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昌俊:坑民的官员补贴何时休

 指间飞歌 2014-05-07

朱昌俊:坑民的官员补贴何时休


来源:河南商报 


5月4日,有网友发帖称,今年春节,广西桂林市永福县县委书记黄永跃拍板决定,给全县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发放了100多万元补贴。而举报人称,“所发放补贴的数额是黄书记根据《易经》掐算出来的”。(详见今日《河南商报》A21版)

理性分析,该事件在不经意间暴露出的官员对于《易经》的痴迷,至多只能算是一个花絮,真正值得关注的,仍是其中令人触目惊心的制度缺憾。

一个显而易见的常识是,“《易经》掐算”只是违规发钱的一种测算方式而已,本质上是先有了可以随意被支配的财政款项和“一把手”权力,才有此种“个人偏好”的得逞。为官者沉迷于某种“爱好”也并不令人惊奇,真正让人诧异的是,这一动用公共财政为当地领导班子“谋福利”的违规行为,居然由县委书记一个人“定调”,在场的县委班子明知此举明显违规,却没有任何人敢于质疑。如此畅通无阻的“违规”,当地几近“裸奔”的权力生态可见一斑。

围绕着县委书记的“一把手”权力,违规发放补贴从“动议”到确定发放对象与数量,全在“一言堂”的暧昧中形成。其中难见丝毫的集体协商与监督制衡之意,而是完全变身为家长制下的“利益均沾”。权力的公共性与羞耻感,荡然无存。

如果说县级权力监督之孱弱与“一把手”权力的制衡之难在此事上得以完整的体现,那么,现行的公共财政制度上的软肋也由此被清晰放大。此次发放的百万元春节补贴,直接来源于该县的“国库股”,其中的唯一程序只是县委书记的个人“允诺”;而相关新闻中也提到,“由于国库股的钱,一般没有人会去查,因此,没有人举报,上面就不会知道”。于如此粗放的财政监督现状之下,国库资金完全沦为当地“一把手”的“私人金库”,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也可以说,“裸奔”的县级权力与漏洞大开的公共财政监督体系的“合谋”,共同促成了这起违规发放,也为县委书记的“《易经》知识”提供了用武之地。整起事件中,如果没有“被发放”官员的主动举报,此事要想得以曝光与纠偏,几乎没有可能——或许这才是最令人触目惊心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