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2014-05-09 | 阅:  转:  |  分享 
  
前言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实验,才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组装方法与维护技巧,才能培养良好的用机习惯和维修习惯,才能掌握PC系统故障的排除原则、维修流程及维修中的常用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观察思考,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才能真正学好本课程。因此,实验是巩固和发展课堂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没有现成的实验指导书,为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上机时间,提高上机效率,保证实验效果,根据以往教学经验,特编写这门课的实验指导书。

由于编者能力及水平有限,恳请同行、同学在使用过程不吝赐教,提出好的修改建议及意见;以期能更好的服务与教学。

李晓飞

2011年12月





















































目录

实验一了解微型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配置…………………………………………………3

实验二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装………………………………………………………………5

实验三系统CMOS参数设置…………………………………………………………………8

实验四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10

实验五安装操作系统…………………………………………………………………………12

实验六Windows系统维护工具的使用…………………………………………………………13

实验七系统优化………………………………………………………………………………14

实验八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15

实验九用克隆ghost的方法安装微型机软件………………………………………………16

实验十常见系统故障和软故障的排除………………………………………………………17









































实验一了解微型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配置

实验目的

1.了解微型机系统的硬件组成与配置

2.培养对微型机硬件各组成部件的识别能力

3.为实验二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奠定基础

实验内容

开机观察机箱内的计算机硬件配置

实验步骤

1.注意开机后系统自检的屏幕提示和系统配置表(可按Pause键暂停),将该微型机的硬件配置如:显示卡的型号和显示缓存的容量、内存容量、CPU类型、硬盘容量、软驱类型和接口情况等记录下来。如果不能正确启动系统,记下故障现象。

2.切断电源,将一台微型机的机箱打开,重点了解其硬件基本配置和连接方式。

注意:严禁加电开机时对硬部件、板卡和插件进行拆装或拔插。拆装或插拔任何硬部件一定要对准位置和轻轻插入,以免接触不良或损坏接插件。

(1)了解认识机箱

重点认识机箱的作用、分类;机箱的内部、外部结构和机箱前、后面板的结构等。

(2)了解认识电源

重点认识电源的作用、分类、结构、型号、电源输出/输入电压和电源连接器等。

(3)了解认识CPU

主要包括CPU的型号、类型、主频、电压、厂商标志、封装形式,以及CPU性能等。

(4)了解认识内存

认识了解微型机系统中的RAM,ROM,Cache等不同的功能特点和容量的大小,并进一步加深对内存在微型机系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5)了解认识主机板

了解并认识微型机主板的生产厂商、型号、结构、功能组成、采用的芯片组、接口标准、跳线设置、在机箱中的固定方法,及其与其他部件连接情况等。

(6)了解认识硬盘、光驱

?硬盘:主要包括生产厂商、作用、分类、型号、外部结构、结构标准及其与主板和电源的连接情况等。

?光驱:包括光驱的作用、分类、型号、外部结构、接口标准、主要技术参数及其与主板和电源的连接情况等。

同时,要了解认识软驱、硬盘、光驱等设备与主板的连接数据线的特点,并加以区别。

(7)了解认识常用插卡件

主要了解认识包括对显示卡、网卡、声卡、多功能卡、内置调制解调器等卡件的作用、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特点等,并能对上述卡件加以区别。

(8)了解认识常用外部设备

重点对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扫描仪、外置调制解调器、音箱等常用外设的作用、分类、型号、主要接口标准及其与主机的连接方法等方面的认识。

(9)其他

包括组装维修计算机的常用工具、辅助工具的了解和使用等,如螺丝刀、尖嘴钳、镊子、螺丝钉、电烙铁、万用表等。

实验注意事项

1.要按上述步骤有序进行,或按实验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2.对微型机的各部件要轻拿轻放,未经指导老师批准,勿随便拆任何插卡件。

