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泥土灯盏” (一)一样的乡思 青山、太阳、泥土,爱的种子播在那里。 我们将来都会是给过自己生命的土地里的骨头,即使血肉变成了一棵棵青草。 那正悠闲吃草的花牛,膨胀的乳房里,流出的都会是我们爱过这片土地的血水。 井与苹果,空桶与果园,长着铁鼻子的压水兽(我们这里叫压水机),父亲的汗烟袋,母亲的炊烟——爱是一眼我们自己挖掘出来的深井,汩汩滔滔,喷涌着的是抒不完的乡情。 一茎麦秆,两三只小燕,粘着新泥的锄具,花牛反刍的春梦,都是故乡辽阔的乡情。 麦垛垒起的金黄的圆塔,你和谁曾攀爬过它?金色的麦粒点燃了村庄,也点燃了我们一生的爱恋。丰收的天空那么蓝,只有乡亲的镰刀,才能感到麦子的温柔。还记得袅袅炊烟升起的屋顶下,那些跟我们一起居住、一起成长的手足情吗?还记得那些心中储满粮食的父老乡亲吗? 一粒红枣就是祖母的太阳,一只牛儿就是孩子的伙伴,一缕炊烟就是母亲一辈子的事业。小鸡吃着雪水,故乡的胸脯,开满了棉花,顺着回家的车辙,听着湿润的牛铃,我们寻找内心相识的人。故乡的天空就倒映在老牛踩过的蹄洼里。故乡啊,随便躺在哪个地角旮旯,心都与你都是那样地亲那样地近。 手中牵过的牛犊也已经老了吧?谁曾在一盏油灯里向村外遥望?那些黑黑的脊梁,那肩扛的太阳,那刚出笼的蒸馍,那滴舌头上的清甜,那些不曾反驳春天的青草,那些猪牛羊的粪味和飘飘悠悠的葱蒜香,只有曾在那片土地上生活过,才知道咀嚼这些味道有多么重要。 鸽子在倾听,雨在回忆,苹果是一个童话,蟋蟀是我们的童年。穿花裤的少女,扶铁犁的汉子,苇叶上的阳光,谷穗上的小鸟,落着雨的云彩,在草地上正恋爱着的蚂蚱和小兽,让我们心荡神摇、胡思乱想的辽阔的油菜花,趟过河流,踩过田垄,一盏油灯,几粒犬吠,根连着根的白茅、艾蒿、节骨草,这些都是一样一样的乡愁与乡情啊! 用榆钱去收买月光,用麦子去俘获太阳,我们的思念被牛羊啃过,高高的栅栏,挡住了牛羊,却挡不住紫燕的飞翔。蚯蚓翻动身体的声音,沾满了泥巴的手掌,如花瓣印在大地上的羊蹄,打着小瞌睡的花苞,高高举起正和白云打着招呼的锄头,被树杈弹远的鸟儿,被风咬过的树叶的齿痕,——每一片乡情都是一样一样的相似。 “每一个人的后背都像我扛锄的父亲 玉米“锋利的叶子划破了父亲的胳膊、脊背、手臂汗水咂疼大地”;“锄起、?刨、锨挖、犁拱、手拔…….每一个土豆拓着母亲的掌模或带着丝丝血迹”。“抓一把泥土试试风,吹起期待和希望,抓一把太少,要双手多捧出一些五谷 不论山之东还是河之北,我们的乡思其实都是一样! 今天下午读完被我成为“诗坛大衣哥”山东农民诗人王德席的诗集《泥土灯盏》第一辑“泥土灯盏”,边读边写,窗外春雨淅沥,如我读诗的情感。以上是在“淅淅沥沥”中写成的文字,以此感谢诗人的厚赠。 2014年4月25日星期五 第二辑“剪一个窗花” 一滴雨落向另一滴雨,一颗心寻觅另一颗心。 轻轻走过亲人的坟茔,那是一把暖心的土,里边有含着泥土的种子,埋着一个村子几代人的血脉和亲情。 以心换心的庄稼,照亮内心的灯盏,村庄深处的棉花,那儿都有母亲的身影。袅袅的炊烟是心灵深处的暗香,是母亲留给我们的一辈子的暖。 “田野,在母亲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里”,“长出蜜枣、蔬菜、麦子和鸡群”,“她佝偻着腰如一只曲柄的水壶 还记得那个枣树下搓玉米的老人吗?还记得那窗边剪纸的侧影吗?还记得那盛满粮食和泉水的陶罐吗?就是这个“属于八百余户三千多人无关紧要的人”,就是这个“像一本薄薄的书被风吹着”的人,就是这个“为一片土地而生”,“用首尾相加的关爱再次把我搂进怀里”的人,就是这个“折叠起四四方方的牵挂和亲情 掘土,浇麦,月光,星光,母亲是“喊疼我们乳名的那个人”,她曾用那皲裂的手,为我们擦去汗水,也擦去灰尘,还用炊烟、窗花、脚印,弧线、布鞋、目光帮我们填满了诗行。 