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男性的无奈

 丠佬二de秌 2014-05-12

摘要 : 其实,中国男人过得很累,对皇上,得忠,对双亲,得孝,对朋友,得义。你可以忠,可以孝,可以义,甚至可以无性,但惟独不能有情。总之,忠孝义就像三座大山压在男性头上,无原则的忠,无底的孝,无边的义,导致中国男人的脑袋,永远地低了下去,就这样一低几千年,可怜见的!

传统中国男人一旦有妻有母,吓,那他就是风箱里的老鼠了,两头受气,只有中国,才会给男人们准备这么一道智力伦理题:如果妻和娘同时掉河里,而你只能救一个的话,那么你救谁?或者说,你先救谁?你会说,娘和妻不会同时掉河里的,即使掉河里,也能同时救两个,呵,这就是中国男人的生存状态!

从心理学方面分析,男人天性都有恋母的俄狄浦斯情结,俗语说:母亲是儿子的第一位情人。而中国母亲没有自己的独立天地,相夫教子才是她的全部政治活动,所以,这方面,中国婆婆的嫉妒心表现得最充分,这导致中国的夫妻不能在婆婆面前过分表现,比如焦仲卿和刘兰芝,我怀疑是两人太恩爱了,才导致婆婆咋看咋觉得她不顺眼。而中国传统礼制又规定:子甚宜其妻,母不悦,去之。翻译过来就是,男人特别喜欢自己的妻子,两个人很般配,但是婆婆不喜欢儿媳妇,那么休掉她!

同样的原理,也正是黛玉喜欢宝玉的小心眼儿被贾母和王夫人看在眼里,计在心间,认为她心重,才故意要拆散他们的。还有陆游和唐婉的悲剧,也是陆游的娘一手导演的。我私下里认为,如果哪位婆婆是寡妇熬孩子,那么更坏菜,比如咱们的慈禧婆婆,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同治帝,奉行的是:你喜欢谁我偏让你喜欢不成。正是由于这样,同治才经常跟恭亲王儿子载澂一块儿逛私窑,并沾染上了花柳病。

同治早逝,慈禧把自己的外甥抱了过来,这就是咱们的光绪帝。历史在重演,光绪和珍妃过于黏乎,让老婆婆看得火冒三丈。有时候我都想,中国男人要是身边都配个心理学大师就好了,也好玩点欲擒故纵,阴喜阳不喜的游戏,那样就会躲过婆婆的“远程捣弹”的,比如光绪,见了皇后隆裕就应该离老远就喊:宝贝,三分钟不见,如隔了三秋,可想死我了。而珍妃见了光绪,也应该演双簧,用小手绢挥光绪:讨厌,讨厌,赶紧办公去,我正烦着呢,别来惹我!

如果这样做了,慈禧老太后肯定笑得合不住一张老嘴。不过,分寸得把握好,尽管隆裕皇后是她老人家的亲侄女,那也不能表现得喜欢老婆胜过自己的娘亲,因为有前车之鉴,唐婉也是陆游他娘的外甥女的,不照样拆了他们?所以,要小心啊!

天底下也有好婆婆,只不过太少了,比如人家孟子他娘。孟子有一次回家,发现老婆在屋里“踞”着(“踞”有两个意思,一是蹲着,一是伸开腿坐着,这两种姿式在古代都算不雅。还有一个版本更风情了,说孟子老婆在屋里裸着来着),马上跑去报告自己的娘,要休妻。这婆婆说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你跑到人家闺房窗户偷看风景,是你非礼,怎么能是你媳妇的不是呢?说得这哥们儿哑口无言!

不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孟子是个乖孩子,如果他老娘一听就火冒三丈,说:这小淫蹄子,休!那么孟子肯定屁颠屁颠地当即跑老婆那里,手一摊,肩一耸,说:俺娘说了,让你走人,回你娘家去吧!

夫妻恩爱不能表现于家庭,更不能表现于社会上,认为那是很丢人的一件事。《国语·鲁语》载,春秋时鲁国大夫公父文伯去世时,婆婆特别告诫他的妻妾们,回头祭典的时候,你们几个委屈一下,不要容毁骨销,不要吞声饮泣,不要捶胸顿足,不要愁苦忧伤,安安静静守在灵前就好了,我可不愿意人家说我的儿子是个疼老婆的男人!再举一例,西汉宣帝时的京兆尹张敞就被人告过,这老兄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首都市长,有人在皇帝面前打小报告,说张市长的妻很漂亮,张市长很爱她不说,还经常在家里给她画眉毛。皇帝一听,大怒:太不像话,身为首都市长,不宏扬大汉威风,却在家带头搞不正之风,给我拿来!张敞还算聪明,对皇上说: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呵呵,皇帝也是有老婆的人,想想,张市长说得也对,说不定还有在家给老婆画唇红的呢,遂放了张敞。张敞幸运,如果他碰上的是李逵那样的皇帝老儿,肯定撤职查办!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男人无奈的文化原因。其实,中国男人过得很累,对皇上,得忠,对双亲,得孝,对朋友,得义。你可以忠,可以孝,可以义,甚至可以无性,但惟独不能有情。要离替吴王阖闾刺杀公子庆忌,为了取得庆忌的信任,要离临出发前断臂杀妻;吴起侍奉鲁国国君,齐人攻打鲁国,鲁国打算叫他做将帅拒敌。为了免于鲁国对自己的怀疑,吴起杀妻出征。这些女人何辜,竟都成了男人事业功名的牺牲品?可是男人要做功名,要完成自己的忠义孝,就只有关闭儿女之情长。要离请求阖闾杀妻时是这样说的:我听说,安于家庭之乐,不能尽作臣子的职责,不可以称之为忠;只顾自己的家庭,不能解除君主忧患,不可以称之为义……总之,忠孝义就像三座大山压在男性头上,或者说,像三根链子拴在男人脖子上。苏东坡为朋友,不得不以妾相赠,这是义;男子汉大丈夫,以忠事君,精忠报国,这是忠;至于孝,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礼记》里,曾子是这样谈孝的:“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典故就是这么来的,真理就是这样诞生的,真理面前,人人低头,无原则的忠,无底的孝,无边的义,导致中国男人的脑袋,永远地低了下去,就这样一低几千年,可怜见的!

好了,中国文化中国男人这就讲完了,请大家默哀三分钟!联合国最好能给咱降半旗,示以人道方面的同情!

(完整版见 端木赐香《有味的传统文化课Ⅰ》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