3.要做到边实验边记录。

4.实验结束后,按照上述实验内容和步骤的安排,根据所认识和掌握的相关知识,填写微型机组成配置情况表,并写出自测实验体会。



3.学会自己动手配置、组装一台微型机。

实验内容

1.了解微型机硬件配置、组装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

2.自己动手配置、组装一台微型机

实验准备

1.磁性的平口、十字螺丝刀各一把

2.尖嘴钳子一个

3.困扎电缆线用的困扎线

4.组成微型机的各部件及设备

实验步骤

1.检查所有需要安装的部件及工具是否齐全

2.释放身上所带的静电

3.基础安装

(1)安装机箱电源

机箱后部预留的开口与电源背面螺丝位置对应好,用螺丝钉固定

?注意:固定电源要牢,以免日后振动产生噪音

(2)安装主板

?在机箱底板的固定孔上打上标记

?把铜柱螺丝或白色塑胶固定柱一一对应的安装在机箱底板上

?将主板平行压在底板上,使每个塑胶固定柱都能穿过主板的固定孔扣住

?将细牙螺丝拧到与铜柱螺丝相对应的孔位上

?安装主板注意事项

切忌螺丝上的过紧,以防主板扭曲变形

主板与底板之间不要有异物,以防短路

主板与底板之间可以垫一些硬泡沫塑料,以减少插拔扩展卡时的压力。

(3)CPU和散热器的安装

?CPU的安装

把主板的ZIF插座旁拉杆抬起,把CPU的针脚与插座针脚一一对应后平稳插入插座,拉下拉杆锁定CPU。在CPU内核上涂抹导热硅脂。

?安装CPU的散热器

卡具的一端固定在CPU插座的一侧;

调整散热器的位置,使之与CPU核心接触;

一手按住散热器使其紧贴CPU,另一手向下按卡夹的扳手,直到套在CPU插座上;

把风扇电源线接在主板上有cpufan或fan1的字样的电源接口上。

(4)内存条的安装

打开反扣,缺口对着内存插槽上的凸棱,垂直插入插槽,用力插到底,反扣自动卡住。

(5)安装主板的电源线

主板20针的电源接头插在主板相应的插座

(6)连面板各按钮和指示灯插头

?SPEAKER表示接机箱喇叭(一般是四针)

?POWERLED表示接机箱上的电源指示灯(一般是三针)

?KEYLOCK表示接机箱上的键盘锁(一般是三针)

?HDDLED表示接硬盘指示灯

?POWERSW表示电源开关

?RESETSWITCH表示接重启开关

(7)安装显卡

拆下插卡相对应的背板挡片,将显卡金手指上的缺口对应主板上AGP插槽的凸棱,将AGP显卡安装AGP插槽中,用螺丝固定,连接显卡电源线。

(8)安装显示器电源接头接在电源插座上

15针D-sub接口接在机箱后部的显卡输出接口上。

(9)开机自检

将电源打开,如果能顺利出现开机画面,伴随一声短鸣,显示器显示正常的信息,最后停在找不到键盘的错误信息提示下,至此基础部分已经安装完成。可继续进行下一步安装。

若有问题,重新检查以上步骤,一定要能开机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安装,以免混淆组装测试。

4.内部设备安装

(1)软驱的安装

将主机和显示器分离,拆除机箱上为安装软驱预留的挡板,将软驱由外向里推入机箱下方软驱固定架内,拧上四颗细牙螺丝,调整软驱的位置,使它与机箱面板对齐,拧紧螺丝。

(2)安装硬盘

将硬盘由内向外推入硬盘固定架上,将硬盘专用的粗牙螺丝轻轻拧上去,调整硬盘的位置,使它靠近机箱的前面板,拧紧螺丝。

(3)安装光驱或DVD驱动器

拆掉机箱前面板上为安装5.25英寸设备而预留的挡板,将光驱由外向内推入固定架上,拧上细牙螺丝,调整光驱的位子,使它与机箱面板对齐,拧紧螺丝。

(4)连接电源线和数据线

把电源引出的4针D型电源线接在硬盘和光驱的电源接口,按照红对红的原则连接硬盘和光驱数据线,通过硬盘和光驱数据线让硬盘和光驱分别接在主板IDE1和IDE2接口。

安装软驱电源线和数据线,注意软驱的电源线接头较小,要避免蛮力插入,以防损坏,数据线一号线和接口的数字1对齐即可。

(5)安装声卡,连接音频线

(6)安装网卡等扩展卡

(7)开机自检

键盘连接到KB口,主机和显示器相连接。再次开机测试,开机后若安装正确,可检测出声卡和光驱的存在,硬盘则必须进入BIOS中查看,在自动检测硬盘(IDEHDDAUTODETECTION)画面中即可看到安装的硬盘有关信息。