每一人的一生都是一条拐着弯的河流。每个人的心里都藏着一张从母亲的乳房扩展到远方,再返回到心窝的地图。母亲为我们纳了一箩筐千层底的布鞋,也许就是想让我们完成这段从乳房返回到心窝的距离。 父亲的草帽,是父亲的名片,是父亲经历风雨之后岁月赠与的一顶桂冠,草帽下边是家乡的黄土路。烟草的味道、酒的醇香、泥土的甘甜,混合成父亲身上那种特殊的味道,缭绕成一种浓重的乡愁。 “父亲,是一盏低头生活的灯 那个在自己怀中哭泣的人,后来成了爱妻;那些叫兄弟的村民们,已离开了家乡。城市的街道能找到发芽的果树和牛羊吗?星辰的缄默里渴望一碗姜糖水,梧桐的冥想想起了老胃病的父亲和得了眼疾又跛脚的母亲。“小毛驴还能干或否”“化肥农药贵了,粮食是否也涨价了”“姨妈的疯病轻了没有”“孩子可还认识爹娘”…… “一声蛙鸣告知你丰收了几亩良田 思念那块土地和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 不论山之东还是河之北,我们都亲情的依恋都是一样! 读德席的母亲,就是读我自己的母亲,读德席的父亲,就是读我自己的父亲。母亲也有弯腰的弧线,父亲也有岁月的草帽,兄弟姐妹父老乡亲,也因为生计而远走他乡。他的亲人就是我们自己的亲人。 谢谢德席的诗句,让我仿佛回到了老家,看了一次爹娘,看了一次亲人。 2014年4月25日星期五夜(草) 第三辑“乘一弯月亮回家” 因为思念,让天涯近了。 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我们就用爱来把世界丈量。 蝴蝶飞过的村庄,云朵飘过的天空,被阳光追逐的阳光,被绿叶点燃的绿叶,稻香飘着回家的方向,鸟儿婉转着野草花香,白鸽衔着饱满的谷穗,每一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魂牵梦绕的叫家乡的地方。 “想家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病 一个陌生的山谷——贤子峪,一条遥远的河流——大汶河,一场晶亮的雨水——陶山雨,我在一群人的散文里,我在几个人的诗句里,认识了养着一棵乌桕树的梅边,带走一路汶河沙的汪洋,内心有一片清清涟漪的风流,开车为文友服务的快马,一路追本溯源的石敢当,…….他们一起喊着心中的故乡……. 刘台的佛桃,你说过,他说过;空杏寺的杏空,在这里,你曾与谁相约?桃花谷深处的花鹿,桃花溪水边的陶罐,那湿漉漉的花,那喧喧然的鸟,谁的梦曾遗落在了那里? “乡间的野紫丁、七里香、鹊兰…….”,落雨的苹果树,做爱的小屋,少女的窗户,杨树撩起的初逢的乡愁,蓝鹊歌唱过的干净的云彩,土地上跃起的那只野兔,每一个意象,都让我恍然走进了那片叫家乡的土地 天高地厚的绿,钙质的蓝,桃花的妖艳,麦子的金黄,每一种色彩都是那样似曾相识;牛羊蹄痕上温暖的痛,莹洁的骨头,思乡的骨节,家乡的月亮是一把好刀,收割了庄稼,也割痛了游子的心。 皂角树旁的古钟,长满青苔的石碾,蜷缩在老人脚旁的温顺的黄狗,被旱烟呛出的眼泪,推碾的孩子,拿着簸箕、笤帚和一袋袋粮食等着排队挨号的邻居大妈大婶,关于“古钟下石碾”的记忆,早被农业用具展览馆拿去收藏,而这却是一代人的温暖与回忆。 “奶奶从未未走出磨道的那个圆,而今 谷穗上的一只碧玉的蝈蝈,月光下一只诗意的蛐蛐,稻浪上一声咕咕的鸟啼,穿过旷野的柔骨铜亮的魔笛,越过村庄的忧伤的唢呐,田埂上竹篮里那只青花瓷碗,秋风摇晃着的那只月牙船,都是似曾相识的记忆啊。 