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元件:全画幅的两种选择 索尼A7和A7R同样采用了全画幅CMOS感光原件,它提供了两种选择,含低通滤镜的2400万像素方案和去低通滤镜的3640万像素方案。笔者对于这样的做法还是认同的。低像素版本控噪更好,连拍更快;高像素版本不具备低通滤镜(效果),有着更好的细节。那么除了体现在参数上,索尼在A7R的CMOS上进行了更加深度的优化。
优化1:无间隙微透镜技术(针对A7R) 无间隙透镜这个概念首次被提起,笔者印象中是在2008年佳能5D Mark II发布会上。由于取消了传感器微透镜之间的间隙,所以在进光量上能比以往的CMOS有更出色的表现。通过索尼和3600万像素竞品的对比,在高ISO控噪上,新的传感器在极端环境下会有至少0.5档的提升。经过对以往产品的分析,在超过APS-C尺寸之后,通过透镜优化实现的感光度提升,其所带来的效果是要比类似背照式等技术来的明显。 优化2:边缘像素透镜倾斜(针对A7R) 边缘透镜倾斜,指的就是在CMOS边缘像素的微透镜向着中心倾斜。为什么这么做,原因很简单。因为索尼全画幅NEX镜头系统并非采用垂直入射光的方式,所以边缘的像素所接受的光,尤其在用广角镜头时候,基本都是倾斜的,这样如果把微透镜倾斜一下,就可以迎着入射光采集光线,能够带来更好的进光量。边缘像素透镜倾斜的技术非常适用于法兰距较小的广角系统,当然这也不仅限于可换镜头的产品。比如富士X100也是采用相似设计,从效果来看,微透镜倾斜能带来边缘成像的改善和四角失光(暗角)的改善。
CMOS部分总结:传感器方面,索尼的全新3640万像素传感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技术改良,可以看作是尼康D800E传感器的深度优化版本,相信过了将近两年之后,传感器研发经验丰富的索尼对于高密度全画幅CMOS获得的成果能够带来可见的画质改善,我们也期待真机的表现。同时,在A7上采用的2400万CMOS,业内普遍认为是目前像素最为适宜的一款产品,相似产品在尼康D600上的表现已经获得了包括笔者在内很多人的肯定。一个拥有顶级解析力,但是价格贵,照片文件大;一个像素更加温和,控噪略好一点点。你选谁呢? 智能AF:微单对焦迎来质变 在索尼和奥林巴斯进行深度合作之后,我们就一直期待索尼能够将奥巴最引以为傲的高速对焦系统和五轴防抖防抖系统拿来用。我们不了解是不是得到了后者的帮助,但是索尼新微单的对焦系统(索尼称其为:智能对焦系统)的确有了质变级别的提升。具体原因索尼将大部分功劳归于了新的Bionz X处理器和全新的对焦算法。其实对于对比度检测对焦,我们很容易理解如何提升速度,在镜头马达驱动力不变的情况下,只要单一的提升对比度检测频率,就能非常明显的提升对焦速度。由于Bionz X的处理速度提升,所以其检测频率比以往有了3倍的提升,带来了对焦速度的提升。同时由于引入了先进的算法,这种提升来的更加明显。 目前对于大传感器的实时对焦,公认的高速度系统是M43家族奥林巴斯的对焦系统,以及有着2013年最大黑科技之称的佳能70D双像素实时对焦系统。正好在发布会现场笔者有一个奥林巴斯新旗舰E-M1,在经过简单对比之后。笔者认为索尼A7和A7R的能够带来非常顶级的对焦体验,基本不会和奥林巴斯新旗舰有明显的感官差距,具体谁更快一些,暂时没进行对比。这也和镜头对焦原理和驱动马达有关。 A7的优势:混合对焦和连拍 之前说道CMOS,由于A7的CMOS是比较新的型号,因此比相似的RX1表面上看基本没变化,而A7R却是各种高科技;到了对焦系统,A7终于体现出比A7R优势的地方,即第二代索尼CMOS片上相位对焦系统。相比第一代系统(就是5R开始出现的中央一群密密麻麻的对焦点),新一代产品不但在对焦点数量上更多达到117点,同时在覆盖区域上也有明显的扩大。这也反映出索尼更加倾向让A7有相对较强的机械性能,不仅在对焦上,连拍方面A7也能到5fps,比A7R每秒快一张。因此我们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A7更加适合拍摄运动物体。 对焦部分总结 索尼NEX的对焦系统在发布之初是微单的短板,在经历了5N和5R的修正之后,明显可以感觉到对焦速度的提升。不过这时候,奥林巴斯和松下也将自己的对焦水平提升到一个更加高的级别,再次拉开了和APS-C阵营的差距。得益于小镜组,小画幅和垂直入射等特性,M43本来就有一个容易提升对焦的“底子”,而索尼这回再次通过不懈的努力迎头追上,可以说在使用感受上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即便是很挑剔的摄影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