(8)整理机箱内的连线

整线时注意:将面板信号线捆在一起。用不到的电源线捆在一起。音频线单独安置且离电源线远一些。将机箱外壳盖起来。

5.外部设备安装

将音箱音频接头连接到声卡的音频输出口SPEARKER上。

麦克风接到声卡的MICIN口上。

实验注意事项

1.必须在实验前认真准备实验内容,实验中要严格按照实验室的有关规章进行操作。

2.对所有的部件和设备要按说明书,或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3.实际组装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应学会根据在开机自检时发出的报警声,或系统显示的出错信息找到并排除故障。

4.注意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5.组装完成后,不要急于通电,一定反复检查,确定安装连接正确后,再通电开机测试。

6.在实验中培养严谨科学的工作习惯。

7.切记无论安装什么部件,一定要在断电下进行。

8.注意无论安装什么部件,不要使用蛮力强行插入。

9.螺丝不要乱丢,以免驻留在机箱内,造成短路,烧坏组件。

10.硬盘线与光驱线最好分开,即硬盘和光驱单独接在IDE接口上。

11.插卡要有适当的距离,以便散热。

实验三系统CMOS参数设置

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微型机系统BIOS的主要功能,及设置方法。

2.掌握对CMOS参数进行优化的方法,为微型机的使用和故障诊断打下基础。

实验内容

用AWARD公司生产的BIOS中的SETUP设置程序进行CMOS参数设置

实验步骤

1.启动BIOS设置程序

开机启动机器,根据屏幕提示按键,启动SETUP程序,待几秒钟后,进入BIOS程序设置主界面。如图所示。

2.了解系统BIOS设置的主要功能

进入CMOS设置主界面后,对照主机板说明书,全面了解其所有的CMOS设置功能:标准CMOS设置、BIOS特征设置、芯片组功能设置、外部设备设置、电源管理设置、即插即用与PCI状态设置、系统优化状态设置等。可参考教材上相关内容。

3.常用CMOS系统参数的设置

(1)标准CMOS设置

如果要了解并修改本机器系统CMOS的基本配置情况,如查看并修改系统日期、时间、软驱、硬盘、光驱、内存等硬件配置情况时,使用此功能。

方法:利用箭头键移动光标,在主界面中选中第一项,即“STANDARDCMOSSETUP”项,再按键,在弹出的界面中有如下设置项:

?“Date”项:用于设置日期,格式为月:日:年,只要把光标移到需要修改的位置,用键在各个选项之间选择。

?“Time”项:用于设置时间,格式为小时:分:秒,修改方法和日期的设置是一样的。

?“PrimaryMaster”和“PrimarySlave”项:用于表示主IDE接口上主盘和副盘参数设置情况。

?“SecondaryMaster”和“SecondarySlave”项:用于表示副IDE接口上的主盘和副盘参数设置情况。

?“DriveA”和“DriveB”项:用来设置物理A驱动器和B驱动器,将A驱设置为:1.44MB,3.5英寸。

?“Video”项:用于设置显示卡类型,默认的是:“EGA/VGA”方式,一般不用改动。

当上述设置完成后,按键,又回到CMOS设置主菜单,再选择“SAVE&EXITSETUP”选项存盘,并退出,使设置生效。

(2)自动检查外部存储设备配置情况

安装并连接好硬盘、光驱等设备后,除手工完成相关参数设置外,一般可通过“IDEHDDAUTODETECTION”(自动检查硬盘)功能来自动设置。

待机器自动检查完成以后,选择“SAVE&EXITSETUP”项存盘,并退出设置。

(3)修改机器的启动顺序

“BootSepuence”项决定机器的启动顺序。一般可设置机器从软盘、硬盘,甚至CDROM启动。

先选择“AdvancedBIOSFeatures”项,回车后,再把光标移动到“BootSequence”项,此时的设置内容为“C,A”。可用键把它修改为“A,C”、“OnlyC”,或“CD-ROM”等。例如,“BootSequence”设为“A,C”,则机器启动时,先从软驱A启动,若软驱A中没有装磁盘,则从硬盘C启动。设置完成后,按键回到主界面菜单,再选择“SAVE&EXITSETUP”,或直接按键使新的设置存盘生效。出现确认项:“SAVEtoCMOSandEXIT(Y/N)”后,按“Y”键,并回车后,计算机会重新启动。至此,系统设置就完成了。