花椒和野菊的香味,葡萄的笛音,茴香的种子,黑暗里火苗的乳香,槐花的味道,炊烟的味道,粮食的味道,猪牛羊的味道,太阳的味道,月亮的味道,父亲的味道,母亲的味道,这些都是家乡的味道,我们就在各种味道的熏染下成长。 乡情亲情友情,都是故乡的天空里记忆的星辰。忧伤的花狗,还能听出我童年的脚步声吗?那失去了一个儿子的父母,“每次看见穿绿军装的人 一样的月亮,一样的太阳。每一个意象都是记忆的喜悦与暗伤,每一种色彩都能揣摩出故乡的模样,每一种味道都让人回味悠长。 读德席的月亮就是在读家乡的月亮。 不论山之东还是河之北,那一弯月亮,都照着我们回家的路。 2014年4月26日星期六 第四辑“不远的灯火” 因为在…….因为爱…..因为爱,活着……活着,因为爱…… 最爱人世间……你们都是我源头的亲人……我愿人世的每一天都是春天……. 是啊,也许因为乡情,因为亲情,因为友情,因为爱情,因为爱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他才成为名副其实的“爱的歌者”。 “当我不在你们的大地上,你看/麦子长得多么疯狂,野花飘香/而谁的果园,在那里甜美的忧伤/当鸟儿穿过我的思想落在果树枝上/唱出了此时我不在那个地方的歌声”__大地、麦子、野花、果园、鸟儿、歌声,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内容! “被心吻过得花朵就会有一枚坚硬的果核”“星空垂下大地之神对万物人世慈爱 “因为爱 因为爱,翩翩飞来的几只蜜蜂和蝴蝶,会轻轻落在他的肩上;因为爱,他“愿与今生擦肩而过的人 因为爱,他最爱倾听“掉落”在乞讨人碗里的硬币的回音“叮”或者是“当”;因为爱,他觉得生命无需化妆,“星宿善美 因为爱,他“看见太阳在晾晒婴儿的尿布上慢慢升起”;因为爱,他要再一遍把春天传遍,要向对自己微笑的人们祝福,要向对他有仇恨的人虔诚祈祷,要将“没有儿女的老夫妇迎进心灵深处“。 他说,“心中有光的人,才会吹灭蜡烛”;他说,心中有“一树桃花,使你更爱你的邻居”;他说,“我的血管里攥着整条黄河 十月登高布金山,他自嘲是百里外陶山的飞来石。他说,“我是大地的劳作者,我是农神。我姓王,并不为这座山而称王”,那不可阻遏的飞泻的文采,那包容一切的阔达的胸怀,让人想到同是山东之人,即可卑微苟活,又可“色胆包天”的文曲星莫言。他在游大汶河的一首诗里说“我们的每一个思想都是白鹭 他说“在那永居不移相爱的地方”“花儿开出朋友的芬芳”; 他用思念的花岗石雕刻一尊爱的美神,他从石榴里读出一群姑娘甜甜的脚印,他说,“我要说出阳光照在内心的话/我要用一把土,再次捏一个我——/——不,捏成两个或许更多……/埋在故乡的最深处,最深处/众鸟之神掠过咏经的青草/我心灵的歌唱天神宁静/即使大海也爱我这颗清澈的心/让液体的阳光万丈倾泄真诚、善意、自由、给予……” 因为爱,因为不远的地方有一片温暖的灯火,他的村庄是太阳下最美的村庄,他的妻子是村庄里最美的女人。 以前听说德席的诗难懂,听说,只是听说而已,我以为是像某些诗人故意象征朦胧,故作奇崛,让人难懂,或是曲高和寡,难以众附。今年3月28日收到德席诗集《泥土灯盏》,细细读之,虽一个是山之东,一个是河之北,却是一样的乡情,一样的亲情,一样的友情,一样的爱恋。读诗中,常常为他的真诚、善良、仁爱、胸怀所感动,更为他飞扬的文采,流畅的诗意所折服。 他的诗其实很好懂,很好读。完全是一曲缭绕于泰山脚下的田园牧歌。只要你心里还有一个故乡在,还有一个村庄在,这首心曲一定可以引起你的共鸣。 此诗集共四辑,今天全部读完,并边读边记录与诗句俱来的情感起伏,形成文字四篇,是为读诗随笔。以此感谢德席厚赠。 2014年4月26日星期六 作者简介:飞鸿踏雪,诗人、优秀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