌妄行猛浪。儿科用药以甘淡平和为主,我们自己家,或老师,用药要求甘淡平和,以调养为主,譬如开车,慢慢地把车引导向正常的运行轨道,而不是猛打方向盘,迅速扭转,这是我们治疗的基本思路。 热药、寒药都会对小朋友身体产生不可预知的损伤。前阵子我们一直在批判的红糖姜水,今天又有一个来看诊,说给小朋友,每天早上喝一杯,我说赶紧停了,又内热,舌根的苔又腻,对小朋友身体非常不好。 2.3.2 针对性问题浅释 下面我们对小朋友日常养护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答,以便使其更具有可操性: 2.3.2.1 湿疹 小朋友长湿疹,一定要严格忌口,戒一切蛋、奶、海鲜、糖果,高脂肪的食物,吃得越清淡越好,然后配合吃一点利湿去热的药物,就能够慢慢好起来。不忌口,永远是治好之后又复发,很少有不忌口通过治疗完全痊愈的。 体内有垃圾,代谢通道不好,只能够通过皮肤排泄;旧的这些刚刚代谢完,又堆积起来,身体就没有自我调整的过程;吃几剂药好了,不忌口,又复发了。 忌口,一般我们建议,忌口到康复,症状完全消失,半年之内没有再发作,可以少量的吃一点。不过说回来,蛋奶海鲜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吃也罢。 如果怀疑是湿疹,先到皮肤科确定是否湿疹,然后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对症治,中医里,湿疹有两种常见情况: 一种是湿热, 症状:流水,堆积油屑,大便干小便黄,舌苔黄,适用清解片。 成分:大黄、黄芩、黄柏、苍术四种成分等(各10g或20g) 打成粉,三岁幼童每天2g药粉煎汤,三餐后服用。 一种是脾虚型,胃口不好,大便稀溏,舌色淡红,皮肤干燥,表皮有屑状脱落,可以用参苓白术散/丸,常服。 另外,还有是对两种症状都适用的食疗方: 赤小豆(药店买的那种)15g、陈皮3g,大米30g,一起煲粥,一日内吃完。 2.3.2.2 关于长期服药 某种药是否适合长期服用,如果是医生开的,就遵医嘱;不是医生开的,吃一阵,停一阵;可以吃十天停五天,这是保健类的,比如鱼肝油;治疗类的,比如感冒药,小朋友症状有了明显缓解,可以停药观察,如果不好,继续吃,如果他慢慢的自己可以走向痊愈的方向,就可以停了,中病即止,留一点小尾巴不要紧。 还有一个点是,家长在给小儿判断身体情况并给予药物治疗的时候,尽量只给一种药物。这种药,吃一天如果有效可以继续给;如果没有明显效果也无不适,可适当加量服用;如果出现不适,马上停止;这样,就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 如果几种中西药物甚至几种中成药,没有在医嘱的情况下,混合服用,药物搭配有可能会出现问题,那么给小朋友服用之后,反而适得其反。 小朋友病情简单,很多情况之下,只要药用对了,只要一种药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比如风寒外感导致咳嗽发烧,你给小青龙合剂,能退烧,也能止咳,也能化痰。扁桃体发炎,大便干燥,有汗,给麻杏石甘汤或者小儿肺热咳喘,既能退烧又能止咳通便,一种药物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没有十足把握,尽量不要混合用药,这是用药的问题。 2.3.2.3 关于饮食 饮食的问题,你们有兴趣自己买一本书自己看,现在食疗保健的书很多,教怎么吃,怎么做菜怎么做汤,吃了有什么好处;大夫不懂这个,懂也不解答,不在大夫的范围内;吃绿豆泄肝热,是你用得着的;其他能不能吃,自己选择判断。 2.3.2.4 关于按摩 有复杂长期症状的小朋友,建议每天坚持按摩治疗,按摩的目的在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让他的身体尽量避免受到侵害,或者受到尽可能少的侵害,走向健康正常的运行状态,身体的各种疾患才能慢慢修复好。 偏食,也是脾胃功能异常的表现。也应长期调理。 摩腹和捏积的手法,论坛都有,包括一些细节问题,自己看,我们就不再赘述。按摩手法中的往复按摩身柱穴就是以脊椎为中线,沿脊椎上下摩擦。 日常保健按摩的频率和周期,一般是十日停三日。 用按摩膏按摩会有排病反应,服用汤剂治疗慢性疾病,也会有排病反应;一旦出现排病反应,应该怎么样处理,如何真正帮助小朋友,还是要多多学习。