实验注意事项

1.如果某些参数设置不当,系统性能将大大降低,或无法正常工作,设置时要格外小心。

2.每次设置完成后,一定要存盘使新的设置生效。

3.如果设置了密码,一定要记住,否则可能会造成机器无法正常启动。

实验四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

实验目的

1.掌握硬盘的分区方法

2.掌握硬盘格式化方法

实验内容

对给定的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处理

实验步骤

1.硬盘分区

(1)先将已准备好的带有Fdisk.exe文件的启动软盘放入软驱中,启动机器。

(2)在机器启动中,按键进入CMOS设置主界面,选择“BIOSFEATURESSETUP”的“BootSequence”设置项,把启动顺序设置为“A,C,CD-ROM”,按键存盘退出CMOS设置,重新启动机器。

(3)机器启动后进入DOS工作状态,在DOS提示符>后键入硬盘分区命令:

A:\>Fdisk↙

出现如上图所示的界面。

(4)键入“Y”,进入Fdisk分区主界面。主界面以菜单形式显示,共有的四个菜单项,如下图所示。

其中,第一项为建立DOS分区或逻辑DOS驱动器;第二项为设置活动分区;第三项为删除分区或逻辑驱动器;第四项为显示有关分区信息。

(5)建立分区,选择第一项出现如下菜单,用来建立DOS分区,或DOS逻辑驱动器。

其中,第一项为建立基本分区;第二项为建立扩展分区;第三项为建立扩展分区中的逻辑驱动器。

选择"1"后回车,建立主分区(PrimaryPartition)。这时系统会询问你是否使用最大的可用空间作为主分区,如果回答“Y”,那么软件就会将所有的磁盘空间划分成一个分区,回答"N"则可以划分多个分区,对于现在的硬盘来说,一般都比较大,如果划分成一个分区就不太好管理,因此可以选择输入"N"来分成多个分区。例如,将硬盘创建三个逻辑盘C:、D:和E:,要求C盘占整个硬盘容量的一半,D盘和E盘各占整个硬盘容量的四分之一。软件会提示你输入主分区C盘的大小(或百分比),输入后回车。

(6)按键退回上一步,机器重新扫描剩余空间,输入D盘容量大小或百分比,过一会儿,再按照上述方法输入E盘容量大小或百分比即可。

(7)激活分区。设置完分区后,按键回到Fdisk主界面,选择“2”进入另一个菜单界面,再输入“1”设置活动分区(即把C盘设置为活动分区)。

(8)删除分区和查看分区信息。在Fdisk主界面中分别选择第3项和第4项,分别用来删除和查看有关分区信息。

2.格式化硬盘

分区完成后,系统自动重新启动机器。在DOS提示符“>”下,使用Format命令,对各逻辑盘进行格式化。

A:\>FormatC:/S(使C盘成为系统启动盘)↙

A:\>FormatD:↙

A:\>FormatE:↙

格式化完成后,重新启动机器,并再重新设置CMOS参数,使C盘变为第一顺序启动盘,以后就可以用C盘启动机器了。

实验注意事项

1.分区的大小和多少依据硬盘的容量和实际需要来确定

合理的分区会给实际应用带来很大的方便,因此,在分区之前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硬盘空间。

2.如果系统有两个以上的物理硬盘时,其他硬盘的分区方法相同,逻辑分区符号按字母顺序自动进行分配。

3.结合对硬盘分区、格式化的实际操作,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

4.写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体会。



实验五安装操作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

2.掌握Windows7/WindowsSever2003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

实验内容

学习安装WindowsXP

实验步骤

1.安装操作系统前的准备

(1)主要是对CMOS参数进行必要的设置,禁止反病毒程序、电源管理程序等,以使操作系统的安装能够顺利完成。

启动计算机,按键进入CMOS参数设置,将“BIOSFEATURESSETUP”中的“VirusWarning”项设为“Disabled”;再将“POWERMANAGEMENTSETUP”中的“PowerManagement”项设为“Disabled”。

