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学派的代表医家及其学术思想

 johnney908 2014-05-06

      1.戈维城

     戈维城,字存橘,明姑苏(今苏州)人,生平不详。著有《伤寒补天石》二卷、《续 伤寒补天石》二卷,撰于清·顺治元年(1644),共四卷。 

    《伤寒补天石》为较早从辨证论治角度研究《伤寒论》的著作,以“由证以立法” 的方法重新编次注解《伤寒论》,论伤寒外感诸病,对伤寒证治多有发挥。虽脱胎于《伤 寒论》,却不拘泥于仲景之方,博采后世各家方论以治伤寒之证,如治表里之寒证用《太 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五积散”;治戴阳证用陶华之“益元汤”。更闸四时外感之证 治,有“时行疫证、寒疫伤寒、温疟、风温、温毒、温疫”等多篇皆为阐释外感热病之 证治,对于杂证诸病的发热则认为“发热虽与伤寒相似,其实不可一概以伤寒证之 显然继承了易水学派脏腑辨证之思,其更用李呆之“补中益气汤”治疗暑伤元气之证。

    2. 喻昌

     喻昌(1585-1664' ),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明末清初江西新建(今南昌)人,后寓居 常熟至终老。年少时从文,明崇祯年间以贡生名上书朝廷以寻求诏征,未能如愿。后“披 剃为僧,复蓄发游江南”,同时致力医学,“顺治初至常熟”寓居至终老,在常熟时 传授弟子陈骥、蒋师仁等人,蒋师仁之孙蒋昊培亦传祖业行医。著有《尚论篇》四卷、《尚 论后篇》四卷、《医门法律》六卷、《寓意草》四卷、《(痘疹)生民切要》等。

     喻昌在研究《伤寒论》时,秉方有执错简重订之论,批王叔和、林亿、成无己之失,   “取方中行《条辨》,重加辨释作”,而成《尚论篇》及《尚论后篇》。杂症之论治则“参 究仲景《金匾》之遗,分门析类,定为杂证《法律》十卷”,即《医学法律》一书。

     喻昌在继承方有执之错简论,在方氏以卫中风、营伤寒、营卫俱寒为太阳三纲的学说 之上,进一步提出“春夏秋之伤温、伤热,明以冬月伤寒为大纲矣。至伤寒六经中,又以 太阳一经为大纲,而太阳经中,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的三纲鼎 立学说。更对王叔和、林亿、成无己等人的编次、校注之失一一论述。在三纲鼎立,纲为 统领的基础上,以类证汇编的方式编次《伤寒论》的条文,这一点对后世从辨证论治角度 研究《伤寒论》的医家有所启迪,特别是以法类证及以方类证这两个研究分支。

   3.张璐父子

     张璐(1617一约170护),字路玉,自号石顽老人,清长洲(今苏州市)人。生于官 宦之家,年少时习儒兼医,博览群书“自轩、岐迄近代方法,无不收览”。明亡后隐居 于太湖洞庭山十五年,以习医、行医、著书为乐,清顺治年间回归故里。终生以行医为业, 著书不倦,医人无数。其长子张登、次子张悼皆从父业。著《伤寒绪论))二卷、《伤寒攒 论》二卷、《诊宗三昧》一卷、《本经逢原》四卷、《张氏医通》十六卷、《千金方衍义》三 十卷,其子张登著《伤寒舌鉴》一卷:张掉著《伤寒兼证析义》一卷。后世合刊此七书为   《张氏医书七种》,又称《张氏医通》。 

    张璐父子在《伤寒论》编次问题上主张错简重订,而秉三纲鼎立之说;临证论治伤寒, 则持通俗伤寒之见,不拘伤寒、温病之别。

    3.1秉三纲鼎立之说,区分温病、热病

     张璐之《伤寒攒论》继承三纲鼎立之说,在《尚论篇》基础上,主要增添“风伤卫犯 本、寒伤营犯本、风伤卫坏、寒伤营坏”等证型,对伤寒的证治做出了更细致的分类, 同时针对喻昌未分伤寒之温热,故其卷下温热篇中,对温病、热病进行区分,以黄琴汤之 证为温病,白虎汤之证为热病。张璐对温热病的阐释,从临床证治的角度解读了温病始 于伤寒,而别于伤寒的思想,对后世温病学家有所影响。

    3.2不拘伤寒、温病之别,增补广义伤寒之证治     张氏父子在其临证论治伤寒中,持通俗伤寒之见,不拘伤寒、温病之别,博采诸家之 长,发挥己意而自成一脉。

     首先,张璐证治之伤寒乃为广义之伤寒,指一切外感热病,吸收历代医家包括温病学 家之所长,如其《伤寒绪论》中言“风温一证,仲景绝无方药,而《活人书》治法颇多” [59],故选用藏羹汤、括萎根汤、败毒散治疗风温证。《伤寒绪论》不仅补充了冬温、寒疫、 温病、风湿、大头、温疫、热病、湿温等部分温病类疾病的证治,更通过脉法、察色、辨 舌三章,总结伤寒的诊断学说。《伤寒兼证析义》更重点讨论中风、虚劳、内伤、宿食等 十七种杂病兼有伤寒的病因、证候、诊治等辨证论治规律。     其次,张璐论治伤寒以“阴阳传中、冬温、温热、时行”为大纲,将吴有性《瘟疫 论》中的温疫学说融合于伤寒的论治之中。再次,张璐在发挥《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之 时,并不拘泥经书,更兼收李呆、朱丹溪等历代医家之说,如论内伤兼伤寒证时言“惟东 垣深得其旨,因立补中益气汤,以升举清阳,补益中气,则浊阴不降而降矣”。

    4.汪唬

   字芬友,号青溪子,清康熙年间长洲(今苏州市)人。早年习儒从文,后从医 济世,并以医为业。著有《伤寒论辩证广注》、《中寒论辩证广注》、《痘疹广金镜录》、《养 生君主论》等。     汪玻秉持错简重订之论,将《伤寒论》条文拆分为两部分,著《伤寒论辩证广注》“辨 伤寒非寒病”而论热证;著《中寒论辩证广注》“辨中寒为真寒”而论寒证,逐条引 各家之说加以注释。汪唬认为伤寒中邪传六经之“四时伤寒,皆是热病”[62J,当用“或 汗、或吐、或下、或和解、或针刺”之法治疗;直中六经者为中寒,为寒证,因,’中 寒之人,三焦火衰,元气大虚”,故当用温散、温补、温中消导之法。

    5.王子接 

    王子接,字晋三,清初太仓人,后迁徙至长洲,业儒之余而从医,计有门人叶桂、吴 蒙等人。著《绛雪园古方选注》三卷。

       《绛雪园占方选注·卷L·伤寒科》又名《伤寒古方通》、《伤寒方法》。“伤寒科”将   《伤寒论》中一百一十三方分为“和剂、寒剂、温剂、汗剂、吐剂、下剂”六类,并加 以注解。王子接秉柯琴“以法类证”之法从辨证论治角度重新编次《伤寒论》,将桂枝汤、 白虎汤、四逆汤、麻黄汤、桅豉汤、承气汤视为“和、寒、温、汗、吐、下六者”之祖 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