否则,小朋友前期一直接受抗生素、消炎药的治疗,然后使用按摩或者汤剂后,遇到了排病反应,家长一看觉得不行,又去用抗生素、消炎药,那还不如不治,小朋友还能少吃一次药。 有些小朋友生病之前会有一些特殊表现,比如舌苔异常、单眼皮变双、双眼皮变单、大小眼、精神不佳、特别烦躁等,当发现生病迹象时,可以给他做一些针对性的按摩,同时提供尽量简单清淡的饮食。 不怕得病。得病后病情能够迅速平稳的解决掉,这是处理问题的最好方式。 发现异常,可以给他加多捏脊的次数,舒畅气血,坚持摩腹,让他的消化功能尽量维持正常和平衡;本来有可能发烧的感冒,不发烧了,再吃上正确的药物,一两天就能够完全解决,这就是我们要的最好的结果;觉得他要生病,非要把病压下去,让他一点都不得病,这个不现实。 脚凉的时候可以用按摩膏搓,按摩膏效果不错,有寒去寒,有热去热;穴位上用法上不明白的,可以问青苗妈;像我脊椎不好,调整了两次,已经很舒服了。 外感时,捏脊摩腹可以减半量,或者平时量的三分之一,都可以,但不要过量。外感时,本身要调用气血和邪气做斗争;轻柔的抚摸,有助于气血运行;但是如果过量,会影响气血的运行方向,有可能会拖延痊愈时间。 具体个案应该怎么按摩,怎么补怎么泄,自己判断;跟处方一样,见不到人,医生没有发言的权利;祖师爷传下来,望闻问切,四诊俱到,才能出方子;不管是针灸按摩,处方也好,都是一样的。 关于儿童遗尿,在微博贴了几个按摩手法,儿童遗尿除此之外的其他症型,要及时就医。 2.3.2.5 鼻炎及上呼吸道慢性炎症 鼻炎如何鉴别,特征是什么,上面已经讲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无法鉴别,就带小朋友去看医生。自己处理不了的,没有把握的,就带去看医生。如果不能肯定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已经不在你的控制范围之内,如果盲目试探性地去做,很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这是我们一贯强调的一点。 关于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这些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可以说是现在儿科的一个难题;西医搞来搞去,没办法,建议切除;中医疗法,有能控制的,有能缓解的,有能治好的,当然,也有治不好的;这个不是我讲几句,你了解了就能治好的;得承认这是客观现实,他就是疑难杂症。 只要坚持正确的养育观念,慢慢的长养气血,会慢慢走向好转和康复;作为家长,不是去寻找的神奇秘方或治疗方法,而是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通过孩子自身的气血长养,慢慢走向康复;即使有复杂症状,只要生活环境创造好,也能日渐好转和康复。 最怕家长整天紧张焦虑,四处求医,本来有一个医生治疗,气血上来了,开始出现排病反应;结果家长一看不好,以前旧病复发,又去找另一个大夫;别的大夫,一看是急症,用寒药先消炎,又坏了;于是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没办法解脱,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治疗观念非常重要。 很多疾病不是一个处方和医生能解决的问题,有些家长说自家孩子得了鼻炎,吃药就好,不吃就发作;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反复发作?是向愈的表现还是更严重了?你要理智冷静的分析,不要盲目求医;不要相信很多没有亲自给孩子诊断的医生的话。特别是网络处方的医师,如果不是特别的信任,我们不建议服药。 像七八岁的小朋友,身量长短,体重多少,你没看到就给处方,药物剂量到底怎样,如果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不会把孩子交付到这样的人手上。不止是腺样体症,还有好多病都一样的道理。 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这些上呼吸道有慢性炎症的小朋友,我们统一称之为腺性体质的小朋友,这些小朋友的腺体特别容易发炎,并且长期不愈,饮食上应该控制,蛋奶一律不吃,低糖低油低蛋白,海鲜糖果能不吃就不吃。 