(2)设置由CD-ROM来启动系统

把系统启动顺序设为:“CD-ROM、C、A”,由CD-ROM启动。保存并退出CMOS设置。

2.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

(1)把一张带启动程序的WindowsXP光盘放入光驱中,重启系统进入DOS状态,转到光盘驱动器(例如为H:)为当前驱动器:

A:\>H:↙

(2)用DIR命令查找WindowsXP的Setup.exe安装文件,运行安装文件:H:\Setup↙

(3)系统对硬盘中分区进行扫描,检查分区是否有错误

(4)如果检查没有错误,扫描检查没有错误界面

(5)选择“Exit”命令后,按键,出现安装Windows98的界面

(6)单击“继续”按钮,系统将进行其他安装组件及C盘空间的检查,如果无误而且空间足够的话,系统就开始安装WindowsXP。

(7)单击“下一步”按钮,约过十多分钟,系统就会自动启动系统

(8)系统启动后WindowsXP仍继续自动安装,过几分钟后,计算机会询问要输入WindowsXP的CD-KEY(WindowsXP序列号)。

(9)输入序列号后,WindowsXP继续安装,然后出现一个对话框,要求输入计算机名、工作组、计算机说明。单击“下一步”按钮,计算机继续按安装,过几分钟后,Windows98就安装好了。

(10)恢复CMOS参数设置中被关闭的功能、并将C盘设置为启动盘。

至此,WindowsXP操作系统的安装全部结束,系统完全可以投入使用。

3.Windows7/WindowsSever2003操作系统的安装

(1)卸去WindowsXP操作系统。

(2)按上述方法,安装Windows7/WindowsSever2003操作系统。

实验注意事项

1.安装Windows系统,应注意事先备份硬盘的文件,安装后应恢复这些文件。

2.安装操作系统应有足够的硬盘空间,建议安装操作系统的分区要大于5GB,因为安装操作系统本身就至少需要1G~2G左右的空间(视组件多少而定),而安装完成后,一般还有一些系统工具和驱动程序,仍需要硬盘空间。





实验六Windows系统维护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WindowsXP/Windows7/WindowsSever2003操作系统自带的系统维护工具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

2.进一步了解和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的功能。

实验内容

学习操作系统自带的系统维护工具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在WindowsXP操作系统下,按“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分别启动系统监视器、资源状况、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磁盘扫描程序,再观察这些程序的运行状况。如果在附件的系统工具中没有这些程序项,可点击控制面板中的添加/删除程序,在弹出的窗口中,选Windows安装程序,点击系统工具,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要添加的内容即可。

2.在Windows7/WindowsSever2003操作系统下,按“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分别启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磁盘清理程序;按Ctrl+Alt+Del(热启动),再单击任务管理器按钮,即可启动任务管理器。观察这些程序的运行状况。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步骤,以免损坏操作系统,导致计算机系统瘫痪。

2.写出WindowsXP操作系统下的系统监视器、资源状况、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磁盘扫描程序的程序运行步骤。

3.写出Windows7/WindowsSever2003操作系统下的任务管理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磁盘清理程序的程序运行步骤。

4.写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体会。





































实验七系统优化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包括:硬盘的优化、内存的优化、显示子系统的优化,以及WindowsXP的优化。

实验内容

1.用SpeedDisk、Diskeeper、voptXP软件优化硬盘

2.用Optimize软件优化内存

3.用PowerStrip软件更改显示卡和显示器的显示参数

实验步骤

1.分别用SpeedDisk、Diskeeper、voptXP软件整理硬盘,并注意观察这些软件的使用情况。

2.用Optimize软件优化内存,并注意观察当打开多个应用程序占用内存资源时,Optimize软件运行前后内存的变化情况。

3.用PowerStrip软件更改显示卡和显示器的显示参数,使显示子系统的性能最佳。

4.优化Windows操作系统。主要进行虚拟内存的管理;加快系统启动速度;进行桌面和开始菜单的优化;清理磁盘空间;优化电源管理;优化配置网络;清除注册表垃圾;优化CMOS设置;暂时禁用不需要的外设;优化硬盘、软盘以及CD-ROM驱动器。



2.在进行WindowsXP操作系统优化前,要进行注册表的备份。

3.写出实验报告,报告要求:

(1)写出用speedDisk、Diskeeper、voptXP软件整理硬盘的步骤,并写出这三个软件的主要区别。

(2)写出当打开多个应用程序占用内存资源时,用Optimize软件运行前后内存的变化情况。

(3)写出如何用PowerStrip软件更改显示卡和显示器的显示参数,使显示子系统的性能最佳。

(4)写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体会。实验八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包括:硬盘分区魔术师和NORTON工具包的使用。

实验内容

学习使用常用工具软件硬盘分区魔术师和NORTON工具包。

实验步骤

NORTON工具包软件。

2.用硬盘分区魔术师创建主分区或逻辑分区,再调整分区大小,将调整后的分区再进行合并。

3.用硬盘分区魔术师复制分区,并进行分区格式的转换,再将空余的硬盘空间进行重新分配。

4.用硬盘分区魔术师删除指定的分区。

5.用NORTON工具包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分别进行诺顿磁盘加速和诺顿优化向导两部分的操作。

6.用NORTON工具包对系统进行硬盘和Windows文件的检测,若发现一些危害系统的错误,则利用NORTON工具修复这些错误。分别进行诺顿系统医生、诺顿反删除向导、诺顿磁盘医生、诺顿Windows医生和诺顿系统检查五部分的操作。

7.用NORTON工具包对系统进行维护,以便解决系统故障。分别进行诺顿系统信息、诺顿信息清扫、诺顿磁盘映像和诺顿文件对比四部分的操作。

8.用NORTON工具包对系统进行注册表管理。分别进行诺顿注册表编辑器和诺顿注册表跟踪器的操作。

实验注意事项

1.运行分区魔术师前先查毒,因为病毒都能对分区魔术师的操作造成严重的影响。

2.运行分区魔术师前最好运行磁盘扫描程序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磁盘进行扫描和整理,并在系统启动时忽略所有的启动配置。

3.运行分区魔术师前,必须禁止BIOS中的病毒警告功能。

4.使用分区魔术师时,不要对被操作的分区进行写操作。

5.在进行各操作前,重要数据要进行备份。

6.在进行各操作前,最好对注册表进行备份。

7.写出实验报告,报告要求:

(1)写出用分区魔术师软件分区硬盘的步骤。

(2)写出用NORTON工具进行磁盘检测、磁盘维护和优化、注册表维护的方法。

(3)写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体会。





实验九用克隆ghost的方法安装微型机软件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用克隆ghost的方法安装微型机软件,并且把一台已经安装好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微型机通过克隆的方法,将其操作系统,以及各应用软件安装到其它微型机上。

实验内容

学习使用克隆软件Ghost。

实验步骤

1.安装SymantecGhost8.1。

2.创建引导磁盘。

3.将已经安装好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微型机,用SymantecGhost8.1菜单来制作分区映像文件。

4.利用已经建立的分区映像文件恢复系统。

5.利用ghost的多播功能,将已经安装好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微型机系统克隆到其它相同型号的微型机上。

实验注意事项

1.确保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达到操作系统的最低配置要求。

2.确保拥有足够的可用硬盘空间。

3.对计算机进行病毒扫描,确保计算机未被病毒感染。

4.要在纯DOS环境下进行操作,不要从Windows,或假DOS环境下进行相应的操作。

5.写出实验报告,报告要求:

(1)写出用ghost软件制作分区映像文件的过程,以及如何用已经建立的分区映像文件恢复系统的过程。

(2)写出如何将一台已经安装好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微型机,通过ghost的方法,将其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安装到其它微型机上。

(3)写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体会。“万能”启动盘的方法。

2.掌握查杀计算机病毒的方法。

3.掌握微型机常见软故障的排除方法。

实验内容

学习常见软故障的排除方法。

实验步骤

1.制作“万能”驱启动盘

WindowsXP启动软盘有常规的ATAPIIDE和SCSICD-ROM驱动程序,使用此驱动程序可启动大多数光驱。WindowsXP启动光盘主要是针对WindowsXP系统,如果只是想启动光驱,可以根据WindowsXP启动软盘自制一张“万能”光驱启动软盘,这样在硬盘出现问题而不能启动时,可使用“万能”光驱启动软盘启动装有任何光驱的计算机,使光驱在DOS下正常工作,然后,从光盘中安装系统。下面介绍制作方法。