你说让我提供一个好的办法,我提供不了。看过的这种腺性体质的小朋友,有治好的,也有治不好的。这不是我能力范围之内,给你一个办法,小朋友就能康复,还是要家长和医师充分沟通协调,大家做好各自该做的事情,小朋友才能越来越好。 2.3.2.6 荨麻疹 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应该去看诊,我们解决不了,论坛上有一些偏方,土豆汁等,你去找找试试,看是否管用。 2.3.2.7 骨龄 每个小朋友有自己的发育周期,跟基因关系比较大;骨龄只是取了一个平均值;你怀疑小朋友有虚损、营养不良,找医师诊断;如果没有什么异常,不要管他。有的小朋友,小学时长的非常矮,甚至中学也是,但一到大学长的非常快。不是有一个标准放在那衡量的,每个小朋友什么时候开启生长模式,不能确定。 2.3.2.8 小朋友有眼袋、发青,是怎么回事? 小朋友眼睛有眼袋,发青发黑,要找医生诊断。按照传统医学讲,不是寿相;这样的小朋友平时体弱多病,应长期接受调养和治疗;至于为什么发黑,跟血液、肾脏、脾关系很大,不是用一个点能解释的。 2.3.2.9 脚汗脚臭 脚汗脚臭,普遍认为是身体排毒的表现;什么时候脚不臭,不流汗,邪气走不出去,反而走别的地方;青春期小孩,身体健康什么毛病都没有,就是脚汗脚臭,这是排毒的通道。 2.3.2.10 天热降温的问题 吹风扇、冷气,都不建议给小孩子用这些;近几年天气越来越热,北京广东,39度到41、42度很常见,实在太热,空调调到29度到30度,最低28度,凉风还不要冲着人吹;28度时人如果心静,就很舒服了。 2.3.2.11 游泳的问题 游泳池里面水温再高也不会高于体表温度,人在里面游一下,水就带走你体表大量的热,身体想再恢复就比较难。 首先,不推荐游泳这种健身方式,冬泳更不推荐。冬泳和用激素是一样的道理。在冰水这种极端的环境下,身体的元阳之气被激发出来调整身体状况,你的煤气阀门开大让它燃烧,烧到最后一刻没得烧,煤气就断了,也就是元气烧没有了,人马上就死掉了。这就是为什么参加冬泳的人容易猝死。 夏天游泳是散热过程。如果有条件能够处在一个避暑的环境,就不用去游。身体在太阳底下吸收了热,再去找凉水代谢热,不如呆在比较阴凉的地方,身体就不用做这个无用功。 冬天泡温泉是对关节、疏通血脉有好的作用,但是泡多长时间,要根据个人体质不同决定。平时运动锻炼只要到额头微微出汗就可以。 2.3.2.12 其他 医经上讲,一岁以内小孩有病都是胎毒,但我也不能肯定就是。怀孕时要注意什么是另外的问题,以后有时间单讲,是个大学问。 小朋友容易受到惊吓,声音过于突然,容易受惊吓,这是肝胆的问题,多数是胆有问题。不要让小朋友熬夜,十点之前必须入睡,如果不能在十点前入睡的话,损伤胆气。 内八字外八字,步态异常,和脏腑有关系,和脊柱也有关系。小朋友内八字外八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看两肩是否平齐,脊柱是否有侧弯、弯曲。 小朋友齿黑,牙齿有黑垢,是体内有温热邪气,不能外散的一种表现,有可能是温补类的药物服用过量或者错误服用导致,要去就医。 以上是对一些普遍性的疑问进行的解答。 3 总结 我们的儿童体质辨别系列讲座就到这里了。 我们讲座希望把一些最基础最易懂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大家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多学习,能够保证不得病或者得了小病能处理,就得不了疑难杂症,就不用四处求医;家长心态要放平,不要觉得小朋友得病天就塌下来,自己先乱了阵脚,你越焦虑紧张,给小朋友使用的药和方法越多,就越难好;关心则乱,没有正确方法,反而是在祸害他。 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偶尔感冒,咳嗽,流鼻涕半年,也好好长起来了;现在医师和药多了,小朋友反而问题多了,很多十三四岁的小朋友,像长糠了一样。 希望各位回去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多看书多学习,自己有储备;如果平时不看书,加入个什么组织,一有病,就给治好了,这种巧不好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