(1)在硬盘中建立一新目录,例如BOOTDISK,然后将Windows98引导软盘中的文件拷贝到此目录下,使用文本编辑程序修改AUOTEXEC.BAT和CONFIG.SYS文件,修改后的这两个文件内容应该是:

AUTOEXEC.BAT文件内容:

@ECHOOFF

MSCDEX.EXE/D:mscd001/L:o注释:为了容易识别光驱,且避免与硬盘驱动器号冲突,这里使用o:做为光驱驱动器号。CHKDSK.EXEDEBUG.EXEEDIT.COMSCANDISK.EXESCANDISK.INISYS.COMMSCDEX.EXEEXT.EXEATTRIB.EXEFORMAT.COM

这样“万能”光驱启动盘就制作完成,并且,此盘带有系统文件,及常用的DOS命令。

2.sys.com、disktool.exe命令的使用

启动微型机系统最基本的三个文件是:IO.sys、msdos.sys和command.com。当一台微型机由于病毒的影响或误删除操作时,很有可能是这三个基本文件被破坏,尤其是command.com很容易被破坏,造成微型机系统不能启动,此时可以用sys.com或disktool.exe命令将这三个基本文件重新传导一次。方法是:首先制作一张与要恢复的微型机操作系统相同的系统引导软盘,在此引导软盘上含有sys.com文件或含有NORTON系统的disktool.exe文件。然后将微型机的启动引导顺序设为[D]盘先引导,再用制作好的系统引导软盘启动微型机,在[D]提示符下键入sysc:回车后即可将系统重传一次,也可以用NORTON系统的disktool.exe命令重传系统。经过这样重传系统以后,系统就有可能可以正常启动了。

3.病毒的查杀

当一台微型机由于病毒的影响,造成系统不能启动或正常运行时,可以用最新的病毒查杀软件进行杀毒。如瑞星、金山毒霸等。

4.系统文件丢失的查找

由于卸裁程序、病毒破坏或用户误删除等导致文件丢失,是WindowsXP及其应用程序中止运行的常见原因。请参考教材中介绍的几种恢复WindowsXP文件的方法。

5.分区及主引导记录的恢复

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是硬盘中的最为敏感的一个部件,其中的主引导程序是它的一部分,此段程序主要用于检测硬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dos或其他操作系统。此段程序损坏将无法从硬盘引导,但是从软驱或光驱引导后可以对硬盘进行读写。

修复此故障的方法较为简单,使用高版本dos的fdisk最为方便,当带参数/mbr运行时,将直接更换(重写)硬盘的主引导程序。实际上硬盘的主引导扇区正是此程序建立的,fdisk.exe之中包含有完整的硬盘主引导程序。虽然dos版本不断更新,但硬盘的主引导程序一直没有变化,从dos3.x到目前有windos98的dos,所以只要找到一种dos引导盘启动系统并运行此程序即可修复。另外,像kv3000等其他工具软件也具有此功能。

6.若只有几个文件丢失,采用重新安装操作系统的方法得不偿失,可以用上述的各种方法进行试验,很有可能使系统恢复正常。如若系统还不正常,也只好重新分区、高级格式化、重装系统了。

实验注意事项

1.一旦微型机系统瘫痪,首先要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然后再进行系统修复工作。

2.在进行微型机系统修复中,要注意操作系统的版本是否一致。

3.写出实验报告,报告要求:

(1)写出制作“万能”光驱启动软盘的方法。

(2)写出当微型机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时,在不重新安装操作系统的前提下,怎样才有可能使计算机系统正常工作。

(3)写出实验中查杀病毒的方法。

(4)写出实验中处理常见软故障的方法。

(5)写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处理体会。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指导书









第31页





1.CreateprimaryDOSPartition

2.CreateExtendedDOSPartition

3.CreateLogicalDOSDrive(s)intheExtendedDOSParrtition

?









献花(0)
+1
(本文系meng273485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